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製品的國家,所以竹雕在中國也由來已久。竹雕也稱竹刻,是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

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這樣概括:“竹刻者,刻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言簡意賅,卻頗為精妙。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竹雕成為一種藝術,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漸為人們所識,並受到喜愛。竹雕發展到明清時期大盛,漢族竹刻家們雕刻技藝的精湛超越了前代,湧現了“嘉定三朱”等諸多竹雕大家。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獨樹一幟,也是漢民族族寶貴的藝術財富。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古時士人,於仕隱的同時,還追求一種“心無馳獵之勞,身無牽臂之役”的平順和諧、雍容典雅的生活美,各式書齋清供,文房器玩,都是這種價值取向的外在表露。其中有一些只適合把玩,或者放在几案上彰顯主人情趣修養、並無太大實用性的玩件,因具備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同時又寄寓著個人的文化趣味,尤其受到文人們的青睞。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竹子的質地堅韌,紋理致密,是雕制工藝品的理想材料。早在唐宋時期,竹雕技藝就流行於南方各地,工匠利用竹根、竹節、竹片,根據自然造型,摹物取態,創作出各式器玩,專供人們閒暇時把玩欣賞,如荸薺、蓮蓬、佛手、花卉、動物。也有出自現實生活之外的題材,如神話人物、寓言故事等等,大者不過尺,小者盈盈一握,精雕細琢,極富藝術造詣。人們空閒無事的時候,持於手中把玩摩挲,一則平衡內心,去除雜念,在現實當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同時也可以令思想獲得陶冶,身心得到修煉,是追求悠閒自適生活情趣的一種樂事。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人簡如竹,是一種質樸;

人清如竹,是一種境界。

人正如竹,是一種品質;

人淡如竹,是一種超然。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世代中國人對竹雕的傾心,

代表了對平淡生活的熱愛與追求,

更是對一種心靈信仰的執著與堅守!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禪意·竹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