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做ct說有可能是肺癌,為什麼還要做活體穿刺?

琴琴262404666


肺癌的診斷和治療,最近幾年進步很快!早期肺癌的治癒率率非常高,中晚期肺癌也有非常多的病人實現了長期無進展生存。

不同病理類型的肺癌,適用不同的治療方法。所以對肺癌的精準病理診斷很重要!

活體穿刺病理診斷的價值

1.確診是否為肺癌 很多炎症性病變,比如結核、隱球菌病、球形肺炎等,CT可以表現類似肺癌的影象,活體穿刺可以鑑別,如為良性病變,可以避免手術挨一刀。
像這位患者,左下肺腫塊,單靠CT判定不能除外腫瘤,通過經皮肺穿刺證實為隱球菌病,抗真菌治療後痊癒。

2.明確肺癌的病理類型和分期 原位腺癌只需要做楔形切除,保留更多的肺組織,浸潤性腺癌可能需要肺葉切除。
像這位患者,雖然病灶很小,並且位於胸膜下,但術前穿刺證實為浸潤性腺癌


,單純做病灶的楔形切除是不夠的,需要做肺葉切除,並且術後配合化療,才能最大程度上防止復發。
而這一位患者,右上肺腫塊,從形態學上有毛刺和胸膜牽拉,懷疑肺腺癌(如果是肺腺癌,可以手術切除),但穿刺證實為小細胞肺癌,不宜手術,選擇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

此外還要強調一點,腫瘤的穿刺活檢要以治療為目的,如果不打算進一步積極治療,則不建議穿刺活檢,避免潛在的播散風險。

穿刺活檢的常見併發症

常見的有出血和氣胸,感染髮熱,胸膜反應,針道種植(隨著穿刺針的改進和穿刺技術的提高,這種風險已越來越低)。一般嚴重肺氣腫的患者,肺組織彈性減退,需謹慎選擇穿刺。穿刺後請聽從醫護人員的專業指導,防範和減輕併發症的發生。

穿刺活檢禁忌症

醫學是嚴謹的、規範的,並且一直在進步!不同的肺癌類型、不同的分期,治療方式也不同,比如原位腺癌只需要楔形切除,切除即治癒,而微乳頭型成分佔5%以上的浸潤性腺癌預後較差,必須配合術後化療,減少復發幾率。還有篩樣型腺癌、肉瘤樣癌等,只有早期發現、早期手術切除才能爭取滿意療效,因為它們對放化療並不敏感。而最新的研究發現,某些早期小細胞肺癌手術治療效果也很好,雷區正在被逐漸清障。

專業的事情,請聽從專業的指導。醫生這個職業,不苛求社會各界的認同和鼓勵,但作為外行人,請不要指手畫腳甚至信口雌黃,也不要問道於盲。每個行業都有精英,自有大儒巨擘引領我們前行。而醫生的勤懇,必定帶來醫學的進步,醫學的進步則會反哺人類這個群體。🙏

我是影像科豪大夫,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影像科豪大夫


拿我個人舉例的,即使是ct發現了是腫瘤,但做活檢還是很有必要的。

我那時查出來的時候,也是CT發現實質性佔位,通常按照影像學來講,如果是肝臟出現了實質性佔位的時候,基本上就可以確認是腫瘤了,按照現在對肝癌的認知水平,通常醫生也不要求活檢就可以確診了

但是肝癌只是一個總稱,實際上肝癌的種類有三種,第一種是肝細胞癌,通常能發現的患者有90%都是屬於這種,所以醫生一旦發現了有腫瘤,她通常都會認為是肝細胞癌,第二種是膽管癌,第三種是混合癌,也就是肝細胞癌和肝癌膽管混合的癌種。

我發現的時候,醫生就一直認為肝細胞癌,從指標和影響上看,你也不能說醫生是錯誤的,但實際上兩種癌種的區別非常大,是不能按照同一種方法來去治療的,直到過了半年,腫瘤已經沒法控制的時候,自己去做了一次活檢,抽了6管組織都發現是膽管癌,這個時候才可以確診是膽管癌,但實際上,通常膽管癌的AFP基本都是正常的,而我的AFP非常高,所以又有醫生認為是混合癌,而直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醫生在診斷書上跟我書面確認是混合癌。你看,即使是做了活檢他也不能對癌腫去做一個百分百的確診。

活檢還有另外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確定的癌腫的分化程度,癌腫有高中低三種分化程度,高分化的惡性程度最低,治療預後最好,低分化的惡性最高,治療預後最差,每種都要針對性的去制定治療方案。

