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報考志願不懂這些規則,考的再高也白考,早看早受益!

對很多新一屆的考生和家長來說,第一次填報志願,可能會對於一些專業用詞感到一頭霧水。

今天師姐帶你來看一下關於報考志願的一些基本規則,首先要搞清楚高考志願填報的規則才能避免高分落榜,把風險降到最低。

平行志願的填報模式在我國各省已經實行多年,你瞭解平行志願的填報規則嗎?

報考志願不懂這些規則,考的再高也白考,早看早受益!

平行志願:

平行志願指的是在某個規定的錄取批次中,考生可以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順序排列的院校志願,省招考辦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

先在幾次不同投檔比例的模擬投檔後,由招生院校確定投檔比例,再分別將文史類、理工類達到批次全省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下簡稱省控線)的考生,按考生總分(文化課成績+照顧政策分)從高到低排序,並依據考生排序逐個投檔。

投檔時,依次由計算機逐個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四個平行志願,如果符合A志願,則被投檔,就不再檢索B、C、D、E院校志願;如果考生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願。

以此類推,直到該考生被投檔或所有志願均不符合本批次投檔條件而不能投檔。在這個過程中,只要被檢索確定的志願,都將視為第一志願投檔錄取。投檔後由院校決定是否錄取及錄取到哪個專業。

平行志願的錄取規則:

志願投檔和學校錄取的過程如下:

先按分排序,逐個檢索:

報考志願不懂這些規則,考的再高也白考,早看早受益!

例如先小張錄,小張A志願北京大學,由於計劃已滿,按B志願錄取了清華大學。

小張錄完後,小李跟上,A志願清華,小張已錄,志願已錄滿,B志願,計劃已滿,無法錄取,C志願錄,符合條件,可以錄。

如下圖所示

報考志願不懂這些規則,考的再高也白考,早看早受益!

如果小李所填的3所志願院校均為按比例投檔滿額,表明小李這一輪志願投檔未成功,則進入徵求志願。

這也就意味著,小李不會因為第一志願未被錄取,而失去同批次二、三志願的錄取機會。

志願填報訣竅一

一定要“保底”

“平行志願”不是“平等志願”,也不是“平行錄取”。考生填報的平行志願有自然順序,並不是只要成績達到所填報的4個平行志願院校錄取條件,就可能會被4所院校同時錄取。實際上,只要考生檔案投到一所志願高校後,就不會到其他高校,對每個考生而言投檔錄取機會仍然只有一次。

比如考生小李,他第一批填報的志願依次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濟寧醫學院。實際錄取中,各院校會對所有考生按總分成績從高到低所填報的“平行志願”進行檢索。

檢索到小李時,北京大學的投檔比例已滿,則看清華大學的的投檔線,如果達到了投檔線,那麼小李就會被投到清華大學,檔案一旦投出,之後的大學則不再檢索,這就是所謂的機會只有一次。

最終小李因為志願不願調劑等原因未被清華大學錄取,檔案退出時,他只能進入徵求志願。如果徵求志願未被錄取,就只能落到下一個批次錄取。

因此考生在填報各個批次的志願時,一定要注意落差,各志願不能是錄取分同等檔次的學校,一定要找一兩個自己能夠接受的“保底”學校, 否則你可能會掉到下一個批次。

志願填報訣竅二

選準“參考值”

在填報志願時,可根據自己一模、二模的成績,看看自己在區、學校、班級的排名,然後諮詢老師往年該名次段考生的去向,掌握自己可能被錄取的學校範圍,然後再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在這個範圍內做選擇。

在選擇可填報的學校時,要選準“參考值”,既要看高校及專業的錄取最低分,更要看高校及專業的錄取平均分,因為“平均分”的高低,最能客觀、準確地反映一所高校的實際情況,更有參考價值。

志願填報訣竅三

慎寫“不服從調劑”

一般調劑都會遇到問題,很多高分考生由於擔心被調劑到與自己的興趣和專業傾向毫不沾邊的專業,所以在填報時選擇不願服從調劑。

實際上,現在很多學校的招辦老師出於對考生負責,在專業調劑時都會很慎重,儘量選擇與所填報專業傾向接近的專業進行調劑。

很多學校首先會看考生報考學校的專業大類裡是否還有某些專業有剩餘計劃。如果有,學校會選擇這些專業進行調劑。

但如果考生考分到了某所學校的投 檔線,但沒到所填報專業的錄取線,一旦考生註明不願調劑,則面臨被退檔的風險,就沒有機會投到其他志願學校,直接進入徵求志願。

所以,對於“不服從調劑志願”必須慎重填寫。

報考志願不懂這些規則,考的再高也白考,早看早受益!

