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村務公開“報告日”,是推進鄉村治理的一條新路

村務公開“報告日”,是推進鄉村治理的一條新路

永順縣高坪鄉馬鞍村村民向夢生(左一)作為代表,向村支書向言奎(右二)等村幹部提意見

永順縣馬鞍村村支書向言奎最近火了。他剛剛通過了一場考試,考官是馬鞍村全村村民,他沒有想到,這場三個半小時的考試,會成為全縣,乃至全省的一個範本。這場考試是向言奎主動認領的。今年年初,永順縣委組織部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在全縣範圍內“海選”試點單位。(6月23日紅網)

廣大農村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最艱鉅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後勁也在農村。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以及農村改革不斷深入,我國廣大鄉村生產方式、社會結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隨著村民們民主意識的提高,迫切地想知道村裡的收支情況;各種原因致使大家心裡有疑問甚至懷疑,致使村民對村務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幹群之間信任危機與日俱增;久而久之,這種懷疑通過口口相傳蔓延,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發展穩定。

在幫助農民致富、推進鄉村治理的過程中,如何很好地化解鄉村治理中出現的新問題,成為了鄉村振興戰略能否順利實施的一道難以逾越的坎。永順縣馬鞍村的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為跨越這道坎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9萬塊錢的辦公經費花在哪些地方,怎麼用了這麼多?”“到底什麼人才能享受低保?”“獼猴桃沒熟就有人來收的亂象,怎麼解決?”依據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對於這些老百姓平時關心的問題,村幹部都要一一作答,光口頭回答還不夠,還得看發票,檢查支出明細。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通過曬家底查發票精確到分,永順馬鞍村村務公開“真刀真槍”,它順了老百姓的心,順了基層黨員幹部的心,也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落地營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態。

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為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近年來,農村一些地方幹群關係緊張,群體上訪事件增加。原因固然繁多,但村務不公開、村務不報告、管理不民主是重要原因之一。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通過建立民主化、規範化、程序化的管理制度,操作性強,群眾也認可。在公平公正公開基礎上,通過制度約束,大家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以制度規範農村各項日常工作行為,杜絕了猜疑和無理取鬧,保證了農村基層組織規範運作。

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有利於農村基層幹部廉潔自律。近年來,一些農村基層幹部為政不廉、貪汙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引起了農民群眾的強烈不滿。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遏制農村基層腐敗只依靠典型案件查處,不啟動和健全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的監督機制,腐敗現象很難杜絕。因此,加強農村基層廉政勤政建設,除了嚴肅查處問題外,更重要的是健全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監督機制,努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農民群眾對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事項最為關心,對於監督村務具有極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裡的內容都是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事情。群眾身邊的事情群眾瞭解得最清楚、最深入,這種監督比任何高層次的監督都更直接,因而也更有力、更有效。通過村務公開報告日製度,幹部辦事是否公道,行為是否廉潔,政績是否明顯,群眾一目瞭然。可以說,村務公開報告日製度是適應農村新形勢的最具體、最簡單、最有效的監督制度。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給我們怎樣健全農村防腐倡廉的工作機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可見,推行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是發展農村基層民主、全面推進村民自治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更是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效手段。村級事務“報告日”制度作為“三治合一”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為補齊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的鄉村短板指明瞭方向,為落實鄉村自治、滿足農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有效路徑。馬鞍村的村務民主管理探索,在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有效促進和保障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生根上,走出了一條新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