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匈奴只打漢朝不打歐洲嗎?為什麼?

李四149895388


匈奴即打中原地區,也進攻過歐洲地區。這和匈奴人的活動區域有關。

匈奴人屬於典型的綠洲草原文明。有著生產規模大、產品交換範圍廣、民族遷徙地域廣、尚武尚戰、汗國興亡迅速的特點。

匈奴人形成於中國歷史上的秦末漢初時期。由多民族融合而成,包括葷粥+鬼方+獫狁+狄戎+北戈壁居民等。這些部落一直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北方。如圖:




(圖片均為簡圖)

匈奴形成時適逢中原亂世,所以正常的貿易無法滿足匈奴需要(匈奴缺少糧食、食鹽等生活必須品)。在加上搶劫是個無本萬利的買賣,所以較為富庶的中原地區,成了匈奴的主要掠奪對象。

但是隨著漢朝的強盛以及匈奴自身內部不斷的變亂,匈奴開始分裂。

在西漢晚期匈奴出現五單于並立的現象,最後呼韓耶單于在漢朝的幫助下贏得了汗位之爭(昭君出塞)。此時的匈奴已經無法對漢朝造成大的威脅。

公元48年,匈奴內部發生大規模的天災,再加上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匈奴徹底分裂成為了南匈奴和北匈奴。

南匈奴南下附漢稱臣,被安置在河套地區。

我們重點要說的是北匈奴。

北匈奴在蒲奴單于的率領下留居漠北,繼續與漢為敵。

漢和帝年間,大將軍竇憲率領漢與南匈奴合兵夾擊北匈奴,並在金微山取得決定性勝利。

北匈奴遺民被迫開始了他們的西遷之旅。

西遷第一站是伊犁河流域的烏孫國(公元91年)。

西遷第二站到了中亞錫爾河流域(約公元160年)。

西遷第三站的時候已經來到東歐頓河地區(約公元290年)。

當時的歐洲還沒有可以與匈奴相抗衡的勢力存在。所以北匈奴在這裡如魚得水,再次強盛起來。逐漸深入到頓河以西、多瑙河以東地區建立了匈奴帝國。



吳勘


如果知道完整的匈奴是什麼,你會大吃一驚。會為這麼幼稚的想法感到尷尬。

第一、最早的匈奴包括了三個群體,黃種兩個,白種一個。黃種是老大支系極北基因N系,目前這個基因生活在歐洲的是芬蘭薩米人。芬蘭就叫薩米。黃種還有北三苗O3,屬於老三苗蠻的分支。白種就是R1a,就是斯拉夫、印度白種這個基因。

第二、古羅馬人就是白匈奴,除了白匈奴外古羅馬裡有沒有黃匈奴存在也是個迷。據說在倫敦的古羅馬古墓裡發現了兩具中國人的骸骨,所以不好說。從語言看,拉丁語系與斯拉夫語、阿爾泰語系非常類似。古羅馬人也是從歐亞大草原進入的,你說算不算進攻過歐洲呢?後來東羅馬遺民以及東正教去了俄國,很可能是因為他們是知道是一個體系的。東羅馬的君士但丁堡,你用漢語解釋,一是堡壘,二是君子,也就是與周人和秦人有關的君子。周人、秦人主體就是O3西戎北三苗。西戎北三苗與斯基泰考古上文化一致。漢朝又把古羅馬稱為大秦。都是對應的。但丁,不就是陶唐氏的唐了。屬於帝堯集團。拉丁語系裡的詞彙,探戈就是騰格爾,就是唐哥,就是堂吉訶德,連公雞崇拜都有了。搖頭就是帝堯文化,印度還有點頭不算搖頭算。這也破譯了是什麼意思,與後來鮮卑的歩搖一個意思。梅西就是妹喜,漢語裡是妹西,就是妹夫的意思。妹喜魅惑夏桀導致夏滅亡。妹喜這個群體就是摩西。

第三、印度文化裡發現大量與苗族類似的內容。就像拉丁語系裡 三 這個語音高頻,比如桑巴、桑德蘭、桑托斯之類。俄文裡有兩個數字做字母,就是3和6。印度教符號3口。英語3口是謝謝,俄語自稱俄羅斯是蠍子。但蠍子是指黃種,就像印度崇拜牛,但也是指黃種。熊才是指他們,熊就是楚國的姓。匈奴也就對應了。軒轅黃帝生於三月三,就是聯姻的意思。黃帝只是指表示這個體系,並不是指一個具體的人。

