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產業扶貧 助推甘肅臨夏州脫貧攻堅

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和《貫徹落實分工方案》的通知精神,《中國企業報》集團組織34個調研組,分赴全國100個地市、近1000個縣區和園區,持續一年深入一線採訪調研和產業服務。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州委書記楊元忠接受《中國企業報》採訪時表示,臨夏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全州的“一號工程”,確保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根據臨夏的自然資源稟賦,2016年,臨夏州確立了培育旅遊、食品和民族用品生產加工、勞務3個“百億元產業”目標。

2018年5月底,《中國企業報》記者前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深入企業和縣市基層,對近三年來臨夏產業扶貧所面臨的問題、所做的努力和成績進行了深入採訪、調研。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作為國家扶貧重點支持的三個民族自治州之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近三年來通過產業扶貧,為臨夏打贏打好扶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國家扶貧重點支持的三個民族自治州之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近三年來通過產業扶貧,為臨夏打贏打好扶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國企業報》深入臨夏調研

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2018年2月1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就貫徹落實上述文件做出了詳細的分工部署,明確了《中國企業報》宣傳優秀企業家先進事蹟以及各地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突出成績的職責。

產業扶貧 助推甘肅臨夏州脫貧攻堅

著力打造全域全季節旅遊“百億產業”。 記者 麻紅梅攝

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環境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更好發揮企業家作用的意見》和《貫徹落實分工方案》的通知精神,《中國企業報》集團組織總部19個與區域15個共34個調研組,分赴全國100個地市、近1000個縣區和園區,持續一年深入一線進行採訪調研和產業服務。

2018年5月底,《中國企業報》記者前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深入企業和縣市基層,對近三年來臨夏產業扶貧、為打贏打好扶貧攻堅戰所做的努力和成績進行了深入採訪、調研。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地區發展。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要求,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確保民族地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為支持民族地區加快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探索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攻堅的有效途徑,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經國務院同意,2015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民委下發了《關於支持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加快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若干意見》。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以下稱“三州”)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也是連接內陸與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和維護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重要紐帶。長期以來,受制於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多方面不利因素,三州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貧困問題突出,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

其中,臨夏州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甘肅兩個民族自治州之一。這裡山大溝深生態環境極度脆弱,自然環境惡劣。

通過幾年來的努力,臨夏州原本近80萬的貧困人口,到2017年底已經減到了26.05萬,貧困發生率由42.2%下降到14.82%,下降了27.38%。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都以近兩位數增長在提高。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臨夏州委書記楊元忠接受《中國企業報》採訪時表示,臨夏州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全州的“一號工程”,確保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根據臨夏的自然資源稟賦,2016年,臨夏州確立了培育旅遊、食品和民族用品生產加工、勞務3個“百億元產業”目標。

三個“百億產業”卓有成效

三年來,“百億元產業”的打造,已經凸顯成效。2017年,臨夏全州的旅遊人數達到了1600萬,同比增長了44%;旅遊綜合收入71億元,同比增長47.6%。食品和民族用品,2017年達到了40億元,同比增長7%;勞務輸轉2017年實現50萬人次,勞務收入81.9億元,同比增長8.8%。

在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方面,臨夏州推動黃河三峽5A景區創建以及臨夏市八坊十三巷、蓮花古渡紅色特色小鎮、和政縣依託古生物化石資源發展研學旅遊等項目建設。

產業扶貧 助推甘肅臨夏州脫貧攻堅

節會搭臺,著力打造食品和民族用品“百億產業”。 記者 史有東攝

通過八坊十三巷、茶馬古市等旅遊項目的建設,臨夏市過夜遊客增加明顯。在臨夏縣蓮花古鎮,依託當年王震大軍解放青海渡黃河處的紅色文化,正在打造紅色旅遊特色小鎮。

《中國企業報》記者在實地採訪中瞭解到,在臨夏州、市各級政府的支持下,臨夏市南龍鎮馬家莊村甚至興起了一個以馬術表演為基礎,農民入股,打造農家樂、四季旅遊的鄉村旅遊村莊。

今天的臨夏市,市區大夏河河段通過水利蓄水、環境整治,休閒步道工程建設等,已經成為臨夏市民、遊客的休閒好去處。

產業扶貧是脫貧的重要保障和基礎。在加快特色農業發展上,臨夏州充分發揮食品及民族用品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積極培育優勢品牌。

目前,食品加工產業上,湧現出了甘肅康美現代農牧產業集團、臨夏州八坊牧業科技有限公司、甘肅和政八八啤特果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

在臨夏市枹罕鎮,臨夏州八坊牧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一個叫八坊牛樂園的牛文化產業園。在和政縣,以當地知名景點“松鳴巖”為商標的啤特果果汁飲品已經成為臨夏當地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

龍頭企業 助力扶貧

農業上大力推廣糧改飼(料),為培育牛、羊等養殖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全州的秸杆,使用率達到了74%。臨夏州廣河縣2017年一年就將9.9萬畝的玉米變成青貯飼料。目前,種植旱作玉米137萬畝,加工玉米秸稈飼料143.9萬噸。全州牛存欄30萬頭,羊存欄近200萬隻。

在康樂縣,甘肅康美現代農牧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師向東在《中國企業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龍頭企業為橋樑紐帶、政府引導、金融支持、協會組織、貧困戶(合作社)參與、品牌運營的養殖模式正在當地發揮作用。“正是通過龍頭企業的帶動、金融保險的跟進和廣大群眾的努力,形成成熟的技術、穩定的市場和配套的服務,協同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肉牛產業,使得貧困戶買牛有資金,選牛有‘超市’,養牛有保障,賣牛有出路。”

產業扶貧 助推甘肅臨夏州脫貧攻堅

著力打造人人有技能的勞務“百億產業”。 記者 趙淑嫻 馬麗亞攝

在臨夏縣,促進了以布鞋產業、民族刺繡、磚雕、木雕產業為主的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

其中,截至2017年底,臨夏全縣布鞋加工企業和加工戶已遍及20個鄉鎮、98個村、173個社,加工企業28家,加工戶764戶,從業人員18000人,銷售網點300個,遍佈9省60個縣市,年生產各類布鞋350萬雙,銷售300萬雙。布鞋產業已成全縣重要的脫貧富民產業之一。

作為新型脫貧的一個方面,臨夏州電商發展也很快。2017年,實施電商扶貧創業增收工程以來,作為在全國受表彰的廣河縣,廣河縣電商企業發展到110家、實現線上銷售1.2億元。

《中國企業報》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在當地政府大力支持、扶持的廣河電商創業園區裡,200多名大學生建立起了36家電商企業。形成了前店後廠,有電商扶貧加工點、縫紉車間、倉儲等一體的模式。在這裡,以毛皮產品電商銷售為主,年銷售額過千萬的企業就有4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