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寫生蛺蝶圖 趙昌 捲紙本 設色 縱27.7釐米 橫91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昌,生卒年不詳,字昌之。廣漢(今屬四川省)人。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重視寫生,自號“寫生趙昌”。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間,聲譽最隆。這是一幅描寫秋天野外風物的寫生畫。在構圖佈局上,畫家有意在畫面上方留下很大的空白,景物多集中在畫面的下部。將野菊、霜葉、荊棘和偃伏的蘆葦等,佈置得錯落有致。在晴空中有三隻美麗的彩蝶正在翩翩飛舞,一隻蚱蜢正在向上觀望。整幅畫把秋日原野的高曠清新、風物宜人的景色,描繪得十分動人。作品用筆遒勁,逼真傳神,設色清麗典雅,清勁秀逸。花卉用筆筒率,變化自然。雙鉤、暈染繪近處花卉的陰陽向背。蚱蜢和蝴蝶,用筆十分精確,微染出不同質感。畫面有一種純淨、平和、秀雅的意境和格調。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杏花圖 趙昌 團扇 絹本設色 縱25.2釐米 橫27.3釐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此圖繪一枝杏花,繁花盛開。畫家用極寫實的手法,將杏花粉白含俏、堆霜集雪之姿,刻畫得栩栩如生,勾線精細,以粉白染瓣,富有層次。杏花盡顯晶瑩剔透、冰姿雪清之雅韻。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折枝桃圖 趙昌 閉扇 絹本 縱27.5釐米 (日)私人藏

此圖中畫折枝桃,枝葉多姿,桃形圓滿,佈局得當。勾線柔細,稍有濃淡變化,設色明麗,暈染勻整。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海棠圖 林椿 團扇 絹本 設色 縱23.4釐米 橫24釐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林椿的花鳥師法趙昌,刻畫精細,色彩淡雅。此圖海棠勾畫、暈染,工整細緻,栩栩如生,以鉛白、胭脂設色,清麗端雅。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出水芙蓉圖 吳炳 團扇 絹本 設色 縱23.8釐米 橫25.1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吳炳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毗陵武陽(今江蘇常州)人。工畫花鳥,寫生折枝,妙奪造化,彩繪精緻富麗。紹熙初,光宗趙悼皇后李氏,賞識其畫,授畫院待詔。畫風謹守院體,作品較多。畫跡有《春池睡鴨》《山茶鵓鴿》《鴛鴦瑞蓮》《寶珠玉蝶》《折枝絳桃》等二十六件,著錄於《繪事備考》。傳世作品有《出水芙蓉圖》。 此圖繪出水荷花一朵,淡紅色暈染,花下襯以綠葉,葉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視特寫的手法,描繪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質。全圖筆法精工,設色豔麗,不見墨筆勾痕,是南宋院體畫中的精品。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躍魚圖 佚名 絹本水墨 淡設色粉 縱202釐米 橫119.3釐米 (美)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

圖中鯉魚自水面奮力躍出,體大肥滿,在空中打了一轉,眼睛向下望著剛跳起的小鯉魚,兩相呼應。水面波濤洶湧,捲起層層浪花,更襯托出魚躍的動勢。畫用線輕且淡,設色勻整,略施金粉,明暗變化微妙。而畫水線條粗放,動感強烈,與元代道教繪畫中畫水方法極為接近。題材也許與鯉魚跳龍門的傳說有關。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葵石蛺蝶圖 戴進 立軸 紙本設色 縱115釐米 橫39.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中用工筆設色,繪朱、白二色蜀葵一枝,藍、紫色飛蝶兩隻。以上細圓潤的線條鉤勒輪廓,用淡墨暈染,再罩上明淨的色彩,屬於鉤勒與沒骨相結合的手法。