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綠色發展 讓花兒臨夏更美麗

綠色發展 讓花兒臨夏更美麗

一場雨過後,盛夏的臨夏大地格外清新、綠意融融。正在校門外等待高考考生的市民王佔福感嘆:“過去下雨得躲著,不然身上都是泥點子,現在這雨乾淨了許多。”

一句感嘆,道出了老百姓對生態環境改善的讚許。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州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努力把臨夏打造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生態文明城市。依託三北工程、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國家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全州生態屏障建設進一步加快,山更綠了;大力實施沿河工業企業汙染治理和排汙口整治等措施,黃河臨夏段、大河家橋斷面水質達標率達100%,水質得到顯著改善,水更清了;空氣質量Ⅱ級和好於Ⅱ級標準的天數保持在280天以上,空氣質量更好了……

對於臨夏兒女來說,藍天白雲不再是奢侈品。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正是我州全力開展“藍天保衛戰”的成果。

40年來,我州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2006-2010年,全州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萬噸以內,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0.67萬噸以內;

2011-2016年,共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量6315.94噸,削減氨氮排放量347.12噸,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2120.9噸,削減氮氧化物排放量389.52噸;

2011-2017年,我州共完成164個汙染減排項目。特別是2017年,全州共投入大氣汙染防治資金1.77億元,用於改善環境質量,還老百姓青山綠水。

馬尚濤是北塬人家伊家樂農家樂的老闆,沒有開農家樂以前,只是在周邊打零工。隨著臨夏縣委縣政府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塬上塬下一體化”步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馬尚濤抓住這一機遇,建起了農家樂,生意紅紅火火。

馬尚濤說:“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很多年以前,這裡的環境很差,也沒有像樣的樹,到處都是灰濛濛一片。自從北塬塬頭路修好以後,縣上也在這裡實施了綠化工程。現在,在這裡不僅可以俯瞰臨夏市區,還可以品嚐到特色農家飯,這都是生態建設帶來的好處,感謝黨和政府給我們老百姓創造的優美環境。”

如今,塬頭路上亭臺樓閣、奇花異草與美麗新農村相映成趣,品農家飯和田園採摘更是受到遊客青睞,這裡成了人們就近體驗鄉村生活、放鬆心情、旅遊度假的勝地。

2017年,我州圍繞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核心目標,統籌推進水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聲環境質量治理,通過實施各類汙染防治和汙染減排項目,全州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每逢週末,和家人到小區附近的東郊公園逛一逛,對三易花園的住戶馬梅芳來說,是非常愜意的事。

馬梅芳說:“在我很小的時候,學校總會組織我們來東郊遊玩,那時這裡就是孩子們的天堂。但是,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臨夏市的空氣質量也變得越來越差。自從實施生態建設以來,臨夏的空氣質量好了,天也更藍了。現在我也經常帶孩子來這裡遊玩,感覺特別幸福。”

良好的生態環境給臨夏人民帶來了幸福感,老百姓臉上的笑容也更加燦爛。這裡山清水秀,景色優美。近年來,按照州委州政府全域旅遊發展佈局,各縣市生態旅遊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崛地而起。

臨夏市以花為媒,在全力打造賞花遊的同時,相繼推出歷史人文遊、生態度假遊,品牌效應正在凸顯;永靖縣以獨特的自然稟賦,通過承辦第七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式,進一步提升了臨夏州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臨夏縣通過發展生態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農村+旅遊”深度融合的發展之路;康樂縣傾力打造的以休閒體驗、娛樂為一體的竹子溝景區,現已成為蘭州周邊自駕遊的主要旅遊目的地;廣河縣的齊家文化博物館,已成為一張耀眼的縣域文化“名片”;積石山縣依託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打造的大墩峽景區備受追捧;和政縣以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為起點,樹立了四季旅遊新樣板;東鄉縣通過舉辦唐汪杏花節,使高原明珠綻放異彩。

天藍、水清、地綠的環境,不僅使“旅遊強州”變為現實,也形成了“山水臨夏、綠色臨夏、美麗臨夏”的旅遊環境,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共享,探索出一條“生態旅遊+扶貧”的新路子,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奔小康進程。

金雞娃叫鳴(者)天亮了,河州的山川(們)靚了,天大的舞臺搭(哈)了,古河州的俊(們)見了。

一朵花,吸引著八方賓朋;一條河,持續滋潤著河州兒女;一座山,綿延著不斷的柔情;一座城,正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崛起。絕色臨夏正揚起高昂的頭,走出深閨,擁抱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