第四、這個體系就是閃米特,他們西進也就是蘇美爾。黃種還去到了下埃及,也就是開羅一帶。閃米特人的奴隸軍團是阿拉伯人,所以阿拉伯也繼承了東羅馬的洋蔥頭建築。而在四角建高塔則是繼承羌式建築,羌式建築在屋頂四角建突起,這是繼承中國式建築四角翹起的飛簷。就連古埃及凳子和南粵國燒烤爐都是這麼個造型,高曉松說是防止食物滑落,其實不是,就是羌人為了保留中國式文化而中東發明的。




第五、後來的匈奴衝擊歐洲是更不用質疑的。只是那些匈奴人哪去了?是個疑問。歐洲人說斯拉夫是奴隸,其實只是互相爭鬥的一個說法。雙方在中國期間就已經爭鬥了。那現在芬蘭人在歐洲,斯拉夫也在歐洲,古羅馬也曾經在歐洲。說沒有打過歐洲是很可笑的。蘇格蘭明顯有與苗族類似裝束百褶裙以及類似蘆笙的風笛。蘇三、蘇妹、蘇瑪都是指這個體系。

第六、不要忘記了還有蒙古。雖然蒙古不是純正的匈奴。但蒙古裡存在著匈奴的完整體系,既有N系布里亞特蒙古族,又有R1a白匈奴,還有相對這兩支人口更多的O3北三苗。蒙古一詞也破譯為苗蠻的芒勾一詞,就是伏羲祭司勾芒。西方人甚至說俄國是蒙古韃靼正統後代。其實他們是有關係的。他們就是匈奴。反而C系是兼併了東胡所得。俄國斯大林格勒的格勒與內蒙古的錫林郭勒的郭勒就是一個詞。這個詞就與黃帝有關,這裡不劇透了。中國內地少數民族裡也有保留。

這麼一分析說匈奴沒有衝擊歐洲是完全不對的。漢朝與匈奴的戰爭很可能是因為秦滅亡,楚人掌權使得發生了全面戰爭,秦滅亡後隨即發生了冒頓統一匈奴的事件,這個時間節點很可疑的。很可能是漢朝時才斷了與遊牧支系的聯繫,儘管漢朝依託的還是入了中原的北三苗。但政治這件事有時就是這樣,想翻臉隨時可以,就像北愛爾蘭與愛爾蘭那樣。楚人也奇怪,項羽依託的楚人後來有一支去了東北與東北民族結合,尤其是融入了一些匈奴最後變成了契丹。還保留著潑水節,他們主體與傣族是一個基因O2a。後來西遼也證明存在這個基因,萬萬沒想到是楚人。


國病


這個問題有意思啊。

誰告訴你匈奴只打漢朝不打歐洲的?事實上匈奴從崛起到消亡,總共分為兩個階段,以公元151年為界。公元151年,東漢將領司馬達率漢軍出擊蒲類海,即新疆巴里坤湖,擊敗北匈奴新的呼衍王,呼衍王率北匈奴又向西撤退。從此,西逃到西域北部地區的北匈奴不得不再次西逃到中亞以及東歐地區。從此,匈奴作為中華帝國北部的強悍力量徹底退出中國北部,南匈奴等南遷至中原邊緣,和漢人逐漸融合。

而在公元151年之前,是匈奴不斷崛起並肆虐中國北方的輝煌歷史:

匈奴哪裡來?

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中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

戰國時期,匈奴開始威脅中原北部,秦國、趙國和燕國不得不修築雄偉的長城抵禦匈奴的侵擾。公元前250年,趙國名將李牧大敗匈奴,使匈奴多年來不敢再南下。

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在約公元前3世紀時興起的一個遊牧部族,匈奴國的全盛時期從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28年。

匈奴只打漢朝嗎?

