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評價CVC私募基金與俏江南、大娘水餃等公司的股權紛爭?

用戶3708573291


  俏江南“纏鬥”往事

  而與俏江南“交惡”,則真正令CVC在中國“聲名遠揚”。

  在俏江南前,CVC投資經理在內地摸過一水兒的餐飲業。起初,MD們摸不清高層的莫測高深,正中總部下懷的項目寥寥無幾,直到遇上了俏江南。

  2012年4月,俏江南計劃轉戰香港上市,公開尋找基石投資人,一時間國際資本蜂擁而至,而CVC“先下手為強”。

  對於細節,坊間廣為流傳的版本是:時任CVC第一顧問梁伯韜、亞太部主管管文浩主動現身於張蘭辦公室,殷殷切切地向這位對國際市場遊戲規則一無所知,但口袋裝滿真金白銀的明星企業家描繪了一張宏偉藍圖:希望整合俏江南、非常泰、大娘水餃等中國餐飲巨頭,打造國際化餐飲集團。俏江南當時風頭無兩,根本沒把這家公司放在心上。

  2013年6月,俏江南通過了港交所上市聆訊,CVC聽到風吹草動,忽然單方面在港宣稱,俏江南已經被其收購。消息來得突然,與俏江南接觸的數十位基石投資者紛紛嗔怪其“一女多嫁”,張蘭最後不得不選擇設計了自己的CVC。

  然而,CVC的設計並不止於此。CVC正式入主後,表面上,CVC利用空殼公司做橋,準備收購俏江南82.7%的股權,剩餘股權張蘭持有13.8%,員工持有3.5%。其實私底下,CVC為這次收購設立了一套極其隱蔽的三層架構,CVC給張蘭配售的是第二層空殼公司的13.8%的股權,卻瞞著張蘭將第三層空殼公司的全部股權抵押給銀行,張蘭手上的13.8%股權實際已易主他人。但這一點,張蘭到2015年CVC以拖欠債務為由向香港保華抵掉俏江南時,才後知後覺。

  更令人驚訝的是,CVC在這場博弈中,所付出的只有在基金中的1400萬美元的投資款,以及丟給銀行團一堆債務。

  但CVC也不算是最終贏家。由於CVC“不懂中國市場,但是又特別喜歡干涉公司管理。經營不善加上當時整個餐飲市場的不景氣,俏江南沒能如願上市”。於是,2014年年初,銀行團方面要求CVC在15天之內向俏江南注資6750萬美元,以應對潛在的財務違約,從而讓俏江南重獲新生。但是CVC不僅拒絕注入資金,也不再按約定償還1.4億美元收購貸款。迫於資金壓力和業績因素,CVC反悔了當初的收購案,想要取消交易。銀行團於是授權香港保華顧問有限公司於2015年6月23日“接管”了俏江南集團,CVC出局俏江南。

  這一筆交易,可謂兩敗俱傷。2017年3月,前俏江南“少東家”汪小菲公開炮轟CVC,稱“自從2014年張蘭董事長和公司幾位創始高管退出董事會,公司管理全權由香港著名資本CVC接手,公司業績直線下滑,管理漏洞頻出。在與境外資本的博弈中,創始股東離場,而最後受傷害的是一個創立了16年的本土品牌。”

  “煮壞”的大娘水餃

  俏江南之後,CVC又看上了另一個“白富美”——大娘水餃。

  與俏江南張蘭的發家故事大體類似。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曾經是一位在青海插隊的知青,在常州日報做過3年記者,90年代初從政府機關辭職下海創業。1996年,吳國強將一家日營業額只有200多元,一個月要虧損1萬多元的小餐館改名為大娘水餃,用近二十年時間做成了中式快餐行業領軍企業。到2013年時,大娘水餃已在全國19個省市擁有450多家連鎖店,總銷售收入超過15億元,員工7000人。

