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三國時期,馬超投降劉備後,劉備為什麼不去漢中招降龐德?

司馬公昭


劉備為什麼沒有去招降龐德呢?由於缺乏直接史料作依據,這裡只能作以分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分析一下龐德沒有隨馬超投奔劉備的原因,關於這一點《三國志》只簡單地說:“後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

這裡沒有交代龐德未赴益州的原因,推測起來無外乎三種可能性:一是龐德沒來得及跟馬超走,二是龐德自己不願意走,三是馬超對龐德另有安排。

龐德沒來得及跟馬超走

馬超投奔劉備,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馬超在漢中處境較為艱難。

張魯手下過去最得勢的人是的楊昂,他擔心馬超威脅自己的地位,所以對馬超很不友好,還有一個將領楊白,也嫉妒馬超的才能,都想害馬超。

馬超有些害怕,不敢在漢中呆下去,這才找了個機會跑到了遂從漢中郡西邊的武都郡,又從那裡逃回氐中,但西北地區已盡成曹魏的控制區,馬超根本無法立足。馬超覺得放眼天下只有劉備有可能收留自己,根據《三國志》的記載,馬超向劉備“密書請降”,之後輾轉到了益州投靠劉備。

馬超也許原打算把龐德一塊帶走,但也許當時的情況很危險,或者有什麼突發事件,沒有來得及帶走龐德。

龐德自己不願意走

表面看起來,情況確實如上面所說,因為不僅龐德,馬超的妻子楊氏、妾董氏以及兒子馬秋等都沒有來得及帶走,但還有另外的可能性,那就是龐德自己不願意走。

龐德雖然早年就隸屬於馬騰、馬超父子,但其“少為郡吏州從事”,是朝廷的官吏而不是涼州的土匪,初平年間他“從馬騰擊反羌叛氐”,那時馬騰是朝廷正式任命的高級將領。

龐德後來升至校尉,這是朝廷任命的師長一級的高級軍官,馬騰到朝廷任職後,龐德雖然跟隨馬超、韓遂在關中起事,但他或許內心裡有矛盾,畢竟他過去是朝廷的人,現在反朝廷,如果早年當州從事時他的心裡就培養出一種正統觀念,他應該是不願意走上反叛這條路的。

所以,當馬超再跳槽跑路時龐德也許不願意跟他走了,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因為事後龐德仍在張魯手下效力,而張魯殺馬超的妻子、兒子時龐德也沒有什麼反應,龐德更沒有利用張魯兵敗之機逃往成都。

馬超對龐德另有安排

除了上述兩種可能性,還有另一種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儘管這種可能性較小。

馬超要投劉備,但他的心裡並不是完全有把握,他還要給自己留條後路,怎麼留呢?那就是安排龐德繼續呆在張魯這裡,如果投劉備順利,那就呆在益州,如果不順利,再回來由龐德接應重返涼州。

馬超是個經歷過起起伏伏的人,失敗得多了,心眼也就多了,這種可能性儘管不是太大,但也是有的。

馬超投奔劉備以後穩定了下來,那龐德為何不伺機潛入成都呢?這是因為,馬超在成都的處境其實並不好,劉備給他了很高的名份,一度成為蜀漢武將之首,地位曾在關羽之上,但劉備對他並不完全信任。

馬超在成都處境較為尷尬,《三國志》說馬超“羈旅歸國,常懷危懼”,在馬超心裡危險信號一直沒有解除,所以就沒有召喚龐德也來成都。

以上三種情況中,仔細分析一下似乎只有第二種可能性最大,第三種可能性不能安全排除,而第一種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龐德如果因為特殊原因沒有來得及跟馬超走的話,以後其實還有很多機會,而龐德並沒有那樣做。

如果只有第二和第三種可能性,那麼馬超投奔劉備後龐德就不可能跟著再來了,劉備即便派人去策反龐德,龐德也不會來。

從龐德降曹以後的事蹟看,他其實是個很有正統觀、忠義觀的人,這與他早年擔任州吏的經歷有關,他認為投降曹操就是重回朝廷,為此他願意以死相報。


南門太守


馬超投降劉備後,劉備為啥不去漢中招降龐德?

