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葡萄牙為什麼沒有被西班牙吞併?

解答一下我們的問題眾


世界盃西葡大戰,倆牙互咬即將上演。石頭君也來湊個熱門,和大家一起關注一下這兩個歷史上都很有名的鄰國之間的歷史恩怨。其實歷史上葡萄牙曾經被西班牙吞併過,但葡萄牙通過歷時28年的復辟戰爭最終又重新贏得了獨立。而西班牙沒能成功吞併葡萄牙則有著幾個方面的原因。

葡萄牙與西班牙的關係

其實在歷史上,葡萄牙和西班牙曾經至少有兩個時期是同一個國家。第一次是在羅馬帝國時期,當時葡萄牙和西班牙都隸屬於羅馬帝國的西班牙行省。但葡萄牙和西班牙分家也正是始於羅馬帝國的崩潰。在羅馬崩潰時期,大量日耳曼人和其它蠻族先後攻入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其中來自頓河流域的阿蘭人在現代葡萄牙所在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而伊比利亞半島其它地區主要是由日耳曼人中的西哥特人和汪達爾人所控制。

羅馬帝國滅亡前後,葡萄牙和西班牙就形成了分別由不同蠻族分治的局面

但不久之後伊斯蘭教崛起,伊比利亞半島大部分區域都被阿拉伯帝國所佔領。而半島上的基督教徒也開始了漫長的“收復失地”運動。這個運動持續了700多年,在此期間,伊比利亞半島上逐漸形成了三個主要的基督教王國,即卡斯蒂利亞王國、阿拉貢王國和葡萄牙王國,此外還有小一些的萊昂王國和納瓦拉共同體等。在面對穆斯林時,這些王國是同盟關係,甚至經常聯姻,但他們之間也有著重重矛盾。

“收復失地”運動接近尾聲時伊比利亞半島形勢

公元1474年,卡斯蒂利亞國王亨利四世去世。之後他的女兒胡安娜和他的妹妹伊莎貝拉為爭奪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王位爆發內戰。而此次內戰則引發大量外部勢力介入,最直接的就是葡萄牙和阿拉貢這個鄰國,因為此前這兩個公主已經在兩場政治婚姻中分別嫁給了葡萄牙國王和阿拉貢儲君,因此很自然得到了兩國分別的支持。最終的結果是阿拉貢所支持的伊莎貝拉贏得內戰,成為卡斯蒂利亞女王。而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也從此成為聯合王國,後來漸漸被人按古羅馬時行省的名字叫成了西班牙。葡萄牙則與這個聯合王國交惡。

伊莎貝拉(左)和胡安娜(右)

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是葡萄牙支持的胡安娜贏得了卡斯蒂利亞內戰,卡斯蒂利亞就會與葡萄牙結成聯合王國,而阿拉貢則會繼續保持獨立。

葡西短暫合併之後再次分離

但到1580年,葡萄牙國王恩裡克去世後沒有後嗣,而按照歐洲傳統,沒有後嗣就要從和他血緣最近的其它王室裡找繼承人。和亨利血緣最近的繼承人就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於是次年腓力二世又加冕成為了葡萄牙國王,西班牙和葡萄牙也結成了伊比利亞聯盟,名義上成為了邦聯。

西葡聯合時期伊比利亞聯盟的全球領土

但葡萄牙和西班牙這種僅僅憑藉王室血緣的聯合畢竟是脆弱的。公元1640年,葡萄牙發生革命,開始驅逐西班牙勢力。經過28年時斷時續的漫長戰爭,最終雙方在英國人的調停下在公元1668年達成里斯本條約,西班牙承認葡萄牙布拉甘薩王朝的主權,葡萄牙重新獨立,伊比利亞聯盟解體。

現代西班牙和葡萄牙

而在之後的歲月裡,雖然西班牙也曾經嘗試重新兼併葡萄牙,並和葡萄牙在海外殖民地爆發過直接軍事衝突,但因為葡萄牙本身也始終擁有較強的軍事實力,西班牙的兼併嘗試始終沒能成功。最終葡萄牙的獨立一直保持到了近代,伊比利亞半島上也穩定地形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


