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9 暴跌不是壞事,人民幣匯率破7都無妨?

暴跌不是壞事,人民幣匯率破7都無妨?

最近,人民幣匯率跌得有點嚇人。

截至昨日下午收盤,在、離岸人民幣再度下跌。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63關口,最低至6.6325。離岸人民幣兌美元跌破6.64關口,創去年11月以來新低,日內跌約220點。

6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岸、離岸雙雙跌破6.50關口,6月27日,又雙雙盤中跌破6.60關口。

不到10天時間,人民幣跌去今年全部漲幅,引發了許多的擔憂,一些人已經忙著去買美元,買黃金了。

關於貶值的原因,也是眾說紛紜:

都怪特朗普挑起中美貿易戰;

美元這麼強勢,人民幣不跌才怪;

因為外匯供小於求,匯率走弱;

大夥情緒這麼激動,不就是在助推貶值嗎……

那麼,人民幣匯率快速猛烈的貶值,究竟是什麼惹的禍?這是一個危險信號嗎?接下去還會繼續貶值嗎?小巴採訪了幾位大頭,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暴跌不是壞事,人民幣匯率破7都無妨?

譚雅玲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

人民幣破7不是壞事,升值破6.2不是好事

從世界的經驗來看,貨幣貶值並不一定阻礙經濟發展,甚至對於經濟結構完善和市場健全是一件幸事。

俄羅斯的盧布貶值曾一度促進俄羅斯經濟2016年的復甦進程。2016年前,俄羅斯經濟衰退十分嚴重,但俄羅斯經濟基礎與實力較強,俄羅斯貨幣貶值在伴隨外圍商品價格的變化,尤其是石油價格的大落大起之下,俄羅斯經濟復甦已經呈現。而匯率貶值導致危機的國家在東南亞和拉美等地比較盛行,如阿根廷等新興市場。

實際上這些地區的問題從來不是在貨幣貶值本身上,而是在本國經濟衰退或者惡性通脹上,基本面問題導致了嚴重的資本外逃,貨幣貶值只是這些問題難以消化帶來的結果,並非問題核心所在。一個國家解決不了經濟基本面的問題,再怎麼保匯率都是無用功。

目前韓國、泰國都屬於經常賬戶處於盈餘狀態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但韓元、泰銖短期雙雙慘遭拋售,位列新興市場貨幣中下跌最為劇烈的品種之中。這些國家和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結構單一,進而貨幣貶值無助於經濟。

相反發達國家並未因為貨幣貶值受害,而是因禍得福,這源於其經濟結構與基礎。

歐元在2014年4月~2015年2月貶值25%,同一時期歐元區外匯儲備由5700億歐元增加至6700億歐元,以美元計價減少幅度約10%。因貨幣貶值使得產品和生產競爭力加強是其外匯儲備增加的根本原因。結果並沒有導致貨幣危機、經濟危機,反而2016年之後都出現了經濟回暖。貨幣貶值的表現與實體經濟的內在組合是重點。

暴跌不是壞事,人民幣匯率破7都無妨?

需要注意的是,此輪世界經濟復甦的特點之一是由發達國家引領的,觀察其貨幣貶值與升值的經驗教訓來看,更應關注的是長期經濟結構,利用好匯率波動區間的機會,並非只關注短期價格變動。

但目前市場的情緒相對比較偏激,人民幣升值時,大家比較淡定,但一旦貶值,人們顯得比較恐慌,買美元、買黃金等行動也比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加速人民幣的貶值。

所以情緒應該穩定,對人民幣匯率雙邊走勢的調整有意義。

預計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或將發生貶值加大的過程,這一水平符合中國經濟階段需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基點在6.6元附近,有利於外貿發展對實體經濟以及市場信心的穩固,人民幣高估風險需要防範。

人民幣破7不是壞事,但時機、節奏很重要。人民幣升值破6.2不是好事,這一價位不利於中國外貿與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然而,面對美元貶值訴求,人民幣面臨升值環境難以消失,

如何駕馭升值幅度是技術與策略的重要考驗。尤其是輿論指引需要理性、專業和利益需求指導,進而給予人民幣走勢雙邊波動中貶值取向的定義。

暴跌不是壞事,人民幣匯率破7都無妨?

管清友

經濟學家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

對人民幣匯率保持樂觀態度

破7的概率較小

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大家擔心的中美貿易摩擦,導致了持續貶值。但是貶值這件事本身有好有壞,匯率的波動有其規律,貶值對出口有好處,對於資產價格肯定是有壓力的。

實際上,人民幣對一攬子價格是升值的,所以監管層目前有些刻意容忍這種小幅的貶值,以釋放匯率的壓力。

目前,一些人有這樣的觀點,認為中國要放棄匯率、放任貶值,我認為中國不會這麼做,官方對匯率有著比較強的把控力。

再說,對我們來說,匯率形成單邊的貶值預期也沒有任何好處。

就我自己而言,對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還挺樂觀的。畢竟,人民幣匯率到過接近7的水平,所以人民幣破7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暴跌不是壞事,人民幣匯率破7都無妨?

趙韜輝

啟匯金融首席分析師

人民幣貶值不可能失控,不必恐慌

這段時間,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是美元升值,由於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中美元佔據著最大的比例(總係數為1,美元0.2240+港幣0.0430=0.2670),美元的升值帶動人民幣貶值,從週期看人民幣的貶值是隨著美元指數的反彈開啟的。

其次是國際收支和資本流動,中國資本流動和國際收支是影響匯率變化的關鍵因素。2018年1季度,中國的國際收支出現較大變化,暗示人民幣存在較大貶值壓力。

2018年1季度中國資本流動順差282億,經常賬戶逆差282億美元,出現了極為罕見的“一逆一順”倒掛格局。歷史上看,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出現分歧時,人民幣匯率表現往往不佳。目前外匯管理局尚未公佈二季度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但是從人民幣的貶值來看,國際收支和資本流動應該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最後是貿易戰的影響。中美雙方的貿易摩擦對人民幣衝擊極大,因為貿易戰會引起中國對外貿易波動,直接影響人民幣的國際供需關係。同時貿易戰的風險推動避險情緒,風險資產價格受到打壓,作為風險資產的主要代表,新興國家資產及貨幣表現明顯弱勢。

暴跌不是壞事,人民幣匯率破7都無妨?

人民幣貶值對於出口企業是好事,對於美元負債企業是壞事。

從目前人民幣的貶值幅度看,未來很可能出現接近20%的貶值幅度,這意味著中國的出口企業獲得20%的價格優勢,即便是部分商品被貿易戰波及,也可以有效對沖貿易戰帶來的25%關稅增加。對於美元負債企業而言,無疑需要承擔更多的負債成本。

某些人擔憂人民幣貶值會不會失控,我想說:失控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失控,本來就不是自由交易品種,而且自匯率改革以來中國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逐步減少,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階段。

至於人民幣貶值引起恐慌,則毫無必要。恐慌解決不了任何問題,能看見的風險就不是風險,無非願意付出多少代價以及誰來支付這個代價。

我們應當理性看待人民幣的匯率波動,在外匯市場,每年波動10%是正常的波動區間,歐元、日元、美元、英鎊歷史上多次出現大幅波動,可曾有哪個國家因此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