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俄羅斯為什麼力挺敘利亞?

會飛的小皮蝦


俄羅斯和敘利亞在地理上並不相鄰,但是兩國從蘇聯時期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即使蘇聯解體,老阿薩德離去,兩國的關係都未受影響,時至今日兩國更是站到同一戰壕共同應對英美等國家的軍事打擊,為何兩國的關係可以鐵到如此程度,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簡單分析一下:

1946年4月17日,英法軍隊從敘利亞撤出,這標誌著敘利亞完全獨立,這一天被敘利亞定為獨立日和國慶日,以紀念來之不易的民族獨立建國之路。

然而,剛獨立的敘利亞卻面臨著內憂外患。由於敘利亞執政聯盟實力較弱,頻頻受到英美等外來勢力的干預,導致敘利亞軍事政變頻繁,國內局勢動盪。1954年,通過軍事政變上臺的施捨克利被推翻,敘利亞才開始建立民選政府,阿拉伯復興社會黨在這次選舉中取得很大勝利,參加了以庫阿特利為總統的聯合政府。

1958年敘利亞和埃及為了對抗共同的敵人以色列,兩國合併成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不過兩國過了3年多的甜蜜生活,由於敘利亞發生政變,退出了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直到1963年敘利亞復興黨政變成功,才使敘利亞走上政局穩定的道路。

1970年,軍方出身的哈菲茲·阿薩德通過政變上臺,改組敘利亞復興黨和政府,從此在敘利亞建立了強權的敘利亞政府,開始了長達30年的執政生涯。在老阿薩德執政時期,憑藉高度的中央集權壓制了敘利亞境內的分離勢力,使敘利亞得以免於分裂的威脅。

美蘇冷戰時期,美蘇都將勢力伸入中東地區,英美曾多次扶植敘國內勢力發動軍事政變,企圖建立親美的敘利亞政權,但是最終未能如願以償。由於英美對敘利亞內戰的干預和英美對以色列的支持,使敘利亞走上親蘇反美的道路。而蘇聯通過向敘利亞提供經濟援助和武器援助,兩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蘇聯也得以在敘利亞的地中海沿岸建立塔爾圖斯海軍基地,目前俄羅斯地中海分艦隊駐紮該基地。

塔爾圖斯海軍基地這對蘇聯來說可謂如獲至寶,因為俄羅斯(蘇聯)為了出海口和土耳其打了10次俄土戰爭,結果黑海的出海口還控制在土耳其手裡,黑海出海口問題一直是俄羅斯的心病。而在地中海東岸的塔爾圖斯港建立海軍基地,這可以使蘇聯不再受制於土耳其海峽,直接將軍事力量投放到地中海和中東地區,同時也為向中東地區進行滲透提供了基地。

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和跟敘利亞的友好關係。2000年老阿薩德去世,小阿薩德上臺,也就是現在的巴沙爾.阿薩德。2011年“阿拉伯之春”運動波及敘利亞,由於國內長期積壓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社會矛盾等爆發,敘利亞反對派要求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下臺,人們由最初的抗議演變成後來的武裝衝突。敘政府軍和反對派爆發了曠日持久的戰爭衝突,後來伊斯蘭國組織和基地組織紛紛進入敘利亞,使敘利亞國內局勢更加混亂。

英美等西方國家看到有機可乘,就在背後支持敘利亞反對派,企圖推翻阿薩德政府,建立親美政府,這樣就可以控制敘利亞的戰略要地和石油資源,同時也可以把俄羅斯勢力趕出敘利亞和中東地區。

在英美支持的反對派進攻下,阿薩德政府節節敗退,再加上伊斯蘭國恐怖組織在敘利亞境內攻城略地,使阿薩德政府控制區大大縮小,如果再沒有外來力量的支援,阿薩德政府很有可能被推翻,所以阿薩德政府向俄羅斯請求軍事支援。

俄羅斯當時由於克里米亞事件受西方國家經濟制裁,在加上油價下跌的打擊,俄羅斯整體情況並不是很好,但是鑑於一旦阿薩德政府被推翻,那麼塔爾圖斯海軍基地也將失去,俄羅斯勢力也將被趕出中東,那麼俄羅斯將被英美從各個方向封堵,再無出頭之日。所以,俄羅斯在向敘利亞出售大量武器的同時,2015年直接出兵敘利亞幫助阿薩德政府打擊反對派和伊斯蘭國恐怖組織。