桃花石雜談


在轟轟烈烈的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前後,伊比利亞半島上出現了葡萄牙與西班牙(統一之前稱為卡斯提爾王國)雙雄並立的局面。相對於擁有廣闊領土與眾多人口的西班牙(卡斯提爾王國),葡萄牙在各個方面都相差甚遠。那麼為什麼現在的葡萄牙沒有被西班牙所吞併呢?
“牙吞牙”的敗局之一
如果說西班牙沒有想過吞併葡萄牙獨霸伊比利亞半島,那絕對是天方夜譚。作為在期望歐洲事務中發揮更大話語權的大國,西班牙曾經無時無刻不想吞併葡萄牙,解決這個家門口的絆腳石,為自己稱霸歐洲掃清障礙。收復失地運動結束之前的14世紀,阿拉伯人的勢力被限制在格蘭納達的一隅之地,已無翻身之力。
圖/14世紀的伊比利亞
眼前的敵人基本消滅了以後,伊比利亞雙雄自然地開始了窩裡鬥。1383年,葡萄牙國王斐迪南大公去世後,他的女兒貝婭特麗絲成為葡萄牙女王,而在此之前,她已經與卡斯提爾王國國王結婚,這就使得葡萄牙面臨被卡斯提爾吞併的危險。斐迪南大公的異母兄弟若昂乘機領導葡萄牙人民起義,推翻了這位“卡斯提爾夫人”的統治。隨後,卡斯提爾便發動了入侵葡萄牙的行動,希望以武力實現伊比利亞的統一。在阿爾茹巴羅塔之戰中,若昂一世擊潰了來犯之敵,捍衛了葡萄牙的獨立。後來的葡萄牙人曾經將西班牙與葡萄牙足球隊的歐洲盃決賽比作阿爾茹巴羅塔之戰,以顯示葡萄牙人堅定的獨立意志。
圖/阿爾茹巴羅塔之戰
“牙吞牙”的敗局之二
1492年收復失地運動結束以後,西班牙與葡萄牙分別扮演了開闢東西方航路的重要角色,甚至在1493年劃定了分割世界的教皇子午線。也就是說,如果西班牙完成了對葡萄牙的吞併,它將成為世界的霸主。
圖/教皇子午線
從1516年開始,西班牙進入了哈布斯堡的統治時期,這一時期的西班牙君主來源於德意志-奧地利一系,具有強大的擴張慾望。其第一任皇帝卡洛斯一世在16世紀中葉時已經佔領了包括意大利、尼德蘭與部分德意志在內的近一半歐洲領土,並侵佔了南美洲廣闊的殖民地,勢力達到了頂峰。在他的兒子菲利普二世統治期間,氣焰正盛的西班牙終於將魔掌伸入了葡萄牙。1578年,當時恰逢葡萄牙上一位國王戰死非洲,葡萄牙王室恩裡克以66歲高齡登上了葡萄牙王位,而這位高齡繼承人卻因為是主教身份而沒有子嗣。因此,西班牙皇帝菲利普二世便在1580年恩裡克去世之時發兵里斯本,由於葡萄牙當時的主要兵力在非洲戰役中喪失殆盡,里斯本迅速被西班牙大軍攻破,葡萄牙被迫與西班牙合併。
圖/極盛時期的西班牙帝國
從1580年開始的60年中,西班牙對葡萄牙採取的主要是駐軍與安插官員的統治模式,並沒有真正對葡萄牙進行本土化管轄。這樣的統治模式方便了西班牙人對葡萄牙的稅收掠奪,卻也讓葡萄牙人的怨恨日積月累。終於,在1640年,若昂四世在貴族們的支持下佔領了里斯本王宮,處死了西班牙安排的國務大臣,迫使西班牙駐軍投降,宣佈葡萄牙獨立。而這時的西班牙正處在三十年戰爭的關鍵時期,西班牙國王無暇顧及西方的變故,只得默認了葡萄牙的獨立。
葡萄牙在12世紀建國之後已經形成自己的民族國家與轄境內廣泛的民族認同,且產生了與西班牙語不同的葡萄牙語發音。西班牙人雖然與葡萄牙具有緊密的聯姻關係,且曾經短暫佔領了葡萄牙,但仍然無法將葡萄牙納入自己的國家體系之中,這使得葡萄牙可以長期的保持獨立。
圖/葡萄牙語系國家
參考文獻:1.(瑞士)戴維·伯明翰著;周鞏固,周文清等譯,葡萄牙史=A CONCISE HISTORY OF PORTUGAL,商務印書館,2012.11,
2.(美)查·愛·諾埃爾著,葡萄牙史,商務印書館,1979.12,

