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1956年9月,身為以色列政府駐非洲公司總經理的阿謝爾·本一納坦接到命令,立即動身回到了特拉維夫的國防部辦公廳。在國防部辦公廳,他的新上司簡單寒暄幾句後,便說明這次是派他前往巴黎,執行一項神秘的使命。

一個月後,本一納坦接到指示,來到巴黎郊外的一棟別墅裡參加會議。他走進一個秘密的會議大廳,發現以色列、法國和英國的十幾位軍政要人正圍坐在一張大紅木桌子旁。從會議的氣氛和到場的人物來看,很明顯,這是一次絕密的高級軍事會議。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這裡暫且不表這次會議的內容,只請看下面發生的事實:10月29日,以色列部隊開始穿過西奈半島,逼向蘇伊士運河,很快便控制了西奈半島。按事先約定的計劃,英法向埃及發出通牒,但遭到埃及的拒絕。英法兩國以此為藉口,於11月5日派兵控制了運河地區的戰略水上通道。

這次軍事行動的性質,是很明顯的“蘇伊士陰謀”。外界的評論一致認為以色列的舉動很不明智,因為英法帝國都懷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以色列事實上參與了他們的陰謀。

在達到預定目的後,以色列於11月開始撤軍。實際上,參與這次軍事行動,能實現以色列的一個巨大的戰略目的,即滿足本一古裡安總理發展核武器的強烈願望。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因為這次軍事合作,很容易地架起了以法“地中海上的橋樑”,以色列隨後從這裡得到了製造原子彈所需要的一切東西。

其實,本一古裡安早就認識到,只有核力量才能彌補以色列國土和人口資源的不足,才能確保這個猶太國家長久地生存下去。因此,建國僅7個月,他便急於從巴黎請來了核專家一一莫里斯·瑟丁,這名猶太人曾在巴黎的原子能委員會工作過。

需要先交代給大家的是,早在1952年,以色列內閣就成立了原子能委員會,由著名化學家伯格曼擔任主席,而本一古裡安總理一直就在考慮發展核武器的可能性。1955年,美國人在特拉維夫以南的索雷克河畔安裝了一個小型的核反應設施,但不足以派上任何軍事用場。

後來,隨著以色列和法國在政治上共同利益的增多,以色列國防部年輕的西蒙·佩雷斯頻繁地與法國接觸,他得到了本一古裡安總理的全力支持。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1956年9月21日,佩雷斯瞭解到法國正在策劃進攻埃及。這次可遇不可求的絕好機會,被佩雷斯敏感地抓住了。他許諾為法國助戰,將埃及軍隊從蘇伊士運河趕走。這一招,法國人實在是太感興趣了。法國國防部長布歇一莫努裡爽快地答應了佩雷斯有關核反應堆的要求。於是,這塊很多國家未曾嚐到的“蜜糖塊”,就這樣輕易地掉進了以色列人的嘴裡。

本一納坦曾在歐洲當過間諜,這次被派往巴黎.就是為了獲取第二個更大的反應堆。

1957年秋,面對處於崩潰的法蘭西第四共和國,要求戴高樂執政的呼聲越來越高。讓以色列入走運的是,布歇一莫努裡當上了總理。然而,以色列的用充當“僱傭軍”換取核反應堆的夢想,並非像所想的那麼容易實現。佩雷斯在法國政界各政府部長之間進行的遊說,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儘管如此,在1957年10月2目的內閣會議上,布歇一莫努裡總理還是在其執政的最後一天,以投票方式作出了決定。而且在國民議會對政府投不信任票之前的幾小時應允了以色列的要求。第二天,以法之間就簽署了兩份絕密文件。按照兩國之間的協議,以色列獲得了一個24兆瓦的大型

反應堆以及所需的所有技術和人員。至此,本一古裡安總理的臉上總算露出了滿意的微笑。

以色列急於發展核武器的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它在這一問題上,除了明要,還進行暗盜,根本顧不上這些做法是否體面。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60年代,法國領袖戴高樂重新執政,他果斷地終止了對以色列的援助。遇到麻煩的以色列“科學聯絡局”,開始尋找其他發展渠道。它首先是從挪威引進了21噸重水,爾後又從一個美藉猶太人經營的公司裡,得到了110多磅濃縮鈾。

那位美藉猶太人就是夏皮爾。他曾身受反猶太分子的侮辱,許多親戚都在大屠殺中慘遭殺害。50年代,他經營的公司曾為美國提供過核反應堆的鈾。由於官方發現了該公司有一些外國客戶,於是對其進行了為期15年的調查。最後,美國原子能委員會提交的報告說,15年中共有587磅鈾不翼而飛,這相當於有人從美國偷偷運走了18枚原子彈。

原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詹姆斯·安格爾頓,多年來一直在保護以色列的核秘密,但1968年隨著他下臺,其影響便不復存在了。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接著,美國情報界開始對以色列核秘密進行全面調查。最後,聯邦調查局終於偵獲:流失的鈾,被以某種方式轉運到了以色列。

