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腦缺血是腦梗的前兆嗎?

晴菲姐妹


腦缺血在一定程度上是腦梗的前兆!您可能會問為什麼是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下面就讓小糖帶領您詳細的瞭解一下這其中的緣由。

生活中身邊有很多老年人可能都出現過下面這種情況,那就是突然出頭暈、噁心嘔吐,可能伴有單側身體無力而突然倒地、單側肢體麻木、語言含糊不清晰、視力下降、看東西有重影或者眼前有黑點等症狀,但是在沒有任何治療的情況下,幾分鐘或者幾個小時內這些症狀就逐漸緩解並消失了,並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身體恢復往常狀態,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小糖想告訴您,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因為這種情況極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它在中老年人中比較常見,而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遞增。在影像學檢查中通常查出什麼病灶,臨床症狀不重,發作時間短暫,且可自行緩解,不發作時和平常一樣沒有不適感,所以很容易被人們忽略,或者認為這是人年齡大了之後的一種自然現象,而不及時去醫院就診。但是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發生率腦梗的概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而且短期內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很高,其中7天內卒中風險為4%-10%;3個月內卒中風險為10%-20%,其中有25%-50%發生在短暫腦缺血發作後2天內;三分之一會在兩年內發生腦卒中,三分之一會不斷有新的腦缺血發作,還有三分之一病情穩定,不再發作。

其實短暫腦缺血發作就像一個警報器往往暗示身體處於“隱形疾病”的狀態,此時的患者往往具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者動脈硬化等危險因素的存在,這些也都是腦梗發生的危險因素,我們應該給予高度重視,積極篩查病因和危險因素,對身體進行全面評估,積極改善生活方式並給予相應的治療,來減少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復發和腦梗發生的幾率。

所以腦缺血在一定程度上是腦梗的前兆,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時,我們一定不能忽視,及時到醫院就診!當然小糖更希望您沒有上述症狀的出現,一直都健健康康的呢!

顧小花

Suin

Apple·蘋


知麻糖


很多神經內科的醫生都在感嘆,那些TIA(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患者因為自身疏忽,硬是由TIA患者轉變為腦梗患者!讓人後悔不迭!

為什麼?因為腦缺血確實是腦梗的前兆。

治療腦缺血,甚至比治療腦梗更重要,因為在科學的用藥、治療後,腦缺血的症狀是“可逆”的,而一旦病情轉化為腦梗,血栓出現,便成了不可逆的情況,一些患者還會留下持續的、伴隨的手腳麻木、握力下降等後遺症。

即便這些後遺症尚未對生活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但一旦二次發作腦梗,往往病情就會加重很多,甚至民間有一種說法“一次輕、二次重、三次就癱瘓”在流傳。

這種說法雖然不能代表全部病例,但也存在其科學性,提示所有人,在預防腦梗的同時,不要忽略對腦缺血癥狀的關注。

腦缺血的症狀為什麼容易被忽視?就是因為它有時是“一過性”的、短暫的、可緩解的。

腦缺血的症狀一般體現為流口水、手握力下降、言語不利索、單側上肢或者下肢麻木、或者單側肢體麻木等等。遇到這種情況,或是家裡老人有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就醫才是!

很多病人都很納悶,待一會兒就過勁兒的毛病,何必上醫院呢!

事實上,防治TIA甚至比防治腦梗更關鍵,這個道理要懂,就是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病情轉化、嚴重的意思。

有人把防範腦缺血,比喻作防治腦梗的最後一道“防火牆”。


遼瀋名醫


臨床上,很多中老年人出現一過性肢體無力、言語笨拙、看東西有重影等症狀,但持續幾分鐘或1小時左右就緩解了。他們大多不將其放在心上,錯過了腦卒中預防的最佳時機。

不少發生過這些症狀的人,在結合相關檢查後,被診斷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這是缺血性腦卒中的類型之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由於局部腦或視網膜缺血引起的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臨床症狀一般不超過1小時,最長不超過24小時。它的症狀與腦梗塞相同,可表現為偏身癱瘓或麻木、言語笨拙或說不出話、思維反應異常、看東西有重影、頭暈伴走路偏斜等,只是持續時間較短,一會兒就完全恢復正常。

短暫性腦缺血雖然發作時間短,一般不會造成腦組織壞死,但危害也不容小視。如果反覆發作,越來越重,發作後不再緩解,缺血時間延長,超過兩小時,就可能出現腦組織局部壞死。腦細胞一旦壞死,不能再生。

