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看似低水平的美國基礎教育,為何能夠培養出一大批高端人才?

gthy18—2453029


作者米叔,這才是美國創辦者,旅美學者,資深媒體人。


我的回答:(1)美國的基礎教育也存在著大面積的問題;(2)但美國仍有精英中學向頂尖大學提供優質學生;(3)美國從中國印度等國家“進口”了大量的優秀科技人才。

美國基礎教育在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坍塌已經不是新聞。據報道,在一項中學生數學測試中,美國的成績還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



我的另一半曾在一所排名150的公立大學教統計。這所學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自於本州。每個學期都需要努力放水,使班級的平均成績能夠達到C。此外,每個學期,都遇到至少一個學生問:“負數乘以負數是否得到一個正數?”需要說明,這些學生從入學成績來看在美國處於中游水平。後來走訪了一所當地的高中,發現這邊的數學老師雖然佈置作業,但是卻不批改,理由是要讓學生快樂學習。由此可見,美國的基礎教育已經坍塌到何種地步。


但是,科技的突破性發展,往往只需要少數精英的推動。美國仍然存在著一定數量的精英中學,向頂尖大學輸送人才。除了上述那所大學,有朋友曾在美國一所排名前30的學校任教,聚會討論下來得知這所學校的學生學習動機強烈,並且很多學生在本科階段已經掌握了研究生階段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另外,這所學校每年暑假都會公佈一部分學生的去向,大部分去向可以說,都是全美頂尖大學。這些頂級名校都會來這個學校招生。通過了解,這些學生之前都來自於口碑不錯的高中(無論公立私立)。所以,美國本土培養的高端人才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普通人更多。


最後,美國常年從全世界吸引優秀人才。不誇張的說,中國人、印度人以及東歐俄羅斯人充斥在各大高校的STEM領域。有的課題組,從導師到學生都是中國人,朋友在國內讀碩士的時候有一同學來自清華工科,我問:“清華出國的人多吧?”他說比往年少點,但也有三分之一,為啥那麼多學生愛去美國讀博士?相對豐厚的獎學金當然是一個因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家都知道美國有最先進的技術。為了未來的工作或者移民,從美國拿博士學位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還想到另一個小故事,對象曾經攻讀博士學位的學校還不算最頂級。但是,有一件事讓對象印象很深:系裡一老教授,已經過70了,仍然奮鬥在實驗室一線,仍然跟學生討論實驗與數據分析的細節。更重要的是,發表文章的署名根據工作量,而不用擔心導師來搶署名,有這樣的環境,也更能讓學生和教授安心下來做學問。


綜上所述,美國基礎教育存在著嚴重的問題不假,但是精英教育並沒有衰落,因此仍然能持續不斷的產出高端人才。


這才是美國


提到美國的基礎教育,人們第一印象往往是,美國孩子數學不行。而事實上,美國的基礎教育中,對數學科目的教育內容都比之中國的同等水平,要簡單許多。這也是為什麼一些中國孩子在讀完中學後,到美國來讀高中,數學會一直領先。那麼為什麼大家又都說美國的教育制度比較先進,能夠培養出高端人材呢? 其實這個問題中,最主要的是對高端人材的定義。什麼是高端人材?中國應主要指的是學霸。但是美國的高端人材卻不主要指學霸。電影明星、電玩高手、歌手、職業體育運動員等,算不算高端人才?當然算了。如果按這個概念來比,美國教育出來的高端人才的比例,當然要比中國多。深層原因是什麼?中國人才培養不夠多元化。 其實,中國有句古話:360行,行行出狀元。過去人們對行業內的精英都是尊敬的,孩子們小的時候尚有一些選擇。比如進入師門學手藝。可是,因為世俗的成見,總認為百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尤其是在近幾十年來的應試教育的大潮下,家長們不得不盡力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開始爭做學霸。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的愛好、天賦都在學習數理化上。所以,一此勉強擠入大學門的孩子,未來也是碌碌無為,並且不快樂。 但是,看似低水平的美國基礎教育,為何能夠培養出一大批高端人才?美國在孩子的基礎教育時期,特別注重多樣化的啟發教育,以做手工、塗抹畫畫、音樂與體育為主,總之就是充分玩。在玩中尋找興趣點,在玩中學習社會學與自然科學的知識。孩子們在小的時候,都沒有被成人世界的觀點所影響,大部分無憂無慮。這樣的情況下,許多孩子雖然到了高中,暫時理科並不強,但是,從小儲存的潛力卻存在各種可能,他們在未來的就業與進一步深造中,多數可以以自己的愛好為主要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當然,做出成就的機率也就高了。


美國生活速遞


因為看似低水平,不是真的低水平——要真的是低水平,美國早就完蛋了。

我個人在美國也待了近五年的時間,雖然接受的是美國的高等教育,但是對於美國的基礎教育也算是比較瞭解。

美國的基礎教育相比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平均難度上雖然降低了不少,但卻設置更為豐富多彩,並且在培養興趣和開發潛能上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首先,從認知科學的角度來說,美國的基礎教育比較照顧大多數,且比較考慮適用性。比如在中國,很多人在中學的時候就覺得難度很高,其實不是自身智商問題,而是因為必須提高難度,才能篩選一批人,這是由人口眾多,學校稀少的基本情況決定的。並且考試考察的很多能力,在更高級的學習階段未必有用,比如計算能力。美國都是計算器不離手,實際上真的搞科研,誰用筆算?