答案是否定的,除了打趙國,匈奴還打秦朝。

只不過,因為在秦朝之前,匈奴勢力尚弱,所以不可能對中原各國產生巨大沖擊,所以趙國李牧能斬殺匈奴十幾萬人馬,秦朝名將蒙恬能卻匈奴七百餘里。

漢朝初見,民生凋敝,經歷了白登之圍,漢朝不得不進入長達70多年的戰略防禦階段,而後在漢武帝時期才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反攻。

從前129年漢武帝反擊匈奴開始,到公元155年司馬達擊敗北匈奴,漢朝和匈奴前後進行了長達約300年的戰爭,終於將匈奴徹底逐出漠北和西域地區。

匈奴打歐洲嗎?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提到“上帝之鞭”,都會想到成吉思汗。但是最早被稱為上帝之鞭的,不是成吉思汗,而是匈人王阿提拉。

很多人認為阿提拉就是匈奴的後裔,事實上,此時距離東漢擊敗北匈奴已經過去了好幾百年。而且匈人相比於匈奴而言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制度都落後好幾個層次。

最可能的結果是:被匈奴被東漢徹底逐出西域後,北匈奴殘部穿過阿拉山口,到達廣袤的中亞地區重新建立遊牧民族政權。

但是,北匈奴殘部西遷至中亞後,由於勢力弱小且東漢的不斷追擊,仍無法立足,不得不再次西遷。在西遷的過程中,北匈奴不斷和當地融合,最終形成帶有匈奴血統的匈人,他們最後一直遷徙到黑海北岸頓河流域才定居下來,這就是阿提拉的匈人集團。

這樣的前夕,北匈奴用了300多年!當野蠻的匈人風馳電掣地殺向歐洲時,被驚恐的歐洲人稱為“上帝之鞭”!

從匈奴和中原帝國的拉鋸戰中可以看出,匈奴一直以南下中原,爭奪西域一直為自己的目標。當中原帝國勢力膨脹後,匈奴失去優勢,才不得不穿過阿拉山口,徹底消失在中國的史書中。由於漠北草原和中亞、東歐等地的緯度相同,氣候相似,因此非常適合匈奴騎兵向西發展,最後,被漢朝擊敗的匈奴在經過演化後成為肆虐歐洲的強悍力量!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枚酷愛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靜夜史


不是這樣的。匈奴不僅是我們的鄰居,他的後輩還千里迢迢跑到歐洲和羅馬人做起了鄰居,引發了自中亞到歐洲的民族大遷徙,加快了西歐封建化進程,深刻影響了歐洲歷史的發展。

匈奴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他的前身是獫狁等北方遊牧民族。戰國時期的燕國、趙國和秦國為了抵禦匈奴的侵擾,各自修建了一段長城,而趙國的李牧更是對抗匈奴的名將。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把各國防禦匈奴的長城連接了起來,這就是後來“萬里長城”的主體部分。同時,秦始皇還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在九原(內蒙古包頭)移民實邊,佔據了河套地區的豐美草場。秦漢交替之時,冒頓單于統一匈奴各部,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國家,甚至一度佔據了西域地區。

劉邦建立西漢後立即進攻匈奴,卻在白登(山西大同)被匈奴大軍包圍,劉邦無奈撤軍,時西漢國力還未恢復,遂開始對匈奴長達70多年的戰略防禦,接受了屈辱的和親政策。漢武帝時國力恢復,開始對匈奴進行大規模的反擊,匈奴元氣大傷。到西漢末年,匈奴發生內訌,分裂為南北二部,南匈奴和漢朝聯合一同抗擊北匈奴。

在東漢和南匈奴的打擊下,北匈奴逃往西域。151年,北匈奴在西域地區被東漢政府擊敗,殘存的部眾便向西遁逃,此後便消失在了中國的史籍當中。留下的南匈奴長時間生活在塞外,和東漢王朝的關係比較親密。曹操統一北方後,將三十萬南匈奴內遷至山西地區。西晉末年,南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趙政權推翻了西晉,掀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

此後,匈奴人赫連勃勃又建立了胡夏政權,最終歸於北魏。525年,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領導了六鎮起義,其死後,匈奴這一名稱徹底消失在我國的史籍當中。

那麼西逃的北匈奴去了哪裡呢?

