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照相機的情況下還需要學畫畫嗎?

塔羅右手


繪畫的確也有記錄客觀事實的功能,十九世紀世紀以前這一功能主要由繪畫來承擔。

宮廷顯貴的肖像畫,對重大事件的再現與反映,對宗教人物的謳歌都是以繪畫形式做出真實記錄和表現。

繪畫藝術最主要的作用並不是對客觀自然的再現,而是通過藝術再創造實現自我觀照。

是“我”通過繪畫形式為媒質溝通自然與社會以獲得某種自我昇華的精神活動。


繪畫藝術的功能林林總總地集中在人類生產活動的各個方面,是人類主要的審美認知體現之一,也是獲取審美經驗的必經之路。

繪畫藝術和神學宗教,和哲學與文化思想都有著息息相關的緊密聯繫。甚至於科學本身也是無法分割的孿生兄弟。


十九世紀成像技術的發明創造就是建立在繪畫“暗箱技術”原理上地突破創造。反過來由於成像技術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繪畫藝術的記錄客觀之功能,使得以繪畫為代表的現代藝術在觀念上獲得了更大的突破,個強調性表達和更加自由地藝術表現在思想和形式上直接推動了現代文明與科技地發展。

我們現在高度發達的傳媒和新媒體、網絡科技和很多藝術觀念都不無關係,這是很多人所認識不到與容易忽略的事實。


昏鴉認為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現代科技遲早有一天會在藝術創造形式上超越人類,但是,人類藝術永遠不會顯示,因為這是一種本能自覺需要和情感需求。

昏鴉掠去,但願我所說的對大家有些實際幫助吧,善莫大焉。


疾飛昏鴉


絕對需要

不然為什麼冷軍老師的超寫實畫可以受到那麼多人的欽佩

畫的簡直和照片一樣

先上幾張圖


很多人說既然和照片一樣,為什麼還要畫那麼多的時間去畫呢

攝影固然有自己的魅力,很多人沉迷於此

但畫畫和攝影的形式不一樣

誰也沒辦法代替誰

畫畫,是一個修養的過程,通過自己的筆墨功力和人生閱歷,為表現某個客觀真實或者自己的主觀思想,審美態度而創作的作品,其目的是為了博修養,端人品。其中“表現客觀世界”就是你們眼中常見的寫實繪畫。

繪畫藝術發展至今歷經了多個風格和派別,從文藝復興,到後來的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湧現許多現代藝術流派。繪畫的形態也由原來的“完形”到“變形”,由“打破形”到“無形”,藝術完成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蛻變,當我們迴歸到原點,藝術家們面對空白的畫布,開始重新思考新的藝術表現形式。

超級寫實主義便是當時的藝術家們努力探索的結果之一,他們強調“藝術再現事物應達到極端的寫實”。隨著科技的發展,繪畫工具也在日新月異,一部分插畫師已經從傳統的架上繪畫轉為了數字平臺的創作,數字平臺也為我們進行超寫實的繪畫創作提供了不少便捷。


繪畫是為了逼真?

很多人以為繪畫是為了逼真,這只是一方面,繪畫不僅是一副作品,每個作品都被畫家賦予了生命的。


每幅作品其實都是作者的一種思想表達,我們總說攝影藝術,很多攝影師為了拍一張照片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畫家也一樣,捍衛自己的作品,用畫筆反映社會問題宣洩情緒。

比如說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就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


