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美團全資收購摩拜,如何評價這筆收購?

沁嶼


4 月 3 日,摩拜召開了股東大會,最終投票決定全資出售給美團,不過具體價格尚未透露。

4 月 4 日, 有媒體報道稱,摩拜以 37 億美元的總價出售給美團,包括 27 億美元的實際作價(12 億美元現金及 15 億美元股權)和 10 億美元的債務。

不管最後的結果如何,摩拜“賣身”已經是一個鐵定的事實了。難道最後真的會像網友們調侃的那樣,美團要騎著摩拜單車送外賣了?

摩拜怎麼了?共享單車怎麼了?

16 年是共享單車爆發的一年,各種顏色的單車爭先恐後的佔領各個城市,而且共享單車也是當年獲取融資最好的項目。17 年共享單車仍然持續火熱,各種商業模式,各種盈利猜想,各種補貼出現。但是,剛入 18 年,各種顏色的單車逐漸消失,共享單車行業,三大巨頭,小藍單車被滴滴接手, 可是滴滴卻自己做起了青桔單車;而小黃車 ofo 以市場上所有單車為抵押拿到阿里的融資苦苦支撐營業;到這次,美團拿下摩拜。不僅如此,你會發現,現在共享單車所有的免費騎行,打折買月卡的優惠活動都取消了。

曾火爆一時的共享單車,現在逐漸沒落;從轟轟烈烈的燒錢大戰,到現在的默默收場,只能說共享單車已不在風騷了 ,再也不是一個燒錢的遊戲了,慢慢轉為精細化運營,成為一個正常的生意。

美團的野心

根據摩拜 17 年 12 月份的賬單,摩拜營收 1.1 億元人民幣,然後每月固定支出超過了 4 億元人民幣,在共享單車不在火爆已經摩拜已無法找到盈利的情況下,為什麼美團還出了那麼多的資金去收購摩拜呢?

只能說美團的野心不僅僅侷限在外賣,團購,旅遊行業,還要發展出行行業。或者說,利用摩拜本身的業務來進一步擴展自己,鞏固自己的地位。畢竟,他的主要競爭對手,餓了麼,已經被阿里收購了,而且將納入新零售大軍中


stormzhang


首先摩拜為何要賣。

我們都知道,共享單車這一行業,都是處於虧損狀態,還得進行大量的投資,還需要很久很久才能盈利。而摩拜只是一個獨立公司,並沒有很大的體量,運轉資金全靠用戶押金和投資人來承擔。

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12月,摩拜持有現金37.52億元,欠供應商10億元,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另外,摩拜每月運營支出超過4億元,2017年12月單月營收為1.1億元人民幣,每車每天僅週轉1次。


另外,美團為何要買。

美團現在已經是一家很成功的企業,服務著各各當地人們的生活,從吃飯、看電影、住宿、娛樂、車牌、遊玩等等,現在又進擊了出行領域,推出了美團打車,這次再把摩拜收購了,幾乎在城市服務中建成一個完整的本地生活服務生態閉環。

最為重要的是,在去年的11月,摩拜牽手貴安新區新特電動汽車,新特汽車將為摩拜生產定製汽車,名稱為“MOCAR摩卡”。並在今年的1月,摩拜與一汽轎車合作達成,未來將為摩拜提供定製化的汽車產品製造。這也是摩拜對美團最大的吸引之一。


這時候,摩拜賣給美團,套現走人,不用承擔未來的風險,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


環球科技視界


雖然自已是創業者,也覺得現下的情況實在很可笑。

最早的時候能賺大錢的項目是獨角獸,後來變成能融大錢的項目是獨角獸,現在變成能虧大錢的項目是獨角獸!



這絕對是中國創業史上值得紀念的一隻獨角獸。

這個項目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說得過去的贏利模式,但根據公開資料,從2015到2018年共完成融資總金額約170億人民幣。三年下來,去年虧損保守估計在幾十億元的量級,負債據傳也有60億元左右。

現在,美團的報價也差不多就是170億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

按照一般的行規,公司出售後投資方收回投資和正常的年息是個最最低的要求。但是現在美團的報價裡只有100億的現金,這意味著前面這些貌似有很多成功案例的投資大腕們連老本都拿不回來。



這場遊戲的唯一贏家是胡瑋煒,這個文藝青年成就了一個最離奇的創業故事,在虧損了上百億的情況下把自己變成了億萬富翁!


