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單車終局,路在何方?

小鳴單車破產也宣告著共享單車最終迎來結局,這個行業如泡沫般被戳破,僅剩下的幾家單車企業也都找到了各自背後的金主。

單車終局,路在何方?

終於塵埃落定,小鳴單車宣告破產。

5月21日,根據廣東省消委會發布的消息顯示,小鳴單車的經營方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經進入破產程序,根據《破產法》的相關規定,押金未退還的消費者可通過債權申報要回你的餘額+押金。

小鳴單車破產也宣告著共享單車最終迎來結局,這個行業如泡沫般被戳破,僅剩下的幾家單車企業也都找到了各自背後的金主。

這也不得不讓人懷疑,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到底是否成立?單車真的能盈利嗎?

01、小鳴單車生死存亡的660天

小鳴單車一共存在了660天,從2016年7月份成立初始,小鳴單車就採取了與ofo、摩拜不同的戰略,決定將單車業務重點放在二三線城市,彼時,同樣採取此措施的還有哈羅單車。

這種模式不僅避開了摩拜、ofo等單車在一線城市的殘酷競爭,而且還能迅速佔領二三線城市。很快,憑藉合適的成本把控、規模化的投放產品等策略,小鳴單車受到了各方資本的青睞。

在隨後的幾個月時間裡,小鳴單車迅速完成了天使輪、A輪融資,同時,A輪融資引進了運動單車品牌凱路仕董事長鄧永豪,部分上市公司股東跟投。也就是在那個時候,鄧永豪加入小鳴單車團隊,開始全面參與小鳴單車的各項戰略、業務和產品研發。

同樣與小鳴單車競爭的哈羅單車,直到11份才剛剛融到A輪,雖然比小鳴單車晚了一個月左右才進入市場,但後來者迅速居上。到2017年12月份,哈羅單車已經融資接近33億人民幣,並且引入了螞蟻金服等巨頭獨角獸企業。

相反,對於小鳴單車來說,雖然進行了迅猛的擴張市場,並且在二三線城市也能分得一杯羹,但依然沒能持續的進行燒錢大戰。

到2017年中旬,在杭州等二線城市,小鳴單車與哈羅單車車輛覆蓋量不分上下。有媒體報道,小鳴單車在高峰期,曾經在一天內產能高達2萬輛車,以這樣的速度很快便能將錢燒光。

在A輪融資之後,小鳴單車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獲得融資,直到2017年7月份,聯創永宣、碚曦投資才為小鳴單車續命了B輪融資,而這輪融資也成為小鳴單車最後一次公佈的融資消息。

眼看哈羅單車持續不斷地在融資,並迅速佔領頭部市場份額,小鳴單車也只能繼續拿著僅剩的B輪融資撐下去。

隨後,摩拜、ofo、哈羅這幾個處於第一梯隊的單車相繼開啟免除押金的燒錢模式,給小鳴單車帶來了毀滅性的最後一擊。小鳴單車沒有錢再予以回擊,在單車相繼被傳出倒閉的新聞後,小鳴單車被爆出押金難退等負面新聞,融資也再難以確定。

緊隨而來的是,政府因為共享單車過度投放導致的“城市管理困難”等問題,開始相繼出臺政策限制單車投放數量。彼時,小鳴單車正是需要擴充市場以扳回一局的機會,連這最後的一顆稻草也被堵死了。

據統計,小鳴單車累計在全國投放了43萬輛共享單車,累計用戶數量為400多萬人,以199元/人的押金計算,累計收取了用戶押金8億元左右。

最終,只維持了660天生命的小鳴單車,迅速以破產清場,而其創始人也早在2017年6月份就退出了團隊,公司裁員高達99%,還有員工稱被拖欠工資。

02、單車終局,一場關於商業模式的拷問

小鳴單車的命運恰恰是大多數單車的命運。至此,在馬路上我們能看到的單車除了ofo、摩拜、哈羅,還有就是剛接入滴滴出行平臺不久的小藍單車。

小藍單車雖然起死回生,被金主滴滴收歸麾下。儘管滴滴方面找了很多運營人員,負責優惠推廣小藍單車,還喊著免押金的口號,但記者走在馬路上,一排排的小藍單車一直無人問津,因為曾經的押金退還困難等問題,很多人已經不再信任共享單車。

除了被“失望”的用戶,另外一方的受害者是投資機構。2017年,幾乎行業裡的投資機構還都普遍看好共享單車市場,並且認為這個市場仍舊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因此大多數機構或多或少也都開始佈局共享單車領域,包括小藍單車、小鳴單車這兩家起初被投資機構一直看好的單車品牌,最終也不得不接受自己投進去的錢打了水漂的事實。

正如前文所述,哈羅單車雖然比小鳴單車起步的比較晚,但由於在資本不間斷的支持下,最終也能抱得金主螞蟻金服。只要獲得實力雄厚的資方持續支持,單車的命運就仍有一線生機。

根據4月份易觀發佈的《中國共享單車行業數據報告》顯示,2018 年2月,ofo小黃車、摩拜單車和哈羅單車分別以 50.89%、49.14%和5.64% 的市場覆蓋率佔據中國共享單車行業前三名。而這三家單車企業的投資機構包含紅杉資本、經緯中國、高瓴資本等一線VC,此外還有螞蟻金服、小米、騰訊等巨頭公司等。

這無疑說明了單車行業的成敗是背後資本互相角逐的結果,最終留下的也都是幕後有強大資方背景的單車企業。

當然,這也暴露出另外一個問題,至今無法做到全部盈利的共享單車行業,最後到底要靠什麼來盈利呢?是押金嗎?

小鳴單車的實際控制人鄧永豪曾向媒體坦言,“共享單車的主要問題還是本身的盈利模式問題,單靠每次收費0.5元根本無法回收成本,只有使用電子圍欄,才有可能產生收益”。也就是說押金並不是良好的單車盈利模式。

很多人想到了數據,對於摩拜和ofo來說,每一個曾經使用過的用戶都需要註冊、提交用戶信息、押金等方式才能成功開啟一輛單車使用。也就是說,摩拜與ofo單車後臺必定掌握著每一個用戶出行等數據,這海量的數據庫如果能夠實現商業價值,定是非常具有商業前景的一種盈利方式。

小鳴單車前任CEO陳宇瑩曾表示:“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其實是成立的,但行業太混亂,大家惡性競爭,很多時候是免租金,導致沒有好的現金流,使得押金方面的問題很多。”

這也道出了單車行業之所以最終陷入困境的原因,繁榮背後一定會有泡沫,當泡沫破裂後,必然會面臨死亡的陣痛。如今共享單車的熱潮已然消退,單車行業背後暴露出的問題還是未能解決。

多數人在要回押金後,可能再也不會騎單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