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體育比賽:大數據裡有獲勝的密碼

體育比賽:大數據裡有獲勝的密碼

互聯網時代,數據是最珍貴的資源,大數據技術也因此成為了各行各業爭相合作的焦點,體育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在各種萬眾矚目的職業體育比賽中,數據之爭越來越激烈,大數據正在成為賽場之外的又一個賽場。不僅如此,數字技術在大眾體育中的介入也越來越深。

大數據裡有獲勝的密碼

“職業體育已經提前進入了數字化競賽時代,僅靠球員天賦和教練經驗的年代已經漸行漸遠。”國家體育總局競技司訓練處處長袁守龍在不久前結束的第八屆北京體能大會上這樣表示。

大數據服務,包括運動員運動表現、健康數據、比賽數據的採集和分析,正在成為那些職業俱樂部發現優勢和不足,贏取勝利不可或缺的手段。

袁守龍介紹,以美國男籃職業聯賽(NBA)為例,2014賽季NBA 所有球場中都安裝了包括6 個攝像頭和專門軟件的SportVU 球員追蹤系統。

該系統會提供持續的數據流和創新的統計數據,將所有運動員的運動情況,包括速度、距離、急停、變向、加速、隊員間的動態距離、運動員各個關節動作模式,以及控球情況,如得分、籃板、助攻、蓋帽、搶斷、失誤、犯規等一系列場上數據翔實而細緻地進行統計分析,提供每一個運動員突破其侷限和破解他人優勢的建議。

球隊圍繞一項生理指標,就有幾十家大數據公司同時為他們提供分析服務。一個科學的數據分析結果,可能就是一大技戰術優勢。

比如,到底是投三分球還是兩分球更利於球隊獲勝?這個問題在沒有數據支撐的時代,教練員都是依靠經驗來作決策。

引入比賽數據分析後,教練員直接得到了答案——投三分。這樣的分析結果也最終反饋到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比賽中。

此外,足球運動中產生的數據量更是遠遠超出人們想象。10 名球員用3 個球進行訓練,10分鐘就能產生出700萬個可供分析的數據點。

德國隊是全球首支在比賽中使用大數據的國家足球隊。憑藉軟件巨頭SAP研發的“MatchInsights”系統,通過球員身上以及訓練場、比賽場地的大量傳感器,得以捕捉球員的各種動作細節與位置變化,由此產生的海量數據經過迅速處理,會實時傳送到平臺,供教練進行決策。

德國隊為迎戰世界盃制定了更有針對性的訓練計劃,並改進了戰略和戰術。在世界盃期間,德國隊也用它來進行賽後分析。

沒有數據就沒有訓練

在中國,數字體育正處於跨越式發展的階段。“以體能訓練為例,數字化已經成為體能訓練質量把控的關鍵。”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閆琪提到。

閆琪解釋道,一個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包括了專項技能、專項智能、體能以及心理品質。尤其對於專項智能和專項技能都已經達到相當高度的優秀運動員來說,體能對他們運動生涯的影響可能是關鍵性的。

好的體能訓練,可以幫助他們不斷去接近運動能力的極限,還能有效防止運動損傷。因此,現代競技體育對體能訓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過,體能訓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力量訓練、恢復與再生、身體功能訓練、訓練計劃設計、專項特徵分析、運動能力評估、週期性安排等等。

“如何讓這樣一項系統工程變得更加理性、可控,就必須依賴科學的數字化監控。”閆琪強調。

体育比赛:大数据里有获胜的密码

2016年7月,北京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建成了國內第一個“數字化體能訓練實驗室”,它的運行由體能評估系統、體能訓練系統、體能恢復系統構成。

通過實驗室自主研發的體能訓練管理平臺,可以實現運動員在體能訓練中的狀態評估、訓練質量實時監控、關鍵數據採集、訓練信息分析等功能。

比如,每一位進入該實驗室的運動員,都需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個體化檔案。在訓練起始階段,首先進行全面的體能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以便教練員掌握每個運動員的體能特點,然後才能週期性地制定可行的階段體能訓練計劃。

隨著體能訓練的實施,教練員可以對訓練質量進行精準的量化分析和評價,查找問題,即時調整訓練方案。

數字化體能訓練對於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提升效果是明顯的。在閆琪看來,同樣重要的是,它也提高了運動員的心理品質,強化、穩固內心。

數字化與大眾體育

人們可以看到,人體運動數據的採集與分析是所有體育項目分析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運動健身中,不僅僅是競技體育,數字技術在運動發燒友、運動愛好者、泛運動人群中的介入也越來越深。

跑步、自行車騎行、游泳是受眾基礎非常龐大的大眾健身項目。很多愛好者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運動的目標也不再僅僅是強身健體、自娛自樂,他們開始參與到各種業餘或者非業餘的賽事中,這就對運動技術技能、體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於這部分人群而言,通過數據採集、分析,執行科學的訓練,就成為了他們能否達成目標的關鍵。

上海體育學院與美國運動醫學學會在上海聯合發佈的2018中國健身趨勢和2018全球健身趨勢顯示,用於數據採集、分析的可穿戴設備位列第二,主要包括體制追蹤設備、智能手錶、心率監測設備、GPS追蹤設備等。

不同的運動項目,對於這些設備的需求程度是不同的。相較而言,在業餘運動人群中,鐵人三項對於訓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因此,也更需要數據的支撐。

中國第一位完成全球四大鐵人三項賽的運動員、IRONMAN U認證教練胡春煦,就是用自己的業餘時間,將愛好玩成了職業的。

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這項正在走向流行的運動項目中,許多業餘選手都非常看重數據設備的重要性。其中,智能手錶和功率計是必不可少的。

胡春煦從2012年接觸鐵人三項,一年以後入手了第一隻智能手錶。隨著智能手錶不斷地升級換代,它對於訓練狀態和訓練負荷分析的貢獻越來越大。

胡春煦認為,它可以讓參與者把抽象的身體感覺具象化,不再憑自己的感覺練習。

而功率計之於騎行而言,就好比心率計之於跑步。功率計可以用於結構化訓練,反映真實的訓練強度,並且作準確記錄。

比賽時的數據也可以用於賽後分析,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點,從而在接下來的訓練中更有針對性。

不過,胡春煦也提到,許多運動愛好者對於可穿戴設備功能以及數據的理解,還需要更多的學習和經驗,才能更有效地監控和指導自己的訓練。

《中國科學報》(2018-06-08 第3版 科普,《大數據:體育運動的另一賽場》)

体育比赛:大数据里有获胜的密码
体育比赛:大数据里有获胜的密码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