少數派小報告


皆大歡喜,各取所需。摩拜創始團隊、投資人、美團都得到了利益平衡。



為什麼一定是被收購?

在摩拜被美團收購前夜,一度傳出滴滴聯合軟銀想要10億美金投資的消息。

按照道理,這樣的offer很具備競爭力,至少比美團估值要高。但是最後這個方案根本就沒有正式討論。


而最後的摩拜股東會召開,有股東把公司重大決策幾乎如現場直播一般,直接釋放給媒體,甚至細節都一清二楚。以至於沒有官方信息,直接靠媒體定性。

這說明了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一部分股東與公司的價值觀已經不在一個方向上了。



既然思想不能徹底統一,那麼繼續融資就沒有必要了。不如被收購後重新洗牌,徹底地作調整和重組。

為什麼一定是美團?

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已經深耕多年,從團購,電影,酒旅,外賣、餐飲,囊括了吃喝玩樂的所有領域。



美團通過分析大數據發現:一半以上平臺用戶短途出行需求是從A消費場景到B,主要目的地是商場,電影院,酒店,餐飲。沒有人是為了打車而打車,大家打車出行一定為了一個具體的目的。

這樣的話美團完全可以通過高客單價但低頻的消費的利潤來補貼打車出行。比如在非週末的時間,KTV空置率奇高,白天的電影院也是很低的客座率。商家可以把促銷打折的費用來代付打車費(消費一定金額)。



在這個過程中,商家賺到錢了,用戶省了出行費用,美團強化了用戶關係(甚至也能賺到點錢,所以美團打車一定抽成比滴滴低),大家皆大歡喜。

美團收購摩拜也是一樣的道理。共享單車是一種高頻的標準化服務。



美團用吃喝玩樂這種非標準化的服務來補貼共享單車這種一次掃碼就能完成服務的標準化服務。

這就是滴滴沒有而美團擁有的寬闊高深的“護城河”。用高客單價打擊低客單價,用低頻補貼高頻。



這就是為什麼美團收購摩拜比滴滴更適合的邏輯。而前期滴滴與ofo的牽扯關係,也註定了滴滴想要控制摩拜阻力很大。

結論&觀點

這場收購最終能夠快速敲定,最終還是各方利益達到了平衡。

創始團隊和AB輪投資人拿到合理現金回報,而後期投資人則拿到了部分現金和美團股份。基於對美團今後上市的期望,這樣的補償方式也是合理的。



而美團則是這場交易中的最大贏家:用較低的代價完成了出行領域的拼圖,同時也收穫了一個巨大的流量入口。

對於急需提高估值的美團來說,這是一樁很划算的買賣。只是美團的資金還能支撐得起其繼續擴張嗎?


【關注&點贊】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我會給你回覆!


愛讀Ido科技


美團收購摩拜單車確實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一個做外賣的,一個做共享單車的,有什麼交集?仔細分析,也能看出寫端倪。

1、美團 VS 餓了麼

美團與餓了麼是現在外賣界的兩大主要平臺,兩者原本的市場份額可以說是勢均力敵,不分上線,但是在餓了麼收購百度外賣之後,它的優勢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加之背靠這阿里這顆大樹,優勢得到了放大,幾乎可以說是穩操勝券。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團想要提升它的業務收入,只能另闢蹊徑,試圖開拓其它戰場。


2、美團 VS 滴滴

自從,滴滴收購Uber中國之後,可以說在中國的整個打車市場,滴滴已經可以說是雄霸天下了,處於絕對壟斷地位。

壟斷的結果就是,滴滴對司機利潤抽成在增加,對用戶的補貼卻在減少,不少滴滴司機對此也是有苦說難言。

於此同時,美團也喵向了打車市場,在南京高調試水,之後進入到上海等多個滴滴的主力陣地,並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內,宣稱搶佔了30%的城市份額。

美團原本想伸手滴滴的打車市場分一塊蛋糕,結果剛出手,滴滴就來了一個反擊,宣佈進入車外賣市場,兩大不同行業的巨頭開始了真正的交手。

3、滴滴 vs 摩拜

其實,滴滴在早期也曾與摩拜有過接觸,但最終摩拜確選擇了牽手美團,可以說是相互需要,滴滴已經入股了ofo,摩拜若在滴滴旗下,也許會失去獨立、全面發展壯大的機會。

美團也需要滴滴,美團和滴滴已經在外賣和打車市場交了手,況且滴滴還擁有ofo的股份,因此在共享單車領域,美團確實需要一個旗鼓相當的品牌與之抗衡;而賣給美團後,摩拜也將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管理團隊保持不變,可以說是雙贏的結果。


