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高考成績發佈!2018志願填報專業指南請查收(轉給考生、家長)

高考成績發佈!2018志願填報專業指南請查收(轉給考生、家長)

6月22日開始,全國各地高考成績陸續發佈。緊接著的就是志願填報,要在短短几天內從2500+大學、500+專業中選出匹配分數並且心儀的目標,連蒙帶猜肯定不靠譜。

因此,我們邀約了志願專家談填報技巧,並整理出這份專業建議,希望在這個相對關鍵的決策時刻,能助力考生、家長理清思路,快速鎖定最佳志願。

克服四大非技術難題

填報志願時,考生、家長首先遇上的,也最容易糾結的,往往都是非技術問題:挑城市還是挑學校?挑好學校的普通專業,還是普通學校的好專業?選熱門專業還是適應性廣的專業?……

著名計算機科學家吳軍建議,填報志願的考慮因素優先級順序為:城市 > 學校 > 專業。不過,名校一定程度上例外。

1. 首選名校

如果分數夠,首先清華和北大,她們是國內高校毋庸置疑的第一梯隊。中國最好的大學有C9(九校聯盟)說法,除前面提到的清北,復旦、上海交大、浙大(第二梯隊),南大(南京大學)、西安交大、中科大、哈工大也位列其中,再加上人大、南京東南大學、南開,一共12所優質大學。客觀來說,只有在最好的學校裡,才有最強的同學圈,甚至有更大的幾率遇見好伴侶

分數不夠上北大、清華,儘量選一線城市的名校。目前,大部分企業對待應屆生招聘,挑學校比挑專業更嚴格。未來第一份工作,學校名頭可以順利加分。

2. 關於城市

除開名校,選地域可能比選學校更重要,優先挑選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和中心城市。

北上廣深是第一陣列,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西安和哈爾濱則是第二陣營,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以及外企Google、微軟、高盛、麥肯錫、普華永道等大公司校園招聘基本上只去這些城市。

GDP排名可以作為城市選擇的考量因素之一,GDP越靠前,經濟體量越大的城市,資源越豐富,企業越集中,機會也越多。

此外,大學所在地很可能成為今後工作、生活的城市,因此城市定位、氣候、飲食習慣等也可以作為參考因素。

3. 關於學校

除非對醫科、藝術、外語等專業非常感興趣,否則儘量選擇綜合性大學。讀大學絕不是隻學專業課,綜合性大學能夠提供的綜合資源更多。哪怕是學外語專業,北大、復旦的英語系和其他外國語系,也比外國語大學更合適。

對於中等及以上優秀的學生而言,選個好大學是首要的,即使進入專業不是特別理想(前提是不反感),到大一結束還可以申請轉專業或者修第二學位,這些都是可以的。

4. 關於專業

不要去擠所謂的熱門專業,同等分數條件下挑更好的城市和學校。打個比方,一所普通大學最熱門的專業分數可能和北大歷史系差不多,但是世界各大投行和諮詢公司會更願意招一個北大歷史系的學生,到了公司後再培養。

關於具體專業選擇,如果有非常感興趣的職業領域,恭喜你,對照選擇即可。但如果不知道該選什麼專業,優先考慮高勢能和適應性好的專業。比如,數學專業相對計算機專業和商學就是高勢能的,計算機專業相對管理是高勢能的。同理,數學專業適應性比生物要廣得多,金融比會計要廣得多。之後如果想要繼續深造,從“萬金油”專業轉到很專、很窄的專業有可能,反過來幾乎不可能。

需要提醒的是,數學、物理學這兩個專業不是不能選,但是需要極高的天賦,除非確定自己在這方面非常有特長,否則就要明白“中學學科成績不錯 ≠ 能輕鬆從事相關專業研究”。對生物、化學的選擇同理。

避開平行志願五大風險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區)的大部分錄取批次都已經實行平行志願投檔規則。很多考生、家長認為有了平行志願等於進了保險箱,殊不知,平行志願也有風險。不同於傳統方式,平行志願有其獨特的規律,合理、科學的填報志願也就要求有獨特的辦法。

所謂平行志願,也就是改以往的“志願優先”為“分數優先”。考生在每一批次所選A、B、C、D等志願,它們之間是平行關係,只要考生達到這一批次的錄取最低控制線,就按成績從高到低的順序,由計算機對每個考生所填報的平行院校志願依次檢索。

