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兩會期間被媒體頻頻關注的一次庭審活動|北京四中院

近幾天,多家中央及首都媒體紛紛以同一姿勢點名北京四中院,不禁讓小編

十分驚喜。趕緊翻開報紙,正好看見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

2017年12月14日,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場行政案件庭審令人印象深刻——16家落實普法責任制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負責人等100餘人旁聽庭審。庭審結束後,各部委同志紛紛表示,如同接受了一場生動直觀的法治教育課。

“這是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的一項具體舉措。今年,我們將推動領導幹部旁聽庭審常態化、制度化。分批次組織中央國家機關領導幹部旁聽庭審,擴大活動覆蓋範圍,完善活動內容。”

今年兩會上,周強院長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指出,人民法院認真落實普法責任制,加強以案釋法。隨後,在眾多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落實普法責任制的大討論中,均點名去年12月14日16家落實普法責任制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負責人和司、處級幹部共100餘人來北京四中院旁聽的那場庭審。

有圖有真相

兩會期間被媒體頻頻關注的一次庭審活動|北京四中院

兩會期間被媒體頻頻關注的一次庭審活動|北京四中院

兩會期間被媒體頻頻關注的一次庭審活動|北京四中院

兩會期間被媒體頻頻關注的一次庭審活動|北京四中院

16家省部級和廳局級領導旁聽的案件,是一件土地閒置未開發,企業要求政府收回土地的行政案件。

北京四中院程琥副院長任審判長,懷柔區常務副區長朱家亮出庭應訴。

為實現徹底化解行政爭議的目標,合議庭積極為原被告雙方搭建平臺。在行政機關啟動相關工作程序、矛盾糾紛進入實質解決階段的情況下,原告主動申請撤訴。雙方時達多年的行政爭議至此得到實質化解。

上述案件旁聽只是北京四中院落實普法責任制的一個縮影。

北京四中院在不斷深化發展中堅持高點定位謀劃法治宣傳教育,努力建立普法長效機制,不斷創新普法方式,“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切實增強普法實效。

“五進”

1 開展全流程以案釋法,率先發布《立案釋明規則》,製作釋明筆錄1000餘份,全程做好訴前、訴中的釋明和判後答疑工作。

2 大力推進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實現16區政府負責人出庭覆蓋率100%,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出庭率100%。1300餘名一線執法人員旁聽庭審,同步提升行政機關領導幹部和一線執法人員的法治能力,促進依法行政水平的整體提升。

3 承擔中央黨校、市委黨校、市直機關工委黨校依法行政的現場教學職能,超過6000名公務人員,3000餘名廳局級領導幹部,走進四中院旁聽庭審,依法行政教育基地示範作用,得到突出體現。

4 深入推進與法學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先後與國家行政學院、清華大學及中國政法大學等多家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自履職以來,召開示範庭近20次,推進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深入結合。

5 加強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聯絡,主動接受代表委員監督、聽取意見建議,邀請代表委員走進四中院100餘人次。

“五出”

1 建立常務會議講法機制,數十名行政法官應邀為國家部委、市級機關辦公會議講法共計40餘次,受眾達4000餘人,實現各區政府常務會議講法全覆蓋。

2 製作“法治體檢表”,發佈行政審判白皮書和典型案例,創造性地為16區政府發佈司法審查分報告及建設法治政府建議書共64份。

3 建立司法建議督促反饋機制,針對行政執法中的共性問題及時發送司法建議,促進規範執法。

4 成立全國首家司法服務辦公室,打造司法與行政互動的“隔離牆”。

5 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加大宣傳引導,受到40餘家中央、市屬媒體常態化關注,召開新聞發佈會20場,報道2500餘篇,120餘萬字。借力微博、微信、客戶端、網站等全媒體平臺,同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傳播效果。

作為全國首批跨行政區劃法院,北京四中院結合自身管轄特點,將普法宣傳教育與審判執行工作雙向融合,致力於把每一次公開庭審打造成全民共享的法治公開課,著力實現跨區法院審判質效和普法效果“雙提升”,為建設法治中國提供堅實的司法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