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都來聊聊,做一個用戶自治的交易所如何

都來聊聊,做一個用戶自治的交易所如何

先上一張圖,晃瞎我的眼。

---------------分------------

15年的幣市風平浪靜,比特幣孤獨的走勢,的確有點寂寞。

16年的幣市開始有了回暖了跡象,除比特幣之外的幣子都稱之為“山寨幣”,就像安卓還沒有開源之外的手機一樣,不認識的都是“山寨機”。

17年的幣市分上下集,上集劇情充滿懸疑,各官方部門以洗錢名義,查了2個月,最後似乎不了了知。

上集劇情裡面“山寨幣”一詞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ico"幣,各狂熱的幣民,被K線暴力拉昇熱紅了眼,趨之若鶩。

下集劇情起點於“94公告”,如一盆冰水,毫無預兆的澆到狂熱的幣民身上,K線也配合的尤其完美,表現出哀鴻遍野的跡象,好不壯觀。

比特幣不愧是比特幣,就是挑戰王權的象徵,而後像打了一般,雞血無視各種利空直上雲霄。小編之前把幣王比喻成了幣圈的名片,這張名片打得好,自然會招來一群買單的人。

在幣王的影響下,幣市一片紅火,各種“ICO”變成了“私募”。這個高大上的名詞,的確在一段時間吸引了不少韭菜的加入,小編也是其中之一。

在這其中,各幣的算力巨頭,開設了分叉之路,一個分叉,瞬間有種暴富的感覺。

隨著各種分叉,各種問題頻發,圈錢的套路逐步暴露在韭菜們的視野之中,逐步失去了市場動力。

利用各種會議,熱門人物的IP能力,各種幣的私募,遍地開花。真真假假。

有利用熱門幣代投的小騙子,也有自掏腰包展示能力放上線釣大魚的大忽悠,真是各顯神通,好不厲害。

17年的尾聲在整年看來,是相當的圓滿的。滿懷期待的等待2018年的到來。

2018年的鐘聲還沒響起,糖果的熱潮撲面而來。各種糖果領得不亦樂乎,因為都是免費的。

這個時間,幣圈媒體風起雲湧,門檻低,裂變快,變現易。哪一些糖果活動,很短時間就是爺了。

都知道幣市的信息來自媒體多,媒體的力量讓人趨之若鶩,好不熱鬧。

“38事件”(小編自定義),某交易所遭遇黑客事件,真是當天,幣市來了一次俯衝。時至今日,還沒緩過神來。

“38事件”後,短短的2月之間,讓幣圈人趨之若鶩的是什麼?

交易所-區塊鏈資產交易平臺。沒錯,就是這個!

這其中出現的各種熱鬧非凡的社群,扯著嗓子叫喚的網紅,毫無節操的各種會議。

其目的不是在探討區塊鏈技術之未來發展,而且在盡其能的曝光自己,不管是非黑白,讓韭菜們知道有這麼一回事,這麼一號人就可以了。

這就叫IP資源,有了IP資源再加上區塊鏈這個高大上的概念,讓韭菜們還沒緩過神來的時候,搞一些牛X的項目,美其名發展區塊鏈技術,實際就是貪吃這風口的美食,只要張開你的嘴,閉著眼睛,隨便一咬。就是一塊好肉啊。

---------分-------

廢話說的有點多了。

--------再分-------

今年上半年最火熱的要數交易平臺了,好的壞的,吸夠了韭菜的眼球。

交易所的玩法也層出不窮,圈內老韭菜都懂得。

----如題,要是做一個用戶自治的交易所如何?

如何實現用戶自治,肯定是離不開平臺幣了,但是平臺幣的用法,不單單是交易平臺的權益分配,更多的是用戶構成的社群的自主決策完成對交易所的管理。

交易平臺項目方依據社區需求做好技術支持服務即可。

通過多種維度對用戶身份進行判斷,逐步提高在社區的地位,而不是純碎的意見領袖。

這個時候社區是多樣性的,至少不會是一言堂,用戶對自媒體的言論準確性進行評分,得出對應的信用度。

直到完成理解用戶民主權的意義和合理使用,平臺就是用戶的,用戶就是平臺。

因為小編認為,區塊鏈技術和區塊鏈資產是密不可分的兩個元素,那麼區塊鏈資產交易平臺就是他們中間的橋樑。

這個橋樑必須有,就看是做成什麼樣的橋樑。

這個橋樑承載了投資人和項目方,項目方需要找到好的資金,投資人需要找到好的項目。投資人是平臺用戶,用戶自治管理平臺,相互制約,相互促進。

------更多細節-稍後------

用大眾的眼睛共同判斷識別價值,發揮民主精神,提高自治能力。把對區塊鏈的狂熱變成理性的發展需求,也是對於區塊鏈才是一件真正的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