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曾在河南溝壑之中穿梭了40年的蒸汽小火車 終究還是消失在時光裡


滎陽,距離河南省會鄭州最近的縣級市,是鄭氏、潘氏等姓氏的發源地,也是中國象棋中“楚河漢界”的起源地。滎陽自古位置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和初唐著名的“虎牢之戰”皆發生於此。

除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底蘊之外,曾經在滎陽,有一處地方深受火車迷和攝影愛好者的追捧。他們幾經輾轉來到這裡,只為一睹那號稱“18世紀工業革命活化石”的老式窄軌蒸汽機車--滎陽蒸汽小火車最後的身影。

火車的鐵軌一般分為標軌、米軌和窄軌三種。標軌的軌距是143.5cm,目前世界上大多數鐵軌都屬此類;100cm以及小於143.5cm大於100cm的軌距都被稱為米軌,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使用;而窄軌為76.2cm,我國多為森林鐵路和工礦鐵路。滎陽的鐵路是當時少見的仍在運營的窄軌線路。

滎陽豐富的黏土資源是燒製優質磚瓦的上等材料,1953年3月,鄭州鐵路局磚瓦廠在滎陽成立,其龍頭產品就是紅色黏土磚瓦,被調撥到全國各地。上世紀70年代,該廠更名為河南省建材廠。為了保證生成用土,建材廠於1970年開始修建運輸黏土的專門鐵路線,並於1972年開始用蒸汽火車運土。

滎陽小火車的原型是德國C2-28窄軌蒸汽機車,此車是哈爾濱林業機械廠製造,共生產了400臺。1970年,標號為7號的小火車調撥到河南省建材廠,1972年正式運營。圖中207號車頭是1981年從生產廠購買的,也是建材廠唯一購買的一輛新機車。

滎陽小火車屬於建材廠第五車間,也就是運輸車間,主要是從城關鄉向省建材廠運輸土方以供製磚所用,全線里程15公里,共20多節,車廂長2米,寬1.8米,高0.6米左右,每節可載重約5噸。除特殊天氣外,這列小火車自1972年起運營到2011年特運,在滎陽的溝壑之中運行了近40年。

2010年2月6日,鄭州到西安的鄭西高鐵通車運行。由於建材廠原採土場的紅色黏土已經挖完,建材廠鐵路專線又向南延伸了一公里,在城關鄉桃李村旁正好經過鄭西高鐵的跨溝大橋,於是便有了時速350公里的高鐵列車與時速30公里的蒸汽小火車相遇的奇妙景象,彷彿跨越時空交錯了時光。

小火車司機張培欣,1986年進入建材廠,1991年成為正司機負責駕駛小火車。從1991年到2011年,20年的時間裡,張師傅每天都要駕駛著小火車,拉著20多節車廂往返於15公里的建材廠和採土場之間。

蒸汽機車的動力來自於燃煤,所以司爐是必不可少的。

滎陽小火車的運行需要調度與司機的默契配合。

維修車間的維修師傅們

裝卸紅土的師傅們

滎陽的蒸汽小火車的運行線路大部分在溝壑裡,還鋪設有涵洞和橋樑。小火車噴吐著白煙,在笛聲中穿越涵洞和橋樑。“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等時代口號迎面而來,猶如時光倒流。



維修車間上的標語也充滿了時代感

1970年10月修建的索河大橋,是滎陽小火車專用線路。

2011年7月,具有近60年輝煌歷史的河南省建材廠正式停產,小火車也隨著停運。見證了近40年舊時光的窄軌不久後也隨之被拆除,徹底消失在歷史中。





歲月流金,百年穿越,從此以後,再也難見這樣穿梭時光中的奇景,只留下一串厚重的符號,一段過往的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