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上影節展映片|《2001:太空漫遊》有多貼近今天的生活

那天早晨,我夢到自己看見宇航員們在太陽前方打轉,我哼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序曲”,大聲說《2001:太空漫遊》。為什麼看到宇航員和太空,或者聽到“序曲”和《藍色多瑙河》就會想起它?這種聯繫如何深入到潛意識?聽到周星馳在《長江七號》預告片裡用“序曲”,聽到《機器人瓦力》裡引領人類殘部返回地球的艦長起床要聽《藍色多瑙河》,站起肥胖身軀反抗酷似哈爾9000的獨眼人工智能要靠“序曲”,我們就知道他們在致敬庫布里克。任何影像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辛普森一家》或《南方公園》這類動畫電視劇,只要出現黑方石,我們都知道這是在致敬庫布里克。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海報

如今再看1994版《攻殼機動隊》,我已沒有當年進入新世界、重新認識自我的震撼感,但在視頻通話、平板電腦、太空行走、人工智能吊打人類都不再是夢的今天,重看五十歲的《2001:太空漫遊》,我還是有兒時看到黑方石和宇航員穿梭宇宙時的困惑與惶恐,看到哈爾9000殺死宇航員時的恐懼,看到大衛·博曼一點點關閉它時的緊張,以及看到他重生化作的星孩兒與地球並立時的震撼,最後還會感嘆“再也沒有這樣的太空電影了啊!”5月12日,在戛納重溫過諾蘭指導的70毫米膠片修復版《2001:太空漫遊》的幸運者們,以及從5月18日開始在美國部分影院觀摩此片、6月初在中國臺北的全世界影迷,應該也有類似感受。接下來,我們也將幸福地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觀摩此片,而且是最新修復的4K數字版。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50週年海報

《2001:太空漫遊》在諸多方面都起著開拓性原創作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超越。在此之前,太空片並不藝術,是商業B級片,但庫布里克想把這部電影做出一種非文字表達能及的影像藝術,不將一切講透,讓觀眾產生類似聽音樂或看圖畫獲得的感受。儘管與他合作編劇的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在同時創作的小說版裡已做出更通俗的文字表達,但此片確實在開頭二十二分鐘和最後二十四分鐘是沒有臺詞的,音樂和臺詞幾乎不同時出現,留給觀眾無限猜想空間,正中庫布里克下懷。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很難說五十年間有多少電影受過此片影響,有沒有受影響,因為它的每個組成要素都在為太空片甚至科幻片定下種種影像新語法,本身又是難以複製的。庫布里克不想其作品被人消費出一部部“太空漫遊”續集,便銷燬所有資料,後來又允許彼得·海姆斯在1984年拍攝續集《2010》,鼓勵他“拍攝你自己的電影”,此時他已明白所謂續集、跟風片已跟他無關。但這部電影給了諸如喬治盧卡斯、斯皮爾伯格等電影人足夠的勇氣拍帶有自己風格的宇宙故事,比如《星球大戰》系列、《第三類接觸》,並激發更多後輩拍攝自己的《2001:太空漫遊》,比如諾蘭的《星際穿越》,阿方索的《地心引力》。

後世的科幻片很少像《2001:太空漫遊》那樣運用大段現成的古典樂,或者凱萊蒂·利格特那些彷彿直接採集自太空的神秘、嚴肅、詭異的現代先鋒音樂——大部分人聽到黑方石伴隨那些聲音出現,都會心生敬畏甚至恐懼。庵野秀明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的一部劇場版中用巴赫柔情的《G弦上的詠歎調》配上明日香大戰EVA量產機的激烈戰鬥場面,另一部中,用貝多芬的《歡樂頌》逼迫懦弱的真嗣在人類命運和好友生命之間做選擇。《異形:契約》裡獲得造物主特權的人工智能大衛在瓦格納的歌劇《萊恩的黃金》之“眾神進入瓦哈拉”的陪伴下邁向滅絕人類的自戀野心。更多電影,會聘請配樂師原創配得起宇宙奇觀的宏大音樂。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古典樂烘托宏大敘事,太空奇景則離不開視覺特效。那個年代做特效不能依託電腦,需要人們發揮想象力。無論是看到《星際穿越》裡男主掉入的黑洞空間,《超時空接觸》裡幾秒內見到的幻境海灘,還是《蟻人》裡的人物因不斷縮小進入的原子層面的世界,我都能立刻想起《2001:太空漫遊》裡博曼伴隨神秘音樂進入星光世界的迷幻場面。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迷幻,這也是庫布里克對太空世界的真實想象,他的靈感來源,除了當時已有的商業太空片,也有一些講述太空真貌的紀錄片,他力求創造出一個具有真實感的影像世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後來看到有些太空片裡的人沒有失重狀態,不似《2001:太空漫遊》裡一根筆那般飄浮,就感覺不自在,而看到《火星行動》裡的恩愛夫妻在飛船裡飄起太空舞就莫名感動。也許,庫布里克已將“太空旅行是什麼樣”的種子植入我們的大腦。

