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鄉村振興要以認識鄉村價值體系為基礎

鄉村振興要以認識鄉村價值體系為基礎

<table><tbody>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 朱啟臻
/<tbody>/<table>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在前些年新農村建設的基礎上,在尊重鄉村固有價值基礎上使傳統鄉村獲得勃勃生機。鄉村在適應農業生產和滿足農民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特有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體系,並作為有機整體展現出特殊價值。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目標只有在遵循鄉村價值基礎上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脫離鄉村價值體系的項目建設,多數會因難以融入鄉村而“流產”。因此,鄉村振興需要科學認識鄉村價值。

  首先,鄉村生產與經濟價值是鄉村價值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方面。鄉村為土地綜合利用、精耕細作、循環農業等提供了條件,有利於農業生產經驗的積累。鄉村形態、田園景觀、鄉村文化與村民生活連同鄉村環境都是重要的鄉村產業資源。充分發揮鄉村優勢,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休閒旅遊業等產業多元發展,實現真正的產業融合,為建設產業興旺和農民生活富裕的現代農村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其次,鄉村生態與生活價值是生態宜居的理想空間。鄉村作為完整的複合生態系統,以村落地域為載體,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通過物質循環、信息傳遞等機制,綜合作用於農民的生產和生活。低碳的生活方式、種養結合、生產與生活循環體系以及生物多樣性等,構成了鄉村獨特的生態系統。鄉村不僅有怡人的村落環境,也有滿足人們生活的資源。低碳自給性消費方式,減少人們對市場的依賴;鄉村的衣食住行,凸顯著勞動人民充分利用鄉村資源的生存智慧;與大自然節拍相吻合的慢節奏生活,被認為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鄉村還是未來理想的養生、養老社區。正是這些特點,為建設生態宜居的鄉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其三,鄉村文化價值是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的重要資源。鄉村文化不僅表現在山水風情自成一體,特色院落、村落、田園相得益彰,更表現在鄉風民俗自成一體。特別是耕作制度、農耕習俗、節日時令、民間信仰等活態的農業文化,無不體現著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存智慧,在食品保障、原料供給、就業增收、生態保護、觀光休閒、文化傳承、科學研究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此外,尊老愛幼、守望相助、誠實守信、鄰里和睦等優秀傳統,還是鄉風文明和鄉村治理的重要文化資源。比如,村規民約承擔著對村民行為的引導、教育功能,讓人們明事理、辨是非、懂善惡,是維繫村落價值系統的重要載體。可見,鄉村的優秀傳統文化為鄉風文明建設和鄉村治理提供了有效途徑。

鄉村振興要以認識鄉村價值體系為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