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4 第十三屆國際水科學與工程大會在重慶開幕

第十三屆國際水科學與工程大會在重慶開幕

第十三屆國際水科學與工程大會在重慶開幕

6月19日,由重慶市科協、重慶交通大學、美國密西西比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國際水科學與工程大會在重慶市開幕,會議持續3天。重慶市副市長李殿勳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大會組委會主席、重慶交通大學校長唐伯明,會議創始人代表Peter Holz 教授分別致辭。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倪晉仁,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清華大學教授、世界泥沙研究學會秘書長王兆印,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物陳求穩,新西蘭奧克蘭大學教授、新西蘭皇家學會院士Bruce W. Melville,美國農學會院士、美國農業部國家泥沙實驗室主任Martin A. Locke等150餘位國內外知名水利工程領域專家受邀出席大會,水利工程界的500餘名代表參會。

本屆大會的主題為“可持續發展水利工程的研究進展”,涵蓋的水利學科主要研究領域有:湍流結構、水工模型、計算水力學、泥沙淤積、滲流與地下水汙染、滑坡與泥石流、城市水文與低影響發展、洪水控制、堤防安全、水質與水汙染、流域水文與管理、智能航道、海岸工程、水利決策支持系統、氣候變化與挑戰、水資源規劃與管理、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王光謙院士、Bruce W.Melville教授、王兆印教授等16位國內外知名院士專家,分別就“白水及其分佈”“Scour at Hydraulic Structures”“港口、航道及近海工程”等主題作大會特邀報告。大會另設有9個主題分會場,圍繞“洪水管理”“計算水力學”“氣候變化及低影響發展”“河流及水庫泥沙”“環境工程”“水資源信息與管理”等主題展開交流研討。

大會特別設立了兩個專題論壇。其中,中國長江-美國密西西比河航運發展論壇針對“長江黃金航道整治技術研究與示範”的研究進展和密西西比河航運發展現狀,結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開展學術研討,尋求破除長江上游航運發展瓶頸的途徑,實現長江經濟帶高效可持續發展。綠色水運工程技術發展論壇就港口、航道工程和通航建築物與生態保護、修復、節能減排等國內外水運工程相關綠色標準,進行對比分析研究,交流學術觀點,探討前沿方向。

國際水科學與工程大會(ICHE)是由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的Sam S. Y. Wang、德國勃蘭登堡工業大學的K.Peter Holz、日本中央大學的Mutsuto Kawahara三位教授發起創辦的國際學術會議,先後在美國華盛頓、中國北京等地舉辦了12屆。經過20餘年的發展,吸引了全球約26個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中心、高校、政府部門、科技企業、工程單位參與,是國際水利科學界有影響力的學術交流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