高考成績發佈!2018志願填報專業指南請查收(轉給考生、家長)

平行志願錄取流程(點擊查看大圖)

舉例:

對於同省的兩位考生,考生①高考分數為641,考生②為640,兩人都達到了本省當年理科一本線。考生①第一學校志願為復旦大學,第二學校志願為同濟大學,考生②第一學校志願為同濟大學。

到考生①該投檔時,復旦已經投滿,而同濟還有1個招生計劃未投滿,那麼,按照平行志願的錄取原則“分數優先、遵循志願”,考生①將投檔到同濟,同時同濟投滿,考生②雖然第一志願報考了同濟,但由於分數低於考生①,只能再看其他志願。

可以發現,“平行志願”更多地保證了高分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學校,大大減少“高分落榜”的現象。然而,有的同學由於沒有正確理解內涵,按其規律科學填報,每年仍然部分高分考生落榜,說明平行志願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陷阱。

風險 1

專業填報不合理,不服從專業調劑

平行志願的學生投檔是同時進行的,這就存在時間差。用前文的例子來說,考生①被投檔到復旦同時,考生②也會被投檔到同濟。如果考生①被複旦退檔,因此時其第二學校志願同濟也已經投滿,即使考生①分數更高,也無法進入同濟。

時間差本身就是一種風險,要避免它,就要防止專業填報不合理或者不服從專業調劑,造成“平行志願中投檔又退檔”的陷阱。

遼寧理科考生石某,考分625,南開大學當年在遼寧理科錄取分為621,她按照平行志願原則投進南開,報考專業為金融工程、工商管理類兩個專業,並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兩個專業當年錄取分分別為643、636。因所報專業已滿,不服從調劑,她被退檔而進入了徵詢志願行列。

令人遺憾的是,如果石某服從專業調劑,就一定能夠進入南開,目前高校對學生專業調整已經制定了政策,而且通過雙輔修同樣能夠實現最初的專業夢。

溫馨提示

1)平行志願省(市、區)的考生尤其是高分考生,如果不是對某類專業特別偏愛,儘量填寫服從調劑,可以增加錄取機會。平行志願實行後,考生一旦投檔又被退檔,則將直接進入徵詢志願行列,而進入徵詢志願的高校通常不是考生所向往的。

2)平行志願省(市、區)對於同一所高校而言,投檔分差會縮小。如南開在某省的理科錄取最高分與最低分在非平行志願時相差60分左右,而實行平行志願後分差只有20分,由於生源更為集中,每一分都有很多學生,專業之間的分數差距將縮小,考生填報專業的難度加大。

風險 2

定位不準,志願全失

平行志願實行後,高分考生更多進入高層次學校,同時也就讓更多在控制線左右的學生喪失了進入更高層次學校的機會,那麼自我定位和報考技巧中就要求考生要充分考慮自身實力,在填報學校志願時一定要保住底。

四川2017年考生李某,高考成績487分,在本科二批次填報6所高校,最低投檔線全部高於487分.本來李某當年的位次57652名,他報考的第6所學校在2016年最低位次是50134位,李某認為保底應該是沒有問題的,但他沒有考慮到該校當年在四川招生人數只有3人,當年有3名高分考生報考就會導致該校錄取分數提高。

溫馨提示

1)平行志願省(市、區)考生,可以大膽按照喜愛程度將最喜歡的學校填在前面,但同時也應該儘量選擇1、2個錄取分數比較低,自己也相對較喜歡的學校,拉開梯度。只有拉開梯度,才能增加投檔進而錄取的機會。

而對於非平行志願省(市、區)考生,則要特別重視每一批次第一志願的填寫。

2)平行志願最重要的是要有保底高校,要保得住保的好才行,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拉開位次梯度外,還要注意要使用招生計劃較多的學校保底,只有兩方面都做得好才更保險。

風險 3

高校提檔比例高,反而容易喪失錄取機會

實行平行志願的省(市、區),很多高校或省級招辦規定高校錄取投檔比例為100%~105%,最高建議不要超過110%,這意味著有部分考生可能因為投檔未錄取而被退檔、進入徵詢志願的考生行列,其中包括一些報考名校的高分段學生。個別高校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源在第一次投檔即能夠完成,仍會按照較高比例投檔,從而造成學校退檔後沒有其他錄取機會。

