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東方。生活。 美學。

最美微雜誌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日北至,

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从汉代就有过夏至日的习俗;宋代《文昌杂录》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史》礼制记载:夏至之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送。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会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夏至三侯

古代夏至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

鹿角解麋和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蜩始鸣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黏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知了",俗称"都了"。雄性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半夏生意味着夏天已过半,后半夏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来了,

梅雨时节也来临。

靑天霹雳金锣响,

冷雨如钱扑面来。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风物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北京

冬至饺子夏至面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绍兴

特加一盘蒲丝饼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无锡

夏至馄饨冬至团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岭南

夏至狗肉和荔枝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季阳气盛于外。

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

阴气居于内,

所以,在夏至后,

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习俗

五月十三龙生日龙为九五之尊,所以龙生日(五月十三)、分龙节(五月二十或三十)都在农历五月。云从龙,风从虎,龙吟虎啸,龙行虎变,龙虎斗,便风驰电掣、吞云吐雾,唤大雨滂沱。

雨后虹霓炫耀,爽籁齐发。所谓"分龙"是五龙争夺地盘,招致暴风骤雨,农历五月也因此是云彩最美的季节。

夏至后重在养心,

心静自然凉。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

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诗词

“夏至”也是诗人们的咏吟对象。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日作

唐朝 · 权德舆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 · 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夏至

宋朝 · 张耒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

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

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几微物所忽,渐进理必然。

韪哉观化子,默坐付忘言。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竹枝词

唐朝 ·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愿人心纯净如这漫漫长夏的一阵风,

如此才算不负这人间好时节。

夏至|得幽閑境,忘塵俗心

-end-


点击下面链接,查看往期美文

人生最美是清欢

愿有一屋,不被打扰,幸福终老

一袭江南梦,醉卧烟雨中

春在水墨中发芽

恬淡 , 禅里开出的花

寻得一方庭院,做匠人

有一个院子,种花,画画

春未暖,花先开

中国青花蓝,惊艳世界

寻一扇窗子,找到一份静心

杨丽萍在大理:拖地浇花,春暖花开

寻一个小镇,守一人终老



主 编 推 荐

看道


在这里,遇见美好的灵魂

每早八点,给你讲故事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刻关注看道

人物 | 美文 | 情感 | 好书



東方的。生活的。最美微雜誌。



生 如 芥 子 有 须 弥

心 似 微 尘 藏 大 千



中国最有价值和影响力的生活美学传播机构之一

每日分享最有价值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新鲜资讯


招商、合作、交流

--

扫描二维码关注加为好友吧(注来意)

我们只探讨一切与美有关的事物



▼点击【阅读原文】挑选最有品味的好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