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皇帝给他拽纸,还是乾隆的“抄手”——清代牛人书法家梁诗正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八年探花,官至东阁大学士,卒谥文庄。书法初学柳公权,继参赵孟頫、文徵明,晚师颜真卿、李邕。著有《矢音集》。

清人王昶在《春融堂集》中评梁诗正书法:"公常言,往在上书房为高宗作擘窠大字,适宪皇驾至,诸臣鹄立以俟,宪皇命作书,墨渍於袖,又命高宗拽之。意思说梁公写大字,需要皇帝一起拽纸,足见梁公之稳健、淡定。

梁诗正常随乾隆帝出巡,朝廷重要文稿多出其手。任内有寻奏“八旗闲散人丁宜分置边戈,以资生产;缘营兵丁,宜量停募补以减冗额”之策疏;又有“每岁天下租赋,以供官兵俸饷各项经费,皇上宜以节俭为要,勿兴土木之工,黩武之师,庶以持盈保泰”之安国政论。


代笔是书画鉴定中的难题,著名收藏鉴赏家傅申教授依靠多年的实战经验和大量材料的分析,发现了《石渠宝笈》的编纂者梁诗正为弘历宝亲王时期代笔的事实。《石渠宝笈》有初编、续编、三编,梁诗正是早年间陪伴雍正帝读书的上书房行走的官员,也是初编的两个核心主编之一。

根据傅申教授的考证,梁诗正是和乾隆皇帝最为亲密的人,不仅仅是在《石渠宝笈》的编撰过程中,弘历在宝亲王时期和乾隆皇帝时期的一些作品还出现过梁诗正代笔的现象。台北故宫博物院助理研究员邱士华更是表示,“在目前所发现的宝亲王的作品中的题跋中,超过九成应该是梁诗正代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