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長江日報:《人民日報》點贊武漢110接警員

長江日報:《人民日報》點贊武漢110接警員

長江日報版面

長江日報訊(記者劉智宇 通訊員楊槐柳 馮威)“您好!這裡是110服務熱線,請講!”一句話重複了不下100萬次,武漢接警員朱蕾21年堅守在110報警服務檯。6月11日,《人民日報》刊發通訊,點贊這位為群眾守護平安的女接警員。

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市公安局110接警中心瞭解到,中心一排排“格子間”裡負責接警的輔警有117名,絕大多數都是像朱蕾一樣的女性,朱蕾是她們中入職時間最長的一位。

“快、準、狠的背後,是超乎常人的耐心和細心。”《人民日報》報道列舉一系列小故事,這樣評價朱蕾。今年4月份,她曾通過比對兩起報警記錄,抓住“雷達學院”這一關鍵詞,成功鎖定一名迷失老人,不到半個小時,走失的老人就被家人接回去了;經過21年的打磨,她將自己變成武漢的“活地圖”,每年都要買一張新版地圖,反覆熟悉;前年一天夜晚,一位報警人打來電話詢問:昨天在某處,有兩個人受傷,不知現在他們情況怎樣?朱蕾覺察蹊蹺,與辦案民警密切配合,果然證實男子就是犯罪嫌疑人……

10日清晨8時30分許,朱蕾接完夜班的最後一通110報警,放下耳機,長舒了一口氣,彷彿將全身的疲憊一吐而盡。

從頭一天晚上8點半,到第二天早上8點半,這個夜班,朱蕾接了80個110報警電話。“沒有什麼特別的,個人糾紛、交通事故、噪音擾民。事不大,但絲毫不敢掉以輕心。”朱蕾說,接110的間隙,為了解乏,她會和同事聊聊天、談談業務,“中間可以稍微眯兩三個小時,但也不太睡得著,21年了,已經習慣了”。

記者瞭解到,朱蕾堅守21年,每天接110電話平均百餘個,21年來,總計接聽不下100萬次。

《人民日報》在報道中提到,“您好!這裡是110服務熱線,請講!”不能多一個字,也不能少一個字,從1997年進入“110報警”這個行當,接警員朱蕾重複這句話已經不少於100萬次。輔警待遇較低、夜班辛苦、接觸“負能量”多、心理壓力大,朱蕾一直堅持了下來。

“從未見面,我一直在你身邊,也許你聽過我的聲音,卻從未看到我的笑臉,每一個電話都是你迫切的呼喚,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我為你召喚利劍……”這首專門為110報警服務檯創作的歌曲,朱蕾非常喜歡。她說,21年來,一種責任感、成就感支撐著她堅持下來,110已成為自己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鏈接>>>

“把每一個警接好,就有成就感”

“110”是“希望”的代名詞,更是打擊違法和震懾犯罪的“生命線”。近日,長江日報記者走進該中心,還原幾位“生命線”上守護者的故事。

把每一個警接好,就有成就感

幸彥從小在湖北省中醫藥大學長大,家裡有6名親人從事醫藥相關工作,2009年她考入湖北省中醫藥大學,畢業後進入市三醫院,成為康復科的一名醫生。2016年11月,她辦理了離職手續,隨後報名應聘,成為武漢市公安局的一名110接警員。

2017年6月下旬,幸彥接到一個報警電話,報警的是一名男子,一直哭個不停。他告訴幸彥,自己正在某酒店樓頂,準備輕生。

“你跳下去了你的家人怎麼辦,你有沒有考慮過他們?”幸彥的勸導讓男子說出自己所在的位置。“雖然他不知道我是誰,也不一定會被別人記住,但挽救一個人、一個家庭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幸彥說,把每一個警接好,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好,就有成就感。

思緒總跟報警人在一起

2017年6月一天下午,正在值班的王禕接到一個奇怪的報警,對方還沒說話,就聽到電話中傳來女子的尖叫聲,接著就是手機摔在地上的聲音,隨後電話中又傳來一個男子質問的聲音“你在跟誰打電話”。王褘重新撥打過去,接電話的是男子,王褘嚴肅告知,其行為已經觸犯法律,隨後又堅持要報警女子接電話,確定地址後將警情分派給相關單位。

每上一個班次,她平均接警200多個,接警過程中,她總會從聲音設身處地地推斷報警人所處的環境和可能求助的事項,以便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接警中心有個活女翻譯

“小孫是我們這裡的‘翻譯’,接到外籍人士的報警,我們找她幫忙。”同事口中所說的小孫叫孫甜荔,英語專業八級,還獲得了中級口譯證書,是接警員中英語水平最高的。

2017年10月的一天,正在接警的她接到同事羅丹的求助,稱接到一名外籍人士用英語報警,但口音太重,聽不懂。孫甜荔來到羅丹身邊協助受理,電話中她用英語對話,很快弄清報警內容。原來,這名外籍人士和朋友騎自行車到關山大道附近逛街,突然發現自行車不見了,懷疑被盜。快速地填好報警信息,她將警情傳遞了出去。

孫甜荔說,有的外國人說話時口音比較重,很難聽懂。這時孫甜荔就會耐心地跟對方交流,引導其請身邊同行的中國朋友幫忙報警。

(長江日報記者劉智宇 通訊員楊槐柳 馮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