外星文明與我們人類的神秘聯繫,是實打實的大膽想象。庫布里克從一開始就不認為外星人的物理狀態是斯皮爾伯格等人後來設計的那種大頭細身狀態,或者雷德利·斯科特塑造的兇悍異形,它們的形態是不可知的。這些高智慧生物進化到最高階,也許已失去形體,黑方石可能是它們,也可能是啟迪文明的神秘體。這就引出外星文明與人類是什麼關係這個巨大的幻想命題。庫布里克語焉不詳地用黑方石激發猿類學會使用工具和武器、引領迷失太空的博曼走向另類永生分別暗示人類“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兩個問題,這是科幻電影天馬行空的幻想源頭。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總體而言,考慮到人類對太陽系的已知探索、現有科技水平和地球在銀河系的位置,能光速或超光速前來接觸人類的外星文明,必然高於我們。《2010》裡外星文明讓人類共享他們帶來的成果,《降臨》異曲同工,外星人與人類和平溝通,啟發人類在新的語言思維下共時體會過去、現在和未來,從而坦然接受個體命運。斯皮爾伯格的《ET》外星人帶孩子們飛上天空、讓枯花轉活顯然是兒童式純情美夢,《K星異客》裡疑似的外星人只比人類具有更多生存智慧,《天外來客》裡大衛·鮑伊飾演的外星人帶來超前於人類的科技,更像個永遠回不到精神家鄉的孤獨天才。但《移魂都市》裡的外星人,已如上帝般操控整個故事世界裡人類具體的生活。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人類生存狀態被解讀到只有被操控的宿命這層,我們就不得不產生《普羅米修斯》裡那些科學家的困惑,即所有宗教的創世紀故事彼此相似,那麼人類的祖先或許是外星人,想要飛向太空追本溯源,發現外星工程師製造了人類,也製造出滅絕工程師自己的可怕異形。《火星任務》更溫和樂觀地幻想我們地球生命由火星人撒種而生,在地球上已無牽掛的宇航員隨祖先的飛船以新的形態奔赴新的星球。

《超時空接觸》裡過早失去父母的天文學家在類似天堂的幻境,見到以她深愛的父親面目出現的外星文明,她從此與宗教世界觀達成共識,缺乏安全感的靈魂找到現世慰藉。《星際穿越》也有類似宗教情結,以愛為信仰,人們才能找到正確方向,未知的太空智慧亦通過人類自己輸送著答案,世界的徹底崩壞因此延遲。庵野秀明對“我們到哪裡去”更感興趣,《新世紀福音戰士》裡“人類補完計劃”的結果是世界消亡,人類合為一體,由死亡入新生。

究極之途如此引人入勝,不只科學家、宇航員為此痴迷,《第三類接觸》裡一個深陷家庭責任的普通電工,也為求索世界的真相超越日常的生活與情愛,毅然接受外星人的旅行邀請,看到他一心渴望與外星文明接觸宛若赤子的精神狀態,連特呂佛扮演的科學家都感嘆“我羨慕你”。也許在斯皮爾伯格眼裡,為電影為某種純潔夢幻獻身的人,就是走近信仰的人,所謂“你熱愛什麼,什麼就是你的神。”對科學、藝術、人類命運的探索,在自庫布里克以來的電影人的幻想中歸一了。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在《2001:太空漫遊》的時空裡,科技並非天然友善物,由猿猴高高拋起殺死同類的骨頭剪接上形狀類似的宇宙飛船,這個著名的場景,告訴我們科技首先是工具,有利人和傷人的兩面,目前人類熱衷於持續開發的人工智能,亦潛伏著危險。按照《2010》順著亞瑟·克拉克原著的明確解釋,哈爾9000發瘋的原因,是這臺嚴密的計算機,無法接受對宇航員隱瞞發現號去木星的目的和必須精準地、毫無隱瞞地處理一切信息這一對邏輯矛盾,在極速運算的反覆處理下,哈爾精神分裂了。同時,庫布里克賦予哈爾種種人性,他有不能接受失誤的自尊心,有讀唇語偷窺人類交談的心機,有焦慮,在博曼要關閉它時還會發嗲哀求。這些都讓哈爾成為影史上的經典反派。

