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在農村死人後,有什麼習俗和禁忌嗎?

思思小魚


農村死人有什麼習俗和禁忌嗎?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各地的人去世後肯定都有所不同。建行漸遠的家在膠東半島的農村,我來說說我們那裡的風俗。

習俗

在過去的農村,人去世以後都是用木頭做成棺材,裝殮進棺材以後土葬。後來,實行火化後,基本上都火化後,將骨灰裝進骨灰盒內,然後埋葬。

在我們這邊的農村,一般人死後實行“排三殯”,也就是在家拜祭三天。人一嚥氣,就在住房的正間用兩條長凳,擔上門板,給死者穿上壽衣後,抬到門板上放至正間。這時候,死者的兒女身穿孝服守靈。

用一塊四方的紅布,上面寫上死者籍貫、姓名、享年,內包上燒紙、元寶等冥資,在院子一旁燒掉,我們這裡叫做燒“倒頭包袱”然後孝子手持“孝杖”(用高粱秸綁成)去土地廟送魂,叫“報廟”,也就是到土地廟報到。同時,由本家族組人到死者的近親家中“報孝”,也就是告訴死者的親人。

門上貼兩張燒紙,親戚朋友前來祭奠,上香、燒紙。到了吃飯的時候,由族人端著盤子帶著漿水,死者的子女、兒孫等跟在族人的身後,到土地廟燒幾張紙錢,叫“報廟”。

現在一般第二天火化,等火化回來後,將骨灰盒放置在正間,晚上依舊由孝子孝孫守靈。同時,要準備紙馬一匹,紙來(紙人,也叫牽馬童)一個,包袱紙錢等,到土地廟焚燒,叫“送盤纏”。

第三天早晨,天不亮的時候,死者的兒子在族人的陪同下,到墓地去“破土”,就是孝子去墳場相中哪塊地方,就拿著钁頭象徵性地刨三下。等本家幫忙的人來挖穴造墓。等墳墓造好以後,一般十點半左右出殯。由孝子懷抱骨灰盒,子女手拄“孝杖”領喪。出門後,有族人將這幾天在靈前焚燒紙錢的灰盆在死者長子頭上一頂,後摔在地上摔碎,稱“摔灰盆”。下葬之前,先由子女下墓穴掃土,手裡抓一把土扔向家的方向。然後將骨灰盒放入穴內,蓋上水泥板,將挖出的泥土再歸攏到一起成墳。

下葬三日後,死者的子女天不亮的時候,要到墓地“圓墳”,拿水桶、五穀,將五穀撒到墳上後,再澆上水,以期待五穀能夠生根發芽,預示後人興旺發達。

從亡者身故的那天開始算,每七天上墳祭奠一次,叫做“燒七”,一共燒七次。如果燒七的那天正逢陰曆初七、十七或二十七,叫“添七”,要按死者年齡在墳上插紙旗,多少歲插多少支紙旗。其中五七最為隆重,死者的子女要請客,宴請曾經幫忙的街坊鄰居和親戚朋友。從身故到第一百天的時候,要“燒百日”。以後每年到週年,燒一次。以第三年最為隆重,也備金山、銀山、搖錢樹、聚寶盆、紙馬、紙庫等祭品,到墳上焚燒祭奠,宴請賓朋。

以後,就是逢清明、十月一再上墳了。如今,人們也上墳祭祀也趨向文明,改燒紙錢為鮮花祭祀,既環保又體現出現代人的自身素質。

禁忌

死者的子女在燒“頭七”以前,不能到別人家串門,第一年春節的時候,也不能到別人家拜年,自己家也關著門,不讓別人進去。


建行漸遠


說實話,原來我從不關心人去世後,有些什麼習俗和禁忌,總感覺那些事情離我很遙遠,偶爾去參加個葬禮,只是感覺莊嚴肅穆,且有點兒陰森可怕。直到前幾天,我一個關係比較好的朋友的媽媽去世,我一路跟著方知道了一些習俗。