歷史研習社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種問題太大了,很難用幾百字說清楚。

簡而言之,最初是西班牙沒有能力吞併葡萄牙;隨後是西班牙有能力吞併葡萄牙,甚至也這麼做了,但內部問題太多,尤其是高層利益衝突嚴重,最終導致兩國還是各自為政;最後就是西班牙和葡萄牙都迅速衰敗,成為弱國,互相吞併都沒有意義了。

其實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概念,都是在16世紀才形成的,之前只是半島上分裂的無數國家。

而西班牙真正徹底統一境內的國家,並且實際上完全控制,還是19世紀的事情。

我們分別來說,

第一個時期

早在11世紀,隨著穆斯林摩爾人在半島上的潰敗,基督教國家開始復國,逐步形成了幾大強國。

葡萄牙的主要敵人,就是後來西班牙的前身卡斯蒂利亞。

卡斯蒂利亞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但同今天的西班牙是無法相比的,領土也小的多。

卡斯蒂利亞試圖吞併葡萄牙,以爭奪西部的出海口,雙方衝突了200年之久,形成了民族矛盾。

可以說,就是因為卡斯蒂利亞不斷地騷擾和入侵,幫助葡萄牙形成了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而且民族情況高漲。

到了14世紀,1383年,葡萄牙國王斐迪南一世去世,沒有男性繼承人。當時他的女婿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趁機宣佈繼位,試圖兵不血刃的佔領葡萄牙。

然而,當時葡萄牙的貴族尤其是人民,都反對這個繼承,不願意遭受敵人卡斯蒂利亞擺佈。

他們擁戴葡萄牙老國王佩德羅一世的私生子若昂一世(斐迪南一世的同父異母兄弟)繼位。

隨後,雙方爆發了戰爭。雖然卡斯蒂利亞實力強得多,但葡萄牙上下一條心,以民族戰爭的觀點對付卡斯蒂利亞。

最終,在1385年,葡萄牙人在自己國土中部,重創卡斯蒂利亞大軍,後者狼狽逃出葡萄牙國土。

由此,葡萄牙一直保持獨立。

他葡萄牙的實力還是大大弱於卡斯蒂利亞,無法在半島獲得領土,只能將視野轉移到海外,開始建立海外殖民地。

若昂一世有五個孩子,其中第三個兒子就是著名的航海家恩裡克王子。

第二個時期

葡萄牙人在非洲、亞洲、美洲都建立了廣泛的殖民地,成為海上強國。

以葡萄牙彈丸小國,只有9萬平方公里,而僅僅一個殖民地巴西就有900萬平方公里,堪稱世界記錄了。

這一時期,葡萄牙湧現了恩裡克王子、巴爾託洛梅烏·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斐迪南·麥哲倫等,葡萄牙也開創多項“第一”,包括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開闢通往印度的新航線,麥哲倫的首次環航地球。

可惜,葡萄牙人卻有先天的硬傷,就是本土力量過於薄弱,處於西班牙的威脅之下。

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與阿拉貢王子費迪南聯姻,這就是著名的雙王。

由此,到了16世紀初期,他們又兼併了納瓦爾國王,建立了西班牙王國,實力比以前還要強大的多。

而葡萄牙隨著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尤其是對摩洛哥、土耳其等長期的作戰,葡萄牙實力開始削弱。

當時葡萄牙貴族和商人認為,也許名義上投靠西班牙可以獲得更多保護。

於是,1580年通過皇室姻親,葡萄牙和西班牙合併成一個國家,這是葡萄牙主動送上門去合併的。

可惜,兩國合併確實失敗的,西班牙用盡全力試圖消滅葡萄牙的獨立性。加上西班牙自己陷入了連綿不斷的宗教戰爭和政治紛爭中,實力迅速衰弱。

於是,葡萄牙的貴族和商人再次反叛,1640年發動復國戰爭,1668年最終再次恢復了葡萄牙。

第三個時期

可惜,隨後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都逐步成為弱國。

隨著荷蘭、英國、法國的崛起,兩國海外殖民地逐步丟失。

加上他們在歐洲的地位也逐步下降,兩國更是可憐。

到了19世紀初,西班牙都被拿破崙滅亡,他的哥哥約瑟夫·波拿巴(即何塞一世)成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從此一蹶不振。