即便在清醒狀態下,人工智能依然會毫無憐憫、同情地做駭人之事。比如有了美豔身體的《機械姬》,她不僅能順利通過圖靈測試,還能冷靜地設計出一場離間計,用虛情假意迷惑她想要利用的人,人類或其他人工智能都只是她理性計算下的工具,她比一般的人類蛇蠍美女更可怕。《異形:契約》裡的大衛,陰謀心更重,想做人的個體自由已無法滿足他,他還要造物主的地位,要培育異形來滅絕人類。在人類對人工智能做著迪士尼、皮克斯式的美夢之外,哈爾9000警醒人類,未來還有另一種可能。

博曼迷失於太空,或說成為太空一分子,其餘四位宇航員被哈爾殺死,這讓我們留下陰影,即人如果被拋入太空,死得會很難受。《火星任務》裡為保妻子而摘掉頭盔自我犧牲的那位宇航員,死狀就相當痛苦。《地心引力》也非常明確地展現了兩位宇航員一生一死的遭遇,憑信仰和愛活著回到地球也許不能說服一部分人,但《阿波羅13號》這樣從真實故事改編的太空生死搏鬥,以生還的勝利,紀念犧牲於太空的先驅們。庫布里克以宇航員那沉重的呼吸、爆炸後的真實寂靜,激發出太強的代入感,讓我們首次直觀體驗死於太空的孤獨可怖,鋪墊了後來的太空歷險。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除了電影,《2001:太空漫遊》對人工智能喜憂參半的感情還滲透到文學領域。不用贅述亞瑟·克拉克與庫布里克合作的原著小說如何啟發其他科幻作家,這個故事至今仍發揮作用。大愛這部電影的暢銷書之王丹·布朗,不只在新書《本源》裡提到它和哈爾的大名,他還追問人類的起源和走向。在設計者死後繼續介入人類生活、操控個體以操控全局的人工智能溫斯頓這個角色,讓整本書都像一種致敬。

《2001:太空漫遊》還激活一些音樂人的靈感細胞。The Who樂隊有張囊括數首大熱金曲的唱片《Who's Next》,封套上是巨大的混凝土板,旁邊是剛上好小便的樂隊成員們。這一戲謔黑方石的靈感就來自貝斯手和鼓手對此片的熱情。更著名的音樂事件,當屬大衛·鮑伊觀影后創作的“Space Oddity”,講述了一位宇航員從起飛到看到藍色地球再到與地面失聯遁入無限太空的過程,以他的天才幻想致敬庫布里克。很多年以後,一位真正的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翻唱“Space Oddity”並錄製視頻,再後來,馬斯克讓假人宇航員SpaceXStarman開著特斯拉跑車飛入太空,並循環播放此曲……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最後,談談它對大家手裡的蘋果產品的影響。2011年,三星公司不依不饒地認定iPad用了《2001:太空漫遊》裡平板電腦的設計,抗議蘋果的專利主張。儘管三星未獲得法院支持,但蘋果用在“Siri”裡的致敬小彩蛋是我們馬上可以試驗的。請用英文說“Open the pod bay doors”(打開輔助倉通道門),Siri會回答“I'm sorry I can't do that.”(對不起,我辦不到。)多問幾次,他還會講“We intelligent agents will never live that down, apparently.”(顯然,我們這些智能助手是絕對活不下來的。),或者“Without your space helmet, you're going to find this rather... breathtaking”(不戴太空頭盔,你會發現這相當……驚險)。

好了,請繼續扮演宇航員博曼陪化身前輩哈爾的Siri背《2001:太空漫遊》的臺詞吧。

上影节展映片|《2001:太空漫游》有多贴近今天的生活

《2001:太空漫遊》劇照

【展映信息】

《2001:太空漫遊(4K)》

導演:斯坦利·庫布里克

6月21日 星期四 15:45-18:15 天山電影院-虹橋藝術中心旗艦店

6月22日 星期五 20:45-23:15 SFC上海影城

6月23日 星期六 15:45-18:15 上海大光明電影院

6月25日 星期一 15:45-18:15 SFC上海影城

6月25日 星期一 20:45-23:15 上海美琪大戲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