公元350年,一支來自東方,名為“匈人”(Huns)的部族突然出現在羅馬的史料中,這些人小眼睛、黃皮膚、善於騎射,許多專家認為匈人就是西逃的北匈奴。在史籍中消失了200多年之久的北匈奴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匈人的主體當是北匈奴無疑,但其中還夾雜了許多中亞地區被征服的民族。匈人一經出現在歐洲人的視野中,便一路所向披靡,從黑海沿岸擴張到了中歐地區。沿途的各民族為了躲避戰亂,紛紛向西遷徙,湧入了羅馬帝國的邊境,這就是歐洲歷史中的“蠻族入侵”。

451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在法國沙隆地區同羅馬和西哥特聯軍共十萬人展開激戰,最終阿提拉戰敗,匈人向西擴張的鐵蹄就此止住。沒過多久,阿提拉暴斃,匈人帝國頃刻瓦解,其後人散居在現在的匈牙利地區。

匈人帝國解體後,西羅馬帝國隨即在蠻族的入侵下滅亡,歐洲進入中世紀時代。其中一支法蘭克人在高盧建立了法蘭克帝國,創立了西歐封建制度,徹底改變了西歐歷史進程。

而留在中國的匈奴人也差不多在同時趨於消亡,遠隔萬里的他們像商量好了一樣,一同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石頭說歷史


對呀,匈奴人只打漢朝不打歐洲。準確的說,匈奴人經常和華夏族打仗,但是從戰國時期一直到漢朝,他們從來都沒打過歐洲。匈奴人這麼固執,原因是多方面的。

匈奴人瞭解中原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匈奴人是夏之後裔,天生對中原地區的瞭解就比對其他地區的瞭解更為詳細。所以,匈奴人能夠制定更為合理的戰術與中原各國作戰,這就提高了戰勝的概率。所以,匈奴人更喜歡和中原人作戰。

匈奴人不瞭解歐洲

先秦兩漢時期,東亞到西方世界的路還不順暢。所以,這裡的人對西方的虛實不清楚。雖然那個時候歐洲有很多落後的民族和國家,如果匈奴人殺過去,很輕鬆就會將他們征服。

(那時候歐洲人還很落後)

可惜,匈奴人對歐洲並不瞭解。這種信息上的不對稱性,讓匈奴人不會考慮打歐洲,就像今天一樣,很多人對悟空問答不瞭解,所以錯失了利用他賺錢的機會。

離中原太近

上帝太遠,中原太近。近到越過長城就可以搶劫了,近到先秦時期中原有很多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距離近也就會產生很多矛盾和摩擦,即便不想搶劫,也會因為別的原因打起來。不光匈奴人會打過來,中原人也會打過去。比如,趙氏吞併遊牧國家代國。

離歐洲太遠

今天,從蒙古國首都出發前往歐洲的布達佩斯,坐飛機也要6-7個小時,距離大約7000公里,如果做火車時間就更長了。在那個時代,匈奴人只能騎馬遠征的時候,這個距離是難以逾越的鴻溝。別看蒙古人西征挺容易,蒙古時期歐亞之大陸的發展程度已經遠超秦漢時期,撒馬爾罕、巴格達這些大城市,撒佈在中亞、西亞、東歐的農田牧場都會給蒙古人提供補給。而在兩漢時期,郅支單于率領族人剛遷到中亞就因為環境太惡劣只剩幾千人了。

所以,匈奴人選擇打漢朝而不打歐洲還是很有道理的!


歷史風暴


匈奴只打漢朝不打歐洲嗎?為什麼?這個問題其實應該這樣看,就是匈奴在叫“匈奴”的時候,確實沒打過歐洲,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太遠。但後來歐洲卻也確實遭到過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的猛烈入侵,而這個來自亞洲的遊牧民族,也確實很有可能是匈奴的後裔。


匈奴與歐洲,鞭長仍莫及

說匈奴叫“匈奴”的時代,其實就是說匈奴在中國史書裡出現的時代。因為匈奴自己是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的,所以現在能看到的關於匈奴的記載,基本都是其它民族的記錄,主要是中原王朝的記錄。那麼當時匈奴主要活動在哪個區域呢?