我不知道別的地方人去世後,嘴裡是不是要含著東西,我們這裡是會提前準備一個小銀魚的,叫做“壓口魚”,意思是來世再投胎有享不盡的金銀財寶。

也是因為這次參加葬禮,我發現死者的兒女,每人手裡都拖著一根棍子,棍子是用燒紙包起來的,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孝杖子”吧。我朋友可能也是不太懂這些規矩,只顧著低頭哭,可能忘了手裡那根棍子了。這時候有個年長的老太太過來對她說,把腰彎下,棍子不能直立起來,要讓棍子拖著地。

到了墳地的時候,死者的兒女每人手裡都拿著一個白麵小餑餑,各自揪下一口扔進新墳裡,隨之扔進去的還有栗子。如果說到禁忌,就是無論如何傷心,眼淚不能掉在死者的臉上,至於為什麼眼淚不能掉在死者臉上,我也解釋不清。


一品小十六


在我們膠東地區,很多風俗習慣隨著社會的進步而簡化,但唯有農村死人後的風俗和禁忌一直延續不變,並被農民們高度重視著。

今天悠然給大家說說農村死人以後,弔唁的親屬和死者的子女應該注意的一些風俗和禁忌。

農村死人後,前去弔唁的親戚朋友,會提前得到報孝的消息,知道死者是誰後,等到了死者門口,會有死者本家人發放帶孝用的小白花,這時就得根據死者的性別戴孝花了,如果死者是男性,就把白花戴在左胸前,女性則反之。

在就是到了墓地埋葬時,死者的骨灰盒放進墓穴後,死者的子女要按照長幼順序上前投擲手中的小圓餑餑,這個有講頭,若小餑餑丟進去後是端端正正,就寓意著這個子女家中以後日子會四平八穩,若是翻了個,則是家中日子大翻身,只有歪著的不好。

等埋葬儀式結束後,孝子孝女各自抓一把挖墳的土,朝著自家方向使勁撒開,然後回家,回家路上的禁忌是:切不可回頭!據說回頭的話,親人的墓穴會被山上的動物打上洞,活著的人日子也難過安寧。

等孝子孝女走了後,剩下的大批人馬把墳墓整理妥當,然後衝著墳墓磕頭,此時該把胸前的孝花摘下來扔掉,若是前十幾年都是戴孝帽,就要把孝帽撤開縫線。然後回家。

在埋葬當天夜裡十二點,還要給死者送盤纏,所謂的送盤纏就是燒一批紙馬,還有一些金銀元寶,等送完盤纏後,參與此儀式的親戚們必須吃一點死者家中提前準備的食物,不可以空口回家。

南北風俗各不同,您那裡可有這樣的風俗和禁忌嗎?歡迎留言


悠然見東山


禁忌和習俗,離三里地就不一樣。更何況我們這地域遼闊的中國啊。

說說我們這的習俗吧。我們這要是有親人去世,如果該見的人都見到了,那一般就是當天火化。要是還有親人在外地沒回來,那就等親人回來,見最後一面,三天的時候去火化,如果當天晚上去世的,來不及去辦理這些事情,也是三天火化的。我們這不能第二天火化的,第二天火化防四鄰。也就是你如果準備第二天火化,那四鄰八舍也不會同意的。要是真的第二天火化了,你家出殯的時候一個人都不會來幫忙的。

還有就是,親人去世了,趁著屍體不是太僵硬的時候穿上衣服,也有老人覺得自己大限已到自己穿好了等著的。(我奶奶就是感覺自己不行了,中午她就讓我們給她穿上衣服了,把親人都叫來了,一大家子圍著我奶奶,看著她有出氣沒進氣,呼吸一次比一次弱,那個心情你就別提了......)還有就是,有人去世,穿好衣服之後,長女要給老人洗臉梳頭(男的刮鬍子)剪指甲。這一切都收拾好之後,就給老人蓋上壽衣裡帶來的蓋屍布,之後在正衝屋門的地方放上一張單人床,把老人抬過來。要是老人去世在別的屋子,需要過門,過樑的時候,還要有人拿著鋸子,象徵性的把門,梁等鋸一下。

等放好之後,兒孫

就要在老人頭的這一方向,點上蠟燭,香,放上點心。

之後就開始操辦喪事了....

還有很多很多習俗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