縱觀全局,可以說美團收購摩拜,更大程度上說是一種戰略投資。


在華科大


一鍵代償觀點:這種併購是一個雙贏的策略,不但有利於美團上市,並且也有利於摩拜的投資者在隨著美團上市後套現退出。

之前有很多人會認為摩拜和小黃車會合並,這種想法可能就是把打車平臺的經驗無腦照搬了。因為當時滴滴和快滴合併是因為兩家只要不打補貼戰就都能賺錢。而共享單車這種是兩家都不賺錢,兩個不賺錢的人搞到一起還是不賺錢。所以,它們倆合併是沒有意義的。

而根據藍鯨TMT消息稱:“美團近日已經和摩拜達成收購協議,摩拜將以37億美元的總價出售給美團”。

我個人認為這條消息還是比較可信的,我之前就說過,現在的共享單車確實無法盈利,要想擺脫這種困境,那就必須找一個可靠的大樹,而根據用戶定位來看,被美團收購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美團可以在這次收購中得到什麼好處

首先來說,摩拜客戶端的用戶活躍度是很差的,並且幾乎不會產生什麼消費。那麼,這樣一來對於一個App來說其實就沒有什麼價值了。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後期摩拜在微信上有了小程序。其實,一個小程序就足以替代摩拜的客戶端了。

但是,我們要知道,用戶在微信上的消費頻次也是很低的,所以摩拜在微信上設置小程序只能是幫助微信增加活躍度,但是對自己並沒有太大的好處。並且對微信這個量級的平臺來說,摩拜那點客戶量真的不算什麼。

但是,如果摩拜以後作為美團APP中的一個應用功能,那便有可能帶動用戶在美團上面的消費。並且這次是美團出巨資收購摩拜(錢可能不會有報道中的那麼多)也有利於資本對於美團的盈利能力的認可,這對於美團儘快上市還是有好處的。

摩拜可以在這次被收購中得到什麼好處

當然,對於摩拜的投資人來說,指定還是希望這次合併能夠儘快促進美團上市。畢竟,現在一切現象都表明要想靠摩拜自身盈利指定是希望渺茫了。所以,還不如跟著美團一起上市,然後套現走人。而對於摩拜平臺本身來說,也可以在美團這顆大樹下繼續存活下去。所以,被美團的收購對於摩拜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一鍵代償。如有大家有更多關於代付應付帳、代為債務人清償債務、產品包銷等問題,請查找頭條號“一鍵代償”來私信我們。


一鍵代償


不請自來,我有話說。

不管你承不承認,這都是資本遊戲而已。美團很摩拜,動輒數十億甚至高達百億美元級別的融資與收購已經刷新了新的互聯網記錄。這究竟有什麼內在的驅動原因?以我的經濟視角為你解讀兩大企業之間的謀劃。

1.美團的野心

美團成立2010年3月4日,是一家以大眾吃喝住行為主的公司,短短7年時間估值高達百億元美元,全年交易額度500億元人民幣以上。互聯網創業成功的典範。

但是,隨著餓了麼等其它大型財團入駐團購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而美團又限制於單一的產業發展,不能快速拓展其他渠道。

故而打通整個行業的上下游端口,尤其是客戶支付端口,掌握龐大的客戶群和支付端口才是現在美團最重要的規劃。得客戶者得天下,得支付端口者掌握公司發展命脈。

2.摩拜的離開

摩拜的離開在我看來是必然的,共享單車,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共享經濟,暫時還沒有找到最大利潤化的端口,競爭的加劇更加導致公司只能通過的不斷融資來支撐龐大的現金開支。如果持續這樣的過程,那麼衰敗也是必然的。

創始團隊的的原因,這是一家不到三年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創始團隊都很年輕,並沒有老一輩的淘浪者的那種持之以恆的決心。在高位時套現離手才團隊大多數人的想法。

3.兩者結合威力有多大?

