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推進會召開

6月21日,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推進會在北京召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勇指出,要提高對深入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重要性的再認識,把握中醫藥發展的新形勢,明確中藥資源保護的新定位新要求。充分認識深入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是做好中藥資源保護髮展的基礎保障,是貫徹落實國家多項事業、產業規劃的關鍵部署。要認真剖析現有工作中的不足與困難,找準深入推進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的切入點和主方向。

據介紹,為切實履行有關“組織開展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促進中藥資源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職能,從 2011年開始,在財政部支持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了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以下簡稱“試點工作”),在各級中醫藥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形成了新形勢下開展普查的經驗,為第四次全國資源普查的實施奠定了基礎。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黃璐琦總結了普查試點工作取得的成效,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以普查試點工作組織機構為依託,中醫藥的統籌協調工作更加有力。

普查試點工作中,基本建立了國家局、省和縣三級普查試點工作的組織機構和管理體系,形成國家局、地方齊抓共管,多部門共同參與的運行機制。

第二、普查試點工作形成了調查技術規範,中藥資源基礎工作的規範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普查工作把傳統和現代調查技術方法相結合,引入了空間信息技術、數據庫技術、網絡技術、數碼攝影技術等第三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中未用到的現代技術方法,編研出版了《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技術規範》,頒佈形成了8項團體標準,據此形成了組織實施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技術方法體系,以此規範和指導了1345個縣的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確保普查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和客觀性,提高普查工作效率和質量。

第三、普查試點工作培養鍛鍊了一支專業隊伍,人才脫穎而出的局面更加生動。

通過試點工作,鍛鍊培養了一批從事中藥資源工作的專業隊伍,凝聚形成了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核心力量。目前,涉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400多個,企業100多家,開展普查的縣中70%以上的縣級中醫院均參加了普查工作。基於“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登記註冊參加試點工作的人員有2.3萬餘人。大部分普查隊核心人員,已經成為區域內中藥資源的專家。部分普查技術骨幹,成為了學科帶頭人,並在普查過程中找到了科研方向。

第四、普查試點工作研發了基礎數據庫系統,中藥資源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

各縣級普查隊調查獲取的數據信息,是此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核心成果形式,為有效彙總中藥資源普查數據信息,在中藥資源普查工作中採用數據庫技術、空間信息技術等現代技術方法。截至2017年底,已有1345個縣開展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約佔全國縣級行政區劃單元的50%。98%的試點縣已經陸續將外業調查數據填報到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數據系統。基於全國中藥資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統,彙總到全國近1.4萬多種野生藥用資源、736種栽培藥材、1888種市場流通藥材的種類、分佈信息,總記錄數900餘萬條,拍攝600多萬張照片。基於100多萬個樣方的調查數據,可以估算《藥典》收載563種藥材的蘊藏量。發現新物種63個,為我國生物多樣性增添了新的成員。匯交藥材樣品、臘葉標本、種質資源23餘萬份。

第五、普查試點工作服務了行業發展,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更加有力。

支撐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結合普查工作,大部分完成中藥資源調查工作的試點縣,均為政府編制了縣域中藥資源發展規劃。部分省區依託中藥資源普查數據資料,也編制了省、市級層面的中藥資源發展規劃。

為中藥材產業扶貧提供本底數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務院扶貧辦、工信部、原農業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等五部門2017年印發《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年)》。基於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相關工作,專家們通過初步分析14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和832個國家貧困縣都有適合種植的中藥材品種,助力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

通過對多個國家的人員進行中藥資源調查技術培訓,開展“一帶一路”國家藥用資源種類調查,深入發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藥用資源,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通訊員:梁旭明、張小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