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家長需要擁有怎樣的教育格局?

wangsagi


科學的教育認知,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極為關鍵。現實中,多數家長的教育認知是有極大的偏差的,或者說是極不科學的。

比如很多家長在幼兒階段就給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並認為這是對孩子很好的素質教育。而事實上,一個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家庭他的教育投入也是有限的。所以把有限的資金和有限的精力放到刀刃上,這才是科學正確的施教。

現實中,很多的家長給孩子報了一堆興趣班,最後都不了了之,最終都是半途而廢。所謂的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

家長應該及早了解孩子的天賦。一般來說,孩子在幼兒階段就會表現出自己的天賦。根據孩子的天賦來選擇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然後有選擇性的上對他有幫助的補習班,這才是科學的施教。

再比如,很多的家長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首先想到的是送各類的補習班。殊不知送補習班以後,雖然通過更多的訓練和解題套路,孩子的成績會有所提升,但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反而被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在自主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起來的,而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加,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要求就會越來越高。通過補習班這種方式,使得孩子對老師有了越來越大的依賴,自己的學習能力越來越弱。這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解決方案,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毫無益處。

所以面對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家長首先要做的其實就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孩子學習能力有效提升了,他的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會快速的提升上來,這才是治本的方案。

所以正是我們家長的錯誤教育認知和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得我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平庸。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今天因為孩子的培養問題,和老婆大吵一架,現在大家心裡還憋屈。

孩子剛上一年級,她應該知道這個事了,以後肯定會怨恨我。

女孩,七歲,在我心中,她不是最聰明的,但是最刻苦的。

從幼稚園開始,學校就有各種興趣班,不知道是孩子太聽老師的話,還是孩子對每個興趣班都愛好,但凡學校開設的興趣班,她都想參加。幼稚園幾年裡,我們為她選擇了兩個。

去年,孩子開始上一年級,在小學裡,各種興趣班如約而至,各種學習資料、軟件也陸續被老師推薦,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願意自己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對開設的興趣班,老師推薦的學習資料、軟件,一如既往的熱衷,但凡有的,都想要、都想參加。

一直以來,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敢大膽積極的表達我的意見和看法,因為我從小長在農村,是貧困農民的孩子,那時候上學,放學後忙著幫父母幹農活,根本沒有做家庭作業的概念,更不談興趣班和學習資料軟件了。加之我現在的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對孩子當今的教育根本不瞭解。關於孩子的教育,內心是自責的、自卑的。

今年,開學一個月裡,幾次聽老婆提起興趣班的事,都說孩子吵著要去參加,孩子已經參加了兩個興趣班了。我內心是反感的,但沒有發作。一方面原因我在先前闡述了,另一方面原因是我覺得老婆一個人在家帶兩個孩子,還上班,很辛苦,說多了怕她不高興。還有就是她的文化程度高,見多識廣,怎樣培養孩子比我能幹,說多了怕她笑話,就這樣,一直憋著。

今天,老婆又提到一個學習軟件,好像是互聯網上的,交八百多塊錢,已經買了,我捫心自問,不是錢的問題,為了孩子,我不會那麼吝嗇。但真的有點不高興了,我認為:

第一,孩子在小學裡,應該把基礎知識打牢,比如,字母、拼音、漢子、數學,等等。興趣班參加1-2個足也。

第二,孩子還小,作為家長,不能搞“儘量滿足”,講清道理,果斷決策,別養成孩子優柔寡斷、不會拒絕的不良習慣,即使上大學了,該建議的還是得建議。

第三,培養孩子,即使再有錢,也得把錢花在刀刃上,可花可不花的就別花,不是錢花得多,孩子就培養得好,還得教會孩子掙錢不易,還得教會孩子如何花錢。

第四,孩子有孩子的童年,除了學習,應該還有其它的,不能因為孩子看動畫片就把她送到興趣班,不能用興趣班代替孩子的週末假日。絕不是鼓勵孩子週末假日就看動畫片。

第五,老師應該有老師的職責,老師應該有老師的職業道德,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有義務教育學生,並且教育出好學生,不能用資料軟件代替親自授課,如果用其它方式代替了,老師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雖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其它方面依然關鍵,感謝提問的老師,希望各位有更多更好的經驗方法,為了孩子,為了教育,為了責任,為了未來!


