04.24 湖畔的綠色殯改

洞庭

湖畔的綠色殯改

公墓

湖畔的綠色殯改

墓園

湖畔的綠色殯改

愛心港灣

湖區縣市、土地金貴,容不得荒蕪,更是不能允許亂埋亂葬。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出一二里,就能見到亂葬崗,那墳堆上野草茂密,蟲蛇遍地,尤其是在夜裡行走於朦朧的月光之下,秋風瑟瑟,確有幾分恐懼之意。後來不久,湖區推行園田化,到處都將田地整成棋盤格,那些亂葬崗也被漸漸地挖平,改造成了良田。不但如此,向湖要糧、向荒坪隙地要糧,使湖區建起了公墓,遺體能進入集中安放之地。湖區的景象也美了許多。


改革開放以後,田地都承包到了戶,特別是擁有了30年或50年的承包期,一些農戶誤以為有了自由支配土地的權力。於是,防洪堤身、自家菜園、甚至良田也成了埋葬遺體的場所。湖鄉的美景,常常被墳堆大煞了風景。一些人將遺體火化後又進行棺葬,造成更大的浪費。民政部門沒有少宣傳國家和省、市殯葬法律、法規及政策,也建起了許多殯葬設施。如我的家鄉縣政府,就在1996年出臺了加強殯改工作的通告,並且不斷完善,更進一步在推廣火葬,擴大殯改成果。投資上千萬元的殯儀館,也建起了公益性公墓,給喪主出售墓穴,有從千餘元至萬餘元的各種檔次墓穴供人挑選。而中、高檔的墓穴總是供不應求,而低檔的卻少有人問津。人們的觀念,還是趨向於氣派、排場。對於節約土地、節約人力物力、節約時間等,認識不足。看來,要美化湖鄉,更要美化人們的心靈。

近年來,湖鄉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大造樹林,種植經濟速生林——楊樹。荒坪隙地都變成蔭綠如林,連一些墳堆也成了楊樹園。每到春深季節,楊樹在風吹之下嘩嘩作響,滾起一片濤聲,化作綠波萬頃。天上一朵朵白雲從藍天上飄過,地上到處綠碧如毯,景緻真是不錯。如今,經過有關部門和新聞媒體大力宣傳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和地方政府的殯改政策,人們對節約土地、節約財力已有清醒的認識,要在建設新農村中,改革喪葬習俗 ,實行綠色殯改,減輕群眾負擔。人們響應政府提倡的多種形式處理骨灰的號召,大搞骨灰水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等生態型、園林型的綠色殯葬,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做到生產發展、生活寬裕以後管理民主和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真正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我相信:我的家鄉洞庭湖畔,未來會天更藍,水更青,地更綠,景更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