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美国往事》里有这么一句台词——“往事如烟,无处祭奠”。如果有一部《陈田往事》,我想这句话同样适用。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一段视频,内容是好几台挖掘机把一排排临街商铺推成了垃圾堆,手起刀落,技术娴熟,且不论驾驶员是不是蓝翔毕业的,起码能看出拆迁队的蓄力槽已经够发好几次“下前下后重拳”(拳皇八神大招)。

毕竟陈田拆迁,已经说了快五年了。

判定一个人在广州生活时间长短,除了看能不能念出早茶里面的菜单名,还要看车子坏了是去4S店还是陈田。

关于陈田的传说,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就算你的车撞到只剩行驶证,只要你愿意,也能给你组装回同一台车。这话丝毫不夸张,在陈田我亲眼见过迈凯伦P1的碳纤维车壳像晒咸鱼一样摆在地上,你就是说这里能买到乾隆的夜壶我都不怀疑。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我家是典型的陈田常客,一台车起码开十几年,平时不保养,坏了才修。最近一次帮衬陈田,是前段时间广州大暴雨,我爹人生三大错觉之一又犯了,见着水位半米高依然坚信“进水是不可能的”(另外两大错觉是这里没有摄像头和超速一点点没事的),一脚油门让我家的蝴蝶奔成功入围泡水车大名单。修车过程别提多折腾,但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在陈田花6000块买了个二手发动机,顺便还解决了原来烧机油的问题。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陈田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拆车件买回去发现型号不对或者一段时间内使用有问题,都能找回店家退换,同样是卖二手货,售后比闲鱼靠谱得多。如果一家店找不到合适的零件,店和店之间几个电话就能帮你查遍整个市场,这种散射式搜索总比在百度搜哪家医院割双眼皮好来得高效。从某个角度看,马云费老大劲去搞的物联网,原来就是一个陈田PLUS。

和陈田同样出名的还有香港锦田。

广州和香港的关系素来微妙,同样是说着粤语,同样是习惯叫益力多而不是养乐多,同样对日本车情有独钟,同样都有块变废为宝的“田”。由于香港自由贸易区的身份,世界各地的事故车都可以像牛肉一样合法进口入埠,许多事故车大卸八块后就会通过一些手段被运到陈田,至于是什么手段你可自行脑补,反正不会是哆啦A梦的任意门。

发达国家和香港的用车习惯比大陆讲究不少,所以Imported by Kam Tin的拆车件在陈田会格外受欢迎,不过也会有一些缺心眼儿的店家会用隔壁停车场偷回来的“本地货”冒充“进口货”就是了。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有次去陈田买翻新胎,听老板说起这几年来陈田朝拜的人越来越多,本来一闷声发大财的地方,因为媒体的大肆宣传而加快了拆迁的步伐。“都怪那个大嘴巴老外,要不是从外国人的嘴巴说出,哪个新闻报纸会在意陈田”,我知道老板说的是那个叫Ross的赛车手,他来广州参加WDS中国赛时不小心撞断了日产S15的头灯和羊角,在本地人的推荐下,Ross和好友——著名改装网站Speedhunters的编辑Larry Chen,一起来到了陈田淘宝。

二人被“禾秆盖珍珠”的陈田震惊了是情理之中,Larry Chen回去后写的一篇“陈田游记”让陈田一下子火到了太平洋对面的美国却成了意料之外。陈田的大名在美国改装圈疯狂发酵,由新闻再传回国内,然后,然后陈田就成了重点拆迁整改对象。这让我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新闻也可以出口转内销。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很多人为陈田担心,叫冤,我是不以为然的。

一来,我们都深知没有东西能阻挡城市化的步伐,脏乱差的配件市场理应被5万一平米的32层精装洋房替代。

二来,一个陈田倒了还会有下一个陈田。事实上广州的第一代拆车件大本营本就不在陈田。

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大量走私车涌入广东,黄江的“飞顶车”占了一大半(将车顶分割出来,压缩运输空间,到港后再重新焊接拼装),在那个没有4S店的年代,初代拆车件市场在广州机场路破壳而出。后来在2000年初,因为城市发展才将机场路的拆车件商户迁移到相对偏远的陈田村。

或许是GDP上涨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也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十来年的时间让陈田村也成了“广州市区”,新一轮拆车件大迁徙即将再度上映。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但如果有一天,像陈田这样的拆车件市场真的不复存在了,我一定会很头疼。毕竟习惯了去陈田修车的人,面对4S店的天价账单十有八九都会摆出尼克杨脸。

在中国,新车都是商品,老车才是文化,汽车文化没有土地可扎根,那台陪伴你十几年的老伙计也就只能数着日子进棺材了。

为了我的钱包着想,也为了我家那台十三岁的泡水蝴蝶奔和十六岁的雅阁能再活久一点,我偶尔还是会在心理默念一句“Long live Chentian”。

无处祭奠,“中国最牛汽配城”即将消失

唉,只能说我是被陈田宠坏了的一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