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浙商大佬馬雲、李書福為何紛紛造訪“鐵老大”

2018-06-25 22:1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張帆

6月25日,鐵總的機關報《人民鐵道》報社官方公眾號發佈消息:6月22日晚,中國鐵路總公司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鐵路總公司會見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一行,雙方就進一步深化路企合作舉行會談。

無獨有偶,就在兩週前的6月8日上午,陸東福在鐵路總公司會見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一行,雙方就深化路企合作舉行會談。從《人民鐵道》公號公佈的會見照片看,兩次會面連背景畫都一樣。

一則公告引發的血拼

當然,一致的不光是背景畫,還有背景、內容。

內容都是深化路企合作舉行會談,而背景則是4月2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官網掛出一則產權轉讓公告,動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動車網絡”)49%股權擬轉讓,轉讓底價30.49億元。

公告披露,動車網絡是中國鐵路總公司確定的下屬企業中唯一經營動車組WiFi的企業,此舉也被視為中鐵總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邁出重要一步。交易完成後,中鐵總在動車網絡持股51%,是絕對控股方。

據披露,動車網絡成立於2017年12月20日,截至2017年12月31日,動車網絡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淨利潤和負債均為零,資產總計和所有者權益為5000萬元。公告稱,此次公開股權轉讓是“以公開掛牌轉讓標的企業股權的方式統一面向社會招商”。

6月7日,李書福造訪鐵總的前一天,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簡稱“吉利控股”)宣佈攜手騰訊公司(簡稱“騰訊”)成功中標動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動車網絡”)49%股權轉讓項目,未來將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公司”)及其相關公司,共同經營增值服務。據媒體報道,其中吉利持股39%,騰訊持股10%,交易總價為43億元人民幣。

浙商大佬马云、李书福为何纷纷造访“铁老大”

6月8日,陸東福在總公司會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劉之光 攝

從掛牌日到成交日,經歷了兩個月有餘,此次股權轉讓受到廣泛關注,國內眾多知名企業表達了合作意願。目前尚不清楚究竟有多少聯合體參與了競標,不過,從最終成交價格相對於底價上漲了41%的情況來看,競爭相當激烈。若按動車網絡5000萬元的資產總計和所有者權益的49%來計算,這個成立不到半年的企業,資產溢價增值超過了175倍。

從今天《人民鐵道》公號發佈的信息看,馬雲控制的阿里巴巴集團與螞蟻金服集團聯合體也參與了動車組Wi-Fi經營公司股權公開競標,雖然最終沒有中標。

對於這一結果,6月22日與鐵總會談中,馬雲祝賀動車組Wi-Fi經營公司股權成功轉讓的同時指出,阿里巴巴集團致力打造國家企業,承擔信息網絡技術國家隊責任,在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馬雲表示,阿里巴巴集團積極響應高鐵網和互聯網雙網融合的主張,希望更加廣泛更加深入地參與到我國鐵路事業發展開拓中,充分發揮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和物聯網等方面的技術優勢,進一步深化與鐵路總公司在移動支付、信息安全、旅客服務、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合作,為改善旅客出行體驗、降低社會物流成本貢獻智慧和力量。

浙商大佬马云、李书福为何纷纷造访“铁老大”

6月22日,陸東福在總公司會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劉之光 攝

而此前,中鐵總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此次通過股權轉讓確定與吉利控股、騰訊攜手建設經營動車組Wi-Fi系統,是鐵路部門加快推進國鐵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取得的重要成果,對於推動高鐵網和互聯網“雙網”融合發展,拓展國鐵企業資產市場化經營新領域,提升鐵路運輸服務品質,進一步豐富和滿足旅客旅途生活新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吉利控股董事長李書福在中標後表示,作為不斷推進前沿技術發展的汽車科技公司,吉利控股在交通出行領域、智能生態和用戶體驗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參與“互聯網+高鐵”項目的運營,是吉利控股支持鐵路部門混改的一次實踐性探索,也是吉利控股佈局未來出行、轉型發展的重要一步。在深化改革的大潮中,我們將攜手騰訊,向乘客提供線上線下高度融合的智能移動出行服務,滿足乘客個性化、多元化需求。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則說,數字中國建設是一個時代的變革與機遇。騰訊希望成為數字化助手,發揚“數字工匠精神”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參與動車網絡49%股權轉讓項目,是騰訊在國企混改領域的又一次重要嘗試,也是發展智慧交通業務的重要佈局。我們將攜手吉利控股,和鐵路部門一起打造鐵路互聯網服務的開放合作平臺,向旅客提供站車一體化、線上線下協同的一站式出行服務。