平行志願省(市、區)理科考生陳某,經過諮詢後得到高校答覆:“按照往年情況看,問題不大,歡迎報考”。他考慮到該校如果不被投檔還有其他學校可選,堅定地選擇了該校。不過,最終結果是他雖然被提檔,但因錄取額滿,分數偏低而被退檔,導致他喪失了後面學校的錄取機會。

陳某的教訓在於沒有對高校的投檔政策進行詳細諮詢,多數高校尤其是一本招生學校目前在平行志願省(市、區)均打出“服從專業調劑,提檔不退檔”的承諾,如果選擇的是這類學校,也就不會出現這種遺憾了。

溫馨提示

1)在報考前要充分掌握相關資料,資料清單如下:

①考生所在省級招辦的相關政策,明確預報考學校的提檔比例,尤其是提檔後服從專業調劑是否退檔等;

②瞭解考生所在地的相關分數線,明確自己的名次。

③有報考意向高校的招生章程、專業介紹、歷年分數、專業錄取情況和當年招生計劃。

2)平行志願省(市、區)的考生,對於提檔比例偏高,提檔仍可能退檔的學校要慎重填報。

風險 4

大膽“衝一衝”

在平行志願的填報過程中,很多媒體和專家都在講,平行志願投檔規則下可以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方式來填報。“衝一衝”是指選擇自己位次不一定夠得上的學校填報,從以往的經歷來看,一旦衝上,往往專業都會被調劑。

湖南考生張某在志願填報過程當中,按照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填報五所高校,本來只想上財經類專業的張某最終壓線投檔進入某高校,但被調劑到地理信息專業,如果他能夠投檔到填報的“穩一穩”的高校,完全可以進入理想高校和專業。

溫馨提示

“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只是院校優先導向的一種適合平行志願的方式,但在志願填報的過程中,考生往往需要從高校、專業和地域三個維度進行選擇,因此,是否“衝一衝”需要慎重考慮。

風險 5

平行志願學校不講究順序

平行志願雖然是同一批次的A、B、C、D等院校同級別,但安排順序同樣要有所講究。

江蘇考生李某,填報志願嚴格按照科學填報步驟、科學分析方法進行,最終在第一批次圈定了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和吉林大學。李某認為平行志願沒有順序,便隨便按照上述順序將四所學校填寫在志願表上。

從李某內心來講,北大無疑是最心儀的學校,但他的分數只是衝擊一下,其次應該是天大的建築學專業,再次為南開的工商管理專業,最後是吉大的化學專業。錄取過程中,他衝擊北大未果,按照志願順序,被投檔到南開並錄取到工商管理專業。後來他才得知其分數也達到天大的建築學專業,但卻失之交臂。

溫馨提示

平行志願有“總分優先、遵循志願”兩大原則。“遵循志願”是指,一旦進入投檔程序,會嚴格按照考生填報的順序依次投檔,一旦投到前面的志願學校,後面肯定就沒機會了。

因此,除了每批次拉開一定梯度外,填報順序也需要注意。基本原則是高分在前低分在後,但如果更鐘情於某一相對低分的學校,則應該根據情況適當調整。就像李某,比起“北大 → 南開 → 天大 → 吉大”,“北大 → 天大 → 南開 → 吉大”的順序會更適合他。

閱讀高招錄取數據“大厚本”的十個要點

“大厚本”就是高考前各地考試院發放到考生手上的全國高校在當地的錄取分數統計。雖然信息量過於大,但其中的重要數據值得考生、家長參考。何況,有了前文的各方面準備,查閱起來就更加事半功倍。

高考志願專家晨霧以北京市教育考試院發放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在京招生錄取分數分佈統計(2015-2017)》中2016年北京工業大學的錄取數據為例,梳理了10個要點。相關信息,也可供其他省(市、區)的考生、家長借鑑。

高考成績發佈!2018志願填報專業指南請查收(轉給考生、家長)

1.編號

編號對學校來說叫學校代碼,是一個4位阿拉伯數字。前兩位是省區代碼,後兩位是省區內的順序號。一個學校代碼代表了一個具有相對獨立招生計劃的招生單元。有的學校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具編號招生單元。例如:1021北京大學和1045北京大學醫學部;1049北京工業大學和1050北京工業大學(實驗學院)。填報志願時,相同學校的不同代碼要看做是不同的獨立招生單元。