肺癌的道理是一樣的,肺癌也分為四種主要組織類型: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還可再進一步分為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和大細胞癌。每種都需要有針對性的去制定治療方案,而確定類型不是CT可以做到的,因此做活檢還是很有必要的。


萬法不空


您好,我是齊冬梅醫生,一位中醫腫瘤科的老中醫,能有幸回答您這個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對於癌症患者來說,及時確診及時治療是頭等大事。肺癌患者在做完CT之後,一般醫生都會讓再做活體穿刺檢查,這是因為做ct只是看全身病變情況,看看有沒有轉移,並且還有誤診的可能,需要進一步做肺部穿刺活檢才可以明確診斷的,只有病理明確腫瘤類型,才可以制定進一步治療方案。

對於肺癌患者,活檢確認後,就要及時的治療,如果是早期患者就比較簡單,及時採用手術治療,配合化療和中醫療法,95%以上的患者能夠治癒。如果確診之後是中晚期患者,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慎重的選擇治療方式。


手術一般是早期患者的首選,是一部分中期患者和較小一部分晚期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化療是癌症每個階段都需要進行的,不過這也要看患者的身體條件能否承受化療的副作用;中醫療法可以作為一個輔助治療的方法,對於晚期患者又是一個主要的治療方法。

對於晚期患者,生活質量差,病痛嚴重,深受折磨,手術治療不是首選,有些患者連化療都不能做,這時候就需要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是無毒無副作用,同時能夠緩解病人的痛苦,尤其是中醫的三位一體療法,它是讓患者帶瘤生存,讓腫瘤與正常細胞和諧共存,調節身體陰陽平衡,提升患者身體素質,從而減輕患者的痛苦。還有中醫的穴位埋植術,通過分析患者的病症,根據不用的症狀選擇合適穴位,通過特殊手法將藥物注入穴位之中,調節經絡與臟腑的平衡,抑制癌細胞的快速繁殖,達到調氣以和血,調下以和氣的目的。在臨床上達到消除腫瘤,控制其擴散和轉移,同時還有快速長效止痛和提升免疫力的作用。

對於肺癌患者治療後也要注意,早期的患者需要注意預防在五年內復發,一定持續的使用中醫的鞏固治療。對於中晚期患者以緩解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的生命為主要目的。經過積極治療,我相信多數患者在臨床上都能減少病痛的折磨,提高生存質量。


我是齊冬梅醫生,和癌症打了一輩子交道,大家有什麼關於癌症的問題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會盡力為大家一一回復。


中醫腫瘤齊冬梅醫生


這個問題問得好,打個簡單的比方: 有人喝茅臺用礦泉水瓶子裝。 所以,有些人拿著礦泉水瓶子裝著別的酒說是茅臺,看起來差不多,一旦入口卻瞞不過那些真正識貨的酒友。

再回頭來說肺癌!

絕大部分肺癌的初步診斷都來自於CT或是X線檢查,必要時還會做增強,或者是PET/CT,但是這些檢查都是影像學檢查,是通過不同組織的成分不同會投影出不同的影像表現,以此來診斷肺癌。

CT可以清楚的確定肺癌的大小、形態、密度、周圍毗鄰關係、位置,更可以確定肺癌內有無鈣化、囊變、壞死、出血等,可以把肺癌的定位精確到肺葉、肺段甚至具體到體表投影位置,但是卻無法達到細胞層面,無法確定肺癌的性質,分型。

影像學檢查就跟拍照片一樣,能看清你長啥樣,但是不能通過照片知道你什麼性格。

影像學檢查時很多病變可能會表現出一些假象,或者幾種病變無法清楚的辨別。

所以一般影像科醫生在高度懷疑是肺癌的情況下還是建議活檢的。

另一方面來說,活檢能夠直接清楚的告訴你病灶是什麼病理類型,既可以直接診斷是不是癌症,還能告訴你是什麼類型的癌,這樣更利於醫生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給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機會,對於預估患者預後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穿刺活檢是肺癌診斷必不可少的,是肺癌確診的金標準。


康駿朋醫生


肺癌是來源於肺部的惡性腫瘤的統稱。按照組織學分類:具體分為腺癌、鱗癌、小細胞肺癌、腺鱗癌等多種類型;按照大體分型來說中心型肺癌和周圍型肺癌。

肺癌的典型CT表現分為:

1、分葉狀:

腫瘤邊緣凹凸不平呈分葉狀,主要由於癌細胞分化程度不同,各部位生長速度不同所導致的。在支氣管、血管進出病灶處往往呈現凹陷,大約70-80%具有分葉徵的肺部結節是惡性病變。

2、毛刺徵:

這個是肺癌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腫塊的邊緣可以表現出不同程度細短毛刺,鋸齒狀改變,常見於病灶和正常肺組織相交面。此為肺癌的常見徵象,發生率約為80%-85%。

3、胸膜凹陷徵:主要是腫瘤侵犯胸膜,對胸膜的局部牽引導致。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的多種影像表現,比如空泡徵(腫塊內部有空洞或氣泡,主要是腫塊內有支氣管或腫瘤壞死後形成的空洞)、血管聚集現象等等。

儘管肺癌可以在CT上有種種上述典型或非典型的表現,但是隻能作為臨床診斷或可疑診斷。不能依據CT的診斷給患者明確定性或者給予後續治療。確診的最終依據就是活檢的病理結果。活檢的手段可以是氣管鏡下取活檢、或者CT引導下的穿刺活檢、或者氣管鏡下細胞學檢測癌細胞。

一般來說中心性肺癌(就是位於肺門、主支氣管附件的腫瘤),可以通過氣管鏡看到後取活檢。而周圍型肺癌一般很難通過氣管鏡看到或取到腫瘤,這種情況一般是需要在CT引導下取活檢明確性質的。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這其實和診斷肺癌的方式方法有關。其實不僅僅是肺癌,所有的惡性腫瘤確診的金標準都是病理,明確病理性質對癌症的治療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現代癌症的精準治療而言,沒有病理,精準治療也就無從談起。

判斷是否患有肺癌,有多種檢查首選,例如血液腫瘤標記物檢查、痰液細胞學檢查、影像學檢查(如X光、肺部CT、核磁、PET-CT等),此外還有一些全身其他部位的檢查例如頭部核磁、骨掃描等,去幫助判斷是否是肺癌,以及肺癌的分期。所有的這些檢查對肺癌的診斷及治療都很有意義。

胸部CT是肺癌早發現、早診斷、定位、定性等影像學檢查的最常用的方法,也是胸部疾病鑑別的最主要的方法,在病灶的檢出、大小、形態、密度、轉移灶的查找方面,都有很多的幫助。例如肺部CT上呈現的直徑大於3cm的腫塊,病灶邊緣表現出“放射冠徵”,周圍"毛刺狀"、“毛玻璃樣”改變等,這些信息都提示可能是惡性。

然而確診肺癌的金標準還是病理,其中獲得病理的主要幾種方式包括:支氣管鏡活檢、經皮肺穿刺活檢、縱隔鏡檢查,根據腫瘤的位置、大小、與周圍組織的解剖關係、患者的既往病史、一般狀況等,來判斷選擇哪種方式取活檢。只有取到病理組織,才能進一步明確其病理分型,此外,用組織標本行基因檢測,對下一步的治療也很有意義。

這是因為,同樣是肺癌,又分為不同的病理分型,而不同類型的肺癌,其治療方式有很大的差異,如果沒有病理,就無法保證下一步的治療是有針對性的,患者也可能走彎路,延誤了治療時機。例如,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方法不一。而不同的基因突變的患者,所對應的靶向藥物治療也不一。這就好比給兔子喂肉,給老虎喂草,自然不會獲得好效果。要想找準方向,獲得最適合該患者的治療方案,就必須先取得病理。此外,還有可能胸部CT也看到了肺部病灶,高度懷疑惡性,但也有可能是其他部位的癌症發生了肺轉移,那其治療方案和原發性肺癌也是不一樣的。

總之,病理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當然,對於一些年齡過大,或者取病理風險太大的病例,醫生也會根據具體病情來制定應對策略。不管如何,應當相信專業醫生的判斷,所有前期的檢查,都是為了後面制定正確的治療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相信隨著腫瘤診斷及精準治療的發展,癌症患者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守護生命光彩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簡稱肺癌,為起源於支氣管黏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肺癌的診斷包括影像學檢查,細胞和病理學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查,等等,醫生根據這些檢查結果結合臨床表現,最終做出臨床診斷。

那麼,為什麼在臨床上做了CT檢查並且說“可能是肺癌”,還要做“活體穿刺”呢?