小明的小情懷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父母起著非常重要的表率重要。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良好的家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從正反面的案例來說明。

飛機上,一個小孩一直在踢前面的坐椅背,而且從上飛機開始就一直吵吵鬧鬧的不肯停歇。

起飛前要求每個人都要關閉手機,空姐提醒了好多次,小孩依然拿著手機玩個不停,家長說:“沒關係的,我們都開了飛行模式了,不會影響的。”

空姐解釋說很多手機的飛行模式效果並不穩定,機載設備很靈敏,怕有干擾。

那位家長說:“怎麼?我用的可是蘋果手機,這麼好的手機會不穩定?”

空姐耐著性子溝通再三都沒用,最後機長親自過來勸說,不關機就不飛了,乘客情緒都普遍激動起來。

那位家長迫於眾怒,才關掉了手機。

關掉手機以後,後面的小孩就開始鬧情緒,邊哭邊更加用力地踢前面的椅背,前面的乘客轉過頭微笑著說:“小朋友,能不能不踢阿姨的凳子了?”

小孩倒是安穩了一會兒,家長卻來了一句——“她只不過是個小孩子,你跟小孩子瞎計較什麼?沒素質!”

看看這個例子,與其說父母無意識地驕縱孩子,不如說父母自身都不具備的素質,孩子又怎麼會有呢?

真正決定一個人教養的並不是他的家境,而是他的家風。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是說有錢人的孩子還會很有錢,窮人的孩子就會一直窮嗎?一定不是!

而是說有教養的家庭生出來的孩子還是有教養,沒素質的家庭走出來的孩子依舊沒素質。

“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孟母為了孟子的成人成才,連續搬了好幾次家,甚至通過“斷織督學”言傳身教讓孩子知道半途而廢的危害。

從此孟子孜孜不倦,刻苦讀書,最後終於成為了歷史上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史書記載,孟子三歲亡父,在那樣的父系封建社會里,孤兒寡母家境能有多好?但是孟子的家風絕對是正派的。

給大家介紹一下曾國藩的教子經

曾國藩選擇歷史上的聖人賢人為榜樣。他曾寫了三十二個字,命兒子紀澤畫出此三十三人的像,為子孫楷模。

文周孔孟:周文王、周公旦、孔丘、孟軻。

班馬左莊:班固、司馬遷、左丘明、莊周。

葛陸範馬:諸葛亮、陸贄、范仲淹、司馬光。

周程朱張:周敦頤、程顥和程頤、朱熹、張載

韓柳歐曾:韓愈、柳宗元、歐陽修、曾鞏。

李杜蘇黃:李白、杜甫、蘇軾、黃庭堅。

許鄭杜馬:許慎、鄭玄、杜佑、馬端臨。

顧秦姚王:顧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孫。

大家知道良好的家風教養從哪裡來了嗎?古聖先賢,再加上我們為人父母的以身作則。

家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 如果不知道家風怎麼吹,那就學學孟母,學學曾國藩,從古聖先賢那裡給自己找榜樣,給孩子樹立榜樣!


萬能的璐璐說歷史


這個問題讓我很有感慨,談幾個身邊的案例和自身感悟來和大家聊聊。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父母不要用自身的固有思維給孩子設限。我見過一些父母,自己有一番人生閱歷和感悟,可能經歷一些坎坷換來了如今還算小有成就的人生。他們好心地將自己這般寶貴的經驗論教給孩子,並替孩子規劃人生;他們說自己吃過的鹽比孩子吃過的飯都多,自己年輕時的年少輕狂就像孩子如今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苦口婆心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路不能走,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替孩子嘗試過一遍了,對世間百態人生格局已看遍了,他們不希望孩子有天花亂墜的想法,他們覺得已經為孩子鋪設了最好的路……殊不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年齡越大越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越容易活在自己的舊時代裡看不清浪潮的更迭。這類父母用自己引以為豪的“成就”和“威望”把孩子牢牢錮鎖在巨大的金鐘罩下面,只能在父母的影子下成長。他們很明確地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卻從來不給孩子自己思考判斷和獨立的行為嘗試。這類父母恐怕最大的問題在於,忽略了孩子成長道路上孩子本身才是主角,他們呼風喚雨顯示自己的“強大”和“功勞”只會剝奪了孩子的權利,讓孩子顯得懦弱難以伸展並覺得處處不如父母。真正聰明的家長,懂得在孩子面前示弱。