早期匈奴的活動範圍

中原史籍裡記載的匈奴主要活動區域其實是集中在蒙古高原、西伯利亞南部和中國北方的,後期則涉足到了中亞地區。而在匈奴活動的年代,雖然當時他們以善於騎射,行動迅速而著稱,但嚴格地說那只是當時的標準。當時即使是遊牧民族,其實騎射的本領也還是非常有限的,因為當時包括高橋馬鞍和馬鐙在內的重要馬具都還沒有被髮明出來。(歡迎關注今日頭條悟空問答桃花石雜談)所以當時的騎兵需要靠抓住韁繩或者夾緊馬腹才能保證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會掉下馬來,但這種方式長時間騎馬很容易疲勞,因此當時的騎兵很難進行長途奔襲的作戰。

兵馬俑裡的騎兵,沒有高橋馬鞍和馬鐙,只有簡單的騎馬墊;漢朝早期無論是漢朝還是匈奴的騎兵都是這種裝備水平

所以即使是善於騎射的匈奴騎兵,其大兵團長途作戰的半徑也就是幾百華里的距離,而即使是匈奴活動的西境中亞地區,和歐洲的距離最短也在差不多2000公里左右,所以是遠遠超過了匈奴人的活動能力的,他們當然也就不可能去“打歐洲”了。

但後來,他們卻打到了意大利

但“匈奴”時代沒有這個能力並不代表匈奴就和歐洲無關。大家知道,匈奴後期在漢朝持續不斷的打擊之下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南匈奴降漢,而北匈奴則不斷西遷。先是西遷到了今天新疆西北的烏孫國,後來又遭到了漢朝的連續打擊,最後在公元160年左右再次西遷,來到了今天中亞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地區的錫爾河流域,之後就基本消失於中國史書之中了。

最後的北匈奴活動區域

但在公元5世紀,中國史書裡卻再次間接地提到了匈奴,《北史》裡說當時西域離中原將近兩萬裡的地方,有一個叫奄蔡的民族來進貢,而且提到在“三世”以前,這個民族位於一條大河邊的國家被匈奴人滅亡,國王也被匈奴人殺死。三世按當時的說法差不多是70多年,所以這個匈奴“滅國殺王”的事件大致應該是發生在公元4世紀後半葉。但當時其實這條記載是挺奇怪的,因為匈奴在中國史書裡消失已經差不多二百年了,這時卻又突然出現了匈奴滅人國的記載。

而在同一時期,羅馬帝國的史書裡突然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嚇人的遊牧民族,他們從歐亞交界的頓河流域開始進入羅馬人的視線,先是攻滅了世代生活在這裡的阿蘭人(Alan)的王國,並殺死了阿蘭國王,之後不到100年的時間內帶著阿蘭人和大量原本生活在東歐草原上的日耳曼人長驅直入,像一群驚馬一樣的一路從頓河打到了法國和意大利,而為逃避匈奴西進而遷入羅馬帝國的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境內各地擁兵自立,最終滅亡了西羅馬帝國。

鼎盛時期匈人帝國的大致範圍

在西方史書裡,這個彷彿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遊牧民族被稱為匈人(Huns、Hunni...),在後來長達1000多年的時間裡,歐洲人都不知道匈人是從哪來的,甚至認為是上帝為了懲罰腐化墮落的羅馬人而降下的災禍,因此對歐洲造成了最大威脅的匈人首領阿提拉也被後世稱為“上帝之鞭”。但從19世紀開始,對了中國古代史有了一定了解的一些歐洲歷史學家發現,在匈人出現在歐洲之前200年,有一個同樣強大的遊牧民族在中國消失了,而他們的消失是因為他們西遷了。所以許多歐洲歷史學家開始認為歐洲的匈人就是西遷的北匈奴。

匈人西遷與西征路線圖,其中最右邊的細虛線是推測的北匈奴西遷並轉變成匈人的路線圖

而後來很多學者從中歐乃至中亞的史籍裡也找到了一些支持的證據。比如剛才提到的匈奴滅奄蔡國殺奄蔡王,人們發現在中國史書《魏略》裡曾經明確說過,奄蔡也叫阿蘭,甚至《後漢書》裡也把奄蔡稱為“阿蘭聊”。這就和羅馬史書裡匈人在頓河流域攻滅阿蘭王國,殺死阿蘭國王的記載非常吻合了。而另外在近代通過考古也發現,在長期生活在中亞的粟特人使用的粟特文文獻裡,既有匈奴的記載,也有歐洲匈人的記載,但在粟特文獻裡卻把這兩者都用同一個詞來表示,這似乎也說明地處中亞,對東西方都有一定了解的粟特人一直覺得匈人就是匈奴。



