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曾國藩,中風去世早有徵兆

曾國藩,中風去世早有徵兆

曾國藩,中風去世早有徵兆

曾國藩,中風去世早有徵兆

曾國藩病案:

曾國藩自35歲起,即遍身生了一種蛇皮癬,痛苦萬分,坐臥不安。晚年又發疝氣疾,以致“右腎腫下墜”,後“目疾日劇,右目久盲,左目亦極昏蒙”。62歲時,曾國藩又患肝風病(肝疾的一種,以眩暈、抽搐、突然暈倒為主要臨床表現),以致右腳麻木。幾天後,他在日記中說:“餘病患不能用心。”而且引發蛇皮癬復發,他甚至祈求“速歸於盡”。

“父親突然腳下不穩,惠敏問他腳怎麼了,父親說覺得腳下麻木。於是大家一起把父親扶進房間,漸漸不能行走,又伴有抽搐,等家人都聚齊時,父親已經不能說話了,在椅子上坐了三刻鐘便去世了。”這段史料是曾國藩幼女《崇德老人八十自述年譜》中記錄,真實還原了曾國藩去世時的場景。在醫學界,有觀點認為,可以基本確定,曾國藩的去世是中風所致。

從發病到去世不過幾十分鐘,為何病情如此迅速?又是根據什麼來診斷他死於中風的呢?

曾國藩死前的一個月,即正月二十三日。他在日記中提到,因肝風病,右腳麻木,休息好一會兒才緩解。過了幾天,出門拜客時突然不能流利的說話了,好像動風抽掣一樣,服了一點藥又沒什麼大礙了。

又過了幾日,他在日記中又說自己精神疲倦,心力不足,自覺時日不多了。到了去世前兩天,他在閱看案牘時,拿著筆的手突然顫抖不止,想說話又說不出來,休息一會兒就緩解一點。一直到病逝前一天,也出現手顫心搖的症狀。

根據其日記中提到的,他生前一個月已經有一側肢體麻木、失語、視物模糊,甚至有時出現的抽搐,休息或服藥後有所緩解。這些症狀都符合中風先兆的特徵,也叫小中風。公務繁忙,對自己的病情未加重視,在頻繁發生小中風之後,有很大的概率發展為嚴重的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曾國藩發病不過數十分鐘便駕鶴西去,很大可能就是大面積的腦出血。一旦出血面積太大,出血灶壓迫大腦組織,尤其是腦橋部位更是兇險,即使在醫學發達的今天也是凶多吉少。

明清時期,人們對於中風的認識已經非常成熟。《醫學衷中參西錄》將中風分為腦中充血(類似腦出血)和腦中貧血(類似腦缺血)兩種,與現代醫學裡出血性腦中風和缺血性腦中風是對應的。由此可見,後人記錄說:“曾文正死於中風”是相當可靠的。

中醫常說,內因是發病根源,外因是發病條件。從內因上,《黃帝內經》說:“……男子七八(56歲,編者注)肝氣衰,筋不能動……”曾國藩死時62歲,早已過了“七八”,肝氣血虛,平日又公務繁忙,勞心勞力,使陰血耗損,心血虧虛,肝陽上亢。再者,去世前頻頻發作的小中風,往往是肝陽化風所致。腦部脈絡淤血,發為中風。從外因上,曾國藩去世時正值北京城的初春季節,氣候寒冷,風力強勁,很有可能是風邪正中頭身,導致病情迅速發作。可見中風發病之快,後果之嚴重。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