做一個“大於等於>=”的家長。這類家長善於引導,也尊重平等。我見過這樣的家長,他們是傳統職業裡優秀的人才,但他們不限制孩子必須順從傳統職業的路徑。他們培養孩子多種的興趣,讓他好在今後的生活中能夠自得其樂自我排解情緒;他們鼓勵孩子多看看世界開拓眼界,通過社會實踐去低代價試錯換取寶貴經驗,嘗試社團活動和同伴旅行走出固有的圈子世界;他們教會孩子學會金錢獨立,靠自己的能力賺取生活成本,從自己掙錢獲得自給自足的自信。他們做的只是引導,不是教條的說教和指令;他們會用自己比孩子僅多一些些的見識和觀點給孩子的道路作延伸;他們只是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孩子,而不是指手畫腳大動干戈地干涉孩子…他們明白,孩子只是藉著我們的身體來到了這個世界上,他並不屬於我們,更不是我們的附屬品。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姿態,不僅在交流語言上還有在行為決定上,尊重孩子所擁有的平等權利,他會變得敢想敢做很獨立。適當示弱,我們本來就不是無所不能的父母,相信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他們也擁有力量能引領我們變得更好。

我是芝麻大醬,復旦碩士畢業,現為大學老師,二寶媽,一直堅持在教育育兒和自我教育的路上,希望和大家分享所學所得。更多精彩問答和觀點敬請關注我,歡迎留言互動或向我提問。


芝麻大醬


一、家長的博學多才本身就是優質教育資源。

二、家長的思想具有前贍性,站得高,望得遠。

三、家長勤于思考、善於自省、思維靈活不刻板。

四、家長深諳人性,是管理情緒的高手。

五、家長自律、堅強,懂得當為之事無利也須為,不可為之事有利也絕不為。

六、家長懂得“適當時候做適當事情”的道理。

七、家長善於打理生活,身處其中的每個成員都精神愉悅,家庭風氣寬有度、嚴有愛。

八、家長喜歡學習、擅長總結經驗。

九、家長是陽光有趣的人。

十、家長沒有不良嗜好。


阿娥你好


個人認為:

孩子最好的老師是父母,孩子最好的成績是價值觀人生觀,並非簡單粗暴的考試成績

縱觀高考恢復以來,考試成績好的未必成大器,家教好的,價值觀和習慣好的都有作為

好的考試成績只能評價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好的習慣和價值觀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講

現在大家都是大學畢業生,有多少人是從事專業對口的工作

生活的壓力早就決定了你的專業

專業的成績能帶你什麼呢?

學金融的,有多少人在金融機構從業

學法律的有多少人從事法律工作

。。。。。

反之。。。

當時在學校的時候,專業課不是很突出的學生,倒是培養了一個好的習慣,價值觀,走向社會,風生水起。。。。

馬雲,師範專業不算好學生,阿里巴巴。。。

牛根生,沒有專業,擠奶擠出來一個企業家。。。

丁伍號,小學沒畢業,創辦了361。。

丁水波,打字不識幾個,創辦了特步。。

見笑了。。


趣線譜


首先應該擺正傳統上的觀念:優秀的孩子並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優異,還得有美德,也就是傳統美德講的,尊老愛幼,拾金不昧等。

故而,教育孩子,應先教其做人,再追求學習進步。

老祖宗在《弟子規》中寫道:弟子規,聖人訓。 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 有餘力,則學文。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歲月靖好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應該經常和孩子做一些親子活動,比如智力比拼,看看電影什麼的,我打算去看那部麥兵兵之奪寶聯“萌”,看海報就挺吸引人的,我還看了一小段片花,有一隻搞笑大鵝,一個社會老大造型的貓,加上一隻呆萌豬,肯定搞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