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春秋時期的主旋律就是禮崩樂壞、諸侯相爭,大國都想爭奪那霸主之位,甚至一些中等國家也要出來湊湊熱鬧。在這種紛紛擾擾的亂局之中,周禮已經被人拋擲腦後,然而,卻有一個奇葩的人,他逆時代而為,奉行周禮那一套仁義之說,他就是茲甫。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茲甫是宋桓公與正妻宋桓夫人所生嫡長子,在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目夷,不過目夷是庶長子,其母只是地位一般的侍妾。在那個嫡長子繼承製盛行的年代,茲甫以嫡子的身份被立為太子。

前652年,宋桓公病重,他想讓太子茲甫繼位,結果茲甫卻請求讓哥哥繼位,說目夷比他大、比他仁義賢明。宋桓公就問目夷的想法,目夷非常驚恐,忙說:“弟弟都能讓國,我哪裡比他仁?況且廢嫡立庶,不合制度。”

說是說了,但茲甫讓位之心沒死,還在請求哥哥繼位,目夷沒辦法,只能跑到衛國,這才讓茲甫死了心。

次年,宋桓公去世,太子茲甫即位,是為宋襄公,這是一個為人熟知的稱呼,可惜沒什麼好名聲。

宋襄公即位後,很快就派人去衛國把哥哥目夷接了回來,任命他為相,主管軍政大權,輔佐自己處理朝政。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宋襄公非常推崇古人的仁義道德,連謙讓國家都可以效仿。這種行為,搞得好那就是有古仁人之風,搞不好就是迂腐刻板、不知變通,顯然宋襄公是後者。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通過讓國和委政兄長這兩件事,宋襄公的仁義之名傳遍列國,這讓東方的霸主動了心思。

沒過多久,霸主齊桓公召集各路諸侯在葵丘會盟,齊國是霸主國,宋國這點家底惹不起,所以宋襄公顧不上給老爹下葬,急匆匆就趕去參加會盟。在葵丘之會上,宋襄公接受了齊桓公提出的盟約。

隨後,齊桓公私下找到了宋襄公,說自己年紀已經大了,擔心身後有變故,委託宋襄公照顧齊國太子昭。說起來,齊桓公和宋襄公還是親戚關係,宋襄公的外婆宣姜就是齊桓公的姐妹,不過這點親戚關係顯然不足以讓齊桓公託付太子,更多的還是因為宋襄公仁義的人設。

面對霸主的請求,宋襄公受寵若驚,心想我宋國可不是大國,霸主竟然這麼看得起我,我怎麼好意思拒絕,於是宋襄公答應了齊桓公的委託。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事情果然不出齊桓公所料,八年後,齊桓公病重,他的幾個兒子爭奪國君之位,舉兵相攻,根本沒人管他。一代霸主,竟然被活活餓死。

齊桓公死後,君位空懸,幾位公子的爭鬥更趨白熱化,鬥得不可開交,結果齊桓公的屍體都生蛆了。幾位公子打了兩個多月,公子無虧獲勝繼位,這才將父親安葬。

太子昭奪位失敗,逃往宋國,向宋襄公求援。宋襄公記起齊桓公的囑託,於是給參加葵丘會盟的各國諸侯發了通知,請他們共同護送太子昭回齊國接替君位。

但宋國只是一箇中等國家,國力不強,宋襄公的號召力也很小,大多數諸侯鳥都沒鳥他,把宋國的通知丟在了一邊,只有衛國、曹國和邾(zhū)國三個小國派了一些人馬來。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宋襄公不怕,他堅信仁義之師無敵,就傾盡宋國兵馬,加上其他三國軍隊,四國聯軍在宋襄公的率領下向齊國進發。

齊國方面收到消息以後,自己先生了變故。

因為太子昭是齊桓公確立的繼承人,所以對於他的流亡,齊國貴族是懷有同情心的。再加上他們不清楚宋軍實力,以為宋軍敢這麼明目張膽殺上門來,實力定然不可小覷,乾脆自己動手把無虧和姦臣豎刁殺了,又趕走了奸臣易牙,準備迎立太子昭為君。