精細略似宋人,工拙又近錢選,為戴進兼取宋、元之長而形成的一種花卉畫風。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瓜鼠圖 朱瞻基 冊頁 紙本 淡設色 縱28.2釐米 橫38.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朱瞻基(1399~1435),朱元璋曾孫,建元宣德,在位十年(1425~1435),朝號宣宗。自號長春真人。尤工繪事,山水、人物、走獸、花鳥、草蟲無不臻妙。此冊頁畫繪小鼠踞石上,回首仰望苦瓜,瓜藤攀援竹枝,長草出於石縫。小鼠茸毛用幹筆塗擦,富有質感;顧盼之情,亦很生動。瓜葉、草叢用水墨寫意法,藤枝揮灑如草書。石的鉤勒、點皴極似趙孟煩。筆墨多取自元人水墨花卉、竹石畫法,具較多生拙的文人畫意趣。此處另附其兩張《荔鼠圖》冊頁,尺寸不詳,是否都出自朱瞻基之手,尚有疑問。畫中用筆皆工整細緻,有毫微畢現之感。可見畫家另一種寫實精微的畫風。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蠶桑圖 孫艾 立軸紙本設色 縱65.7釐米 橫29.4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桑樹幹一枝,桑葉上有幾條蠶正在取食桑葉。桑葉用沒骨法,以花青畫葉面,花青略加赭石畫葉背。枝幹先鉤勒後填赭石。風格清疏淡雅。無款印。下有沈周題詩,詩情畫意,相得益彰。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牡丹圖 沈周 立軸 紙本 水墨 設色 縱150.4釐米 橫47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圖中寫生畫一枝牡丹,綻蕊怒放。墨法純熟,以極淡墨寫花枝,墨色中加入汁綠寫葉,淡墨寫花,形象生動。上方有作者長篇題詞。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東籬賞菊圖 唐寅 立軸 紙本 設色 縱134釐米 橫62.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寫賞菊之悠然。圖中遠山近石峻峭,一勁松高大虯曲,溪水泛波,僕童忙碌,兩高士坐於石上賞菊言談,樂在其中。此圖山石勾皴,勁健峭利,堅凝厚實,全幅圖挺勁而又秀雅。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立石叢卉圖 唐寅 立軸紙本水墨 縱52.6釐米 橫28.6釐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畫寫立石之下,幾叢草花盛開。整幅作品只用水墨以沒骨法大筆寫出。立石通過皴筆的染擦,並以留白的方式寫出陰陽向背,突出山石的質感;草花的濃淡墨色運用恰到好處。構圖簡明,高低呼應,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水墨花卉圖 徐渭 手卷 紙本 墨筆 縱32.5釐米 橫624釐米 雲南省博物館藏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青藤道人、天池山人,浙江紹興人。曾作浙閩軍務總督胡宗憲幕僚,後胡入獄,懼禍而發狂。中年始學畫,涉筆瀟灑,天趣抒發。尤擅長花鳥,作畫時情感瀉於筆鋒,水墨淋淳,濃淡相間,變化萬千,多豪邁、率真之氣。此卷是作者寫花卉果蔬水墨十二段的傳世之作。以水墨寫意,氣勢縱橫奔放,不拘繩墨,筆筒意濃,形象生動,隨意點染,用筆狂縱。每段畫都題以詩句。詩畫結合,加深了主題的思想性。此畫中作者已將大寫意花鳥畫技法推到一個新的高度,與陳道復可謂前後輝映。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蕉石圖 徐渭 立軸 紙本 水墨 縱166釐米 橫91釐米 (瑞典)斯德哥爾摩東方博物館藏

徐渭存世有多幅《蕉石圖》可見他對於這一題材的偏愛。蕉石更便於發揮他大寫意水墨的特性。隆石純以水墨用筆縱橫抹出,渾厚華滋。石後芭蕉,間以梅竹,相互映襯。渴筆瀟灑靈動,逸氣豪發。圖右上自書七絕一首:“冬爛芭蕉春一芽,隔牆似笑老梅花。世間好事誰兼得,吃厭魚兒又揀蝦。青藤漱老墨謔。”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墨葡萄圖 徐渭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65.7釐米 橫64.