阿薩德政府在俄羅斯強大軍事力量大支援下,不但將伊斯蘭國恐怖組織趕出了敘利亞,同時也使敘利亞反對派節節敗退,受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也被土耳其打了個措手不及,所以俄敘聯軍基本掌控住了全國局面,離最後的勝利不遠了。

美國支持的反對派和庫爾德武裝大勢已去,然而美國並不甘心就這樣從敘利亞撤軍,於是發動英法等盟友出兵敘利亞。美國有了英法等國的支援,自然信心大增,於是就有了這幾天發生的英法美聯軍對敘利亞軍事打擊。

由於俄羅斯和敘利亞成為了堅定的盟友,面對英法美的軍事打擊威脅,俄敘已做好應對措施,俄羅斯為了敘利亞必將和美國死磕到底。


銘蘇先生


國家和國家的關係一切都是為了利益,俄羅斯力挺敘利亞既有戰略的利益,也有現實的利益,可見普京在對西方國家的圍堵中,出兵敘利亞是不得不作出的選擇,而其中是有幾個原因的。

第一個原因,俄羅斯一直就想有個出海口,但在俄羅斯西南邊,基本都是歐盟或者北約的國家,西南的出海口被堵住了,而敘利亞剛好在地中海,對俄羅斯來說出兵敘利亞就可以跳出北約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圈是非常有重要的意義的,這就是俄羅斯的國家戰略安全利益所決定需要出兵敘利亞。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大幅下降,但是戰略眼光還是在的,俄羅斯一直竭力維持著在敘利亞的海空基地,就是塔爾圖斯港。這個港口是目前俄羅斯在除獨聯體國家以外唯一的海軍基地了,是俄羅斯為數不多的出海口之一,更是在地中海唯一的立足點,對於跳出北約包圍,打破西方封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啊!如果俄羅斯失去了敘利亞,不僅對中東地區的實體影響將消失,而且通往歐洲的直接海上通道將被關閉。俄羅斯雖然拿回了克里米亞,但是克里米亞周圍都是北約的國家啊,因此俄羅斯想要進出地中海,敘利亞就是唯一的突破口了,失去了敘利亞的海軍基地,俄羅斯就變成了一根內陸國家了,這讓俄羅斯無法忍受的。

第二個原因就是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可以有效遏制反政府武裝和恐怖勢力,不少車臣的極端分子都參與了敘利亞內戰呢,要知道俄羅斯前些年就經常受到過恐怖分子的襲擊呢!那些和俄羅斯有仇怨的武裝分子經過敘利亞內戰的鍛鍊,一旦迴流到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將會把戰火蔓延到南伏爾加河沿岸地區,甚至車臣也許再次分裂,這對俄羅斯國家安全造成早中晚威脅,所以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一則也是幫助巴沙爾穩住政權,也一邊把那些對俄羅斯有仇恨的分裂武裝分子從根源上進行消滅。

第三個原因,俄羅斯因為直接介入從根本上扭轉了敘利亞的局面,挽救了巴沙爾政府,維護了自己的戰略利益。同時,由於俄軍表現很好,讓俄羅斯在國際和地區中的威信得到提高,可以說俄羅斯是大賺了一筆。還有就是離間了美國和土耳其的關係,而俄羅斯的武器在敘利亞戰場變成了實驗場地和免費的廣告,相信以後俄羅斯的武器應該會買的不錯。俄羅斯出兵敘利亞可以說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至少北約國家想東擴,要考慮一下俄羅斯的戰略壓力啊,你不想俄羅斯好過,我俄羅斯就亮出拳頭給你看,讓北約有所收斂,再者也是警告美國,俄羅斯在中東是有影響力的,美國想要維護自己在中東的利益,必須要考慮俄羅斯的因素。之前美國一直對俄羅斯制裁,俄羅斯也一直想和美國緩和關係,有了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的大門就不會一直對俄羅斯關閉,這也是普京在外交上迫切需要突破的,畢竟美國長久對俄羅斯制裁對俄羅斯很不利的。

