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一生献给钢琴的女人:张静江的三小姐张芸英的后半生传奇生活

张静江五朵金花的三小姐张芸英与丈夫陈寿荫有两个儿子,陈平和陈鹏,这一对儿子可以说都继承了父母的艺术细胞,喜欢音乐和美术。其中陈平后来成了音乐家,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副总编;陈鹏是工艺美术家和美术教师,长期在北京汽车制造厂担任工艺美术设计师。他是该厂主要的汽车外形和内部设施的设计人员,设计过上百种型号的汽车,大多都是特种型号和用途的汽车,有军用汽车、首长用车,也有各类工业和矿山用车。有的汽车既能在平地上行驶,也能在地铁的轨道上行驶。1960年代国内满街跑的212型吉普车的外形,就是出于他的设计。从此可以想见他的艺术设计的才华。

1947年,她的大儿子陈平考取了清华大学。陈平非常忧虑母亲的精神状况,担心如果母亲继续留在上海这个地方会得精神病,于是提议全家北上,到北京生活去。用陈平的话来说就是:“离开这个尽出坏事的大上海!”其实当时陈平同时也考取了上海交大,本可以在上海念书的,但为了离开上海这个伤心之地,他决定北上读清华。

一生献给钢琴的女人:张静江的三小姐张芸英的后半生传奇生活

离开了丈夫,三小姐张芸英从此开始走向社会,自己要找工作做,用自己的双手来养家糊口。在北京,他们最初租住的是齐如山先生家的房子,很多年后才在单位里分到房子。最初的几年里,她没有固定的收入,曾在北京女青年会、汇文中学、清华大学音乐室教授钢琴,后来她还在芭蕾舞团、芭蕾舞学校、民族歌舞团等单位担任钢琴伴奏。在家里还收了不少入门弟子,何鲁丽姐妹都曾是她的学生。何鲁丽的母亲是法国人,她与张芸英是好朋友,如果在街上碰到,她们可以站在街头用法语快乐地交谈一两个小时。后来到她家来学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累计有数百人。现在北京钢琴界的许多知名人士如吴式锴、吴式铨兄弟,戴予吾等,都曾跟她学过钢琴。她的不少学生后来从事音乐工作,成了知名的作曲家或音乐教授。

1955年,她的生活出现了转折,她的中学同学姚锦新(姚依林的姐姐)介绍她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工作,从此一直干到退休。她英语和法语都很好,在播音紧急的时候,她可以拿着中文稿,流利地用英语读出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做编辑工作的15年中,她的工作一直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退休后她还辅导了不少学生进修英语和法语,其中有准备出国交流的知名医生和工程师,也有准备出国留学的大学生,还有邻里的小孩子们,她都热心给予指导。

尽管平时工作很忙,但是下了班或是周末,她只要一逮住空闲,就一定要泡在音乐里。她的儿子说她只要往钢琴边一坐,就什么事情都可以抛到脑后了,简直就是“宠辱皆忘”。她在弹琴的时候,就像欢快的小鸟,眼睛也格外明亮,所以弹出的乐符永远是流畅、动听的。

但是张芸英毕竟是张家小姐,跟她的大姐一样,海外细胞要多于中国细胞,对许多社会上的事情经常是看不懂的。

一生献给钢琴的女人:张静江的三小姐张芸英的后半生传奇生活

到北京之初,她家没有保姆,她就得自己拎起篮子上市场买菜。有一次她买了一块肉,发现是块带骨头的肉。她就问买肉的:“您这肉里怎么有骨头呢?”那买肉的听了很惊讶,回过神来后,像是对付一个小女孩似的对她说:“没骨头,这猪能走路吗?”引得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张芸英没词了。她想,是呀,这肉里面是应当有骨头的,因为猪身上的确是长骨头的呀!但是她记得在上海时,阿姨买回来的肉是没有骨头的。其实她没弄明白,在国外和上海的市场上,如果你说是买“肉”,那的确买的就是“肉”,里面是没有骨头的,因为国外和上海的宰猪方法是按西方的方式宰杀的。如果要买带骨头的肉,那便是“排骨”或是“肋条”等。而北京那时还是按中式宰猪法,菜场的售货员动辄把一条或半条整猪拎上来,往案板上一放,剁到哪里是哪里的。所以张芸英想对卖肉的提意见,反倒让人家给堵回去了。