雖然對於兩者之間的聯繫也存在反證,有些學者也不認為兩者之間有關係,而且因為遊牧民族血緣本身就非常複雜,變化也非常快,所以通過現代基因研究也沒法得出公認的結論,因此這個問題並沒有定論。但在現代的主流歷史認識裡,歐洲匈人還是被認為是北匈奴西遷之後,和沿途不同遊牧民族長期混血形成的一個族群,嚴肅的著作提到匈人可能的起源時沒有不提匈奴的。他們之間雖然不能直接劃等號,但可以認為他們之間有傳承關係。所以從這個角度,也可以說匈奴也曾經打過歐洲,只是那是在跟漢朝脫離聯繫幾百年之後了。


桃花石雜談


我來回答下我的看法。首先,匈奴發源於靠近華夏的區域更瞭解中原的繁華,商人之間的交流和貿易更加深了匈奴人對中原繁華的嚮往。而且匈奴人自稱是夏人後裔,不管他們是自稱的還是事實,只能說明中原先進文明對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的吸引力。其次,那時候匈奴之地離歐洲太遠了,而且並不瞭解歐洲。打仗要講究成本的,跑那麼遠去打歐洲成本居高不說,而且就算有歐洲的商人來過中原帶來的信息,都不能辨別真假。萬一被商人忽悠過去發現歐洲是一片原始人在抓野獸,那就悲劇了。連靠近中亞的印度都沒去打,歐洲那就更不可能去了。直至被漢朝打敗後沒辦法才逃到歐洲去跟歐洲人死磕了。


龍69258242


伏爾泰曾經說過:中華文明昌盛發達的時候,歐洲人還是森林裡的一群野人。

這是大環境,當時的歐洲的確不夠發達,沒有進攻的動力。

另外,關於那個時代的歷史,歐洲部分是缺失不全的,不像我中華那樣熱愛記載歷史。到底匈奴有沒有主動進攻,不大好說。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衛青、霍去病以及匈奴分裂之後,對匈奴的追擊下,北匈奴一部分的確到了歐洲。據說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後代。


東東歷史


匈奴說是夏朝的遺民建立的,本來就生活在漠北的苦寒之地,人民迫於生活壓力,人人都很兇狠善鬥,作戰能力很強,又有優良的坐騎,來去自由。放在當時,就是一支支特種部隊。

不是匈奴不去打歐洲,一個是離得太遠,打不到,中間隔著大漠和帕米爾高原,不是誰都能扛得住的。第二是不想打,漢朝離得近,得到的利益就很多,過得很好了,何必吃苦受罪跑到西邊打歐洲呢。

話又說回來,不是沒有去打,可能當時也打了,只是沒有記載罷了,後來漢朝崛起,匈奴打不過,再加上自然災害,人民已經到了亡國滅種的時候了,打不過就跑吧。往哪跑,北邊是更苦寒之地,南邊打不過,東邊已經到海邊了,只有往西了,絕地求生,拼出一條出路來。最後到了歐洲,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戰鬥力爆發。打的歐洲找不到北。比歐洲的蠻族還蠻族的。

學習了漢朝的兵法,西方當時還在蠻姨時代,哪裡是他們的對手。分分鐘秒殺。


lcc過火


1.匈奴。是漢對北方草原遊牧民族之統稱(就像唐稱黑、綠、白大食類同)。其內部也部族繁多,非統一之政權。

2.匈奴強盛之時勢力橫跨中亞、東亞。東亞華夏文明傳承至今,所以我們史書上還有匈奴之記載,中亞則滄海桑田矣!誰記得有匈奴。

3.傳匈牙利為匈奴之西進歐州之後裔,不可考。但由於匈奴沒有文化傳承,他當年打過誰又有誰記得?誰知道?說不定在被漢壓迫西進路上,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成了新的民族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