俄羅斯力挺敘利亞說到底就是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戰略考量,通過參戰,俄羅斯鍛鍊了自己的隊伍,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隨便還收到了額外的驚喜,可以說俄羅斯出兵敘利亞真的是狠狠的賺了一筆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在中東能夠與俄羅斯做朋友的國家不多。一是伊朗;二是敘利亞;三是土耳其。

伊朗是波斯灣地區的重要國家又與俄羅斯接壤,歷來伊朗的風吹草動,都牽掛著俄羅斯的心。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是遏制俄羅斯的橋頭堡,埃爾多安出爾反爾多變的個性讓俄羅斯苦不堪言。唯有敘利亞在阿拉伯半島上,也是阿拉伯半島的腹地,如果抓住了敘利亞政府,就抓住了中東博弈的主導權。

敘利亞境內派系林立,國內各個政治勢力風起雲湧,表面一套,內在本質是什麼說不清楚。例如: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武裝(庫爾德工人黨),接受美國的支援,美國以此組建3萬人的庫爾德武裝為主體的敘利亞邊防軍,聽任美國的指揮;敘利亞所謂反對派以庫爾德地區為主,為美國製造輿論。最近土耳其政府出兵敘利亞,打擊阿芙林地區、曼比季地區的庫爾德武裝其實俄羅斯也捏了一把汗。俄羅斯海軍基地在敘利亞政府控制的地中海沿岸,害怕其他人控制敘利亞對俄羅斯不利;庫爾德地區被其他國家控制,俄羅斯國家利益就會受到損害,所以俄羅斯力挺阿薩德政權也是俄羅斯唯一可行實在的選擇!


錦繡中華一捧土


1.歷史原因

俄羅斯與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從前蘇聯開始,就關係親密,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靠譜的傳統勢力範圍。尤其的當前的中東地區,能夠貼心貼背再一起的,只有敘利亞阿薩德。

2.保衛出海口

塔爾圖斯港,俄羅斯在中東唯一的港口兼軍事基地,當然現在俄羅斯在敘利亞正在建設第四個軍事基地。如果2015年10月,俄羅斯不出兵敘利亞,當阿薩德政權被推翻後,塔爾圖斯港就不保,俄羅斯將會失去在中東唯一的港口!

其實,普京也清楚,如果阿薩德家族失去政權,接下來接任的領導人,是否還允許俄羅斯繼續擁有這個港口,就是未知數。因此,必須出兵,先保住巴沙爾政權,然後再做打算。

3.俄羅斯不會讓“伊拉克悲劇”重演

歷史上,前蘇聯包括俄羅斯,與伊拉克的關係不錯。當美英聯軍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理由要進攻伊拉克的時候,俄羅斯在聯合國極力反對,怎奈當時俄羅斯政權剛剛從葉利欽轉移到普京,國力軍力根本還沒有恢復。所以不想貿然出兵,也想著伊拉克打了多年仗,應該可以跟美英聯軍糾纏一陣子,沒想到薩達姆的軍隊不堪一擊,迅速被推翻...

因此,當美國幫助法國等推翻利比亞後,美國將目標瞄準了敘利亞,甚至搞笑的跟北約幾個國家討論——該讓誰取代巴沙爾政權?

還好,這次巴沙爾迅速向俄羅斯提出救援,俄羅斯以打擊恐怖組織名義迅速出兵,才有了現在的局面,起碼暫時保住巴沙爾政權穩定與安全。

4.今天的索契“大會”讓人們看到和平的曙光

雖然敘利亞反對派拒絕出席這次索契的“對話大會”,但是庫爾德人“人民保護部隊”(即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代表參加“對話大會”,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朝著和平的成果!

這次“敘利亞全國對話大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除了法國,其他四個都派了代表參加了大會;法國理由就是:巴沙爾政權必須走人!

無論如何,起碼這個開頭還是很好的!

只是,美國不支持,這樣的大會能夠取得多少更有效的成果,敘利亞距離和平還有多遠?