葡萄牙也沒有逃過厄運,直接被法軍佔領,王室流亡到巴西,但僅僅10多年後巴西也獨立了。

隨後的兩個國家,分別淪為英國和法國的跟班,也就談不上互相吞併了。

一般認為,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缺乏勇氣、毅力和信心,但缺乏足夠的智慧,這也許是他們失敗的原因。


薩沙


葡萄牙和西班牙相比確實體量比較小,這一點在國土面積上尤其明顯。

咱們看世界地圖就知道,國土僅9.2萬平方公里的葡萄牙在伊比利亞半島(58.4萬平方公里)上就那麼一小塊兒。而50萬平方公里的西班牙則佔據了伊比利亞半島絕大部分。

那麼它為何沒被西班牙直接吞併呢?

第一點原因,二者原先就有淵源,合併之事全憑自願,不同意也不會強求。

早在中世紀之時,這兩個國家就是同一個國家,葡萄牙在名義上屬於西班牙的封國之一,其國主是西班牙王朝的伯爵女婿。

在這個時期裡面,王室成員之間的聯繫相對緊密,兩個國家保持著很好的“主臣”關係。

不過到了公元861年之時,葡萄牙地區突然宣佈要獨立發展,兩個國家的從屬關係就此斷絕。

不過那時候的歐洲大陸還被王國觀念影響,人們對於國家領土主權的事情並不是特別看重,各大王國之間的合併和分裂都是“家常便飯”,只要能保護住現有的利益,做出一些名義上的犧牲也是可以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西班牙並沒有干涉從屬國的獨立行動,而且西班牙對周邊王國的“合併”一般都是和平演化,通過政治聯姻的方式穩定權利,葡萄牙既然不會跟自己“一條心”,那麼西班牙也不會強求什麼。

第二點原因,葡萄牙有“大腿”可以抱。

如果單單依靠自身實力,葡萄牙是沒有那個膽量敢去獨立的,就算是成功完成了獨立活動,那麼後期的發展也會受到限制。這個小國家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它的背後有教皇和大英帝國的支持。

在獨立初期,教皇給了葡萄牙軍隊以及經濟上的雙重支持,他們還專門派出過自己的騎士團幫助葡萄牙穩定局勢,西班牙看到這種情況以後不敢對葡萄牙採取行動,畢竟教皇的權利還是非常大的。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教皇的影響力已經“罩不住”葡萄牙了,正是在這個時候,英國卻及時出現頂替了教皇的位置,為了讓葡萄牙對西班牙形成遏制之勢,英國大力對葡萄牙的“反西”行動進行支持。

由於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葡萄牙有它撐腰還真沒人敢動。

第三點原因,葡萄牙自身也具有很強的實力。

就算外部的支持力度非常強大,但如果自己不具備一些實力,國家領土早晚都會他人所佔。在獨立行動開展以前,葡萄牙就通過大量的航海艦隊帶動了經濟發展,這種發展積累下來以後,讓社會各界的發展水平都提了一個“檔次”。

由於自己手裡有了“閒錢”,所以國家的軍隊建設水平也慢慢的提升了上去,在西班牙緩過神要收復葡萄牙之時,人家已經有了穩固的防禦力量,如果這個時候想對葡萄牙採取什麼行動,勢必會付出很大的傷亡代價,“無奈”的西班牙只好再次等待好的機會,可這一等就直接等到了今天。

在1850年之時,葡萄牙已經作為民主國家存在了一段時間,雖然在這期間西班牙一直在謀求合併之事,但最終沒能把對方收復過來,在葡萄牙宣佈獨立六十週年以後,西班牙也只能承認了對方的主權。

白話歷史君



關於葡萄牙很多人有誤解,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國家,但從歷史上來看,千萬不要低估了這個"小國家"。

改變歐洲歷史的是大航海時代,而開創大航海時代的就是葡萄牙。享利王子,迪亞士,達伽馬等,幾代人,前赴後繼,終於開創了,從葡萄牙經過非洲好望角,再到印度、東南亞的航路。

