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讀書心得」《共產黨宣言》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理論之源

“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共產黨宣言》的開篇語,沒有華麗的鋪墊,直接闡述了當時共產主義的處境:被舊歐洲的一切勢力反對、排斥甚至是圍剿。正是如此,才更證明了共產主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體現其已被舊歐洲的勢力當作威脅存在,因為他們知道,共產主義將帶領無產階級取得勝利,而資產階級滅亡是他們不願接受的。從馬克思的年代到今天,時代發生了驚人的變化,但《宣言》提出的歷史唯物主義依然有著巨大的價值。

初識《宣言》,驚其廣度。從歐洲大陸誕生到神州大地播撒,從英譯本、日譯本到第一本中文譯本的輾轉曲折,其影響恰如恩格斯所說的,它“是全部社會主義文獻中傳播最廣和最具有國際性的著作”。我相信是共產黨人自己的觀點、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圖打動了一群又一群人,才能讓它傳播至一個又一個地方,並且都在這些土地上落地生根,讓《宣言》成為各地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源。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的“白天鵝餐廳”、英國曼徹斯特的切塔姆圖書館……凡是有著《宣言》身影的地方,都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瞻仰者。德國特里爾馬克思故居紀念館內留言簿上寫滿了到訪者的感言,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內珍藏的《宣言》首箇中文全譯本讓參觀者排起了長隊。猶記得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陳列窗前,指著這本中文《宣言》為大家講述陳望道翻譯《宣言》的故事:“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甘甜的真理,堅定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和初心,指導了一次次中國的改革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深刻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國際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新發展已經開啟一個新時代,面對更多新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運而生,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進一步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為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作出了新貢獻。

再讀《宣言》,悟其溫度。“你們說的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的私有財產吧?但是,難道僱傭勞動、無產者的勞動,會給無產者創造出財產來嗎?沒有的事。”一段段反問、追問與反駁,給讀者更為直觀的答案,彷佛當年撰寫《宣言》的馬恩兩人就站在你面前,用年輕澎湃的激情,吶喊出心中的信念,“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正如當年鄧小平那句擲地有聲的“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種感染力讓你覺得熱血沸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強有力證明社會主義必然勝利,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無比正確。從1848年《宣言》誕生至今,跨越百年之後,新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偉大”歷史使命和共產黨人的初心,描繪了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藍圖,需要我們一以貫之地堅定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堅持《宣言》提出的基本方法論,繼續讓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在中國落地生根。可以說,《宣言》的精神直接指導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

三讀《宣言》,嘆其厚度。《宣言》誕生和存在的重要意義,不是簡單的歷史事實和過程,而是其中無時無刻閃耀的與時俱進的真理光芒。《宣言》中說,“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而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裡的人民就是《宣言》中所說的絕大多數,這就是《宣言》對中國共產黨產生深遠影響的現實體現之一。但《宣言》給我們帶來的指導意義還遠不止這些。無論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都是《宣言》思想在我國的現代發展和新的形態,都有一脈相承的馬克思主義紅色基因。這是因為“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其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而這條道路,讓新中國走出了有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之路。比如說,《宣言》中指出“生產力始終是最終決定力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則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這些年中國共產黨始終牢牢把握髮展的第一要務,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強調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170年前,《共產黨宣言》的正式發表,如同一道閃電劃過黑暗的天空,恰似一顆火種點燃真理之光,它穿越時空,從遙遠的歐洲傳向中國。它激勵最初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不懼艱辛,帶領中國人民從苦難中走來,如今繼續指引中國共產黨人開拓創新、奮發進取,帶領中國人民書寫新時代新輝煌。(無錫市濱湖團區委副書記 成婧丨責任編輯 陳斯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