(報考志願的六大誤區)

上面說到了關於報考志願的一些基本名詞和訣竅,下面師姐要來說下關於報考的六大誤區,這些都是家長容易犯的錯誤,在報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哦。

“誤區一”:不細看招生章程

不仔細閱讀招生章程,考生不能及時瞭解院校當年的招生情況,很有可能在填報的時候填寫了不在本省招生的大學或專業,填報的院校可能進行了升級或者更名等。

走馬觀花地閱讀招生章程,也極易看錯招生院校的所在地,從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如華北電力大學便有保定校區和北京校區、東南大學還有醫學院和成賢學院等;甚至有時候填報了學費高昂的專業而不自知,最終錄取時才後悔不已。

“誤區二”:一門心思奔名校

部分“學霸”對自己的成績非常自信,在志願填報時只在本科一批報考一兩所心儀的“名校”,將後續志願盡數放棄。

這種填報志願方式極欠考慮,風險很大,如果考生分數不夠,沒有被報考院校錄取,同時也沒有退路保障,只能遺憾地參加徵集志願、甚至是後一批次的志願填報,造成分數的極大浪費。

高分低錄、甚至高分不錄,這是對考生的極大打擊。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但完全從“名牌”出發選高校,不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專業因素,則是不明智的。

因此,填報志願時,考生萬萬不要只考慮“名校”,犯了非“名校”不報的執念。

“誤區三”:專業緊俏不調劑

對於實行平行志願的省(市、區)來說,考生在某一批次可同時填報幾個院校志願,擴大了選擇面,降低了考生志願填報的風險。

但並不意味著,不服從專業調劑也可以安枕無憂。雖然教育考試部門從減少投檔而被退檔的矛盾出發把投檔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後可能會被退檔。

退檔的考生,即便是A志願退檔,也將直接進入徵求志願。這是平行志願填報最大的風險。

在考生家長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報考平行志願的幾所院校時,前面的院校可以不服從調劑,保底的院校服從專業調劑。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平行志願只有一次投檔機會,如果考生被學校提檔又被退檔了,也不能參加平行志願中下一所學校的檢索,也就意味著失去了這一批次的錄取機會。

“誤區四”:志願沒拉開梯度

同一批次中填報的志願若都是錄取分相同或相近的院校,這種志願時非常危險的。

若是當年錄取分高了,稍有差池,一個沒達到所有志願都達不到,便錯過了該批次的招生;若是當年錄取分低了,這對考生來說是非常吃虧的。

“誤區五”:只憑名稱定終身

志願填報還有一個大忌便是隻根據校名選院校,其結果往往南轅北轍。

校名並不能完整全面地呈現學校的特質和優勢,在國內眾多高校中,部分院校名稱如師範類大學、政法類大學、財經類大學、農業類大學等從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學校的辦學特色,但大部分院校已不能從其校名中看出其辦學實力、學校特色及辦學地點。

近年來,在高校合併、升格、更名時,有的學校由專科升格為本科院校,有的校名由某某學院直接改為某某大學,而更多的是與時俱進、改頭換面,將原校名中體現行業特色的字眼去掉,趨向通用型、科技型、綜合型,加上“科技”、“理工”、“財經“等吸引人眼球的熱門字眼。

“誤區六”:家長包辦填志願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名牌大學。這種願望會在考生填報志願問題上充分表露。

有些家長還固執得有些過分,主觀決定考生的志願,忽略考生的興趣、愛好,導致考生和家長之間在填報志願的問題上分歧很大,也給考生造成不小的壓力。

即使考生最終尊重父母的意願,進入不喜歡的大學入讀,也未必能有動力努力學習。在填報志願的整個過程中,家長的角色定位是參謀,應該把填報志願的決定權還給考生。


師姐跟你撩撩

在讀這篇文的你

是路人、還是考生、家長或老師呢?

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想法吧!

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信師姐喲!⁄ ⁄•⁄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