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陝西彬縣十大小吃都有什麼呢?

文化名人堂


當然是御面了又稱淤面、玉面。流行於彬縣、旬邑、長武等縣。相傳為古公亶父居豳時,由姜女所發明。後來周武王來祖地朝拜,曾專門索食玉面,由此玉面又稱為“御面”。



還有一個就是麻花。在一個十字口路的一家麻花非常好每次都去買和很多,好像還得過什麼大獎,不光麻花好,他家的月餅每年供不應求,老式那種月餅都得排隊購買,發幾張彬縣美食給大家




還有著名的大佛寺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了開鑿於唐初,貞觀二年,此後歷代多有重修。據寺內題刻記載,唐稱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全寺共130多孔石窟,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大佛寺不遠處還有花果山還有水簾村,這一聽就和西遊記有關係。


彬縣花果山位於彬縣的水簾村。佛教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這裡留下佛像石窟群,號稱“九曲十八洞”。唐玄藏西天取經時曾途經這裡,後人依附“西遊”故事,稱此地為孫悟空故鄉


還有一個被當地人稱為雷峰塔的宋塔。 開元寺塔

又稱彬縣塔,民間稱“雷峰塔”。 塔高46.94米,塔底寬度14.04米,為樓閣式磚塔。塔體呈八角形,七層中空,每層都有4孔拱狀門洞。1985年整修彬塔時發現,塔頂端中心的鐵蓮花剎上鑄有“大宋皇祐伍年歲字癸巳秋八月十四建詮記”18個大字,證明了彬塔確為宋塔,已有900餘年歷史。

還有侍郎湖也不錯就是離縣城很遠當時去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就一個湖,現在聽說開發旅遊景色很美


尋找老西安


彬縣屬於陝西省咸陽市境內,最早始於夏朝,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彬縣也是公劉故里、果品之鄉,這裡除過特色的美食之外,蘋果大棗等都是當地有名的特產。下面說一些彬縣特色美食,希望有幫助到題主。 彬縣御面,彬縣當地的特色風味美食,因為出來的顏色很亮,又被稱“玉面”,也因其獨特的製作方法被稱作“淤面”。據說其最再起源於周朝,秦漢唐時期彬縣御面一直被作為宮中食品,慈禧太后逃亡西安時還特地品嚐了當地御面。

香菇燒麥,屬全國北派,歷史相當悠久。上世紀50年代,每到傍晚就有攤販提籃賣燒麥。主要用鮮肉和香菇、雞柳、雞茸,以及骨湯、生薑、大蔥等作為輔料製作而成,吃起來香而不膩。 彬縣扯麵,相傳始於元代,蒙古軍佔領邠州並且嚴禁當地人使用鐵器,菜刀也被禁用,當地人因此想出另一種吃麵的方法,就有了扯麵的吃法。吃起來麵條筋道,入口爽滑,香氣撲鼻。
紅燜羊頭,彬縣當地紅白喜事上必有的一道菜。其主要用上等山羊製作而成,這類山羊的個頭大,骨頭少肉卻很多,然後再用當地的傳統制作方法做成,出來的口感醇香適口,很受當地人喜愛。 杏仁油茶,這是獨屬於彬縣人的特色小吃。先給麵粉里加入香油炒成油茶,再將杏仁、香料、芝麻等準備好。水燒開後下入油炒麵攪成糊狀,之後再放入杏仁、芝麻等。是彬縣人每天早上會吃的美食,大多數人會再泡上幾根彬州麻花,吃起來味道更美。
彬州麻花,吸收全國同類美食的有點進行改良創新後的美食,是當地有名的特色小吃。彬州麻花用精粉、雞蛋、生薑以及十幾種調料製成,吃起來酥香可口,色澤金黃。 白吉饃夾肉,也就是肉夾饃。其中夾饃的餅有些不同,白吉饃是白吉鎮的一種餅,味道很好,人們稱其為白吉饃。出來的饃皮薄鬆軟,再配上香氣四溢的肉,吃一口回味無窮。
彬縣蕎麥涼粉,主要就是用蕎麥加水製作而成。可以熱炒做湯,也可以涼拌直接吃,口感爽滑,增進食慾。醬汁豬蹄,也是彬縣當地有名氣的美食之一。做好的豬蹄色澤鮮亮,吃一口肉質鮮美,味道濃郁,很受大眾歡迎。
彬縣大棗,彬縣的棗有很多種,大晉棗、大覲棗、酒棗、大紅棗等,個個都是皮薄肉厚,口感鮮甜。

當然也有沒有說到的美食,有機會可以親自去感受一下。


西安女娃


彬州御面!彬州晉棗!彬州蕎粉!彬州煎湯麵!彬州大麻花!彬州魚魚!彬州梨!彬州蘋果!


58同鎮-城關鎮320


我們彬縣最特別的小吃是酒泡覲棗。覲棗是我們彬縣特有的棗樹品牌,每年七八月,最遲八月底,覲棗成熟期。爸媽帶著我們把覲棗摘下來,挑選一些好的,沒有殘破的覲棗,清洗乾淨,然後把水分晾乾。用白酒把覲棗泡一遍,然後一層一層裝在陶罐裡面,一層覲棗,一層酒,裝滿後,找些柿子樹的葉子把罐子口封一遍,然後,再用泥巴把罐子口封實在,放在家裡庫房裡面,陰涼乾燥!然後,等待發酵一個月,就可以了。覲棗泡好後,就是酒棗了。我們彬縣的酒棗比陝北酒棗要好吃得多。主要是棗味道醇厚,酒也是好酒!贊贊噠!


園寶寶999


我是彬縣人,彬縣的特產按順序應該是 御面 彬州梨 晉棗 核桃 柿餅 晉糕 麻花 涼粉 蘋果 桃 香瓜 棗木擀麵杖。


千里馬14747165


彬縣已經成為彬州市了。其名吃有御面,活絡面,煎湯麵,肘子,涼粉,麻花,晉糕等


往來春秋


彬縣還有喬麵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