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若人為干預導致豬價5-7月出現趨勢性上漲,從長期看,是禍不是福

眾所周知,當前中國養豬業市場行情正處於近8年來的歷史最低點。那麼,造成這一波生豬價格低迷行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豬週期”是否還有跡可循?進口豬肉對國內生豬價格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這一波低迷行情究竟還會持續多久,到底什麼時候才會開始反彈?

若人为干预导致猪价5-7月出现趋势性上涨,从长期看,是祸不是福

帶著這些問題,在《中國好豬料 第六季》重慶畜博會啟動發佈會結束之後,小編特別專訪了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首席分析師、慧通數據創始人方世俊老師,相信方老師的精彩分析和點評必將給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覺,為指導廣大豬友今後的生產安排提供最堅實的理論和數據支撐。

觀點1:造成目前中國生豬市場行情價格低迷的最主要原因是供應過剩

方世俊老師在接受記者專訪時首先表示:造成目前中國生豬市場行情價格低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供應過剩。據慧通數據監測分析,2018年中國生豬出欄量相比較於2017年預計會增加4.5%左右,不要小看這4.5%,在中國龐大的出欄基數(慧通數據統計2017年出欄5.67億頭左右)上,這是非常大的增加。

觀點2:“豬週期”4年一個週期相對合理,導致“豬週期”出現的根本性原因是種豬市場的產能週期性過剩

關於“豬週期”是否還有跡可循這個問題,方老師介紹到:根據慧通數據的研究發現,近兩年隨著大量資本湧入養豬業、規模化豬場數量越來越多,以及國內消費者肉類消費的結構發生重大變化,之前的“豬週期”規律確實有被打破、虧損週期延長的趨勢,因此從目前的變化情況來看,將“豬週期”劃分為4年一個週期是比較合理的。另外一個方面,方老師認為導致“豬週期”規律性出現的根本性原因是種豬市場的產能週期性過剩,而不是很多預測結構所分析的那樣是由於數量眾多的中小散戶不定期進入生豬行業所致(中小散戶無辜成為了背鍋者)。

觀點3:過分渲染進口豬肉對豬價的影響不恰當,嚴打走私肉則是必須的

對於進口豬肉對於國內生豬價格的影響?方老師分析到:中國每年的豬肉產量都在5000多萬噸,而最近幾年中國的進口豬肉總量平均值在100萬噸上下,佔的比例是比較小的,平均分攤到12個月就更小;另外一個方面,影響中國生豬及豬肉價格的最主要、最直接、最快速的因素是居民對鮮肉的消費,而進口豬肉多以冷凍豬肉為主,進口後多進入了深加工領域(如火腿腸等產品的生產),而沒有進入居民的日常生鮮消費市場。因此,過分渲染進口豬肉對豬價的影響是不恰當地。

需要注意地是,我國部分區域、特別是西南邊境地區(如廣西和雲南)的走私豬肉對於國內局部生豬市場的衝擊非常大,高達幾百萬噸每年的走私量已經嚴重危害了生豬市場秩序,國家必須加大力度嚴厲打擊這些走私豬肉的違法行為。

觀點4:若人為干預導致豬價5-7月出現趨勢性上漲,從長期來看,是禍不是福

對於豬價未來走勢的分析,方老師認為:

第一、2018年中國生豬市場處於豬週期的下行週期,豬價下跌、養殖階段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除非“團體作案”人為干預,否則5-7月份豬價明顯上漲的希望很低。部分機構類比2014年市場價格,預測5-7月份豬價將上漲40%左右的言論過於草率,夏季供應斷檔期的言論無憑據;

第三、如果2018年5-7月份期間豬價因人為干預導致出現趨勢性上漲或者暴漲,則對2019年、乃至2020年、甚至2021年的生豬市場發展帶來災害性影響,因為會導致去產能進程被打斷,去產能會不徹底,隱患後移;

第四、本年度的豬價上漲希望客觀上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8月中下旬前後,豬價有望逐步開啟趨勢性上漲通道;

第五、2018年的市場形勢比我們之前的預判要更加嚴峻,“2018年商品豬育肥利潤年度平均有望實現盈利”的預判落空的幾率非常高,出現年度虧損的可能性更大;

第六、2018年第四季度價格上漲時段要實現季度平均扭虧的可能性都非常低;

第七、如果2018年5-7月份豬價沒有人為干預,則豬價趨勢性上漲的幾率偏低,加上下半年新增大型集團化養殖產能的釋放,將有利於加速仔豬價格貶值下跌,有利於種豬市場去產能,將對2019年和2020年生豬市場帶來利好;

第八、如果2018年8月中旬前後仔豬價格能如期跌至盈虧線,加上5-7月份豬價不出現人為因素導致明顯上漲的話,則2019年5月前後豬價上漲的希望較大,8月份後育肥豬養殖實現扭虧則有望實現,新的規律性豬週期將在2019年如期啟動;

第九、如果2018年5-7月份期間豬價因人為干預導致價格出現較為明顯上漲,則對2019年-2021年來說無論是豬價還是利潤都是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