在弄到法國提供的大型核反應堆之後,以色列國防部於1957年專門成立了一個單獨負責核情報的安全機構。這就是後來由賓亞明·布盧姆伯格創辦的“科學聯絡局”。

布盧姆伯格這位以色列反間諜保密專家,自然是一位防止核工程洩密並負責僱員可靠性的理想人選。在國防部長的全力支持下,他對情報界的其他部門始終隱瞞了自己的特殊使命。

要確保核工程消息不會走漏出去,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有幾百名法國技術顧同參加了該工程。當然,擔心核工程安全的,不僅僅是布盧姆伯格,法國的情報機構也派出了自己的特工人員,以防止消息洩露。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然而,好事多磨。儘管布盧姆伯格編造了“一家化學工廠”正在移民小鎮迪莫納附近進行擴建的謊話,但在這一工程進行三年以後,一位偽裝成神父的巴黎間諜探訪了嘆爾謝巴市長。當談到納格夫的發展情況時,這位市長一語道破了天機。他說,附近有一個法國提供的核反應堆正在建設之中。這位市長哪裡知道,“神父”正是為此而來。

一封詳細的偵察報告便飛回了巴黎總部。於是,一心想與阿拉伯世界和解的戴高樂總統,對待中東的態度立刻有了變化,他懷疑以色列迪莫納的核反應堆具有軍事目的。

正在布盧姆伯格竭力為核工程保密之時,這位無知的市長先生卻將情報毫無保留地透露出去。爾後,一架美國的U一2高空偵察機飛臨迪莫納上空,攝下了核設施的照片。美國領導人在看到情報分析後,開始關注此事。於是,對以色列正在研製原子彈的猜測,紛紛登上英美報端。美國政府給以色列施加壓力,讓其道出全部實情。其實早在60年代中期。美國就發現以色列一直在欺騙自己的“盟友”。

1963年4月,肯尼迪總統密召西蒙·佩雷斯,逼其道出以色列在研究核武器方面的實情。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西蒙·佩雷斯冠冕堂皇地保證:“以色列絕不會率先將核武器引進中東地區。”後來新上任的以色列總理列維·艾希科爾,則毫不隱瞞自己反對發展核武器的態度。在華盛頓訪問期間,他爭取到美國更多的常規武器援助,同時答應放慢核工程的發展速度。

然而,美國中央情報局發現以色列是在騙人。因為以色列的一位戰略家達揚將軍,宣稱秘密工程製造的可能是結束中東一切戰爭的武器。這種十分露骨的不打自招,使美國人倍加警惕。

美國中央情報局發現以色列正在設想發展各種型號且大小齊全的核武器,它因此斷言以色列想得到多種投放工具。中央情報局還發現,以色列甚至試圖將核武庫的一部分放置在海上。

中央情報局駐特拉維夫分站站長哈登,早就密切注意上了位於迪莫納的核工程基地。這裡戒備森嚴,周圍的荒山溝裡都部署了先進的地對空導彈。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1967年6月,從這裡發射的導彈曾經擊落過一架執行轟炸任務後返航的以色列空軍自家的飛機。由此經過綜合分析,中央情報局認為,以色列正在發展以潛艇為基地的核攻擊力量。

1960年5月,戴高樂指示,不再向迪莫納提供鈾;這位總統不想看到以色列從法國獲取製造核武器的關鍵材料。

由於處於非常機密中的核工程已被曝光,以色列本一古裡安總理在接到巴黎的通報之後,立即於6月13日飛到戴高樂總統的愛麗捨宮,向這位總統許諾:以色列發展核反應堆只用於和平目的,並答應迪莫納不再增加製造提取原子彈材料的設施。

以色列為生存,向法國乞討核武器,不惜出賣自己特工

本一古裡安總理回國之後,為了緩解來自美法兩國的壓力,又發表了承認以色列已進入核時代的聲明,並向議會保證,發展核反應堆僅僅服務於和平目的。此後,法國便同意提供完成核工程所需的最後一部分材料。

為了取悅戴高樂總統,促使法國放寬對以色列核設旋的援助,以色列情報機關還不惜將一份關於有人密謀刺殺戴高樂總統的情報“奉獻”給法國。這份情報涉及的是,二戰中擔任法國情報官的阿諾上校,由於反對戴高樂的阿爾及利亞政策,加入了一個神秘的天主教派組織。

他由於與以色列駐巴黎武官納基斯上校私交極好,所以經常與以色列人交換情報。阿諾無意中透露給納基斯上校一個至關重要的情報,他說自己所屬的天主教派組織,正設法僱用一名阿拉伯槍手刺殺戴高樂總統,但他本人並不贊成這一過激行為。

納基斯將這一消息急電轉告特拉維夫的國防總部。儘管在如何處置這一情報上,情報界巨頭和政界領導人存在分歧,但本一古裡安總理最後接受了情報總管哈雷爾的建議。

兩個星期以後,刺殺陰謀被告知戴高樂總統。為了維護以色列的核利益,在戴高樂總統的堅持下,以色列道出了消息來源。阿諾上校很快被抓,以色列的情報界從此失去了一個難得的告密者。

更多世界歷史文化,敬請關注:社稷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