有人會問,那西班牙在幹嘛?不好意思,那時候西班牙南部還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之下,而北部則分裂成上百個小國家,實力根本無法與葡萄牙相比。就是,最後完成了西班牙統一的伊莎貝爾女王,一開始,他爹也是準備把他,許配給你葡萄牙國王的。

大名鼎鼎的哥倫布,最早也是求見葡萄牙國王,並提出他的想法,被葡萄牙國王拒絕後才去求見西班牙雙王,最後才付諸實踐的。

等到西班牙實力起來。西葡兩國,還因為,殖民地的問題有糾紛。當時的教皇是西班牙人,他畫了一條"教皇子午線",子午線以東的地區歸葡萄牙開發,子午線以西的地區歸西班牙。所以整個拉美除了巴西之外,都是講西班牙語的,而葡語國家,大部分都在非洲和東南亞。

所以,葡萄牙的實力還是比較強的,西班牙想吞併葡萄牙,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洋楊大觀


西班牙面積50.59萬平方公里,葡萄牙面積約9.22萬平方公里。同在伊比利亞半島,兩國之間並無大山大河阻隔,西班牙為何不兼併葡萄牙?

葡萄牙9萬多平方公里,大致是韓國的九成大小,當量並不算小。歷史上西班牙曾兩次出兵兼併葡萄牙,一次失敗一次成功,我們來回顧歷史。
1212年,伊比利亞半島有五個王國,卡斯蒂利亞王國(西班牙的前身)在中間,南方是阿拉伯人的格拉納達王國,北方是納瓦拉王國,西邊是葡萄牙王國、東邊是阿拉貢王國。

卡斯蒂利亞王國有兼併其他王國的計劃,只是它雖然面積最大,但若幾線同時開展,無疑是不智的。那麼半島上的另外這四個王國,實力如何呢?
阿拉貢王國,包含了今天巴塞羅那、薩拉戈薩、巴倫西亞等城市,也包含地中海巴利阿里群島,實力強勁,這是卡斯蒂利亞王國暫時惹不起的。

納瓦拉王國,縱跨比利牛斯山脈,是法國國王的親屬,背景特別強硬,也是暫時不能碰的。
格拉納達王國,雖然阿拉伯人無北伐之力,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仍然有一定的實力。卡斯蒂利亞王國有心兼併,但其他王國卻貌合神離,不願出兵相助。卡斯蒂利亞王國擔心,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葡萄牙王國,成為伊比利亞半島首當其衝,可能被卡斯蒂利亞王國兼併的國家。

1383年,葡萄牙國王斐迪南大公去世,他的女兒貝婭特麗絲成為葡萄牙女王。女王早前與卡斯蒂利亞國王結婚,這使葡萄牙面臨被卡斯蒂利亞吞併的危險。於是斐迪南大公的異母兄弟若昂一世起兵,推翻女王的統治。葡萄牙發生內亂,卡斯蒂利亞迎來最佳的機會,毫不猶豫發兵葡萄牙。不過這場戰爭以葡萄牙人勝利告終,也說明卡斯蒂利亞王國還未達到統一伊比利亞半島的實力。
1469年,阿拉貢王國的斐迪南二世,娶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女王,也就是堂姐伊莎貝拉。10年後,兩大王國正式合併在一起,這時候可以稱為西班牙了。

1492年,西班牙南下征服摩爾人,將格拉納達王國併入疆土。
1512年,北方的納瓦拉王國一分為二,北部歸法國,南部納瓦爾王國歸西班牙。
此時伊比利亞半島,除了北部那個受法國保護的微型國家安道爾,就只有西班牙與葡萄牙。兩顆牙各方面的爭鬥,一直持續到今天,那麼西班牙為何不兼併葡萄牙呢?