英武


俄羅斯為什麼力挺敘利亞,準確的說是力挺敘利亞的阿薩德政權,至於力挺的因素很多,下面“大正”就逐個解析:



(一)在國際政治上,敘利亞算是俄羅斯在中東最後一個能夠靠得住的盟友了,俄羅斯在敘利亞最困難的時候拋棄敘利亞,這種做法會讓俄羅斯其他跟隨者心寒(如白俄羅斯),給人錯覺就是凡事跟俄羅斯混的都沒有好下場,俄羅斯在國際上就真成孤家寡人了,想要衝出美國與歐洲的圍堵就更沒有希望了。



(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塔爾圖斯港有軍事基地,這可是俄羅斯在中東地區唯一的軍事基地,是俄羅斯在中東的支點,而敘利亞的反對派並沒有向俄羅斯承諾,在推翻阿薩德政權後,保留俄羅斯這一軍事基地,與其盲目的和歐美國家一樣支持敘利亞反對派,還是支持老朋友更靠譜,畢竟有多年的合作基礎與信任。



(三)敘利亞是俄羅斯在中東的重要貿易伙伴,為了力挺阿薩德政權,俄羅斯可是共計投入200億美元財力,雙方簽訂軍事合同就有40億美元,也就是說敘利亞還是俄羅斯武器的重要買主,如此巨大的利益,一旦阿薩德政權倒臺,一切就全玩完了,只剩下一地雞毛,俄羅斯會因此損失慘重。



(四)敘利亞反對派對俄羅斯不感冒,更傾向於美國、土耳其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這些人上臺了,絕對沒有俄羅斯好果子吃,既然是這樣,俄羅斯為什麼不保住老合作伙伴,你敘利亞反對派有開不出足夠多的利益。

總體來說,“大正”認為俄羅斯之所以力挺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是從現有的中東局勢、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考量的,支持敘利亞現有政權最划算,而且在中東樹立一杆大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就是俄羅斯在中東利益的代言人,我俄羅斯照著的,你們其他牛鬼蛇神不要輕易動他,這也能增加俄羅斯在中東的威信和國際影響力。


大正看世界


婦孺皆知的《三十六計》中有一計: 圍魏救趙;原指戰國齊國用圍攻魏的方法,迫使魏撤回攻趙國國都邯鄲部隊而使邯鄲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現借指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俄羅斯力挺敘利亞的第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圍魏救趙”,或者“聲東擊西”藉以緩解它在與烏克蘭克里米亞之爭中所面臨來自歐盟和美國經濟制裁帶來的巨大壓力。克里米亞幾百萬人的衣食住行,退休養老金的發放,基礎設施的更新等等,再加上俄羅斯對烏東北兩個州70多次的人道主義援助,都要耗費俄羅斯大量的人力物力。儘管暫時問題不大,時間長了,普京也耗不起。

第二個原因當然就是地緣政治的因素。介入敘利亞事務之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沒有任何的軍事基地,在中東地區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抓手。其次,俄羅斯黑海艦隊要進入地中海也沒有可供停泊補及的港口。而這一切敘利亞那兒都有。

第三就是告訴俄羅斯潛在的朋友和敵人。俄羅斯是可以兩肋插刀的朋友。普京應了阿薩德之約,不惜代價力保阿薩德不倒,就是昭告世人,俄羅斯是可以信賴,值得一交的朋友。危難之際可以見真情。

因此,國與國之間的博弈,尤其是俄羅斯與美國的較量無處不是勾心鬥角暗藏殺機。


閒看秋風999


俄羅斯力挺敘利亞的巴沙爾政權,是因為敘利亞是俄羅斯多年來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也在海外的特別是在中東不容丟失的勢力範圍,並在敘利亞擁有一個軍事基地。而且是俄羅斯當前在自己國外的唯一的一個軍事基地。

如果敘利亞政府接巴沙爾被推翻之後,整個敘利亞將成為美國的勢力範圍,而俄羅斯在中東的勢力範圍就將全部喪失,以至於沒有整個中東的勢力,全部都有美國在操控,而俄羅斯將失去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話語權和戰略決策權。從此以後,俄羅斯相比美國徹底的擠出中東的戰略構建,並將逐步實現完成獨霸中東地區的意圖,

俄羅斯和敘利亞有著傳統的友誼,在前照蘇聯時期,敘利亞就已經是前蘇聯時期的勢力範圍。而俄羅斯獨立之後繼承了前蘇聯的遺產,依然將敘利亞列為自己的勢力範圍,當敘利亞侵略的時候,俄羅斯這在洞察先機,在普京總統認為適當的時候,猛然出力,派出強硬的兵力將敘利亞從危機之中解救出來,以以迅猛的衝擊和嚴密的打擊將敘利亞國內的武裝叛亂分子消滅掉,俄羅斯在敘利亞的主動出擊支持了巴沙爾政府的恢復和建設,挽救了搖搖欲墜的巴沙爾政權。