胸部CT在發現早期肺癌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可通過CT發現肺部陰影,胸部CT圖像因其薄層掃描,密度分辨率高,可以顯示直徑更小,密度更低的病變,CT不但可以顯示病灶的局部影像特徵,還可以評估腫瘤範圍,腫瘤與鄰近器官關係、淋巴結轉移情況,為制定肺癌的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

診斷肺癌CT確實起很大作用,但是,包括CT在內所有的影像學診斷,它只能說明影像學像肺癌或者符合肺癌的一些特徵,要最終確診必須以病理組織學診斷為金標準,在所有有關肺癌的診斷方法中,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查是確診肺癌的必要手段。


肺癌的細胞和病理學檢查方法,包括痰脫落細胞檢查,3次以上的系列痰標本可使中央型肺癌診斷率提高80%;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鏡下取組織活檢),對診斷、確定病變範圍、明確手術指徵與方式有幫助,其活檢診斷率可達93%;針吸細胞學檢查,經皮或經支氣管鏡進行,還可在超聲波、X線或CT引導下進行,目前常用的為淺表淋巴結和經超聲波引導下針吸檢查;縱膈鏡檢查,是一種對縱膈轉移淋巴結進行評價和取活檢的創傷性手術,有利於腫瘤的診斷和TNM分期;胸腔鏡檢查,主要用於確定胸腔積液或胸膜腫塊的性質;開胸手術肺活檢,若經痰細胞學檢查、支氣管鏡檢查和針刺活檢等項檢查均未能確立細胞學檢查,最後根據病人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開胸肺活檢術。

再重複一遍,包括CT在內所有有關肺癌的診斷方法中,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查是確診肺癌的必要手段。

更多醫學科普知識,更多醫患故事,請點擊右上角,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麻醉超人鋼鐵俠。


麻醉超人鋼鐵俠


這個問題涉及三個方面:1、CT檢查;2、肺癌;3、穿刺。

一、CT檢查:

在我之前的悟空問答裡面,我已經比較詳細的介紹了CT檢查的優點和缺點,目前來講,對於肺的檢查,常規檢查有兩個,胸片、胸部CT,胸片僅僅是一次性穿透胸部的X線拍片,很粗糙,只能大體看下胸部有沒有很明顯的病變,至於一些非常細微的病變,胸片是沒法看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胸部CT檢查。

胸部CT檢查是基於X線的斷層掃描,能把人體的肺部像土豆切片那樣切成薄薄一層層的片狀結構來檢查,相比胸片,分辨率肯定是相當好了,所以,一些細微的檢查是能看的很清楚的。至於有的人還想說的胸透,建議大家不要做了,什麼是胸透?全稱就是“胸部透視”,也就是在持續X線照射下看看胸部有什麼病變,注意:什麼是持續X線透視??也就是需要一直照射X線,想想輻射量有多大?胸片是一次性照射,而CT是多次照射,因此,胸片輻射量低,而CT和胸部透視的輻射量都比胸片高,關鍵是胸部透視比起CT差遠了,所以,胸部CT是胸部檢查的第一選擇,建議選擇低輻射胸部CT。



二、肺癌:

顧名思義,肺部長得癌,肺癌雖然不是我的專業,但我對肺癌多多少少有所瞭解,前段時間我院定期體檢,有很多醫務人員胸部CT發現肺部結節,手術切除後發現是肺癌,因此,肺部CT檢查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的肺部結節都是肺癌,現在肺部結節非常常見,有些可以定期複查,但有些有可能是肺癌,畢竟肺部結節的CT特點和肺癌的CT特點還是不一樣的,這個每個CT報告單上都是提示的。


三、活體穿刺:

什麼是穿刺?肝膽科醫生常常接觸的是肝臟穿刺。也就是拿一根針在彩超或是CT引導下穿到肝臟的某個病灶裡面,取點病變組織拿來做病理檢查。這是個有創傷性的操作,因此,穿刺前都要簽字說明風險,同時,穿刺也不一定保證能穿刺到真正的病變部位,但對於那些疑似癌症的病變,穿刺是僅次於手術切除外能明確診斷的唯一手段,畢竟一旦穿刺到真正的病變組織,病理檢查就能100%確定診斷。


回到題目,為什麼CT只能報告可能肺癌,而需要活體穿刺?