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為作者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以水墨畫葡萄一枝,串串果實倒掛枝頭,鮮嫩欲滴,晶瑩透徹,形象生動。茂盛的葉子以大塊水墨點成。表現手法獨出心裁,水墨酣暢。風格疏放,不求形似,但無處不神似,代表了徐渭大寫意花卉的風格,也是明代寫意花卉高水平的傑作。畫上自題七絕一首,前兩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說明此畫作於其晚年。後兩句“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則流露了作者不得志的心情。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黃甲圖 徐渭 立軸 紙本 墨筆 縱114.6釐米 橫29.7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用筆峭勁挺拔,以奔放而精煉的筆墨寫出螃蟹的爬行之狀和荷葉蕭疏的清秋氣息。蟹的造型,雖寥寥數筆,卻濃、淡、枯、勾、點、抹諸多筆法參用,質感、形狀、神態歷歷具足。覆在上面的荷葉,筆闊氣貫、偃仰有致,點畫之外更寓無盡秋意。是徐渭的一幅傑作。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花鳥草蟲圖 孫龍 冊頁 絹本 縱22.9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共有十二開,都是以寫意的手法,寫生花鳥草蟲。畫中直接以筆著色渲染點畫,不見鉤勒之筆,簡括疏略,揮灑縱橫,筆不到而意連,線不寫而韻生,設色淡雅,為大寫意花鳥畫之先聲。在此選其中二開,可見其寫意草蟲花卉的功力。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蒲蝶圖 項聖謨 立軸紙本墨筆 縱111.8釐米 橫57.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池塘淺水中,一叢菖蒲挺立如劍,蒲葉上停落著一隻蝴蝶。造型單純樸拙,筆墨粗簡凝重,構圖新穎大膽。菖蒲放在畫面中間,用粗筆淡墨揮寫,蒼健而有變化,很好地表現了其挺拔、厚韌的質感。畫蝴蝶使用細筆濃墨,勾染相合,比較工緻。菖蒲與蝴蝶,一粗一細,一淡一濃,對比之下別有情趣。其他作為陪襯的花草坡石,亦剪裁大膽, 處理得當。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花卉圖 項聖謨 冊頁紙本設色 縱30.6釐米 橫24.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冊作海棠、罌粟、梨花、櫻桃、枇杷、菊花、玉蘭等八開,用趙昌的寫生花卉法,設色技巧精湛。全冊皆用沒骨法,以顏色直接作畫,顯得明麗鮮豔。以濃淡不等的色調,來表現花、葉的層次及俯仰向背。如枇杷,把幾種顏色調和起來描繪果實,真切地表現出枇杷半生乍熟的色澤效果。此冊是項聖謨花卉畫中的精品。在此特選其中《枇杷》《海棠》兩開。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玉蘭圖 王彀祥 立軸紙本水墨 縱57.5釐米 橫29釐米 (美)樂藝齋藏

此圖寫在金粟山藏經紙上。墨筆寫折枝玉蘭花,或初綻,或怒放,或含苞,佈局錯落有致,似覺暗香浮動。用筆削勁,墨色燦然。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蘭花圖 周天球 立軸紙本水墨 縱50.3釐米 橫24.2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號幼海、六止生,江蘇蘇州人。曾從文徵明學習畫法,以詩文書畫名世。擅畫蘭草,喜用淡墨,得鄭思肖風格。傳世作品有《蘭花圖》《墨蘭圖》《水仙竹枝圖》等。此圖作淡墨蘭花一株,斜生土坡,用筆瀟灑流暢,簡潔明快。畫風清幽典雅。構圖居中,蘭葉旁分,蘭花均聚,不忌於板,淡墨寫花葉、坡面,濃墨點寫花蕊、雜草,清幽之氣盡灑紙面。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魚藻圖 王翹 長卷紙本設色 縱28.5釐米 橫250.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翹,生卒年不詳,字時羽,一字叔楚,號小竹,一作小竹山人,嘉定(今屬上海市)人。少年時補縣諸生,後棄而學畫。詩文書畫,皆超越尋常。詩宗孟郊,畫工風竹、草蟲,生動逼真;山水仿米芾。傳世作品有《草蟲圖》《魚藻圖》等。