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北宋皇陵是這樣考慮風水的

北宋皇陵區共有八座皇陵,還有眾多的皇后陵、功臣陪葬墓,均分佈在今河南省中部的鞏義市芝田鎮八陵村北至孝義鎮的區域內,東西長約13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東距北宋都城東京(今開封市)約122公里,西距北宋西京(今洛陽市)約55公里,是宋代東、西兩京往來的必經之地。

北宋皇陵是这样考虑风水的

陵區面貌

陵區雖然有八座陵墓,實際只有七位皇帝,其中一位陵主從未當過皇帝,他就是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毅。趙匡胤當了皇帝后追封他為宣祖。八陵南達芝田鎮八陵村,北至孝義鎮,總面積達156平方公里。八陵分佈情況如下——

東南方西村陵區:宋宣祖趙弘毅的永安陵、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趙光義的永熙陵。

西南方八陵陵區:宋神宗趙頊(xū)的永裕陵、宋哲宗趙煦的永泰陵。

東北方蔡莊陵區:宋真宗趙恆的永定陵。

北方孝義陵區:宋英宗趙曙的永厚陵、宋仁宗趙禎的永昭陵。

北宋的皇帝共有9位,但最後兩位國亡被俘。趙徽宗趙佶受折磨而死,後葬於浙江紹興的永佑陵。另一位是宋欽宗趙桓,連陵也沒有,死後被金人以臣禮葬在鞏義陵區外。

北宋皇陵是这样考虑风水的

永定陵荒廢神道旁邊石刻

北宋陵選址於崗阜與平原的交界地帶,地形東南高西北低。陵區東接青龍山,西抵回郭鎮柏峪南嶺,頭枕黃河,足登嵩山;附近淺山區又盛產“巖稜溫潤,罕與為比”的上等石料,便就近取材建造陵墓和雕刻石像,是塊難得的“高山為屏,大河為帶”的風水寶地。

一般皇陵都在都城的近北郊,但北宋鞏義陵區距東京200多里,為什麼會這樣安排?且是這種東南高西北低的奇怪地形?原來這其中有一個風水大秘密。

原來,都城開封地處豫東大平原,千里平川,地下水位偏高,不適宜建造大型陵墓。歷史上,凡定都於洛陽王朝,陵區多遠離都城,如後梁太祖朱全忠葬在伊闕縣(今伊川縣),後漢高祖劉知遠葬在均州(今禹州市),後周太祖郭威、世宗柴榮葬在新鄭縣和管城縣(今屬新鄭市),皆分佈於開封以西區域。

更重要的原因,是出於風水上的考慮。

北宋皇陵是这样考虑风水的

皇陵宮牆

北宋時風水同樣很盛行,但術理與隋唐時明顯不同,這時在葬制上信奉“五音姓利”說。所謂“五音姓利”,就是把人的姓氏分成宮、商、角(jué)、徵(zhǐ)、羽五音,再將五音分別與陰陽五行中的土、金、木、火、水對應,這樣即可在地理上找到與其姓氏相應的最佳埋葬方位與時日。因此,喪葬擇地選日時,若與之相合則陰陽相生,大吉大利,反之陰陽相剋,主兇。

宋人王洙《地理新書》透露,北宋皇室趙姓屬“角”音。而“東方木,其氣生,其音角,其蟲蒼龍”,“角”音對應木行,木主東方,陽氣在東,於陰陽地理上應是東高西下為最佳,南高北低亦好,即所謂“東高西下為之角地……南高北下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如同時具備這兩種地勢,則必是西北低垂,東南仰高。

鞏義的地貌正符合這種風水要求。用南宋人趙彥衛《雲麓漫鈔》(卷九)一書中的話來說就是——“永安諸陵,東南地穹,西北地垂,東南有山,西北無山,角音所利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