但太子昭才進入齊國境內,還沒回到臨淄(齊國都城)呢,又被其餘公子的擁護者打了回去。宋襄公好人做到底,再次發兵,擊敗眾公子的軍隊,送太子昭入臨淄即位,是為齊孝公。

齊國內亂之後,國力大為衰落,齊桓公霸業告終,春秋霸業出現中空。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而宋襄公則開始膨脹,認為齊桓公把齊國都託付給了自己,那自己繼承齊桓公的霸業也是順理成章了,而且自己連霸主國齊國都揍了,怕啥?齊桓公留下的空白就由他來填補吧。

宋襄公飄飄然地就要召開諸侯大會,以證明自己的霸主地位。

宋襄公的哥哥目夷一看這小子膨脹過度了,趕緊勸道:“我們是小國,以小國之力會合諸侯是禍患,會出大事的。”

宋襄公表示我不聽我不聽,我就要會盟。

很快,現實打臉了,宋襄公到處聯絡諸侯,卻只有衛、邾、曹、滑等幾個小國響應,楚、鄭等國都沒來,就連宋襄公扶持的齊國也沒來,也對,人家曾經是老大,雖然現在日子不好過了,可也不是你一個小弟叫開會就來開會的。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宋襄公執迷不悟,執意召開了會盟,當著齊國、楚國的面把自己當做盟主,引發齊楚的不滿。

宋襄公卻不以為意,還繞開齊國和楚國單約,雙方約定第二年再次舉行會盟,宋楚兩國國君都不帶兵來。

楚國國君對仁義這種東西從來都是嗤之以鼻,他們奉行實用主義,國家權謀被他們玩得爐火純青,而這一次,他們的對象是擋在楚國北上中原道路上的宋國。

對於楚國的陰謀,宋襄公渾然不覺,打算帶著幾個隨從就去會盟。目夷苦苦勸說宋襄公楚國不講信用,一定要帶上士兵護衛以防萬一,可宋襄公又不聽。結果宋襄公被楚成王抓回楚國軟禁了,要不是目夷撐著,宋國很有可能就被楚國滅了。

後來經過魯僖公的調停,宋襄公才被放回去。宋襄公剛回國,就聽到鄭國投入了楚國的懷抱,他心頭火起,表示要派兵攻打鄭國,目夷又勸,宋襄公還是不聽。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鄭國在春秋初期混得風生水起,如此遠不如從前,被宋國打敗,忙向大哥楚國求救,楚國樂得不行,正愁沒借口打你,你還送上門來了。楚國直接出兵圍宋救鄭,宋襄公急急忙忙撤兵回國。

宋楚兩軍在泓水相遇,楚軍氣勢正盛,要渡河過來打宋軍。楚國開始渡河的時候,目夷說:“楚兵多,我軍少,正好趁他們渡河之機消滅他們。”

宋襄公表示反對:“我們號稱仁義之師,怎麼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軍很快過了河,開始在岸邊佈陣,目夷說:“可以了,快進攻吧。”

宋襄公又拒絕:“等他們列好陣。”

等楚軍布好軍陣,那可由不得宋襄公下令了,楚兵一衝而上,大敗宋軍,宋襄公也被楚兵射傷了大腿。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宋軍吃了敗仗,損失慘重,國內文武大臣都埋怨宋襄公不聽目夷的意見,宋襄公卻振振有詞道:"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同時也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吾聞之也,君子不厄人,吾雖喪國之餘,寡人不忍行也)

就這些話,要是宋桓公泉下有知,恐怕是會後悔當初沒有立目夷吧。

宋襄公因為傷勢過重過了幾個月就病死了,但就在這幾個月內,他接待了一位客人,那就是流亡列國的晉國公子重耳。

也不知道是為了維護自己仁義的面子人設,還是看出重耳日後成就非凡,即便宋國國力交困的時候,宋襄公還是奉重耳為上賓,重耳臨走時又送給他八十匹好馬,正是得此援助,重耳繼續奮鬥,終於回到晉國,成就了自己的一番霸業。

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先後幫助過兩位霸主,自己卻成了笑話霸主

其實看宋襄公一生,基本上就是被自己仁義的人設綁定了,他在辦事情前,首先考量的不是這件事能不能帶給宋國利益,而是看這件事情符不符合自己仁義的人設!

從讓國開始到戰敗,宋襄公就是一個不顧現實的理想主義者,毛主席稱他為“蠢豬式的仁義”,雖然有點過,但是不合時宜四個字跟他是完全般配的,至於《史記》把他列為春秋五霸之一,我覺得相當不靠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