美國基礎教育的做法是,降低整體難度,但是給個別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進修提升的機會。比如數學,美國的高中開有選修課程,這個難度就很大,裡面有微積分和線性代數,而美國高中的計算機課程也是全球領先的,普及率比中國高很多。

這就造成什麼情況呢?

在基礎教育階段,美國的平均水平,或者說難度,並不如中國,但不代表它的頂尖人才不如中國,在MIT和斯坦福這樣的地方,每年都有中國大陸轉學過去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他們面臨的其實絕大部分競爭對手都是美國本土高中出來的尖子——很多人的反饋是,這些人非常強。在有些基本功方面,或許中國學生佔些優勢,但是其他方面,比如創新能力,協同能力,表達能力,都不如美國學生。

這也難怪,美國高中的課業小組都是團隊為單位,然後成果都是演講的形式呈現。相比之下,中國高中的競爭方式呢?要麼競賽,要麼高考,都是以個人為單位的單兵作戰,既不需要協同,也不需要表達,就是看成績就行了。如此一來,去了美國,在很多方面確實要從零開始培養。

高端人才,不僅需要高智商,情商同樣重要。在這方面,美國的基礎教育做的確實不錯。

堅持優質原創,分享我的經歷和見解。如果您喜歡我的答案,就請點贊和關注,並在評論區發表高見吧!


佩子臨


類似問題也答過。

用統計學的術語說,數學教育上,中國學生均值高,方差小,美國的均值低,方差大。

用人話說就是:中國學生平均分高,差生少,但尖子生也不太多,反過來美國學生平均分低,差生目不忍睹,但尖子生多。

媒體宣傳總是圍著平均成績說話,沒錯,我在米國見過的普通人簡直奇葩,很多人甚至減法都不會算。

但科技發展更依賴方差,而不是均值。因為只有尖子中的尖子才能在科學領域開疆拓土。

切不說美國頂尖大學的教學水平非常之高,即使是常被國人瞧不起的美國中學,我看過一些AP(相當於興趣班)的數學題,有的非常之難,而且不是套路型,也通常不需要很繁瑣的計算,但需要對數學的理解非常透徹,還需要一點靈感。

美國在IMO上的長期優秀的戰績也可以佐證,熟悉IMO的童鞋應該知道國際奧賽史上第一傳奇就是美國人Reid Barton,他是IMO首個連續4屆金牌,同時還兩奪國際信息奧賽IOI金牌。大學期間又在普特南數學競賽中4次滿分。

最後給大家看一道讓我記憶深刻的美國中學數學題,這是我一個朋友的小孩的高中作業,非常有趣,難,但不繁瑣,整個證明幾句話就能說清楚(也不止一種證法)。自認為數學不錯的朋友可以挑戰一下,我個人判斷有奧數國決的挑戰性:

一組複數,其模之和=1,求證存在一個子集,其和之模≥1/π。


帖木兒


中國幾千年來的生活方式就只有兩個字:耕讀,四個字:耕讀傳家。那麼,中國人為什麼相信讀書呢?讀的是聖賢書,什麼聖賢書?主要就是儒家學說。而讀儒家學說的最終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做官!概括起來就是,讀書是因為好做官!做官幹啥呢?做官好發財呀。因此,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歷史發展到了今天,這種傳統仍然根深蒂固。雖然不是讀儒家的聖賢書了,但讀書就是為了升官,升官就是發財。在相當多的中國人眼裡,只有讀好書,才能考高分,上名校,做官,發財;只有讀書才是王道;只有名校畢業、高學歷、高職稱,那才是人才,才有學問,才有地位。其他的統統不算。

美國的教育,厲害在它的高等教育。中國頂尖人才大多是從美國留學回來的。其他國家也差不多如此。

美國的高等教育為什麼這麼厲害?一是有寬鬆成熟的體制,教育管理體制不僵化;二是有從全世界吸引來的頂尖的生源;三是吸引了全世界頂尖的師資;四是有全世界頂尖的財力支持;五是美國各方面仍然有超強實力,為教育提高了支撐。

美國的教育不是什麼都好,也不是什麼都強,中國的教育也不是什麼都差,尤其是發展速度特別快。國情不同,各國的教育也就不一樣,很難直接比較誰好誰差。機械地照搬照抄別人的教育而不結合本國的實際,必定會失敗。但是,教育本身具有的規律、人才培養的規律,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實事求是地說,我們既不要妄自菲薄,更沒有到忘乎所以的階段。至少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們跟美國比,的確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美國的確有我們需要認真學習的地方。