还有一次上裁缝铺做衣服,她看裁缝拿出一张纸样裁衣服,就说:“我人瘦,要裁得瘦一些,这个纸样可能不合适我。”那裁缝铺的人说:“我们这张纸样传了三代人了,人人合适,怎么到您这儿就不合适了呢?”是呀,为什么到我这儿就不合适了呢?是不是自己有什么问题呢?但自己的身材的确比一般人瘦些,那怎么办呢?没有办法,只好不做了吧。

诸如此类的事情,张芸英一直都想不明白。要那么多的房子干啥呢?自己不是太需要,而别人还没有房子住。

一生献给钢琴的女人:张静江的三小姐张芸英的后半生传奇生活

但是,在别人看来,张芸英也有令人想不明白的地方。她对党组织的坚信和在住房问题上的固执都让人家感到奇怪。不要说一般人想不通,就连宋庆龄也大为迷惑!

全国解放前夕,在百万大军即将渡江的时候,她父亲张静江预感到情况不妙,就立即从美国打电报过来,叫她带着孩子赶快到美国来,并且说飞机票都为她买好了。可是她就偏偏不去,她认为中国人这么多,人家可以过,我也可以过。如果去美国,肯定要靠父亲,但是她丝毫不想靠父亲,而一心要自立自主的生活。其父在美国去世后,后母朱逸民几次寄钱过来,照顾她和孩子的生活,她都向组织汇报了,在一次思想小结中,还表示要把这些钱上交给组织部门。这就是她的思想纯洁。

她跟她大姐张蕊英一样,由于年龄相差不大,都与宋庆龄一直保持着私人交往,并且相信共产党的办法是正确的。她们虽然不大见面,但是常常通信。1960年代初,宋庆龄住进了北京后海原先的醇亲王府,她们通信更频繁了。她们的信不是从邮局走的,而是由宋庆龄的保姆李玉娥来回传递。有一段时间她们每周一信。李玉娥手提一个小篮子,里面放着信和一些好吃的食品,有时还有宋庆龄画的画。回去的时候就带去张芸英写给宋的信,或是她亲手做的小点心。

一生献给钢琴的女人:张静江的三小姐张芸英的后半生传奇生活

按说,你有宋庆龄这么个大后台,又是统战对象,诸如工作问题、房子问题、儿子落实政策问题等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呀?在老百姓看来的难题,以她的身份,理应都是很容易解决的。但是她就是有“路”而不走,这就令人看不懂。

她在广播电台国际部的工作是同学姚锦新给介绍的。而房子,开始是借私人的,后来住在儿子家里。只有当儿子下放,她没地方住了的时候,才向组织提出了住房要求。这事被宋庆龄知道了,宋庆龄当然很着急的,要求有关部门给予解决。宋庆龄一过问,事情就很快有了答复,决定分配给她一套三居室住房。

这不是很好吗?要是别人,高兴还来不及呢。可是张芸英不要三间,只要两间,坚持要把另一间分配给其他同事,她愿意跟人家合用灶间和卫生间。别人劝她不要犯傻,赶快拿下来。她不干,坚持只要两间。

宋庆龄帮人是帮到底的。知道有“两间”之说,也来信劝她应当拿下三间。她回信说,两间足够了,不需要三间。宋庆龄又来信说,你只需付两间的房租,另外一间的房租我来付好了。那也不行,我只需要两间!多一间,不要!

一生献给钢琴的女人:张静江的三小姐张芸英的后半生传奇生活

后来,她就真的是与别人合住了一套居室,直到她去世。

张静江的五朵金花之三小姐张芸英,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人。纯粹的让人尊敬

1998年,她在北京寓所安详地离世,享年95岁。她的身边,是伴了她一辈子的宝贝钢琴。

如果您喜欢历史与文化,请您关注谭论古今,会带给您更多有趣的历史文化,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与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