此卷寫群魚戲水,水草豐茂。魚群追逐迴旋,形態自然而生動,卷末作重墨亂石倒垂花枝。畫魚以水墨寫意法,先用淡墨一筆畫出魚身,再以重墨勾脊、畫嘴、點眼,神出筆端,生動之至。水藻的形態濃淡,與魚水交融,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富有自然情趣。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桂枝香園圖 項元汴 立軸紙本水墨 縱104.5釐米 橫34.8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項元汴(1525—1590),字子京,號墨林,浙江嘉興人。國子生,家資富饒,法書名畫儲藏串厚,薰習既久,書畫自通。山水學黃公望,尤醉心於倪瓚,畫風溫醇疏秀,墨竹梅蘭天真淡雅,為吳派畫家之一。傳世作品有《仿蘇軾壽星竹圖》《蘭竹圖》。圖繪湖石一角,石後一枝桂花斜出,幾片綠葉扶襯著一隻鮮熟的荔枝。石下水草連波。佈局簡潔,用墨濃淡相宜,工寫結合,極具表現力。此圖為墨戲之作。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平安瑞蓮圖 陳栝 立軸紙本沒色 縱90.4釐米 橫46.4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陳栝,生卒年不詳,明代畫家。字子正,號沱江,江蘇蘇州人。陳道復子。能詩善畫,長於花鳥,有徐熙、黃筌遺意。筆致放浪,卻有生趣。王世貞、姜紹書都認為他寫花卉似勝於父,惜其年不永,先道復而卒,遺作更為人珍視。傳世作品有《梨花白燕圖》《菊石圖》《海棠圖》《雪竹圖》等。此圖以瓶插荷花為題,極其新雅別緻。畫家以沒骨法繪荷花,細緻工整,更以花青寫葉及葦草,清新秀逸。墨筆鉤勒古瓶,色彩與荷之花、葉相合,互有呼應。筆法不同,形成插花的柔潤輕靈與花瓶拙堅實之間的質感對比。背景不設一物,卻愈顯出荷花潔淨脫俗的品性。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芭蕉紫薇圖 陳栝 扇面泥金紙本墨筆 縱17.4釐米 橫50.1釐米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面居中以水墨寫出秀石,兩旁以汁綠直接寫出芭蕉枝葉披垂的蔥鬱之貌,以點葉點花法繪出紫薇。畫面密而不雜、繁而不亂,色彩和諧,清麗脫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幽蘭圖 杜大綬 立軸紙本設色 縱111釐米 橫32.9釐米 南京博物院藏

杜大綬,生卒於不詳,活動於十六、十七世紀。字子紆,江蘇蘇州人,言所居日韻玉齋。工楷書,擅寫蘭竹,運筆有致,墨韻淳雅,得天然之趣。傳世作品有《幽蘭圖》。 此圖以唐人楊炯《幽蘭賦》為畫意,寫秋蘭數叢,雖生於山野,與湖石為伴,即“受雨露之津潤,吸日月之休光”,而莖葉華滋,蘭花累累,表現了幽蘭“雖處幽林與窮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的高潔品格。畫幅上方為作者以端正小楷抄錄的《幽蘭賦》全文。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幽蘭賦圖 陳元素 長卷紙本墨筆 縱30.9釐米 橫412.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陳元素,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十六、十七世紀。字古白,江蘇吳縣人。工詩文,書畫俱精。書法清勁,畫工山水,意致清遠。尤擅寫墨蘭,得文徵明之秀挺,而又氣厚力沉。傳世作品有《蘭石圖》《墨蘭圖》《蘭竹圖》等。在原圖長卷上,陳元素作蘭花九組,姿態各異,章法也富於變化。雖主題同一,但蘭葉偃仰,墨花飄逸,互不雷同。寓穩健於秀美之中,使人有目下生輝之感。卷後另紙錢謙益書幽蘭賦,楷書帶行,取蘇字之形,含顏、柳之筆道、骨力,寓雄健於逸美之中。在此選卷中四組,以見其墨蘭神韻。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萱石圖 文椒 立軸金箋紙本設色 縱130釐米 橫42.9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文椒(1569—1634),明代女畫家。字端容,江蘇蘇州人。文徵明玄孫女,文從簡女。嫁於同鄉趙均。性聰穎,擅畫花卉草蟲,鉤勒精細,鮮妍生動,信筆點染,皆能得性情。摹內府本草千種,千日而就。又能蒼松怪石,兼工仕女。