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毫無徵兆之下,29日意大利國債突然閃電崩盤震驚全球金融市場。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短短半小時內,意大利2年期國債收益率飆漲逾100個基點,一度跨過2%整數關口,創2013年以來最高值;10年期意大利國債收益率也跟進大漲逾80個基點,跨過3%整數關口。隨之而來的,是市場恐慌情緒激增,當晚西班牙、葡萄牙等債務高企歐洲國家國債相繼遭遇大筆拋售導致收益率走高,歐元兌美元匯率更是創下年內新低1.5111

儘管過去兩天意大利政黨打算重啟組閣進程與意大利國債成功拍賣,某種程度讓市場暫時告別了此前季度恐慌情緒,但經歷了這場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很多投資機構開始擔心意大利政局不穩最終可能將演變為新一輪歐債危機,甚至出現意大利脫歐與歐元區分裂的極端狀況。

那麼,這場因意大利政局不穩所引發的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事件是否會引發新一輪歐債危機,甚至觸發意大利脫歐?未來投資者該如何全面審視新一輪歐洲地緣政治風險並儘早做好風險防範,本期海銀視角將以QA形式全面解析。

意大利政局不穩將大幅延緩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收緊步伐

Q&A

Q: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A:

應該說,週二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的直接導火索,是意大利政黨組閣失敗,引發金融市場對意大利脫歐與債務兌付問題的擔憂,觸發了大規模拋債浪潮。

具體而言,5月28日,意大利五星運動黨和聯盟黨推薦“疑歐派”經濟學家Paolo Savona為經濟部長候選人,遭到意大利總統Sergio Mattarella的拒絕。

在該提名被否決後,新總理人選Giuseppe Conte決定放棄籌組新政府,意味著此次兩黨聯合組閣失敗,意大利未來將面臨重新大選。儘管意大利總統Sergio Mattarella隨即任命前IMF官員Carlo Cottarelli擔任臨時總理組建過渡政府,但此舉仍讓市場擔心重新大選會讓意大利脫歐機率進一步增加,從而引發意大利債務兌付問題的擔心。

事實上,意大利政黨之間的博弈,對此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比如五星運動黨認為意大利總統否決“疑歐派”候選人Paolo Savona出任經濟部長一職,已造成一場“體制危機”,並要求彈劾總統,從而激化了市場對意大利脫歐的擔心。因為現任意大利總統是典型的“留歐派”,一旦他被彈劾,將來意大利政局是否走向脫歐,就難以捉摸。

海銀視角多方瞭解到,意大利此次執政黨組閣失敗的深層次原因,也是基於“親歐派”與“脫歐派”之間的鬥爭。為了迎合選民,“脫歐派”提出三大政治主張:第一,推動歐盟寬減2500億歐元的債務,此舉加大了市場對意大利債務違約的擔憂。第二,拒絕財政緊縮,反而提出國內減稅、增加福利開支等積極財政政策。第三,可能退出歐元區。

此舉令“留歐派”的意大利總統Sergio Mattarella感到反感,因此他直接否決傾向脫歐派的候選人Paolo Savona擔任經濟部長,進而觸發了政局不穩與意大利國債被大舉拋售,最終釀成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事件。

Q:

為何意大利政局不穩會引發國債閃電崩盤?背後深層次原因還有哪些?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A:

其實,政局不穩是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的表象,真正深層次原因是意大利債務高企。

據意大利央行公佈最新數據顯示,3月末意大利公共債務為2.3萬億歐元,債務佔GDP比例為132%,僅次於希臘,為全歐洲第二高。意大利債務高企的主要原因,是高福利與高失業率所致。

3月意大利失業率高達11%,其中15歲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為31.7%。歐盟青年失業率中意大利位居第三,僅次於希臘和西班牙。此外意大利經濟低迷加劇了債務風險。2018年一季度,意大利GDP同比增長1.4%,低於前值的1.6%;意大利GDP環比增長0.3%,低於前值的0.31%。

更令金融市場擔憂的是,面對高福利與高失業率引發的債務高企問題,多數意大利民眾不願進行改革。這導致上週穆迪下調意大利的信貸評級前景,原因是意大利的金融狀況存在嚴重受損的風險,結構改革的努力或將徒勞。

值得注意的是,受經濟低迷、高失業率、貧富差距擴大、難民問題影響,意大利民粹主義迅速興起,甚至有些民粹主義政黨提出通過脫歐逃避部分債務兌付壓力。

但平心而論,儘管意大利債務高企,但不至於觸發類似希臘的債務危機。因為歐洲央行已經設立了金融市場穩定機制。若意大利債務兌付危機嚴重惡化,甚至引發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相繼爆發債務危機,歐洲央行將出手相救。

Q: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事件將對歐洲經濟持續復甦帶來多大的衝擊?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A:

儘管當前意大利執政黨重新開啟組閣進程,加之意大利國債成功拍賣,令市場對意大利債務危機的擔心有一定程度的緩和,但坦白說,它也讓整個金融市場意識到,這將是拖累歐洲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定時炸彈。