在整個中東地區能夠與美國對抗的國家,就只有敘利亞和伊朗兩個國家,而當敘利亞被美國支持的反對派所佔領,敘利亞成為了美國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顯然就只剩下一個伊朗了。這樣對俄羅斯非常的危險,當然對伊朗也是同樣的非常的危險,這是俄羅斯不願意看到的,俄羅斯為了自己的利益範圍能夠繼續在中東地區立足,不得已要向巴沙爾政權伸出援助之手,以幫助他恢復國家的統一,恢復國家的秩序,以鞏固巴沙爾和俄羅斯自己在中東地區的地位。


幸福地帶2


俄羅斯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當然,俄羅斯與敘利亞是有傳統友誼的,在蘇聯時代,敘利亞就是蘇聯在中東的盟友。但是,在國際政治,友誼並不能代替一切,許多時候友誼其實還是得先放一邊而先講實際利益的。

我們得先了解:如果失去敘利亞,俄羅斯也將會失去在海外的最後的一個軍事基地,而這可是在“地中海”沿岸!所以,從戰略上來講,這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敘利亞內戰開始初期,俄羅斯沒有介入,阿薩德政府前期主要依靠的是伊朗的支撐。而俄羅斯需要先解決克里米亞問題。如果烏克蘭與俄羅斯鬧翻,而俄羅斯還不能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的話,那麼俄羅斯的黑海艦隊就沒有出海口了,那保留乃至重建在地中海的軍港也就失去了意義了。

溫習一下地理知識:

黑海向西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馬爾馬拉海、達達尼爾海峽(土耳其海峽)與地中海相通。

看看地圖:

俄羅斯面臨被鎖死:烏克蘭問題與敘利亞問題

從俄羅斯自身的地緣及軍事戰略的來看,敘利亞問題與烏克蘭問題,都可以視為美國試圖鎖死俄羅斯,俄羅斯都必須拼命一搏掙脫出來,否則後患無窮。

雖然沒有證據,但是烏克蘭內戰與敘利亞內戰發生在大致同一時期,幾乎很難說是一種偶然,目的是什麼對俄羅斯來講也很清楚。不管有沒有聯繫,這兩場內戰其實對俄羅斯的戰略安全都帶來了挑戰。所以,俄羅斯最後的強勢出擊,其實也是被逼出來的;因為逼不出來的話,俄羅斯人的國際空間就會非常逼仄,恐怕真正的就要徹底衰落了。

基本搞定克里米亞後,俄羅斯才能瞅準時機來幫助敘利亞穩定下來。巴沙爾絕對不是像西方媒體宣傳的那樣徹底失去民意。敘利亞問題的根本是教派衝突,是中東什葉派聯盟與遜尼派聯盟在此發生了巨大的衝突。而遜尼派聯盟把英美拉上了作為自己的虎皮。於是什葉派派聯盟不得不努力去請出另一隻差點快被困死了的老虎。

而俄羅斯也看到了,瞅準時機,是可以藉助幫助敘利亞反恐重返中東的。

敘利亞問題的實質及內部的基本博弈格局

我絕對不是一個反西方主義者,但是從戰略分析的角度來看,盲目相信西方輿論盲目批判巴沙爾的人確實是高度欠繳智商稅,你哪怕只要稍微懂點地理知識,再看一眼這裡所提供的最普通的地理圖,就會知道這其中有蹊蹺。當然,有些人是專門為洗地而洗地,那咱們就無話可說了。當然,2013年敘利亞政府也確實是用了化學武器,事實上也是在俄羅斯的嚴厲要求下,巴沙爾當時只能乖乖與國際社會合作。但此後的許多問題,恐怕栽贓遠遠多過於事實,包括現在其實已經名聲掃地的“白頭盔”組織。