傳世作品有《萱石圖》《花鳥圖》等。圖繪湖石一塊,後襯萱花幾枝,石下小草叢生。湖石以水墨為生,方筆皴擦點寫,頗為老勁;萱花用沒骨法,淡設色,筆致清新淡雅。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山水花卉圖 李流芳 冊頁紙本墨筆 縱24.6釐米 橫25.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李流芳(1575—1629),字長蘅,一字茂宰,號泡庵、檀園、慎娛居士,安徽歙縣人,僑居上海嘉定。萬曆三十四年(1606)進士。嘉定才子,擅詩文,工書畫篆刻。山水學吳鎮、黃公望,筆墨粗簡,風格俊爽。兼能花卉,逸氣飛動,水墨淺深,韻味雋永。此圖冊共十三開,以水墨寫生山水花鳥,在此選其中二開:之一為《蘭花》之二為《秋菊>>可以盡見李流芳俊逸豪縱、筆墨粗簡的風格特點。蘭花、秋菊都有草書行筆的特點,用筆疾勁爽利,韻足意長,神似天成,為大寫意花鳥畫的佳作。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雜畫圖部分 張種 長卷紙本設色 縱29.6釐米 橫804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張種,生卒年不詳,活動於十七世紀中葉。字子羽,號圖南,南京人。擅人物、仕女,筆墨豪邁,著色古雅,花草娟秀,山水清潤。此幅寫蔬菜、瓜果,河鮮、家畜,襯以盛開的鮮花,將春光秋景集於一體。用溼筆、燥筆、破筆,揮灑豪放而生辣,似亂而不亂,無序中有序,自成格局。筆墨功力深厚,造型簡潔,尤其兔子的水墨之運用,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卷末自題七絕一首,並有跋語。可知是他晚年所作。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魚蟹圖 劉節 立軸絹本水墨設色 縱175.9釐米 橫1073釐米 (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劉節,生卒年不詳,活動於l 522—1556年前後。安成(今屬江西)人。其父劉進以畫魚知名。劉節早年之作曾得文人卞榮(1419~1487)的讚譽。《無聲詩史》載:“世廟時供奉內殿。善繪魚,尤神於鯉,矯首振尾,有一躍九霄之神,雲從霖雨之勢”。傳世作品有《藻魚圖》《魚蟹圖》等,皆藏於國外。藻魚圖是北宋以來,江南畫家喜愛表現的傳統題材。此圖繪萍藻浮動,游魚戲逐,蘭生洲渚,蛤蟆螃蟹,各得其趣。所作師南宋畫風。蘆葦、水仙皆以工筆寫生,而游魚則以沒骨法寫成,鮮活靈動。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雙貓菊石圖 王中立 立軸紙本沒色 縱133釐米 橫32.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王中立,生卒年不詳,字振之,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擅花鳥,筆力老勁。圖中畫雙貓嬉戲於湖石菊叢之下的草地上。湖石以枯筆鉤勒,水墨暈染;菊花以勾花點葉法寫出。雙貓用筆獨特,以細筆簡括寫出輪廓、毛爪、臉目,用幹筆略加敷彩,粗疏雅拙,卻有妙趣橫生之感,與背景對照鮮明。

玉堂富貴圖 陳嘉選 立軸絹本設色 縱200.4釐米 橫103.9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陳嘉選,生卒年不詳,嘉定(今屬上海)人。崇禎中獻書畫授中書職。傳世作品有《玉堂富貴圖》。此圖富麗華貴,色彩繽紛,是師法兩宋院體畫派的典型代表。圖中繪有各色禽鳥近二十餘種,嬉戲、遊鬧於繁茂的玉蘭樹及牡丹花叢中,極盡吉祥富貴之畫意。用筆工整細緻,兼用工筆雙鉤填彩及沒骨畫法,重彩渲染,濃豔高雅。雖畫上題有“北宋徐熙本”,但從風格上講,更接近於黃筌的“富貴體制”。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魚藻圖 繆輔 立軸綾本設色 縱171.3釐米 橫99.1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繆輔,生卒年不詳,約為明宣德時人。江蘇蘇州人。官武英殿錦衣鎮撫。擅畫水藻游魚,作風寫實,勾染細膩,承黃筌工整妍麗一脈。傳世作品有《魚藻圖》等。 此圖畫藻荇漂浮,茨菇叢生,一條鯉魚搖頭擺尾,悠然自得,墨彩渲染之下,魚鱗清晰可見,形肖神現。在鯉魚之下,鯽魚正輕盈地遊向深處,群魚在稍遠處相互追逐,一派生機。