最大的問題是,即使知道美國人是怎麼搞高等教育的,我們也未必學得了。至於原因麼,各人有各人的解讀,就不再囉嗦了。


中國文化的道與術


有的人覺得美國基礎教育水平低,不如中國紮實。其實也不盡然。對比兩國的教材,涵蓋的課程內容,知識點基本相同。中國的基礎教育注重把知識點掌握紮實牢固,而美國的基礎教育只要求你掌握了就好,能夠靈活運用,不要求過深的掌握。在思考和實踐的中自己體會領悟。在美國,老師們一般都不給學生講解知識點,而是在不斷提問題,解答問題中引導學生自己領悟知識的奧妙。


在美國教師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在觀察、發現、思考、中逐掌握技和知識。教師在孩子觀察過後把知識點總結的簡單概述就可以了。


雖然美國的學習內容沒有中國的知識點深和廣,但是學生的領悟能力強,自主掌握知識比較牢固,還會舉一方三。


美國的基礎教育時期,是多樣化的啟發式教育,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開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玩中學習社會知識和科學知識。這樣自由的教學條件培養出的學生不受大人的觀點影響,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雖然在小學甚至高中時期他們的成績並不優秀,但是,在以後的發展道路上以自己的愛好為主要選擇,做自己喜歡的是,成功的概率也會提高。在美國有很多私立學校,很多有條件的家庭都把孩子送到這樣的學校,私立學校的要求更加嚴格,教學內容更加廣泛。培養出的尖端人才也會增加。


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美國基礎教育雖然低,也能夠培養出高尖端的人才。


決勝網


首先我不贊成這樣的提法。美國的基礎教育屬於西方教育,低水平從何談起?

實事求是的客觀講,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各有優劣,不能一言一避之,硬分出個高低。

中華五千年延續不斷的文明非世界任何一國可比,諸子百家自成一體,儒道釋的融合更是治國根基。但,墨守成規、循規蹈矩的舊規念,卻禁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多次的崛起。

學生不可以勝於師,學派、流派受制於師道尊嚴的桎梏;歷史上的絕活、秘籍更因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而早已失傳滅藉。

當然傳統紮實的基礎教育,非西方可比,但這齊頭並進的教育難有奇才能異軍突起。

而現在的西方教育,更多的是關注不同年齡的興趣愛好,使之自由發揮,培養敢想的創新精神。跳躍式的思維最終可使知識相連。

世界普通認為,中國高中生的基礎教育是最紮實的,但後來……

錢學森教授生前最關注的是中國的教育,要想多出世界一流科學家,首先教育體制要改革,為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敢於創新的人才提供發展空間和良好環境。


晚亭與落霞同暉


美國基礎教育不比我們好,這是事實,但是他們是找到了一個適合自己國情的教育之路,能把孩子培養人才,適合本國孩子發展就是好的教育,而我們的教育一直在改革,就是因為我們在某些理念和方式上還不夠完善,需要繼續探索教育方法,讓我們的教育更有創造力。

美國雖然基礎教育比較差,但是在這個過程充分發揮了天性,挖掘孩子的潛力和長處。正是有了這些發揮了個性話教育,基礎知識成績就比較差了。但是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教育管理和理念非常嚴格,控制教育的教育的質量,雖然大量學生可以進入大學,但是大學課程管理是嚴格,但是也不缺乏多元化的指導。我們知道美國大學有很多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一方面是培養了孩子的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也使得他們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能夠深入學習研究,而大學指導不是去限制孩子的專業,而是在孩子的專業助力,積極肯定實踐創新的價值,讓每個人才都能各有所長。

所以正是有了適合教育理念,濃厚的學術氛圍,多元化的培養孩子,讓教育變成科技創新的力量,教育才得以彰顯重要性。


思維數學小課堂


其實並不是美國,或者外國學校的基礎教育水平低,而是我們的中、小學基礎教育完全不顧及孩子身體,腦子和思維水平的發育,完全根據成年人的判斷來制定中小學的教育綱要,我們的教材,課程,教學大綱,看起來很高水平,其實百分之七、八十的教學內容,無法被百分之七、八十的學生吸收和消化,所以老師們教了也是白教,學生們學了也是白學。所以,所謂的高水平基礎教育,其實完全是空的,根本無法落實。相反,美國,歐洲,日本等國的基礎教育,從教材、課程設置、教學大綱等,表面上不如我們,但是因為更加貼近小孩子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絕大部分內容都能夠被消化和吸收,實實在在的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所以就效果而言,只會比我們高,不會比我們低。教育,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是匹配,任何階段的教育,必須與被教育者的能力水平為本,拔高是沒有用的,還是老祖宗說的對,因材施教!


zcjing


基礎教育給平民完成義務教育的。這種等級呢教育在中國叫野雞學校。

精英家庭普遍是送去私人學校,或者經常去補課,又或者好價錢請家教。除非個人天賦異稟。

還有,美國大約有50%的人才是移民,而不是它自己培養出來的。像印度有名的帝國理工,每年大部分畢業生都是一畢業就去了美國。【清華一個副校長說,有一年,他帶了1800個學生,1200個出國,他估計有800個以上,去了美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