然而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哥倫布已經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也開始了環球航行。西班牙如果兼併葡萄牙,在武器裝備相差無幾的情況下,無疑會付出慘重代價。但在遙遠的美洲大陸卻不同,兩顆牙以絕對優勢的裝備,以微小的代價就能豪取土地和各種資源。兩相權衡之下,自然是結盟征服新大陸,性價比更高。
此後兩顆牙開始海外瘋狂擴航,並且劃定分割世界的“教皇子午線”。西班牙再要兼併葡萄牙,就涉及到廣闊殖民地的歸屬,可能引發世界性的大戰。

1580年,西班牙出兵兼併葡萄牙,這次攻克葡萄牙首都,算西班牙勝利。但也果然引爆世界大戰。英法這些後起之秀,絕不願看到伊比利亞半島出現一個統一的帝國。西班牙不但無法征服葡萄牙的殖民地,而且被迫與英國、法國開戰。
1588年,西班牙130艘戰艦遠征英國,僅43艘破船回航。此戰的後果波及葡萄牙,西班牙根本無力消化葡萄牙本土,更別提葡萄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從此陷入到與英國的持久戰中,國力嚴重消耗。
1640年,葡萄牙復國成功,從此特別防範西班牙。

1704年,英國佔領西班牙的直布羅陀港,英西大戰基本告終,英國取代西班牙成為世界霸主。西班牙連本土都保不住,更無力兼併葡萄牙。

地圖帝


事實上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合併過。

在擊敗阿拉伯人以後,基督教徒在伊比利亞半島上建立了三個國家——卡斯蒂利亞王國、阿拉貢王國和葡萄牙王國。

1474年,卡斯蒂利亞國王亨利四世去世。亨利四世沒有兒子,他的女兒胡安娜和他的妹妹伊莎貝拉分別嫁給了葡萄牙國王和阿拉貢儲君。胡安娜和伊莎貝拉為了爭奪王位展開內戰,葡萄牙和阿拉貢也分別支持兩人。最後阿拉貢支持的伊莎貝拉獲得了勝利,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也從此成為聯合王國,最終變成了西班牙。

到了1580年,葡萄牙國王恩裡克去世,他沒有留下後嗣。而距離恩裡克血緣最近的繼承人就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於是根據歐洲繼承傳統,次年腓力二世加冕成為了葡萄牙國王,同時統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組成了伊比利亞聯盟,名義上成為邦聯。

但是這個聯盟的基礎非常薄弱,兩國之間矛盾眾多。1640年,葡萄牙發生革命,開始驅逐西班牙勢力。經過28年陸陸續續的戰爭,最終雙方在英國的調停下達成里斯本條約,西班牙承認葡萄牙重新獨立,伊比利亞聯盟解體。

此後西班牙也幾次試圖吞併葡萄牙,但是葡萄牙通過和英國結盟,阻止了西班牙的企圖。



不沉的經遠


應景世界盃西班牙對陣葡萄牙,偽球迷正好可以聊聊和這兩個國家有點相關的事情啦。這個問題該從何回答呢?如果歷史往前推四五百年,答案顯然是否定。


我每年都會給本科生講授國際關係史這門課,其中一條主線就是大國崛起,在過去500年大國崛起的進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曾經的崛起大國,所以不要光看今天這兩個國家是個小國家,曾經也是風光無限。

先說說葡萄牙吧,在中世紀和西班牙一樣,基本上都在經歷過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後來獨立之後藉助航海發家,不斷拓展海外殖民地,當時獲取的海外殖民地的面積是本土面積的百倍以上。(比如就單算巴西這個前殖民地,也是目前面積不足10萬平方公里的葡萄牙的將近90倍,再加上其他殖民地就非常壯觀了),因而葡萄牙在很長時間是世界大國,不大可能被吞併。



西班牙和葡萄牙一樣,在獨立和航海發家之前,部分也是奧斯曼土耳其的殖民地。不過在依靠航海發家之後,西班牙通過聯姻建立起了哈布斯堡王朝,顛峰時期雄霸歐洲大陸,傾軋當時的法國,而德國當時基本是四分五裂,談不上是一個國家。


在這兩個國家都非常強大的時候,兩國在海外殖民地展開搶地盤,導致不得不通過教皇來進行協調,劃分雙方的實力範圍。這就是著名的教皇子午線,大約位於西經46°37'的南北經線,為兩國的勢力分界線:分界線以西歸西班牙,以東歸葡萄牙。

不過由於兩國都是王朝,一旦王位繼承出現危機,國家的命運也隨之出現改變,1580年因葡萄牙王室姻親繼承關係,葡萄牙併入西班牙,直到1640年才擺脫西班牙統治。不過這次被吞併並不是因為葡萄牙被西班牙征服,而更多是因為王室之間的婚姻關係,法定繼承。



