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端午節快到了,你的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

仙作古典紅木工藝傢俱


端午節又稱端陽、端節。

每個地方的端午節都有些不一樣,我生活在泉州,泉州民間把端午節俗稱為“五月節”。在泉州過端午節,除了包粽子、賽龍舟等傳統習俗致外,泉州還保留著一些獨具閩南特色的民俗活動


泉州端午節習俗主要有幾點:

一是殺毒、驅蟲、避邪。按古人的說法,端午節時分,各種毒蛇、蚊蟲進入繁盛期,僑鄉泉州端午節有很多祈福消災習俗,如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黃酒、炒午時鹽、用蘭草水洗浴、採草藥作午時茶,等等。


二是炒午時鹽:端午節當天中午12時前後,家家主婦常取茶葉和鹽少許,入鍋熱炒,炒至鹽色發烏為止,然後趁熱包好收藏,作為家庭藥茶,每逢盛暑腸胃發生毛病,取午時鹽茶沖泡飲服,頗能見效。據說此民俗為閩南、粵東、浙南一帶特有。


泉州還有給小孩佩戴續命縷和香袋之習俗,用以驅毒辟邪:取五色絲線擰成一般,繫於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孃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據清·乾隆《泉州府志》記載,這項習俗自漢代開始,至今已經傳承2000多年。


每個地方的端午節都過得不一樣,但是最終,我們的傳統不能忘,習俗不能變。好的傳統節日和文化值得好好傳承和發揚。


泉州新聞通


俺們小時候過端午節 ,最開心的是:爸爸早起到山上割艾草,紫荊,整顆的麥子,共一束 ,放在大門外,門樓上。媽媽把幾天前,用絲線紮好小炊笊 ,掃笊一對,用絲線五色捻細繩兩頭連著,給俺姐弟們戴在衣服釦子上。手腕腳腕結上五色線,那個美勁,不比現在戴金玉差,真好。



藍藍的星球


早上剛起來就看見爸爸頂著露水採回了新鮮的艾蒿,媽媽用艾葉煮了半盆雞蛋,說是用來滾運的,媽媽提前紮好了五彩的葫蘆就是用五彩紙疊的那種,拴在窗欞上應是喻意著生活五彩繽紛。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了。吃飯之前父親用黃酒灑在地上一些,是祭拜大師人屈原。現在想起來農村的端午節好溫馨……


用戶7226789024774等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又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的日子,故五月初五又稱為端陽節。那麼,農村過端午節我們有哪些記憶深刻的習俗和禁忌呢?接下來,鄉村似歌就帶大家一起來回憶回憶。

1、吃粽子。①在古代“粽”和“中”音近,有“功名得中”的意思,一般參加科舉的人,都會吃粽子,祈福考中。今天我們仍然吃粽子,只是祈福好運的到來!

②為祭祀投江的屈原,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風俗。北方用蘆葦葉,南方用粽葉或荷葉。粽子它具有清熱解暑、益氣生津、養血安神的功效。

③湖南雙峰一年有兩個端午節,農曆的五月初五叫小端午,是女兒回孃家送粽子,並和孃家人一起過端午。而農曆的五月十五叫大端午,是母親給出嫁的女兒送粽子。

端午節的前兩天,各家各戶都要準備好粽葉和棕葉,用粽葉包的粽子格外的香;棕葉就是棕樹的葉子,用來包粽子的專門繩子。然後把糯米淘洗3次,再在糯米里放進鹼水(用稻草燒成灰,放到竹織籮筐裡,上面淋水下面用盆子接的水)或蘇打粉。有的加點綠豆或紅豆等,大部分是不加的,就是糯米粽。

粽子包好後,各家各戶會在端午節的前一天就開始用大飯鍋煮粽子,火力充足煮10個小時以上,這樣煮出來的粽子色香味俱全,端午節這天全家圍坐桌邊歡樂一起品賞。

2、插艾葉和菖蒲。①在端午節早上或上午,各家各戶會在門窗前插上艾草和菖蒲,蚊蟲害怕艾草這種味道,能起到驅蚊的效果;菖蒲的葉子似劍,能起到驅魔祛鬼的樣子。

②艾草它的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菖蒲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可見插艾草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治病驅蟲作用的,可保人們身體安康!

3、賽龍舟。①起源於楚國人因捨不得屈原投江而去,他們爭先恐後,划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仍不見蹤跡。這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現在龍舟已經演變為一項國際性賽事了。

②賽龍舟現在也成為了人們一種祭祀祈福的一種活動,農村靠天吃飯,祈求一年風調雨順、農業年年豐收。

4、吃鹹鴨蛋。自己動手做鹹鴨蛋,把買回來的新鮮鴨蛋先用高度酒洗一下殺菌,再用鹽水泡上10-15天,再在上面敷上黃泥巴,等到端午節這天拿出來食用時,那種蛋黃被醃得金黃金黃、往外流油的啊。

5、煮水洗澡。五月初五的午時或晚上,用艾葉、山胡椒等燒水洗澡,謂之浴百草湯,可免暑天生痱子;或用菊科的佩蘭、金銀花藤等煎水沐浴;或用菖蒲、艾草、鳳仙、白玉蘭等花草;或柏葉、大風根、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要洗,可治皮膚病、去除邪氣。

6、喝雄黃酒和點雄黃酒。端午節這天大人們都喝點雄黃酒,以此來驅趕病害毒害;而因為小孩子不能喝雄黃酒,所以大人們就會在他們的耳鼻額頭等部位,塗上一些雄黃酒,會把雄黃酒在男孩的額頭上寫上“王”字,在女孩的頭上點上五個點,這樣蚊蟲蒼蠅和蛇就會被雄黃酒驅除,還能驅邪避害。

7、切記。①端午節毒氣傷人,需要插艾草、掛菖莆、喝灑雄黃酒等。因五月為毒月,而端午又是毒日。在這個時節,恰是毒蟲壞蟲肆虐猖獗的時候。故在這一天需要這樣做,以驅蟲避邪,防蛇避害,保障人身健康。

②端午節其實也是祭祀的日子,它不但祭祀投江的詩人屈原,有的地方還祭祀忠臣伍子婿,祭祀孝女曹娥等,在這種祭祀的日子裡需要結伴郊遊,或與家人團聚,以調節身心健康。你那裡的端午節怎樣?點擊關注分享幸福!





鄉村似歌


在我們家鄉流傳這一句俗語: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端午不插艾,死後變鱉蓋。

所以每年端午節我們這都會家家戶戶門上插艾草,吃粽子!


用戶84619149163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紀念屈原投江的節日。在全國各地過端午節都有這樣的習俗,門插艾草除去瘴氣,敲鑼打鼓划龍舟,吃粽子綠豆糕,全家團圓歡聚一堂共度佳節。祝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網友,端午節快樂!










安徽農村廣播聽評員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風俗,在哈爾濱時每年的端午節,為了紀念屈原區裡在江邊舉辦詩歌比賽,有時和親朋好友集體到江邊唱歌跳舞之後吃串喝酒。從12年來北京做生意整天忙,端午節也就是飽點粽子和餃子,弄十個,八個菜,集體做飯要的是這種氣氛,然後在一起玩一天。北京人具體怎麼過不太清楚。


夢臻



敬天愛人白浩江


我們這邊一般到了端午插艾葉,吃粽子是少不了的,還有就是烙糖餅(把面和的軟軟的,再炒點芝麻、花生碾碎放點白糖,等面發了以後就可以分成小劑子,包上芝麻餡在平鍋烙熟即可)又軟又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