事實上,今年以來歐元區經濟復甦持續放緩。歐元區2018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2.5%,較前值下降0.3個百分點;一季度GDP環比增長0.4%,低於前值的0.7%;工業產出月率增長0.5%,不及預期。

此外歐元區通脹持續放緩,歐元區4月未季調CPI年率終值錄得1.2%,歐元區4月未季調核心CPI年率終值錄得0.7%,遠低於歐洲央行目標值。

在這種情況下,2018年意大利政局不穩定將影響歐洲經濟整個復甦進程。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政局走向以及是否脫離歐元區,將對歐洲經濟、資本市場的產生重大影響。

海銀視角的判斷是,意大利執政黨的民粹主義施政主張,更多是為了獲得更多選民支持,短期內脫離歐元區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有三點,一是意大利政府也知道,穩定統一的歐元體系有利於意大利經濟穩定,如果脫歐,市場將因為意大利鉅額債務押注意大利貨幣大幅貶值,從而導致資本加快流出,導致經金融危機。二是歐元信譽為意大利融資提供了巨大便利,脫歐之後,意大利政府及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將更加困難,不利於經濟增長與就業;三是意大利高福利、高失業率導致的債務高企,以及民眾不願結構改革等社會經濟問題,並不能用脫歐得到全面解決。

當然,雖然短期內意大利脫歐的可能性不大,但民粹主義當政的意大利政局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保持震盪。此外,歐洲其他國家也不“消停”。比如6月1日西班牙首相拉霍伊將面臨不信任投票,該國政局前景不明,另外,加泰羅尼亞獨立運動也將持續攪動西班牙政壇。因此歐洲多個國家的地緣政治風險,將影響歐洲經濟復甦步伐。

Q:

意大利政局不穩與國債閃電崩盤事件,是否會放緩歐洲央行收緊貨幣政策步伐?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A:

的確有此可能。歐洲央行公佈4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歐洲經濟增長面臨的風險大致平衡,但與全球因素有關的風險,包括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的威脅正變得更加突出。加之通脹上升路徑將逐步推進,仍將取決於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為了能夠支撐總體通脹的路徑,在貨幣政策方面保持耐心、堅持和謹慎仍是必要的。政局不穩和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可能使歐洲央行推遲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

這段話已經表明,當前歐洲央行更傾向適度延長貨幣寬鬆政策,而不像市場此前預期的會在9月份終止貨幣寬鬆QE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週意大利組閣失敗與國債閃電崩盤壓力下,市場預期明年歐洲央行只加息一次,10個基點,比此前市場預期歐洲央行明年加息3次,每次10個基點要低很多,這足以表明意大利政局與金融市場動盪對歐洲央行未來貨幣政策收緊的重大影響。

此次民粹黨派組閣失敗後,意大利可能重新大選,根據最新意大利SWG民調顯示,五星運動黨支持率為29.5%,而北方聯盟支持率漲至27.5%,重新大選帶來的結果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意大利政治局勢不穩導致的負面衝擊在短期內難以迅速消退,對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收緊的負面影響仍將持續一段時間。

Q:

意大利此次國債閃電崩盤事件將對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帶來哪些衝擊?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A:

目前我們看到美元指數隨著意大利政局趨穩,回落到94下方,但不要忘了,在週二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當天,美元指數一度衝上95整數關口,這表明只要意大利政局不穩問題再度引發歐洲金融市場動盪,美元將受到避險資金追捧而持續走高,令人民幣等新興市場貨幣面臨較大貶值壓力。

在這裡,海銀視角想提醒的是,近期阿根廷、土耳其等新興市場出現貨幣大幅貶值潮,一是因為美元指數走強,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這些國家均存在經濟增長乏力、通貨膨脹高企、外債較高等問題。若歐洲政治不確定性導致美元需求上升與融資成本增加,很可能令這些新興市場國家債務兌付壓力驟增與資本流出壓力加大,最終拖累貨幣匯率大幅貶值。

無可否認,美元走強也令人民幣貶值壓力增加。5月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破6.4,一度達到6.42,創1月中旬以來新低。不過,由於中國經濟比較穩定、貿易順差依然較大,以及資本管制依然存在,出現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中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房地產投資保持較高增速、民間投資向好,都為人民幣匯率穩定提供良好的基礎。且當前中國通脹方面相對溫和,中國4月CPI同比上漲1.8%,暫不存在通脹過高的風險。

此外,在外債方面,中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截至2017年底,中國的債務率、負債率和償債率分別為71%、14%和7%,短期外債和外匯儲備比為35%,均低於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各項債務風險指標表現均尚好,並且中國外匯儲備較為充足,所以美元走強尚不會對中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

至於海外投資的風險防範策略,海銀視角的建議還是最大限度的分散配置,因為沒人知道下一次意大利政局不穩會給歐元、美元、意大利國債、美元國債帶來怎麼樣的衝擊,因此分散化投資是化解這類地緣政治風險的最佳辦法之一。

意大利國債閃電崩盤之後,歐元區再度拉響“脫歐”警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