用筆工細,設色絢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蓮石圖 陳洪綬 立軸紙本墨筆 縱151.9釐米 橫62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中屹立一塊嶙峋的湖石,背後荷花盛開,亭亭玉立,石下流水瀅洄,浮萍幾片,畫面幽雅靜穆,寫出荷花清趣。荷花用雙鉤法鉤勒,富有質感;幾片荷葉與浮萍,則以潑墨寫成,墨色濃淡,變化有致。湖石以折帶皴兼亂柴皴,不加烘染,其陰暗處,僅勾草點苔;章法穩妥,筆調清新,含有濃郁的裝飾趣味。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梧桐雙兔圖 冷枚 立軸絹本 沒色 縱176.2釐米 橫95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畫中繪梧桐二株,石縫中斜出一株桂花。野菊滿地,柔草叢中,兩隻白兔相戲。似為中秋佳節而作。雙兔造型準確,形象生動逼真;皮毛光潔而富於質感。兔眼用白色點出反光,眼神顯得晶瑩透明。山石以折帶筆方正寫出,堅硬峻峭。構圖疏密有致,用筆細膩清秀而注意質感,設色和諧豔麗而有對比,顯然受到西洋繪畫技法的影響。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對菊圖 原濟 立軸 紙本 橫40.3釐米 縱99.6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畫法精細,是原濟細筆畫代表作。圖中遠景山巒重複,屋舍掩映山間樹叢,中景溪水平靜,近景院落內,有兩松交錯盤結,一高人對菊而立。筆法細秀蒼勁。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山水花卉圖 原濟 冊頁 紙本 水墨 設色 縱51.9釐米 橫32.4釐米 天津藝術博物院藏

  原濟的山水花卉圖冊有八幅,多為水墨設色。在此選二幅,其一《芙蓉》,寫芙蓉花臨波照影之姿。以淡墨疏筆橫寫水波,淺青縱點,形成水波粼粼之態。粗筆大寫花葉,芙蓉卻以細筆勾出筋脈,嬌豔柔美,墨彩相得益彰。其二《豆角》,筆意恣肆,濃墨點幹寫藤,豆角略敷彩青,繁簡細拙,得自天成。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採菊圖 原濟 立軸 紙本 水墨 縱112.5釐米 橫47.2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圖寫“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圖中高峰疊翠,蒼松青鬱,茅屋掩映其間,院旁側畔,菊花盛開叢簇,一高士正面貼菊花,悠然之態可見。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荷花圖 唐艾 立軸紙本設色 縱148.4釐米 橫81.6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唐艾,生卒年代不詳,字子晉,號匹士,江蘇常州人。工畫荷花,與惲壽平齊名。與惲壽平同鄉,世有“唐荷花”“惲牡丹”之稱。傳世作品有《蓮花圖》《荷花圖》等。此畫取荷塘一角,紅荷盛開,新荷殘葉映帶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飄動。呈現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圖用沒骨法畫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帶胭脂,由瓣頭 漸入而成;荷葉以淺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讓出葉脈。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歷代花鳥100幅精讀:不可多得!

  花鳥蟲魚圖 金明 冊頁 紙本 縱26.6釐米 橫36.4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金明,生卒年代不詳,清朝女畫家,字曉珠,號圓玉,江蘇崑山人。擅山水、花卉。畫花卉工而不板。傳世作品有《花鳥圖》《午瑞圖》。此圖冊共有十開,現選《小石潭意》《竹石牽牛》《水仙》及《秋水文鴛》四開。用筆縱逸瀟灑,設色秀妍,花卉翎毛寫得姿意如生,點染苔石、淺沙亦別具幽趣。雖為臨摹王武之作,但能隨手點染,天真爛有出藍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