短暫性腦缺血的病因、發病機制、危險因素與腦梗塞基本相同,包括大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動脈狹窄或斑塊脫落、心房纖顫導致的心源性栓塞等,這意味著它極可能導致腦梗。有研究認為,短暫性腦缺血發病7天內的腦卒中風險為4%~10%,90天內發生腦卒中的風險為10%~20%,而且也容易發生心梗和猝死。發作間隔時間縮短、發作持續時間延長、臨床症狀逐漸加重的進展性腦缺血發作,是即將發展成為腦梗塞的強烈預警信號。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急症,是腦卒中預防的最後一道防線,對患者進行緊急評估與干預,可減少相關風險。建議腦卒中風險高的患者,即使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也應立即到神經內科就診並住院治療。

【更多優質健康科普文章和健康問答,向專家諮詢肩頸腰腿關節疼痛等問題,參加完全免費贈送治療儀活動,請關注“華絡健康”頭條號,可點擊華絡健康頭條號菜單下“贈機活動”進入,也可以發私信諮詢詳情】


華絡健康


準確的說,腦梗塞就是腦缺血性疾病一種病變,其引起的主要病理變化為腦缺血損害。

腦梗塞是由於腦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膜損傷使腦動脈管腔狹窄,進而因多種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動脈狹窄加重或完全閉塞,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引起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腦血管病。

更多相關解答請關注:農地圈

東方花雪


農地圈


\n
\n

\n

(一)共同特徵 腦缺血的共同特徵:1)起病的急劇性:常突然發病,數秒或數分鐘內症狀達高峰(從\n無症狀到出現全部症狀不到 5 分鐘,通常在 2 分鐘內)。2)病程的一過性。3)發作的反覆\n性:少者 2~3 次,多者達數十次或數百次。4症狀的刻板性和可逆性:每次發作症狀、\n體徵基本相同,且在 24 小時內完全恢復。臨床上常將腦缺血分為頸內動脈系統和椎-基底\n動脈系統兩類,前者較後者多見,約 l0%病人有此兩個系統表現。

\n

(二)局灶性症狀 頸內動脈系統腦缺血臨床表現與受累血管分佈有關。大腦中動脈供血區的腦缺血可出現對側肢體的單癱、輕偏癱、面癱和舌癱,可伴有偏身\n感覺障礙和對側同向偏盲,優勢半球受累時常出現失語和失用。大腦前動脈供血區的腦缺血可出現人格和情感障礙、對側下肢無力等。頸內動\n脈主幹腦缺血主要表現為眼動脈交叉癱----由於病變側眼動\n脈缺血出現同側單眼一時性黑矇、失明(患者表現為突然出現一個眼睛的視力模糊或完\n全失明,幾秒鐘內達到高峰,幾分鐘後恢復正常,為頸內動脈系統腦缺血所特有)和/或對\n側偏癱及感覺障礙等。


中華醫學科普


腦梗的前兆有:

1.突然發生眩暈

2.突然發生劇烈頭痛

3.肢體癱瘓、語言不利、舌頭偏歪,說話吐字不清,舌頭髮硬發麻

4.睏倦與嗜睡,表現為哈欠連連

5.走路不穩定,身體一側通常會感到麻木、乏力、不能靈活運動,手持物掉落,嘴歪,流口水。

6.經常出現反覆性的流鼻血。


女性健康微課堂



發生腦血栓時,輕微有頭痛、噁心、嘔吐等症狀,慢慢出現半邊臉麻痺、口齒不清、半邊手腳感覺麻痺,有時還會出現失語,意識障礙等。腦缺血不是腦梗的原因。腦動脈發生血栓時,會引起腦梗塞,嚴重時會危及生命。而形成血栓的因素包括血液黏度,血流,凝血傾向等。人體若水分不足,血液中的血漿減少,相對而言,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比例升高,導致血液黏度增高。同時,如果攝入過多的脂肪或葡萄糖等,會引發血液中紅細胞聚集,血液無法順暢流動,造成阻塞。此外,如果血管內壁受到損傷,有修復功能的血小板會聚集到該處使血液凝固,防止出血。此時,若血小板和血凝塊太大,便會形成血栓附著在血管壁上。在正常情況下,所形成的血栓能溶解,但由於年齡增加,肥胖,壓力大,動脈硬化等原因,會使發生血栓的概率大大升高。還有一個因血栓發生腦梗的原因是飲食不合理。在飲食上重視早餐,不吃早食會使血栓形成的鳳險增加3倍,更易造成心臟病及中風。高脂飲食也是導致血栓的重要原因,要想不腦梗,就要減少對脂肪的攝入。在食療上,大蒜具有抗血栓作用,洋蔥能有效降脂,飲茶利於抗血栓,魚油釋釋血液,欖欖油,多喝水都能預防血液變稠,另外,紅葡萄酒隔三差五少喝一點也有抗血栓防心梗、腦梗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