編號對專業來說叫專業代碼,是一個兩位數的數字,是一所大學內部對專業的編號。注意,同一學校的不同專業每年的專業代碼可能是不同的。

2. 高校(或專業)名稱

在統計表的第一行與學校代碼對應的是高校(招生單元)名稱;下面第二行之後的各行是與專業代碼對應的是專業名稱。

3. 計劃招生人數

高校/專業在本省(市)計劃招生的人數。

4. A-F志願報名人數

就是平行志願(A-F)填報該校的考生總數,不包括本批次錄取前已經被學校錄取的報考考生。表格其他各行的“A-F志願報名人數”實際上就是平行志願(A-F)填報該校並且第一專業報考該專業的考生人數。

這項指標反映的,就是常說的高校/專業“熱門”程度。

5. 其中一專業上線數

就是分數達到本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的平行志願(A-F)考生總數。

這項指標反映的是高校/專業受到上線考生青睞的程度,是更加“貨真價實”的衡量“熱門”的指標。

6. 實際錄取人數

實際錄取人數大於、等於、小於計劃招生人數,分別對應的是學校/專業擴招、剛好完成招生計劃、沒有完成計劃。這個指標是判斷學校/專業當年是否“大小年”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

7. A-F志願錄取人數

這一項在2014年(含)以前本科一、二、三批次叫做“一志願錄取人數”,是指的在錄取人數中錄取的第一志願報考該校/該專業的考生人數(對於2014年的數據,就是指的按平行志願組中的第一志願中A或B的錄取考生總人數)。

實際錄取人數大於一志願錄取人數,說明該校/該專業第一志願沒有招滿,招收了非第一志願考生;錄取人數等於第一志願錄取人數,說明該校/該專業一志願全部招滿,沒有招收其他志願考生。這個指標是考生家長判斷一所大學/專業是否招收非一志願的重要指標。

8. 一專業錄取數

一專業錄取人數越接近一志願(A-F志願)錄取人數,說明考生的第一專業滿足程度越高。表格第一行的“一專業錄取數”實際上反映的是整個學校平行志願(A-F)考生的一專業滿足程度;具體到各個專業的“一專業錄取數”越接近平行志願(A-F)錄取人數,說明該專業主要錄取第一專業考生即可完成招生計劃,非第一專業考生填報該專業錄取可能性小。這項指標對考生填報專業安排順序有參考價值。

9. 分數段分佈

將高校/專業錄取的考生人數填入每10分一檔的分數段中。可以看到高校/專業錄取的最高錄取分數段、最低錄取分數段和最密集錄取分數段(錄取考生最多的分數段,平均分常常落在這裡)。

通過考生落入不同的錄取分數段,可以大體判斷考生被高校/專業錄取的把握程度。落入最低錄取分數段的考生一般是剛能跨入學校的門檻,選擇專業的空間餘地很小;落入最密集錄取分數段的考生一般可以說有把握進入這所大學,並有一定的專業選擇餘地;落入最高錄取分數段的考生,不僅有把握錄取,而且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專業。

10.線下錄取

當高校在正常批次錄取後,沒有完成招生計劃,高招辦會將剩餘計劃彙總公佈進行“徵集志願”,這種線上徵集志願之後如果還有較多高校未完成招生計劃,高招辦會根據情況“降分徵集志願”,使得低於批次控制線10-20分範圍的考生有機會報考並被錄取。

這些數據對於參加徵集志願的考生填報志願學校的選擇和排序很有用。可以掌握這樣的原則:

1)參加線上徵集志願的考生如果選擇往年有降分徵集志願的學校放在最末順序保底,可以增加錄取機會;

2)參加降分徵集志願的考生在選擇學校和排序時候,將每年都參加降分徵集志願的學校向後排列;將偶爾參加降分徵集志願的學校往前排列;將往年降分徵集被第一志願錄取比例較多的向前排列,將往年降分徵集後能完成招生計劃的學校向前排列,將往年降分徵集後仍然未能完成招生計劃的學校向後排列保底。

相信有了這篇專業建議的啟發,考生、家長在志願填報時會更加從容。如果時間允許,不妨參加當地舉辦的高招諮詢會,或者在線諮詢活動,跟目標學校的招生老師們聊一聊,獲取更準確的信息。

高考成績已經陸續放榜,趕緊摩拳擦掌,挑選心儀志願去吧!祝所有考生都能進入理想大學、目標專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