看完可以關注下我的頭條號,分享更多知識。


小眾文化


首先,照相機的情況下是完全有必要學畫畫的

相機只是記錄生活的片段,但是畫畫的意義就是創造相機所不能達到的效果

在文藝復興時期,畫作具備記錄生活的功能。

但是在印象派時期,出現了相機

所以藝術家們就不停思考,畫作怎麼表現出相機不能達到的效果

比如莫奈的這幅日出印象,表達的不是客觀地寫實日出,而是表達一瞬間的感受

畫面筆觸瀟灑豪放,畫面瀟灑的筆觸是相機表現不出來的

塞尚的聖維克多山 照片中的聖維克多山和畫作聖維克多山

塞尚的作品也是相機不能表達出來的效果

塞尚的作品也是注重主觀情感的表達

塞尚畫聖維克多山的時候,並沒有客觀寫實,而是誇張了表現了色彩的魅力,還有筆觸的魅力,是相機不能達到的效果

聖維克多山

然後再到現在的意象派油畫,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對客觀世界的精華提煉

張大林的意象油畫,荷葉,也是相機表達不出來的效果

張大林的荷葉突破了客觀色彩,注重清新高雅的藝術效果

然後再是劉文進的仕女油畫,也是相機表達不能表達的效果

畫家劉文進注重中國風的運筆效果,有中國畫的運筆效果

色彩清新淡雅,畫家注重油畫刀的運刀效果,大刀闊斧的大氣運刀效果來突破寫實的畫風。

畫家用油畫表達中國畫的效果,所以是相機不能達到的

最後,再談一下攝影的效果

生活照和藝術照的不同就是,藝術照經過生活的提煉精華,取捨

藝術照講究構圖,比如下圖就是S形構圖

所以包括攝影也不是照搬照抄,是經過攝影師提煉取捨的效果

回答完畢,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藝術狂人2


(一)歷史的角度:古往今來,畫畫應早如相機,畫畫在古代就已出現,相機在近代才開始發明,因時代的變遷,科學的發展,人類的進步,直到現今,相機的智能,可謂是五花八門,絢麗地走進了每個人的生活。

(二)功能的角度:相機可以快速拍攝:人物,風景,圖畫,電視,電影等,也可以隨時隨地的拍攝記錄自己的每天生活。而畫畫不同,全是人手操作,想完成一幅好的作品,要十天八天,乃至上年。

(三)價值的角度:相機的拍攝,可以記載歷史,新聞或生活,可以發展為全球的影視觀看和播放。而畫畫只能體現一門藝術創作,無論畫人,畫物或寫字,都要達到形象逼真,活靈活現,神采風韻,才有最高的價值可觀。

(四)藝術的角度:相機可以拍攝,神奇,魔幻的影像,可以添加,設置各種奇妙的圖形。而畫畫確是一門藝術學問,全在人的想象和設計,然後一筆一畫的組合成精緻的圖案,但是也要會創作和繪畫,不是簡單易學就能成,裡面還有很多藝術精髓的部分。比如:形態,神態,姿態等,都是通過不同角度,方位,曲直線條,明暗區域,濃重輕淡來體現的,不容易喲!


清香花葉


個人覺得,雖然現代有各種各樣的相機,但相機永遠替代不了繪畫,學習畫畫仍然很有必要。

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相機,由法國美術家兼化學家達蓋爾發明於1839年,是一種依靠光學原理成像的機器。比起畫畫,相機成像要比畫畫簡單許多,在相機問世後,許多人驚呼:繪畫要死亡了。

但現在經過了近200年,沒有看到繪畫有任何消亡的兆頭,並且,繪畫的技法越來越完善和豐富,深受各個民族,各個文化層次的人喜愛。

在相機沒有問世之前,繪畫在很大程度上,具備著相機的功能。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留存影像,把世上美好的事物畫出來,供人們欣賞和品味。比如,給人畫肖像,畫風景,記錄歷史事件等。在這一點上,古今中外都一樣。但相機無法代替繪畫,以我的理解,主要原因有兩點。

傑羅姆《奴隸拍賣》


其一,相機受鏡頭限制,無法展現宏大景觀和氣勢。

北宋畫家王希孟的青綠山水鉅作《千里江山圖》,畫於1113年,當時是宋徽宗看到江南的美麗風光後,讓王希孟根據江浙一帶的自然風光繪製一幅歌頌大好河山的圖卷。

王希孟先是去江南一帶遊覽數月,又花掉半年時間畫完。此畫採用散點透視和構圖,把多處有代表性的景色集中到一張畫上,氣勢延綿不絕,筆法極為精細工整,畫中山巒交錯起伏,屋舍錯落有致,江河浩淼洶湧,神態各異的人物流連其中。

可以說,畫畫時,作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理想來自由取捨,把最好、最美的景色集中到一起畫出來,構建出一種大開大合的氣勢。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局部)》


