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shiyuan_jun
最近俞飛鴻和竇文濤的對談又上熱搜了,作為老男人照妖鏡的俞飛鴻,一己之力吊打現場所有老油條。
主持人提問的問題極其低俗:
“你老一個人待著,精神正常嗎?”
“你為什麼這麼長時間了,一直單身到現在呢?”
“你對性怎麼看?”
你單身,就是有問題,就是會寂寞。
看,這些老男人,給又美又有內涵的女神俞飛鴻,預設了這樣的慘淡情況。
我知道,竇文濤提的問題並不代表他自己的想法,許知遠、馮唐也遠比網絡流傳截圖要有內涵得多。
但作為主持人,竇文濤問的問題都是在替觀眾問,而正是現在大多數人對大齡單身人士的攻擊:再美再有錢又怎樣,還不是孤家寡人一個。
而俞飛鴻的回答,讓我們看到,擁有精神獨立和自由靈魂的女性,面對這些愚蠢的問題時,可以輕輕鬆鬆slay全場。
結婚不是男人對女人的施捨
馮唐說,很多男人決定結婚時的心態是:自己欠了女孩很多,人家又想結婚,那就結吧。
這句話,潛在中將自己擺在更高的位置,將女孩視為弱小的一方,需要自己的憐憫和給予。
他的口氣,甚至有點像救世主降臨。
俞飛鴻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什麼你們男人覺得結婚是對女人的施捨呢?
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精英男性,有了良好的經濟條件,依然會認為:獲得女人的尊敬和崇拜,才是最好的狀態。
前段時間為了預熱618,某公司炒作的話題詞是:章澤天 崇拜臉。
為什麼不能是平等的一起進步,只能是低人一等的“崇拜”呢?
這樣的大男子思想,其實並不只存在於男性身上。
佟麗婭那麼美的姑娘,在採訪時陳思誠公開說:一夜情很正常比比皆是,很正常,根本談不上什麼原諒不原諒。
她沒有反駁陳思誠那些屁話,而只有一句話:回家就好。
缺失了自我,再美的臉蛋,魅力也打了折扣。
對比之下,俞飛鴻的內心簡直太強大了,作為長得美又有錢的成功女性,她有足夠的物質條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她更不用為了世俗的安全感妥協結婚——安全感是錢給的,不是結婚給的。
她並不是單身主義,她說過,她只是沒把結婚當做人生必須完成的任務,也許有一天她想結婚就結了。
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活得非常通透:年齡從來不是她做選項的標杆。
好多男性通過年齡上相對女性的成熟來獲取自信,這就是所謂的女性的黃金年齡是25歲。
因此有大量女性開始盲目追求年輕,甚至對年齡非常恐慌。當然追求年輕完全沒錯,但為了迎合男性需求並沒有意義。
每個人年齡段的女性都有魅力,你能改變的不是年齡,而是當下的自己。
微博@一車西蘭花花花
沒有自我的婚姻,還是算了吧
和俞飛鴻同齡的女子,大部分看起來比她老了好幾倍——不止是外表,更是整個人的狀態。
她們婚後、尤其是生完孩子後就不再收拾自己,為老公和孩子付出所有,覺得男人在外面有些花頭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勸自己的女兒包容女婿,而同時她們還同情俞飛鴻這樣的單身女青年:再好看有錢有什麼用呢,沒結婚就是loser。
這不僅僅發生在家門口的大媽,藝術家身上也一樣。
有一年七夕節,馮小剛說了一句名言:“你們女人,請不要再查男人手機了!”吃虧是福,難得糊塗。
這不算槽點,可怕的是,他的妻子徐帆,出身文藝世家、號稱“人藝五大臺柱子”,也是相同的想法。
她覺得,馮小剛是那蜂蜜,無數蜜蜂往上撲,但她一點都不煩惱,反而相當驕傲。
要知道,婚姻作為兩個人對彼此的承諾,其中一項要求就是:你在外面要收斂自己,不再給人可以追求的暗示。
她默許馮小剛在外面彩旗飄飄。
更三觀炸裂的是,8012年了,她還覺得:馮小剛是男的,出軌也是自家人佔便宜。
徐帆年輕時曾經和自己的老師有一段轟轟烈烈的師生戀,後來被老師掃地出門,這時有婦之夫馮小剛看上了她,經常在外面就稱她為“女朋友”,後來馮小剛和前妻離婚,和徐帆扯證。
在徐帆眼中,馮小剛除了自己的老公外,更是自己的天、自己的恩人,和拯救者。
她甚至希望自己的姓氏之前冠上夫姓,為馮徐帆。比起自己的名字,更願意別人喊她:馮小剛的妻子。
一個事業有成的女性,因為缺失了自我,精神上完全淪為丈夫的附庸。
徐帆、佟麗婭是很典型的缺乏自我的例子,內心覺得丈夫比自己高一等,自己應當以他的全部意志為轉移,包括對自己的自主權。
她的自由靈魂,在這時候就淪陷了。
結婚不過是人生的一段經歷,並不是全部,千萬不要將婚後的全部目標設定為維持婚姻。
而且,比起陷入這樣的婚姻,還不如繼續過著高質量的單身生活。
兩個人的孤獨,比一個人的孤獨更悲傷
以前非主流的一句名言是:兩個人一起寂寞,就不寂寞了吧。
這簡直不能再扯淡了,明明是成倍的寂寞和尷尬。
我外出吃飯時,經常看到一對夫妻,沉默著吃完一餐飯,一個多小時毫無交流,也不看手機,就是默然無語。
相比之下,在海底撈一個人吃火鍋可強多了。
我在國外旅遊時,長輩讓我拜訪過一個他們當年相識的華人闊太太,她嫁了一個外企高管,在高級住宅區的小洋房過著相當精緻的生活。
去了知乎,我非常驚訝地發現她不僅完全不會當地語言,連英語也不識幾個單詞。她和丈夫的交流都是幾個簡單單詞和手勢,交流內容僅限生活必需事務,她的精神寄託就是一直和國內的親朋聊天,丈夫對她的態度相當不耐煩。
而她的兩個孩子都已經比我大了,這樣的生活她過了20多年。
嫁個有錢的外國人在那個時代當然是令人豔羨的事情,但是沒有共同語言的婚姻,無疑是一場慢性冷暴力,一場自己帶給自己的煎熬。
這樣的感情,並不是不出軌就是贏了,這其實是雙輸。
就像俞飛鴻說的,兩個人在一起的孤獨,比一個人的孤獨更悲傷。
沒有精神交流的婚姻,無異於和石頭一起度過幾十年。
我覺得社會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個現實:
女性不主動踏入婚姻的動力是很強的,她們自我意識更強了,對自己要什麼更清楚了,她們對浪漫婚姻的期望更少了,她們經濟更獨立了;
女性的社會交往也改變了,浪漫關係只佔了女性交往的少部分,精神交流的領域被拓展了。
相比之下,帶著對婚姻的浪漫期望走進婚姻並最終不斷失望的人,更容易體會到精神上的打擊。
比起結婚,最重要的是一段實質上能滋養你而不是消耗你的關係,而如果與你自己也可以活的自由、可以活出自己的價值相比,連這種關係也不是必要的。
——詹小七
作者:十元:曾就職於硅谷互聯網公司。
公眾號:十元君(ID:shiyuan_jun),分享女性與職場乾貨。
閱讀更多 生活藝術匯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