馬超投降劉備是在建安十九年(214)當時剛攻佔成都,益州各地還不太穩定。劉備也想到了漢中,但並不是去招降龐德,而是需要奪佔



漢中這塊地盤。建安二十年(215),劉備得到關羽報告,孫權在東邊奪佔荊州的長沙等三郡,趕緊馬不停蹄,親自帶兵五萬返回荊州,並令關羽帶兵三萬入益陽,還沒和孫權開打,又得到消息說,曹操攻佔漢中,張魯已經遁逃巴西,曹操還想乘勢進攻益州,鑑於形勢所逼,劉備與孫權達成妥協,把荊州東邊的長沙,桂陽,武陵三郡劃歸孫權,然後又重新再回益州。剛剛落腳,又趕忙派張飛,黃權帶兵



往巴西迎接張魯,可是晚了一步,張魯已經被曹操感化,投降曹操了,龐德由於留在張魯那裡養病,被曹操利用張魯懷疑馬超,用張郃,徐晃,夏侯淵,許褚等四將引誘龐德上當,招降了。從這過程看,劉備這一段太忙亂,東奔西跑,疲憊不堪,根本顧不上龐德在啥地方。

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大舉進攻漢中,曹操在猶豫是堅守,還是撤退時,前鋒大



將魏延和龐德打了照面。當時魏延一箭射掉曹操兩顆門牙,正想上前殺掉曹操,龐德飛馬躍出,奮力戰退魏延,保護曹操撤離危險。從這裡看,如果當初龐德沒有患病,隨馬超一同出征葭萌關,就可能與馬超一起投降劉備。但同時,這也給葭萌關張飛大戰馬超,增加了變數。因為當時臨陣的只有張飛,魏延兩位,張飛對付馬超可以,但魏延對付龐德則可能敵抵不住。(6:12)


流譽後


龐德最開始追隨馬騰,後來成了馬超的部將,這一主一從在漢中的時候還在一起,他們大概是什麼時候分開的呢?

“太祖破超於渭南,德隨超亡入漢陽,保冀城。後復隨超奔漢中,從張魯。太祖定漢中,德隨眾降。”——《三國志 龐德傳》

馬超在關中之戰失利,後來節節敗退,到了漢中投降張魯。

“(馬超)進退狼狽,乃奔漢中依張魯。魯不足與計事,內懷於邑,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三國志 馬超傳》

馬超是看在張魯不足以成事才投降的劉備,看來他沒有帶著龐德。因為建安十九年劉璋投降,劉備得益州,馬超參與圍成都,建安二十年張魯被曹操平定,龐德投降。的確是馬超投降在前。

張魯對自己的未來肯定有計劃,他絕對打不過曹操,也不想投降劉備(或許他認為劉備早晚被曹操滅,還不如投降曹操)。因此他和劉備的關係應該很緊張,想去招降敵方將領,十分困難。

馬超和龐德心不齊,如果他們親如兄弟一般,馬超怎麼會給劉備寫密信而龐德卻跟不知道有一樣呢?

馬超給自己一條退路,卻沒給他這個部下一條。他們互相難以捉摸對方的心思。我甚至懷疑馬超都沒有提過龐德。


泊圖泊途


龐德和家小是被馬超給丟掉的,而且不止一次丟掉,龐德為什麼要死忠。

劉備收馬超的時候,肯定滿嘴為你報仇之類的謊話。結果還不如張魯,借馬超之威收了劉璋後,就一直被派去鎮守地方了。劉備成功上位的時候,曹操已經滅了張魯,收了龐德,兩個人根本沒有見面的可能性。大耳朵也算個十足的坑貨。

要不是曹操在劉備立足西川未穩之時沒有動他,指不定後續怎麼樣呢。

最關鍵的是劉備不缺頂級武將,那個時候麾下已經有五虎將了,人家要的是謀略型人才


為she著迷


龐德是副將,不是馬超的家臣,所以他有自主選擇的權利。

為什麼龐德不投劉備,原因其實龐德在關羽勸降時己說的分明。

龐德勇猛善戰,勇貫三軍,白馬將軍曾關羽軍卒膽寒,為人忠誠直率。

他選擇曹操無非兩個原因,一個曹操用人唯才是舉,三國之中無人可以比肩,"疑人勿用、用人不疑”千古名言,降將馬超在蜀被冷藏令龐德齒寒,而曹操納賢天下的廣闊胸懷,無疑是降將的福音,另一個理由,龐德也有英雄夢,他看不起劉備的假仁假義,孔明的虛偽排除異己,因此選擇曹操併為之死戰就不難理解了。

龐德與張任很相像,都是不齒蜀劉之虛偽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