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读懂自己,感受超常发挥的力量

相信你也体验过超常发挥的感觉,有如神助,仿佛不是真实的自己!就像迈克尔杰克逊曾经说过:我时常感觉自己只是一个通道,而上帝通过我来表达。今天我们来尝试解读下超常发挥背后隐藏着的真实的自己。

读懂自己,感受超常发挥的力量

自己与他人之间——警惕自我成就感

假设两种场景:一是项目成功,自己却因提议方案未被采纳,感觉灰心丧气,二是项目失败,但自己对表现非常满意,认为失败归因于别人的失误。根因就在于,自我成就感是否被满足,也就是之前文章中提到过的自恋。

对于第一种场景,我们常常是渴望的不仅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渴望我自己的成功,这就是自我成就感。自我成就感会让自己强调这是”我”的胜利,如果项目成功,但无法满足自我成就感,自己甚至会不想要这种胜利。

对于第二种场景,团队作战中,我们常常会把失败推脱到别人的身上,从而保持自己的自我成就感,保持自恋和自信的感觉。然而,当没有旁人可以推脱时,自我成就感的对立面,自我挫败感,便会加到自己的身上。而这种自我挫败感,会影响我们潜能的发挥。

警惕并放下自我成就感,才能更加全身心投入周边协作,迸发自己的能量。

自己与自己之间——放下自我,感受身心合一的力量

关于超常发挥,体育教练提摩西·加尔韦总结的秘诀是:全然放松地专注。

“当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这篇文章中提到有意识层面的自我1和潜意识层面的自我2。意识层面的自我1会根据既往经验去判断:我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并且努力指挥自己不去犯错,从而保持自恋和自我成就感,但同时也会因此而导致紧张。

想像一个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场景,我们需要做一次演讲。意识层面的自我1会告诉你表达流畅、情绪到位、声音洪亮等等这些是对的,并且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演讲符合这些表现。然而当你不断要求自己表现达到这个预期时,便会紧张,从而影响自己潜能的发挥。高考前很多考生对自己有很大的期望,从而会产生考试焦虑,也是相同的道理。

如果能放下自我1的评判,信任身体和潜意识的发挥,便常常能感受到身心合一和超常发挥的感觉。用加尔韦的话来说:“抛开一切想法,不去感受你意识的变化,也就是抛掉刚刚的自我1,你不去批评你不好的动作和表现,也不去表扬自己。在这种状态下,指挥你的动作的是自我2,也就是你的潜意识”

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超常发挥,就是你潜意识里的“真正的我”和现实中的我直接相遇,并且合二为一。全然放松地专注,就是你十分专注,但头脑和身体又非常放松,这样才能有高峰体验。记得自己有一次答辩时,感觉周边所有事物都在配合自己的答辩,那种感觉非常怪异但非常爽,每每想起都会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想来,想必就是身心合一的高峰体验吧。

竞争是最好的合作——竞争性,是最重要的人性之一

前面两节讲的都是放下自我成就感,保持周边协作,放下自我评判,保持身心合一。但如果团队没有自我成就感所带来的自恋性竞争,往往一团和气,却无战斗力。如果个人平时不努力,只想时时身心合一,超常发挥,也不现实。就像武志红老师课程中的一个例子:一个同学英语成绩不好,某次考试中感觉自己超常发挥了一把,结果还是没及格。那么,怎么理解自恋性竞争、合作、放下自我身心合一之间的关系呢。

读懂自己,感受超常发挥的力量

关于团队,项目前期规划时,团队要充分调动自我成就感和自恋性竞争,多提意见,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团队制定完善的计划。当计划在全员达成共识,开始执行时,便应该警惕自我成就感,全身心按既定计划投入合作当中,帮助团队获得胜利。就像体育比赛中教练制定战术和球员执行战术之间的关系。

关于个人,日常多努力,储备好扎实的基本功才是王道。平时不努力,只幻想关键时刻超常发挥,就等于临时抱佛脚。主持人华少台上一秒钟讲9.4个字,能量爆棚,球星科比说自己每天能看到凌晨4点的洛杉矶,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神迹背后,少不了台下十年功的准备。所以日常借助自我成就感做好充分准备,关键时刻放下自我,才能帮助自己超常发挥。

读懂自己,感受超常发挥的力量

最后,借用武志红老师的一段话结束文章。自恋性竞争的力量无时不在,接受它的推动让自己变得更强;在关键性的决赛时刻,放下自恋与头脑,信任身体,创建出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