美團拿到了夢寐以求的互聯網最重要的支付端口,對於上游及下游的產業拓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包括其目前現在進軍打車業務等,都是搶奪支付端口,打通支付渠道,如果沒得按照現如今的發展思路,在未來的5到10年,中國互聯網巨頭公司定有美團一席之地。



貧窮是原罪


想一想去年共享單車火爆的時候,為何滴滴接入ofo,這件事就想清楚了。

畢竟,“滴滴+ofo”的鏈接本質上就是出行工具的延長:中長距離的出行,可以選擇滴滴,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可以選擇ofo。

在這個從中長距離到最後一公里的切換過程中,打開一個應用就可以輕鬆搞定,極大減少了用戶出行決策和安裝應用,這就是出行一站式的簡單原理。

當然,這裡面還需要考慮到去年共享單車激烈競爭的因素,例如流量的積累,滴滴接入ofo其實算是為ofo導了一波流量,並且是高質用戶。這一點,比去年摩拜接入微信高出一招。

按照這個邏輯來看今天“美團收購摩拜”,本質上就是照搬了“滴滴+ofo”的套路,不過美團收購摩拜比前者高出的是更接近美團一心打造的“國民生活超級平臺”,算是一條打通“吃喝玩樂”各個場景的連接線。

我從家出門去參加party,打開美團打車直接搞定不管中長還是短距離出行,使用點評預定飯店、KTV,飯後如果不回家直接用美團預定酒店,如果把出門旅行的場景放進來,果真一個美團點評就什麼都可以解決了。

除此之外,美團打車目前登陸的城市並不算多,但是摩拜已經投放市場一年多,城市數量佔有優勢,收購摩拜也無疑為美團打車充當了先鋒,這為美團打車登陸更多城市奠定了流量基礎。

反過來看這個問題,進入到2018年,共享單車一片哀聲,摩拜挪用押金60億、運營成本一個月虧損近5億彷彿已經眾所周知,此時摩拜單車就像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不能和ofo合併,找到接盤俠無疑最好。此時美團收購,對共享單車領域也是好事一樁,盤活了將死的摩拜,至於以後會不會接入到共享汽車,都存在極大可能性。

不過,收購苦得了是一些普通人,比如一個剛從美團跳槽到摩拜的,轉眼又是美團人。


一個人的北京


隨著摩拜37億美元賣身美團的謠言變成現實,曾經的獨角獸已經全面改姓王了。

很多人不理解,摩拜已有10億美元的債務,投資人和摩拜團隊自己都看不到希望了,為什麼偏偏被王興看中?

但這次的交易絕不是王興臨時起意。

2016年10月個人出資投資摩拜、2017年初在南京試點網約車、2018年初全面進軍上海、直到如今拿下摩拜,王興和美團一直都在步步為營。

美團和摩拜,可以說是互相需要,收購是一種必然。

王興在飯否上說摩拜是少有的中國真正的原創,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將和美團一起開創更輝煌的未來,言語間透露著讚賞。

那「美團+摩拜」的組合到底有多少火花呢?

1、摩拜在去年底就上線了共享汽車業務,接入美團的出行版圖正合適。市場規模足夠大,分到一點是一點。

2、佛系多年的美團終於要開始尋求IPO,且估值高達600億美元。

過去幾年,王興一直在籌備上市的條件,做大估值,等待時機。

這麼一來就很好理解了,在美團Eat Better、Live Better的口號裡,獨獨缺一個共享單車來填補最後一公里的服務。美團從一開始的去哪兒到現在怎麼去,一條龍服務越包越大,還順便收下了摩拜的位置數據、自有支付推廣等額外獎勵,這一波不虧。

而且共享單車早已是中國式創新的一張名片,摩拜去年出海投放,國際化的佈局對美團提升估值有利,何樂而不為?

也正因為如此,美團誠意接盤,摩拜連價都沒還,就以低於上一輪的估值交代了自己,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而且美團、摩拜背後站著的是騰訊,pony馬需要美團出面以收購而不是融資的形式拿下摩拜,來抗衡阿里系。

說到底,在這個圈子裡,改變遊戲規則的只能是野蠻人。


金錯刀


其實挺簡單一件事,因為馬雲前幾天有點餓,點了份95億美元的外賣。馬化騰看到十分不爽,直接指示自家的外賣小哥掃了輛27億美元的共享單車,比馬雲一月份掃的那輛10億的共享單車要高出不少。其實沒那麼複雜,只是二馬炫富而已。

對於美團而言因為外賣業務已經出現瓶頸,簡單講對於商戶和騎手已經壓榨不出太多油水了,所以開始佈局網約車等新業務,而此次收購摩拜顯然是想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對於共享單車用戶而言可能並非好事。

摩拜的創始人胡瑋煒和初創團隊估計很可能要出局了,畢竟胳膊擰不過大腿,未來摩拜單車從經營風格上將深深的打上美團和騰訊的烙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