CT再怎麼高級,也需要通過人體的眼睛來觀察病變的特點,根據病變特點來判斷病變性質(良性還是惡性)。雖然說“眼見為實”,但眼睛無法看到病變的實質,也就是病變的微觀變化,醫學就是實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確定就是不確定,即使磁共振也是肉眼觀察,也無法100%明確病變的良性還是惡性,因此,單純依靠CT等影像學檢查是不完全正確的。

有沒有比CT更準確的檢查?有,那就是穿刺檢查。

如果穿刺並取到真正的病變部位,那就可以取出一部分病變組織拿到顯微鏡下觀察,這是細胞層面的檢查,可是比人的眼睛的觀察準確的多的多,一旦確定有癌細胞,100%確診肺癌,進一步的手術治療肯定是需要的,因此,穿刺病理檢查為更大創傷的手術提供了客觀依據。

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胸部CT僅僅是宏觀層次的診斷,而活體穿刺是微觀層次的診斷,當然穿刺比胸部CT更準確,胸部CT僅僅能懷疑或是高度懷疑肺癌,但活體穿刺有可能100%確定肺癌的診斷。


頭號在線醫生


做ct說有可能是肺癌,為什麼還要做活體穿刺?

做ct說有可能是肺癌,只是影像學的診斷,取決於醫生的臨床經驗,有一定的誤診概率。而肺癌的最後確診需要病理診斷。要獲得肺癌的病理診斷,除了手術,還可以利用其他方式獲取活體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常見的活檢方式包括:

1 氣管鏡下取活檢。適用於中央型肺癌。活檢陽性率較高。可靠性較大。

2 ct引導下穿刺活檢。適用於周圍型結節。診斷的可靠性取決於穿刺獲取的活體組織是否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誤診率。

3 淋巴結活檢。淺表淋巴結可以直接做個小手術活檢。縱隔淋巴結活檢可以通過縱隔鏡或者EBUS獲取。

4 胸液的脫落細胞檢查。

如果有可能,儘量能通過活檢,獲取病理診斷,再決定是否可以手術。

如果影像學診斷肺癌典型,活檢不易,沒有手術禁忌,可以考慮通過手術,獲取最後的病理診斷。


胸外科許醫生


我是小影大夫,一名放射科醫師,做CT是放射科範疇。做CT說可能是肺癌,這裡說了"可能",那就是還不確定一定是肺癌,只是在影像上看起來像肺癌,而活體穿刺就是穿一支進去病灶,取點組織出來化驗做病理,病理才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所以CT說可能是肺癌時,要做穿刺活檢。


所有的影像學都只能懷疑是癌症,並不能確診

目前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超聲、CT、磁共振和PET-CT檢查。這些影像學檢查,做出來看到了病灶,都只能是懷疑是肺癌,並不能做最後的確診。

影像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也是一門經驗學科,怎麼樣的病灶長的像肺癌的,是經過無數的肺癌病例總結出來的經驗,比如看到一個病灶有分葉、毛刺及胸膜凹陷徵,那是肺癌的可能性就很大,在CT上看到一個病灶長成這樣,會寫考慮肺癌可能性大。

這就好像我們在分辨一個人是好人和壞人一樣,看著凶神惡煞的人,我們覺得他是壞人的可能性很大。但是,都只是我們個人覺得看著像壞人,其實是不是壞人,當然不能把心挖出來看,但是肺的病灶可以哈。

病理才是確診癌症的金標準

要診斷一個人得了癌症,病理才是金標準。在CT上看到一個病灶很像肺癌,可能是肺癌,但是不能確診。就需要穿一支針進去把一點組織取出來做病理化驗,看到了癌細胞,才能診斷是肺癌。或者做CT懷疑肺癌的,可以直接做手術把病灶切下來做化驗。只有化驗的結果有癌細胞才能診斷是癌。


穿刺示意圖

所有的影像學都只能是可能。看到一個病灶惡性徵象越多,我們考慮肺癌的把握就更大。在影像上醫生也有誤判的時候,比如看著像肺癌的,穿刺活檢做出來其實是一個隱球菌感染,這是允許的,這就披著狼皮的羊。同樣,有些癌症很狡猾,影像上看著像好人,但是穿刺活檢做出來是肺癌,這叫披著羊皮的狼。對於對一個病灶,不同醫院,不同級別的醫生,會有不同的見解,有不同的爭議,這都是正常,因為醫學有很多未知和不確定性,醫學要在不斷的總結中成長。



CT下右肺腫塊穿刺

所以,任何影像學看到的腫塊,考慮可能是癌,也只能是考慮,要診斷需要做活體穿刺取點組織出來化驗,看看是不是癌才能確診。但是有可能CT懷疑是癌,但是穿刺看不到癌細胞,那就不是癌了嗎?並不是,有可能穿刺的時候沒有穿到癌細胞,有可能穿到旁邊的炎性細胞,這種情況可以多做一次穿刺,這種情況建議隨訪複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