阿拉維人作為什葉派阿拉伯人,是敘利亞的統治者,雖然他們不是多數派,但他們掌握權力,而且高度忠誠於阿薩德家族。這是巴沙爾始終可以勉力支撐,而沒有被推翻的根本原因。

而敘利亞反對派,說白了其實大體上就是烏合之眾,如果不是像土耳其、沙特、約旦、美國等這麼多國家在背後拼命的支持,哪裡撐得到今天,更可笑的還是其中夾雜了大量的ISIS恐怖主義分子。而敘利亞庫爾德人,在這過程中除了想法爭取被利用,從而能武裝自己,積極進行反恐,但似乎總是小心翼翼地避免與敘利亞政府鬧翻。所以,嚴格來講,將敘利亞庫爾德武裝定位為反政府武裝未必合適。雖然“敘利亞民主軍”的主力確實是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但其實也不應將兩者劃等號。應該說目前美國大力支持的“敘利亞民主軍”大約有一半是像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自由軍”那樣是熱衷於反政府的,但另有一半是庫爾德人更重視反恐與防範土耳其人。

美國在這當中蠻尷尬的,去武裝反敘利亞政府的反對派,不小心會去武裝到ISIS,於是到最後變得越來越只得以庫爾德人為主。因為事實上,真的除了以色列與什葉派聯盟是真心反恐的以外,就只有庫爾德人也是對此熱情而堅決的;而遜尼派聯盟對此態度相當複雜而曖昧。這就意味著美國如果自己不進行地面部隊介入的話,反恐地面部隊的主導力量其實只能是庫爾德人及與自己關係不是那麼鐵的什葉派。而不管是伊拉克還是敘利亞的庫爾德人,除了對爭取自治充滿熱情以外,對成為真正的反政府武裝可是相當謹慎的。

俄羅斯的介入是有切實可行的操作空間的

這就意味著,俄羅斯的介入確實是完全可行的,這裡頭有許多地方可以“四兩撥千斤”。當ISIS被徹底擊敗後,其實不可避免有關聯的曾經最強大的反政府武裝“敘利亞自由軍”也基本上失去了聲勢。“敘利亞民主軍”只是美國人的一次無可奈何的重建而已。

當敘利亞的政局逐步趨向穩定之後,我們發現了從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從鄰近中亞到地中海,一條什葉派聯盟的“新月帶”就突然出現了。這個聯盟,是在俄羅斯介入敘利亞之後從概念真正走向現實的,事實上也成了俄羅斯在中東的無形的戰略伙伴,一個沒有成文聯盟的聯盟。

當然,這其中的關鍵是普京找到了辦法收拾住土耳其的埃爾多安,將其化敵為友,至於具體用了什麼辦法,使其相當聽話,背後有什麼秘密,就不可得而知了。也許土耳其的要求,沒有得到歐美的應和。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始終沒有進展,最後基本上土耳其感覺到是相當的上當受騙,發現歐洲其實只是為了籠絡它一直在給著它一塊其實不可能夠得著的糖果;而更可惡的是,埃爾多安發現美國人竟然在背後幫助其政治反對派發動政變來對付他。這對普京來講,完全也是看在眼裡的“神助攻”。更進一步,也許埃爾多安也有把柄掌握在普京的手中。

土耳其在敘利亞的利益要求,沒有得到美國與沙特的完全贊同,雙方之間也有較大的齟齬,這是俄羅斯能夠趁虛而入的關鍵。而且,現在俄羅斯還又碰上了另外一個去挖美國人“牆角”的機會:逐步吸納庫爾德人入夥。

博弈,其實並不是完全依靠蠻力的。

最後我們看到,俄羅斯在力挺敘利亞的同時,已經使自己真正重返為一個全球大國,已經重新再度成為一股令人生畏的全球力量了。


建章君


俄羅斯與敘利亞友好交往由來已久。除蘇聯解體前後無力顧及外,始終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尤其是普京執政後,敘利亞成為俄羅斯的重要盟友,普京不想看到也不允許小巴沙爾倒臺。

那麼俄羅斯為什麼力挺敘利亞呢?

