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滿洲八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是上三旗,問正白旗是什麼時候被列入上三旗的?

小和尚凱


所謂“上”,即“皇帝所領”之意,所以上三旗的問題,說白了就是皇帝親領旗分的問題。

八旗從建立的第一刻起,就有明顯的私屬性質。1601年太祖初創旗分,有兩個旗,一個是黃旗,一個是黑旗,後來黑旗改為藍旗。黃旗的旗主是太祖自己,黑旗(藍旗)的旗主是舒爾哈齊。

到1611年四旗創立的時期,黃旗的旗主是太祖,藍旗的旗主是阿敏,紅旗的旗主是代善,白旗的旗主是太宗。之後四旗分成八旗,正黃旗和鑲黃旗的旗主是太祖,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旗主是代善,正白旗的旗主是太宗,鑲白旗的旗主是杜度,正藍旗的旗主是莽古爾泰,鑲藍旗的旗主是阿敏。這時候“上旗”還是兩黃旗。到太祖晚年,正黃旗封給了阿濟格和多爾袞,鑲黃旗半旗封給了多鐸,太祖親領鑲黃旗半旗,這才形成了清代八旗以鑲黃旗居首的慣例。

太宗繼位之後,經過幾次換旗以及打擊莽古爾泰、德格類兄弟,太宗控制了兩黃旗,這兩黃旗是親領的,代善控制了兩紅旗,多鐸多爾袞兄弟控制了兩白旗,太宗之子豪格控制了正藍旗,濟爾哈朗控制了鑲藍旗。因為豪格是太宗之子,所以必然跟從太宗,所以太宗事實上控制三旗,其中兩黃旗由太宗直接控制,正藍旗由太宗之子控制。有些清史書籍說這就是最早的上三旗,其實是不正確的,因為正藍旗直屬的是豪格,而不是太宗。

到了順治七年,多爾袞被追罪,正白旗失去旗主,變為皇帝親領,這才真正的形成了“上三旗”——“上三旗”完全沒有領主,全都屬於皇帝本人統帥。


橘玄雅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之一,順治前,上三旗中並無正白旗,(當時的上三旗是正黃、鑲黃旗、正藍旗),因在順治初,多爾袞功勳卓著,又大權在握,便將自己所領上正白旗納入上三旗而將正藍旗降入下五旗,(上三旗變為正黃、鑲黃、正白),這以後就成了定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