這一番番話語,各方大佬講得相當有水平。但在湧金君看來,鐵老大手中的市場和流量是大家青睞的原因。

目前航空、高鐵Wi-Fi的設備成本、流量成本都比較高,屬於互聯網最後一塊爭奪的流量入口,所以比較燒錢,也是比較容易引起BAT“戰爭”的領域。

儘管目前中鐵總的Wi-Fi佈局僅在京滬高鐵復興號動車及部分站內,但長遠規劃中,Wi-Fi將是一塊重要佈局。前述兩次會面均在座的中鐵總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黃民曾在某論壇上公開表示,未來Wi-Fi將推廣到全部高鐵。

這將是一個流量可觀的市場。中鐵總官網的新聞稿顯示,2017年,越發完善的鐵路網使鐵路旅客發送量增長9.6%,全國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突破30億人次,其中動車組發送了17.13億人次,佔比56.4%。這正是鐵總受人青睞的重要原因,也是唯一握有動車組WiFi經營權的動車網絡,半年資產市值猛增175倍的理由。

市場行走的鐵總身段越來越柔軟

“鐵老大”是長期計劃經濟時期社會對鐵路系統的一個俗稱,對此鐵路方面一直是不太受用的,特別是隨著鐵道部這個我國交通行業最強勢的部拆分改制成鐵總後,鐵總這個頂著正部級頭銜的我國行政級別最高的國有企業,行走市場的身段越來越柔軟。

變化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從大處講,企業化的鐵總擔負著深化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重任;從自身發展需求看,鐵總需要積極吸收互聯網企業、民企的技術和體制機制優勢,鞏固在互聯網建設開發、移動支付、信息安全、旅客服務、物流服務等方面的合作成果,積極拓展信息網絡應用技術創新,在物聯網、大數據運用、智能物流網絡建設等新領域合作,促進高鐵網和互聯網雙網融合,讓廣大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同時提高我國高鐵運營的服務質量和效率效益。

同時,看似財大氣粗、客源滾滾的鐵總,其實十分需要資金的注入。2016年的統計,鐵總負債突破4萬億元,達4.14萬億元。鐵總的鉅額債務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而是來自長期積累。在我國鐵路建設全面提速的大背景下,近年來鐵路總公司的負債持續擴大,年均債務增長都在四千億以上。

浙商大佬马云、李书福为何纷纷造访“铁老大”

有關專家分析,我國鐵路建設最大的風險點,在於投融資渠道過於單一。目前鐵總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銀行貸款,這種籌資模式讓鐵總成為銀行的打工仔。

比如,造成鐵路債務急劇增長的高鐵建設,大規模啟動正是當年(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正處於外向型階段的中國經濟,增速快速回落,面臨硬著陸風險,為應對危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措施,媒體稱之為“四萬億計劃”。

據說,這四萬億中,有兩萬億當時投入了高鐵的建設。但這兩萬億僅僅只是個允許投資的計劃,國家除了少量的國債財政資金投入高鐵建設外,絕大部分錢要靠當時的鐵道部籌集,除了鐵路沿線的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外,大部分要靠鐵道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借貸,如今都成了改制後的鐵總的債務。

對資金的渴求,讓市場化後的鐵總對混改、引入社會資金特別感興趣。像浙江正在建設的杭紹臺、杭溫兩條高鐵就是民資控股的、鐵總參與的。

隨著國企混改大幕開啟,此輪股權轉讓早有端倪可循。今年初,鐵總黨組書記陸東福在工作會議上提到“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各專業優勢公司和科技型企業實施混改方案,引入社會優質資源,推進WiFi運營公司股權轉讓,構建市場化運行機制,促進鐵路資本與社會資本融合發展。

其實早在2017年,鐵總已經開始與包括騰訊在內的互聯網巨頭接洽。當年5月,陸東福會見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7月會見了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11月又會見了京東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

雖然,動車網絡部分股權的轉讓只是鐵路混改的一小步,鐵總為此也費了不少心思,也成功吸引了電商大佬、民企大鱷,但要走好也是存在不少難題。

浙商大佬马云、李书福为何纷纷造访“铁老大”

比如與航空Wi-Fi類似,高鐵Wi-Fi也面臨著商業變現的問題,價值可能不會有想象中那麼大。

據說,目前復興號Wi-Fi應該用的是3G/4G網絡,但高鐵旅客直接用3G/4G流量也問題不大,從這個角度來說動車上Wi-Fi的價值有限。當前的無線局域網主要還是基於3G/4G的網絡,不具備獨特的排他性優點,因此使用率不能保障。而5G的興起也將對Wi-Fi造成一定衝擊。

不過,鐵總已經對未來的商業藍圖勾勒了初步圖景:與吉利和騰訊一起,加快建設和經營動車組Wi-Fi平臺,向旅客提供站車一體化、線上線下協同的出行服務,包括Wi-Fi服務、休閒文化娛樂、新聞資訊、在線點餐、特色電商、聯程出行、智慧零售等。

參照地鐵Wi-Fi運營商的盈利模式,未來高鐵Wi-Fi或也將以用戶黏性為基礎,拓展廣告、合作費用等多方盈利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