一是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敘利亞在亞洲西部,地中海東岸,是地中海與黑海之間的交通要道,周邊與各國接壤,處於歐亞非三洲接壤處,有中東“心臟”之稱,也是俄羅斯在地中海的出海口。中東與俄羅斯地緣利益有關的國家政權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先後被美國顛覆,俄羅斯在中東只有伊朗、敘利亞等少數盟友。敘利亞周邊包括伊拉克、約旦、以色列、黎巴嫩,以及北部的土耳其和隔著伊拉克的伊朗都是“敏感”國家。同時,世界關注的中東幾大熱點,像阿以和談、伊拉克問題、反恐問題、庫爾德民族獨立問題,都與敘利亞有著密切的關聯。更重要的是,敘利亞是伊朗重要的反美盟友。如果敘政府倒臺,伊朗將無法向黎巴嫩真主黨和加沙地帶的哈馬斯提供軍事經濟後勤支持。

二是重要戰略合作伙伴。小阿薩德時期,俄羅斯免去敘所欠的大部分債務,敘則採購了大批軍火。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爆發衝突後,美國在東歐部署了反導系統,隨後俄在敘境內部署反導導彈,並擴建了塔爾圖斯海軍基地,可以停泊航空母艦等各類軍艦,使俄羅斯海軍可以扼地中海、黑海、紅海、印度洋要隘,保持影響力。俄羅斯海軍在印度洋遊弋,塔爾圖斯基地是最近提供後勤補給的港口。所以無論從那考慮,俄羅斯都不能放棄塔爾圖斯海軍基地。敘俄還保持著重要的經貿關係,據統計,敘一度是俄在中東地區第三大軍火買家。如果親俄敘利亞政權倒臺,將影響到俄羅斯的軍火收益。敘也是俄的重要經濟投資地,在敘利亞內戰爆發前,俄在敘的能源、基建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一旦垮臺,將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

三是擔心武裝分子迴流。讓俄羅斯憂慮是,大批來自俄羅斯的武裝分子,投入到敘的內戰之中。來自車臣的武裝分子,在伊斯蘭國的戰地指揮官中,佔據著最重要的位置。一旦敘政權倒臺,戰爭結束,那些經受戰火洗禮的武裝分子將返回俄羅斯,將造成動盪,誘發戰亂。如果這樣就不如在敘利亞開戰,把這些武裝分子解決在敘利亞。

四是顧慮難民湧入俄羅斯。與當下歐洲各國被敘利亞難民所困一樣,俄羅斯也面臨著難民流入的問題。俄羅斯與敘利亞經近半個世紀的友好交流,許多人通婚,在敘居住的俄羅斯人和家庭就有幾萬人。還有在19世紀躲避沙俄擴張,離開黑海故土,逃至敘利亞的十萬切爾克斯人。他們在敘利亞是敘政權的堅定盟友。這批流浪著人一直想要重回故土索契。如果敘政權垮臺,這兩波人必然要逃回俄羅斯,給俄羅斯帶來負擔。

綜觀歷史和現實,出於利益的權衡,俄羅斯決不能容忍敘政權垮臺。尤其是近年來中東地區的一些親俄國家政權紛紛垮臺,盟友敘利亞,成為俄羅斯必保的對象。所以俄羅斯給予敘利亞一系列援助並軍事介入使敘局勢逆轉,大大提升了巴沙爾政府在中東地區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使得巴沙爾政府牢牢掌控國家權力,軍事實力達到了七年來最強時期。

以上是俄羅斯為什麼力挺敘利亞的原因。

“下午歷史茶”愚見,關注討論。


下午歷史茶


自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普京就一直堅定的站在了巴沙爾政府這一邊。那麼為什麼俄羅斯要如此力挺阿薩德政權呢?我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 俄羅斯在敘利亞塔爾圖斯港的軍事基地是其在中東的唯一一個軍事基地,這對於維持其在中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反對派並沒有明確承諾一旦執政後依然保持這個軍事基地,所以萬一因阿薩德政權倒臺反對派上臺而失去這個軍事基地的話,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將大幅削弱。


2) 阿薩德政權歷來都是俄羅斯在中東的一個重要盟友,所以如果俄羅斯連阿薩德政權都保不住的話,其“大國影響力”也將大福下降。


3) 敘利亞也是俄羅斯一個重要的貿易伙伴,雙方也簽訂了多份軍火貿易合同,敘利亞的4分之三武器都是從俄羅斯採購的。所以一旦阿薩德政權倒臺,俄羅斯也會損失不少的經濟利益。

綜上所述,普京這麼堅定的支持阿薩德政權絕不僅僅是圖一時之快,而是從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來考慮的。



本人專注於做有關體育與國際政治的問答,以及和你們分享自己的一些觀點,覺得寫得不錯的話可以關注小編的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