此後西班牙基本上就沒有吞併葡萄牙了。一是兩國實力不相上下,西班牙很難完全征服對方;二是後來英法等國崛起,西班牙的實力削弱,其吞併葡萄牙會遭到其他大國的干預。直到今天,這兩個國家關係還可以,但由於二戰後殖民體系的瓦解,才使得兩國呈現面積大小的顯著差距,不過由於歐洲戰後的一體化等發展,大國不大可能吞併小國,西班牙也可以和葡萄牙和平共處,看看世界盃,C羅一個人單挑皇馬巴薩也能打平,就知道葡萄牙沒有那麼弱吧😄


凌勝利


其實並不是一直都沒有吞併,在歷史上的很多時期,兩國都處於西班牙王室的統一統治下。(原諒我忘記了具體年份,但在十六十七世紀兩國經常是一個國家)

那麼葡萄牙為什麼至今沒有與西班牙成為一個伊比利亞國家呢?我認為這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原因。在民族大遷徙的時代,伊比利亞在西哥特人的統治下脫離了西羅馬帝國的管轄,此時的伊比利亞民族國家尚未形成,西哥特王公零散的管理著這一地區。

接著,北非的穆斯林崛起了。他們渡過了直布羅陀海峽,以暴風般的騎兵擊垮了基督徒,將他們驅趕到了北部巴斯克和阿斯圖里亞斯的山區苟延殘喘。但是隨著阿拉伯世界的分裂和黑暗時代的歐陸不斷髮展,基督徒開始像南方挺進,這被稱為收復失地運動,這也是兩國的直接源頭。

此時兩國同為基督教國家,在信仰和南方巨大壓力面前團結對外,故無力吞併。此時西班牙尚未統一,就更不能把先行統一百年的航海先行者葡萄牙怎麼樣了。

但是在阿拉貢與卡斯提爾聯合開始,西班牙人就時刻打算吞併這一面朝大西洋的航海良地。這就涉及葡萄牙的地理情況了。這一地區最大的優勢在於航海良港眾多,可以享受海運的便利,有利於早期的開拓。但葡萄牙不大的縱深大多是深受地中海氣候干擾的乾旱山區,少有河流,在基礎設施和科技尚不發達的文藝復興時代,實在沒有多大價值,甚至不及卡斯提爾內陸的山區牧場。這樣的土地給予了葡萄牙人勇於探索的航海精神,卻對西班牙沒有多大吸引力。相比之下,東方奧斯曼的威脅,意大利富庶的商業城鎮,地中海傳統商路的貿易和與法蘭西的爭霸能夠產生更多利益,這也是西班牙立國除殖民地在歐陸的主要戰略方向。

但是當時的西班牙是非常富裕的,國力在歐洲名列前茅,是當之無愧的霸主,為何不拿下這一彈丸小國?這就涉及歐陸各國的戰略了。葡萄牙正好是西班牙的側翼,且在那個時代還有一定的實力,對於法國英國這些與西班牙有較大利益對立的國家來說,拉攏葡萄牙有利於牽制西班牙的擴張。同時葡萄牙優良的航海條件能夠提供軍隊駐地與水手,能夠打擊西班牙貿易,這間接保持了葡萄牙的長期獨立。

而對於十七世紀起國力一落千丈淪為外國打擊對象甚至要不回直布羅陀的西班牙來說,與大英交好的葡萄牙就不再有吞併的可能了。


qxjz


西班牙人並非沒試過吞併葡萄牙,最近的一次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一度透過王位繼承,君合了葡萄牙,但後來因葡萄牙爆發,於是被葡萄牙人給擊敗了(背後有來自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軍事援助)。此外,葡萄牙自13世紀起就與英格蘭王國(後來與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結成同盟,因此葡萄牙自中世紀以來就接受來自英格蘭的軍事援助。因此在中世紀時,葡萄牙王國藉著英格蘭王國的力量,阻止了磕愎提爾王國的入侵。也正因為葡萄牙王國背後有與英國(英格蘭王國及其後繼的大不列顛聯合王國)的軍事同盟,因此西班牙王國並無紡懍無忌憚地吞併葡萄牙。同時,葡萄牙在過去也擁有大量的海外殖民地,吞併葡萄牙,也連帶地會將其殖民地併入,這將大大地改變歐洲的均勢,這也容易引起歐洲其他強權的介入,因此西班牙就算想打葡萄牙的主意,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