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被草爬子咬了,該怎麼辦?

姑娘我是你前輩


蜱蟲,在我們老家,就叫“蜱蝨(bishe)”,一到夏季很多很常見。

隨著通訊和新聞業的發展,任何新奇的事兒傳播是快捷迅速,所以經常見到蜱蟲致死人的詳盡報道,有數據,有解釋,有結果,但我一直就納悶,就百思不得其解,在我的記憶裡面。沒有一例是因為蜱蟲而病倒或死亡的。

是診斷技術達不到?

那時候,每家都餵養牛羊,牛是隊裡的集體財產,而羊子屬於私人的財產。夏季到來,無論山坡平地,萬物變綠,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當然也是放牛娃最操心和最好耍的時候。最操心是到處都是莊稼,一不留神,牛羊就會偷偷進入地裡糟害莊稼,最好耍是因為青草茂盛,牛羊有吃的,不擔心牛羊吃不飽肚子。

羊子因其毛長,很沒見過身上長過蜱蟲;而牛則是蜱蟲的棲息地、重災區。蜱蟲小的時候癟癟的,紅色,頭部又很多隻腿,一旦叮在牛身上,要不了幾天又大又圓,肚子裡全是牛的血液,變為白藍色,實在脹得的受不了,牛在山路上行走就能抖落掉。蜱蟲叮透厚厚的牛皮吸血,我們也是沒辦法,一是,當時好像沒有什麼治這種蟲子的藥。二是,烈性農藥不敢用,牛喜歡舔毛,藥死了集體耕牛賠不起。三是,耕牛是重要的勞力,大家也捨不得去冒險。有時看到蜱蟲太多了,就用薄石塊或者鐮刀背往下使勁刮,刮掉在地上蜱蟲是鳥吃了還是跑掉了,真不知道,也沒誰去關注它。但是如果在院子裡,一般雞都飽了口福!

我們放牛就=都要割草割蕨樣(蕨類葉子)揹回家墊圈,再經過牛羊的踩踏和糞便尿液浸泡,就變成了農家肥。但是很少有蜱蟲叮上自己,當然在山區是很少穿短褲和短袖衫的,因為要防止蛇、蜂子、㶡辣子等等害蟲的襲擊。故而,整天和蜱蟲打交道,如不是現在看到一些報道,到死也不會知道曾經一直和死神打交道,當然也不知道被叮咬後該如何處理?

蜱蟲吃肥之後,叮在身上,一般是拍打而不是硬扯。這一點和處理螞蟥方法是一致的。


見腫消世界


蜱蟲俗稱狗豆子、草爬子。研究發現,蟲媒傳染病每年在中國傳染病發病總數中佔5%-10%,但它的病死人數佔傳染病總死亡人數的三成到四成。而蜱蟲可攜帶83種病毒、14種細菌、17種螺旋體、32種原蟲。被不起眼的蜱蟲叮咬後,這個小黑蟲就會釋放分泌一種對人體有害的慢性螺旋體病毒,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傳播多種疾病。因此,很多人談“蜱”色變。



我們從哈爾濱的一些醫院瞭解到,以往被草爬子咬傷的大多是在林區工作的人和上山採摘的農民。近年來,去近郊登山運動的市民越來越多,進入夏季後,意外被草爬子咬傷的哈爾濱市民也明顯增多,很多人都是皮膚紅腫、發炎等症狀。

蜱蟲到底長什麼樣子?我們在哈爾濱市疾控中心病媒研究所看到了研究員們在山林、農村抓到了140只蜱蟲。



聽研究院們介紹,他們穿著皮靴、連體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手套,全副武裝,在山林裡抓到了一些遊離蜱,還在牛、羊身上抓到了一部分寄生蜱,帶回實驗室研究。

據說全國有30多種蜱,在我們黑龍江有記載的是7種,研究院們兩個月抓回來的140只蜱,經過種類鑑別,分為兩種:森林革蜱和全溝硬蜱,其中以森林革蜱為主。



研究員告訴我們,這兩種蜱以前都曾分離過森林腦炎病毒和萊姆螺旋體,一旦被咬,可能就會被傳播上森林腦炎或萊姆病。

去年夏天,哈爾濱一家醫院接診了一位男士,在小興安嶺森林公園遊玩不慎被蜱蟲叮咬,回家3天后出現了發熱、肌肉痠痛、渾身無力及頭頸部疼痛等症狀,體溫高達39.5℃,並感染了一種特殊的致病原伯氏疏螺旋體,綜合臨床診斷,醫生確診其患上了萊姆病。

但醫生解釋說,並不是所有草爬子身上都攜帶腦炎病毒和引發萊姆病的螺旋體病毒。



此外,結合臨床病例,醫生總結了蜱蟲叮咬的部位,主要是集中在人體的頸、耳後、腋下、大腿內側、陰部、腹股溝等。

最後,給各位關心此問題的小夥伴具體講一下,一旦被蜱蟲,也就是草爬子咬傷應該怎麼辦?

夏季正是草爬子活躍的季節,人們穿著單薄,外出郊遊、爬山時很可能把草爬子帶回來。被叮咬的人發病前會有一到兩週的潛伏期,隨後可能會出現高熱、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的會損害身體臟器,影響呼吸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

建議去野外工作或遊玩的人穿淺色、防護性衣物,比如長衣長褲、長筒襪等,同時要繫好袖口和領口,紮緊褲腳,頸部圍上白毛巾。途中要經常檢查衣服和體表。返回後,也要檢查身體各部位有無被蜱蟲植入或咬傷,重點對兒童的腋窩、口周、臍、腹股溝區、膝蓋後面、腰周圍以及頭髮仔細觀察。

此外,回到室內最好儘快沐浴沖洗。有條件的要及時應用驅蜱和除蜱藥物,防止蜱蟲叮咬。對戶外用過的衣物、包裹,使用高溫烘乾處理 1 小時,以去除殘留的蜱蟲。



蜱蟲主要是假頭進行吸血,身體是掛在外面的,若發現被蜱蟲叮咬,立即小心拔掉,但切勿強行拔出和壓碎蟲體,如果硬拉它出來,可能直接將它拉斷,導致蜱蟲的假頭留在體內,毒液滲透進人體,必要時最好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圖片來自新晚報)


新晚報


我被咬了,用的泰國青草藥膏,現在還未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