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7 內蒙古太僕寺旗邊牆村路寬了 燈亮了 村美了 變化太大了!

內蒙古太僕寺旗邊牆村路寬了 燈亮了 村美了 變化太大了!

穿過太僕寺旗寶昌鎮,順著寶固縣省道一路向東南方向行駛7.5公里,一座仿古的城門引人側目,隨之映入眼簾的是3個剛勁有力的大字——邊牆村。

內蒙古太僕寺旗邊牆村路寬了 燈亮了 村美了 變化太大了!

邊牆村仿古城門

走進城門,一眼望去的是整潔的小柏油路,一座座磚瓦房整齊的排列在街道兩旁,還有蜿蜒曲折的木棧道……讓你無法想象這裡是曾經遠近聞名的貧困村,“進來黃黃一片,出去帶走兩腳泥”,土路、土房、土牆是這個村的原有記憶,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直到2014年,村裡還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4戶386人。但是現在全村轄3個自然村,戶籍人口508戶1193人,常住人口465戶980人,其中未脫貧只有5戶8人。

一個後進村如何在短短的4年內成功轉變,讓老百姓感受到村裡實實在在的變化?邊牆村的變化,與到該村擔任“第一書記”的韓俊九密不可分。

內蒙古太僕寺旗邊牆村路寬了 燈亮了 村美了 變化太大了!

新修的柏油路

陽光暖人,微風拂面,邊牆村的春蕾蔬菜交易市場恆溫庫裡卻散發著陣陣涼意,對於68歲的村民劉緒來說,這一點涼意根本無法阻擋流淌在他心底的那抹溫暖。過去幾年劉緒一家6口人僅靠6畝地的大田農作物為生,一年收入不足萬元。4年來,他通過養牛、打零工等方式增加收入,直到2017年冬天,這個冬天與往年是截然不同的,他不再像每年那樣一到冬天就閒在家裡無所事事,而是找到了一份讓他十分滿意的工作。當年12月,春蕾蔬菜市場在邊牆村投入運營,劉緒成了第一批到蔬菜市場打工的村民,在這裡他每個月能領到2400元的工資,這讓劉緒十分開心。說起前後生活的對比,劉緒流下了激動地淚水。“感謝黨,感謝政府給我創造這麼好的條件,我現在還養了3頭牛,現在1個牛犢能賣8000元左右,3個牛犢差不多能賣2.5萬元,再加種地收入和工資,一年算下來差不多有7萬多元的收入。”

內蒙古太僕寺旗邊牆村路寬了 燈亮了 村美了 變化太大了!

邊牆村的春蕾蔬菜交易市場

一曲陽春,天然圖畫。在劉緒眼裡,現在村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路寬了,路燈亮了,晚上跳廣場舞的村民都多了起來,“過去,每天愁的不知咋過日子,不在屋裡就是靠牆根,現在生活在村裡感覺很溫馨,而且村裡根本沒有閒人了。”劉緒說,隨著農民收入不斷增加,村民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渴望。

內蒙古太僕寺旗邊牆村路寬了 燈亮了 村美了 變化太大了!

危房改造,政府給趙淑紅新蓋的5間房

身到心到責任到。韓俊九帶著“兩委”班子一門心思為貧困村著想,為老百姓辦事。心無旁騖,路子越走越寬。在邊牆村的林苗種植基地裡,幾十名村民正在地裡給樟子松樹苗裝杯,45歲的孫樹霞正在現場監工。孫淑霞幾年前還是貧困戶,家裡的收入就靠種植五六畝大田農作物,全家4口人僅夠溫飽。幾年來,在村裡產業扶貧政策的幫助下,她把自家的土地流轉到林苗基地,夫妻倆都在林苗基地打工,生活有了大大的改觀。她高興地說:“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

在林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下,邊牆村現有育苗基地4處共350多畝,年輸出各類苗木達120多萬株,全旗綠化工程有40%的苗木從這裡輸出,每年可提供季節性務工崗位1.5萬人次,帶動貧困戶50多戶。


  在發展畜牧業養殖上,2012年,邊牆村成立了昌祺紅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引導農戶飼養西門塔爾和安格斯等優質肉牛,帶動全村發展肉牛養殖深加工,採取“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以肉牛育肥和風乾牛肉加工為主,合作社內育肥車間、屠宰車間、風乾肉加工車間、冷庫、食堂、工人宿舍一應俱全。現有優質良種安格斯基礎母牛50頭、奶牛47頭、西門塔爾肉牛220頭。合作社吸納入社村民340人,人均增收4000多元。

  55歲的徐枝是邊牆村的村民,也是昌祺紅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一名老員工。“以前靠種地,日子過得緊巴。2012年,村裡成立了這個養殖合作社,聽說卷肉工一天能掙一百塊錢,我就過來了。守家在地方便照顧家人,還能有不少收入,我這一干就是五年。”

  因為肉質好、口感佳、價格實惠,每逢開學季、旅遊季,合作社生產的牛肉乾十分暢銷。村主任王文成介紹,“合作社成立以來的效益非常不錯,去年一年的收入超過25萬元。”

內蒙古太僕寺旗邊牆村路寬了 燈亮了 村美了 變化太大了!

邊牆村

真蹲下來,才能更加貼近貧困、瞭解貧困本身;真沉下去,才能積蓄脫貧致富的堅實力量;真幹起來,打通“貧困最後一公里”才有實現的堅實保障。近年來邊牆村累計實施危房改造270戶、道路硬化12公里、院牆改造3.8萬延長米,全村安全飲水、戶戶通安裝、農網改造已全部完成,同時無線網絡實現全覆蓋。

此外,邊牆村還大力發展馬鈴薯種植產業、中草藥產業、光伏產業,農家旅遊產業等,致力將邊牆村打造成和諧美麗的富饒鄉村。目前,已建成溼地公園600畝,木棧道1000米,休息區6處。正在建設農耕文化體驗館、溼地公園休息區以及活動中心、接待宿舍等基礎設施。

談到未來,韓俊九表示,邊牆村的總體發展理念是以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為主導產業,重點發展旅遊業,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產業脫貧之路,打造脫貧致富的新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