如果用相機,鏡頭只有那麼大,根本無法表現出這種宏大景觀和氣勢,相機只能在鏡頭範圍內,表現出一定的場景。

其二,繪畫可以更好地融入作者情感,藝術性更高,表現力更豐富。

在表達感情上,繪畫顯然要比攝影容易和豐富得多。比如,要表達人物喜怒哀樂的情感,繪畫不但可以直接畫人物表情和動作,還可以利用畫面背景以及光影效果來渲染氣氛,更能烘托出人物內心世界。

在表達畫面思想和情感的深度上,攝影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優勢。攝影要拍出有深度的照片,不但要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更需要作者具備高超的技巧。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


如表現戰爭等宏大場面的畫面,必須讓相機隨時在手中,並調好焦距,才有可能抓取到那麼珍貴的鏡頭。但現實情況下,要拍出這樣的照片非常難,不但要等待機會,更要冒著極大生命危險。

而畫畫,如果對這個事件比較熟悉,只需要技巧和想象就能順利完成。

像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導人民》一畫,就是經典例子。畫家在畫中設色豐富,構圖緊湊而穩固,筆觸熱烈而奔放,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畫家依靠強烈暖色調和鮮明的明暗效果對比,使畫面如同凝固了的動感,把革命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若照相的話,怎麼能遇到這麼好的構圖和氣氛。


鴻鵠迎罡


如果單論將美景、人物形象保存的方法,畫畫自然沒有照相機來的方便,但是你要明白學畫畫不僅僅是為了將所看到的美景或人物的形象保存下來。



如果能將繪畫學好了,可以做動漫設計、服裝設計等之類的與繪畫相關的專業。而且花時間將一幅畫畫好,會比拍一張照片有成就感。這就類似於,既然有了手機的拍照功能為什麼有一些人還要再單獨的去買照相機單反之類的,是一個道理,兩者雖然功能類似,但是最後得的結果是不相同的。


菩提是隻貓


如果沒有照相機,網絡上只剩下數不盡閱讀不完的文字;如果沒有照相機,網絡上無法看到任何一件繪畫作品,視覺享受將是枯燥無味的;

照相機的出現反而推動了繪畫藝術的進步創新,因為手工藝術與相機下的藝術產生了對比,激發了藝術家的創作靈感,把畫創作的和照相機拍出來的一模一樣,

計算機可以替代算盤,照相機和繪畫卻可以緊密相連,照相機裡可以拍出藝術,繪畫作品裡也有藝術,






詩夜城主


“繪畫與攝影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並非抓住了某一個瞬間,而是一種時光的凝萃。在一個漫長的凝視過程中,它能夠更多地接近個人與作品之間所拉伸的具有無限張力的精神世界。這就是繪畫的力量。”

——來自喻紅


溜白果




應該說,照像與繪畫有共同和相通的地方,都是通過圖影來反映人類和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些現象。但是照像與繪畫又有許多不同的地方。照像是人借用器材膠捲(手機連這些都不用)來完成對人或事物再現的功能,繪畫則是人通過畫筆紙墨(油彩)畫板畫布來完成對人或事物的藝術再現。照像雖然也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複製。繪畫則在其過程中更多地注入了畫家的思想情感以及想象和藝術再創造。

照像和繪畫都能給人以視覺的衝擊和心靈的震撼,都能給人以精神的陶冶和美的享受,但二者卻分屬兩個不同的領域和專業,各自不能替代,正如中國一句老話,叫做“術業有專工”。

筆者個人認為,照像給人的感覺是真實、真切,繪畫給人的感覺是韻味、想像。繪畫往往比照像看上去更深沉、更有氣質。


隨著科技的發展,照像的普及特別是手機網絡時代的到來,照像變成了一件人人都可以運用的尋常事情。而繪畫,仍是一門學會易學精難的藝術專業。

近年來,在我國,青少年學習繪畫的越來越多,美術學院成了很多孩子心馳神往的地方。這也進一步驗證,照像取代不了繪畫。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還是如此。



燈影書畫


寫實畫在照相機面前,確實沒什麼優勢。更何況現代相機對物像的捕捉能力更是遠勝畫家。

然而,當我們脫離寫實,又或者想強化主題的表達,包括大寫意式的發洩等,照相就無法滿足了。這從優秀的設計師需要學習繪畫知識就能說明問題了。

今天,這張G7的照片引暴了全球的網民。網友們感覺不過癮,又用各種繪畫形式p圖玩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