  十幾年來,大娘水餃先後吸引了IDG、鼎暉國際、摩根士丹利、今日資本等知名投資公司前來洽談投資,卻始終沒談成。公司創始人吳國強起初對資本並不感冒,甚至對資本有些排斥。直到2013年,故事有了轉機。大娘水餃與CVC“聯姻”,CVC拿下控股權,而吳國強則保留部分股份,成為公司的個人股東。

  2016年,大娘水餃創始人吳國強一封聲淚俱下的控訴信,揭開了背後的鮮血淋漓。“CEO幾度換人仍管理不善,董事長韓敬崇年會時叫20餘保安將原創始人拒之門外,公司業績兩年內下滑兩成以上,門店兩年僅增40間,產品加價不加量……”,信內列舉的每一個問題,都與當初CVC許下的承諾相距甚遠。

  信中被點名的彪悍董事長韓敬崇,除了是CVC亞太部門合夥人之外,還曾是2010年至2015年時段珠海中富的董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大娘水餃最終還是步了俏江南的後塵。經歷了創始人和控股股東爆發矛盾,公司業績連年下降,已有二十多年曆史的大娘水餃迎來了“美人遲暮”。與此同時,CVC先後找過五大投行,委託他們賣掉大娘水餃,最終格林豪泰從CVC手上收購了大娘水餃100%股權。

  默默退出了中國陣地

  從珠海中富到大娘水餃,不斷受挫的CVC似乎灰心意冷,正在漸漸遠離大中華市場。

  作為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堪稱PE“豪門”。公開資料顯示,目前CVC管理資產規模達710億美元,家底可謂豐厚。在歐洲,其共發行了六期基金,其中,第六期基金規模為110億歐元(約合150億美元)。在亞洲,從1999年至今,CVC共發行四期基金。

  真正在中國內地投資,大概是在CVC進入亞洲市場10年後(2008年)。這一年,CVC成立了北京辦事處。其管理的第三期亞洲基金(規模約40億美元)開始投資了大娘水餃和啟德教育等。在過去的時間裡,這家PE巨頭在中國也有過輝煌的時期,比如其被投企業中金天醫藥、萬全藥業和千百度等早已上市。

  但更多的恐怕是教訓。在CVC的內部有一個投資回報標準,年化收益率不低於25%。為了保證穩定的回報,CVC大中華區掌門人、“紅籌之父”梁伯韜曾表示,在亞洲市場,投資一定要分散,因為新興市場波動大,變化快。然而,凌厲的投資作風並沒有令CVC收穫豐厚的回報,反而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泥潭中。

  這似乎便是所謂的“水土不服”。相較歐洲,在中國做控股型收購還有很多壓力的。首先是很難換掉管理層,這樣CVC的長項——財務管理、資本運作和戰略投資就很難發揮。因為,創始人對公司的影響力,並不因為成為小股東而減少,往往很難建立起規範的公司治理架構,而如果沒有完善的職業經理人市場與成熟的激勵制度,失敗成為必然。

  如今,CVC在中國市場幾近銷聲匿跡。上一隻針對中國市場的基金,還是在2014年完成募集的亞太基金IV。迄今為止,CVC在全球共完成了逾300個公司收購項目,但近三年來,CVC在大中華市場已經鮮少有投資案例公佈了。


投資界


您好,兩個案例時間有點久遠,現在看起來,依然讓人唏噓。

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機構也有不同的風格,盈利賺錢是機構的自然屬性,無可厚非。但相信沒有哪家機構做投資,是不希望企業變好,最終走到這一步,究其原因,孰是孰非,現在看已不太重要。

兩點體會:

作為投資人,如何堅持價值優先於數值,做好服務,為被投資企業創造雙贏價值,是個大命題,簡單粗糙也好,潤物細無聲也好,總需要在正向影響和促進中,建立起互信的關係,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投資藝術。

作為企業,選擇投資人,不亞於給自己選擇一種活法,不去了解投資人背景,盲目拿錢,最後的結果,不是必然,那又是什麼。

想起那英的一首歌

“我不是你的天使,我不是你的天堂,當月光變成你的目光,我不看你過往”

希望回答能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